第一百九十一章 段秀實密會蘇毗王,吐蕃贊普御駕親征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落葉凋謝字數:5886更新時間:24/06/26 20:35:21
    參加戰鬥的士兵,共分三十萬貫錢,都最少有兩貫錢的賞賜,哪怕是沒有真正戰鬥的士兵。

    凡立功者,皆賞以絹。只要殺死一名敵軍,最少有一匹絹賞。

    跳蕩功者,最少賞賜十匹絹。

    斬殺敵將者,賞絹五十匹。

    先登城池者。賞絹百匹。

    參加白亭海之戰的臨洮軍、赤水軍,都可以領取到兩份。

    這些是朝廷的賞賜。

    節度使府庫還有許多絹錢,李瑄還是拿一部分再賞立功者。

    那些戰死者的撫卹,由節度使府衙出。

    最後,就是從吐谷渾貴族、吐蕃貴族、諸城中獲得的金銀珠寶。

    九成運往長安,一成留下。

    士兵太多,所以只賞一些猛士,如先登、陷陣,斬敵超過五人的猛士。

    這樣可以激勵士氣,讓士卒爲軍功而戰鬥。

    立下功勞,除了晉升,還有各種賞賜。

    如先登宛秀城的隊頭,本來就是一名微不足道的小隊頭,在李瑄的箭矢掩護下,於城牆上穩住腳跟,加上戰鬥斬殺十幾名敵人,直接跳過衙將,提拔爲郎將。

    先後獲得朝廷的一百五十匹絹,節度使的一百匹絹,十兩黃金,一枚寶石。

    這就是軍中的榜樣。

    平民百姓,因此能富貴,將來衣錦還鄉。

    幫忙的河西回紇、契苾、思結等胡部李瑄也未虧待他們。

    李瑄爲他們的部落各分一萬頭牲畜。

    參戰的諸胡士兵,都有兩貫錢拿。生活在漢地,錢是通用貨幣。

    還有一些在白亭海之戰斬殺回紇騎兵的胡騎,獲得絹的賞賜。

    這些胡部很高興,派人來領賞的時候,告訴李瑄,希望下次戰鬥還能叫上他們。

    李瑄應允。

    今年的青海之戰,會從河西諸胡部召一萬騎兵參加戰鬥。

    獎勵分配完畢,讓諸軍派人來領取。

    同時,李瑄將在白亭海繳獲的戰馬補全臨洮、赤水兩軍後,其餘分給諸軍。

    每一個中軍、大軍,都最少分配一千匹戰馬。

    李瑄又留下一部分牝馬補充湟水牧監和九曲新建的十個牧監。

    他又吩咐劉晏爲士兵製作衣物,令工匠幫助士兵修理兵器、盔甲,爲下次大戰做好準備。

    招兵也在進行中,隨着李瑄的英雄事跡傳開,越來越多的有志者到河隴從軍,追逐軍功,揚名天下。

    計劃在五月前,能補齊戰死、傷殘的空缺。還完成對金天軍、寧邊軍等招募。

    新組建的軍,並非純新軍。

    李瑄從其他大軍中調遣老兵,使新組建的軍都有一半的老兵。

    這樣新軍能快速形成戰鬥力。

    至於糧食,李瑄這一次沒有操心,武寧城中,存儲的糧食夠十萬大軍吃一年,出征前,稍微準備一些糧食即可。

    唐軍九曲的牧場中有數十萬頭牛羊牲畜,不怕沒有肉食犒勞全軍。

    三天後,綏和守捉快馬傳來奏報,西北山口的鷹山堡狼煙沖天而起。

    這意味着吐蕃很可能要找佔領東北山口。

    吐蕃贊普尺帶珠丹得知李隆基讓他入長安拜見後,氣得將國書撕毀。

    他的臣服是假意的,是爲阻止唐軍進攻青海,贏一口喘息之機,怎麼可能去長安?

    丟掉幻想,準備戰鬥。

    尺帶珠丹下令沒廬窮桑倭兒芒,在與唐軍決戰前,先將赤嶺奪回來。

    他決定御駕親征,傾全國之力,打贏此戰,收復九曲。

    他要告訴子民,李瑄不是不能戰勝。

    他有神靈的庇護,必能一雪前恥,在絲綢之路上樹立威望。

    所以,有了此次行動!

    大唐的綏和守捉除了本部的一千人外,還有安人軍的四千步兵、一千騎兵在綏和守捉城下駐紮。

    在狼煙起的那一刻,李瑄就給予安人軍副使權力,讓他先一步派遣騎兵堵住山口。

    綏和守捉城直面赤嶺,必可先一步將狹窄的東北山口堵住。

    同時,高秀巖會派遣赤水軍騎兵過洪濟橋,佯裝向青海行進,迫使吐蕃放棄進攻赤嶺上的戍堡。

    有這樣的安排後,吐蕃還未到鷹山堡下,就被唐軍堵住山口。

    吐蕃不敢強攻東北山口,又得知唐軍騎兵出九曲的消息,只能撤退。

    幾日後,吐蕃又嘗試突襲唐軍在西山口的紅巖堡。

    依然被唐軍探子察覺,點燃烽火。

    這一次由距離西山口最近的安人軍城出騎一千配合紅巖堡的守軍堵住山口,步兵會慢一步就到。

    再次使吐蕃折戟而歸。

    唐軍傾盡全力,不放棄赤嶺上的任何一個戍堡,哪怕是偏僻的小戍堡,李瑄也會爭取。

    使吐蕃依託石堡城,重奪赤嶺的計劃落空。

    李瑄被吐蕃騷擾得不耐煩,他下令河源軍使荔非元禮派兵到赤嶺東山口。

    石堡城守將悉諾羅見大唐數千士兵奔襲而來,以爲又是之前一樣的故事,亦或者有什麼陰謀詭計,立刻點燃烽三道火臺。

    這把吐蕃嚇得不輕,點兩萬騎兵,想要先發制人,到石堡城下佈置。

    但唐軍算好距離,在吐蕃騎兵奔襲到石堡城前時,步兵早已退出赤嶺山口,與綏和守捉城下方的唐軍士兵匯合,組成營壘。

    吐蕃騎兵根本不敢出赤嶺東山口到河湟之地,他們怕被唐軍伏擊。

    今時不同往日,吐蕃在赤嶺只剩下一座石堡城,其他孔道皆被唐軍把守,不可能如之前一樣,入河湟就像進入自家後花園一樣。

    一場未遂的戰鬥,僵持大半個月,吐蕃才放棄攻打赤嶺,他們要全力準備下一場戰鬥,將戰馬的膘養肥。

    ……

    吐蕃,蘇毗,多瑪東岱。

    多瑪也叫瑪多,譯爲黃河源頭。

    曾經多瑪也是大唐的羈縻州,現早已歸吐蕃所有。

    這裏山勢挺拔,水草也十分豐茂。

    一支隊伍跨越河流,穿梭山峯孔道,來到這片一望無際的原野上。

    他們趕着數十頭犛牛,緩緩前行。

    身爲李瑄的密使段秀實,就在這一支隊伍中。

    段秀實和兩名神策衛穿着皮衣,戴着皮帽,腰間掛着吐蕃刀,儼然一幅吐蕃人的打扮。

    爲了使自己更想吐蕃人,段秀實一個多月未洗臉,鬍子也不再修理。

    段秀實還學了一些常用的吐蕃語言。

    這支犛牛隊,是爲段秀實打掩護的。

    白蘭羌王有一個女兒嫁給蘇毗貴族。

    當時白蘭羌陪嫁給女兒數十名白蘭羌奴僕。

    他們就是白蘭羌王女兒家的奴僕,藉助運送犛牛的機會,將段秀實帶到多瑪東岱,去見蘇毗王沒陵贊。

    此行,白蘭羌王還爲段秀實尋找一位會吐蕃語、漢語的白蘭羌人。

    他叫昶青,之前指揮白蘭羌騎兵的副將。

    以昶青隨同,可見白蘭羌王的重視。

    畢竟一個不慎,就會使白蘭羌失去一員大將。

    又過一天,他們到達沒陵贊的牙帳一帶。

    一路上有驚無險,昶青讓白蘭羌奴隸賄賂了守關的吐蕃士兵,沒怎麼檢查,就將他們放入蘇毗王牙帳一帶的草場上。

    名義上,這些白蘭羌奴隸是爲一個家族送犛牛。

    類似的事情時有發生,吐蕃士兵從未想過唐人會來到多瑪。

    段秀實現在要做的,就是與蘇毗王見面。

    他吩咐昶青將一塊黃金交給蘇毗王的侍衛,並對昶青耳語一句,一行四人到達蘇毗王的牙帳柵欄前。

    “我們要求見大王。”

    昶青開口向柵欄門前的侍衛說道。

    “你們是什麼人?大王是你能見的嗎?”

    侍衛打量昶青、段秀實四人幾眼,並沒有鳥他們。

    “我們是來向大王奉上黃金的,有個地方,還有許多黃金。”

    昶青說着,將一塊黃金放在侍衛的手中。

    “嗯!你們等着。”

    侍衛看到黃金後,不敢怠慢,立刻通知沒陵贊。

    牙帳內,沒陵贊掂量一下黃金,來了興趣,吩咐侍衛請這些人入內。

    黃金誰不愛呢!

    有大量的黃金,就可以籠絡人心,以解當前的困局。

    就這樣,段秀實、昶青和兩名親衛,被帶入牙帳。

    入帳前,他們的刀暫時被沒收,牙帳內也有十幾名提刀侍衛,保護蘇毗王的安全。 “就是你們要爲我獻上黃金嗎?你們有什麼目的?”

    沒陵贊知道這些人定有求於他,不然不會平白無故送上黃金。

    他要看看這事情難不難辦,能得到多少黃金!

    “我們對大王仰慕已久,這是黃金所在地的藏寶圖,請王笑納!”

    昶青非常乾脆地取出一份羊皮卷。

    侍衛上前,接過羊皮卷交給沒陵贊。

    沒陵贊往榻上一靠,興致勃勃地打開“藏寶圖”。

    但下一瞬,沒陵贊愣住了。寶圖上沒有山川,沒有路線。

    只有一個漢字,唐!

    一個呼吸後,沒陵贊猛然看向段秀實、昶青四人。

    他的眼神銳利,面部表情嚴肅。

    此時,沒陵贊一個念頭,就能將段秀實、昶青等人大卸八塊。

    這些竟是大唐的人。

    要不要將他們抓起來,送至邏些城?

    可是現在大唐有李瑄鎮守,吐蕃屢屢大敗,死傷慘重。

    甚至他在多瑪,都能聽到吐蕃士兵議論李瑄時,面露恐懼。

    士兵們悲觀地認爲,李瑄三頭六臂,不可戰勝。

    而且贊普欺人太甚,明明他是蘇毗王,卻放縱沒廬贊分割他的權力。

    段秀實、昶青的心中也很緊張,是死是活,全憑沒陵贊的一句話。

    如果沒陵贊沒有直接將他們拿下,代表他們很有機會。

    氣氛沉寂,整個大帳內針落可聞。

    “爾等出去,我要與幾位客人一起觀察一下藏寶圖。”

    足足半刻鐘時間,當段秀實和昶青額頭上滲出汗珠的時候,沒陵贊終於發話。

    他的話,讓段秀實鬆一口氣,這說明沒陵贊有意。

    侍衛們聽到沒陵贊的命令,紛紛退出帳篷。

    “本王從羊皮卷中,未找到儲存黃金的地方。”

    沒陵贊對着羊皮卷左右一翻,明知故問地說道。

    “儲存黃金的地方,不就在那個字上面嗎?這個字可比黃金貴重無數倍。”

    昶青將這話翻譯給段秀實後,段秀實意有所指地說道。

    昶青還要翻譯的時候,卻被沒陵贊出言打斷,他用漢語怒道:“你是什麼身份?你今天就要死在這裏了,知不知道?”

    “我乃河隴元帥派遣的密使,我爲大王帶來生路,怎麼會死在這呢?”

    段秀實笑了一聲,緩緩說道。

    此時他一點都不怕沒陵贊,如果沒陵贊要殺他們,早就殺了。

    “笑話,蘇毗爲吐蕃內四部之一,與吐蕃同爲一體,我是蘇毗的王,難道還有什麼危險不成?”

    沒陵贊故作鎮靜地說道。

    “如果真的同爲一體,就不會有內四部之分了。據我所知,吐蕃在河隴修建城堡,累死的就是你們內四部的人。吐蕃每出征河隴,蘇毗所獻糧食、牲畜總爲最多。這不是一件公平的事情啊!”

    段秀實掐到蘇毗王的痛點,通過的闡述,再加上從白蘭羌那裏的瞭解,段秀實清楚蘇毗的權力架構。

    眼前這個蘇毗王,有一個對手,擁有沒廬家的血脈。

    而沒廬家希望扶持沒廬贊爲新的蘇毗王。

    贊普尺帶珠丹默認這件事情,使沒陵贊孤立無援,非常憤懣。

    “久聞李瑄的大名,吐蕃人都認爲他是隨時會進入雪域高原的邪魔,他不是所向披靡嗎?怎麼會找我這個微不足道的人?”

    沒陵贊揉了揉自己的額頭,

    李瑄派遣密使找他,讓他意想不到。

    他繼位沒幾年,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物。

    而李瑄卻是將論悉頰藏腦袋砍下來,讓尺帶珠丹寢食難安的大唐元帥。

    生平無敗績,戰必克,攻必取。

    “我們元帥說英雄創造時勢,大王就是英雄,我們可以一起建立功績。”

    段秀實向沒陵贊說道。

    “我要是不答應呢!”

    沒陵贊眼睛一瞪,但心中卻快速思量。

    “大王若是不答應,我們今天會死在這裏,明天大王和蘇毗的數萬士兵,會死在青海。”

    段秀實昂首挺胸,中氣十足地說道,像是將生死置之度外一樣。

    “那本王答應伱的意義何在呢?”

    看段秀實言語囂張,非常不悅。

    段秀實的意思是不論蘇毗王答不答應,青海之戰吐蕃必敗無疑。

    “我們元帥愛兵如子,若有犧牲最少的辦法,就會想辦法實踐。去年冬天最寒冷的時候,也是吐蕃在前線兵力最空虛的時候,我們元帥手握八萬騎,數萬步兵,只要一聲令下進入青海,沒廬窮桑倭兒芒的腦袋將會到長安與論悉頰藏陪伴。但正是因爲天氣太寒,才讓吐蕃能在青海苟延殘喘。現青海無險可守,我們元帥只要伸手輕輕一捧,就能讓青海捧在手心。”

    “蘇毗是吐蕃後方基地,所以大王的機會才來了……”

    段秀實依然自信滿滿,話裏話外表明李瑄的強大。

    別的將領戰鬥,都在想如何殺更多敵人。

    李瑄戰鬥,會想辦法讓麾下士兵犧牲的更少。

    最關鍵的是,沒陵贊竟不覺得段秀實在吹牛,好像默認了李瑄的厲害。

    “本王有什麼機會?”

    沒陵贊不再打啞迷,開始向段秀實詢問。

    “蘇毗十一東岱,建立蘇毗國,大王成爲真正的國王,只需要像西域諸國一樣臣服大唐即可。雙方以過大非川和積石山爲分界線。聖人會親自賜予蘇毗王封號,如果吐蕃敢攻擊蘇毗,大唐必定入蘇毗相幫。”

    段秀實向沒陵贊的承諾說出。

    “這種事情,你能做的了主嗎?”

    蘇毗王猶豫過後,十分心動。

    “這是我們元帥親口所說,我們元帥一諾千金,絕不會無的放矢。”

    段秀實正色地說道。

    “使者先歇息一番,容我考慮一眼。”

    沒陵贊覺得他要好好想想,不能這麼草率。

    “好!”

    段秀實點了點頭。

    反正在蘇毗營帳中,他的命在沒陵贊手裏握住。

    段秀實四人被安排在一個營帳,晚上隨從送來烤羊肉和美酒。

    第二天一早,段秀實就被沒陵贊叫入大帳。

    “我同意與李元帥一起對付吐蕃!”

    沒陵贊定着熊貓眼,顯然一夜未睡。

    他受夠了這樣的環境,對贊普和沒廬窮桑倭兒芒的不公平痛恨不已。

    成爲真正的蘇毗王,不用處處受壓制。

    能掌握自己的兵馬,在國家內,不會再有無禮的要求。

    沒陵贊不想看到一個吐蕃小貢論都能對他指手畫腳。

    他是敢拼搏的人。

    李瑄的威名,更堅定他的信心。

    “大王明智。”

    段秀實輕吐一口氣,他何嘗不是一宿未睡。

    有沒陵贊這句話,一切都是值得的。

    “使者,可我手下最多召蘇毗士兵一萬人……”

    忽然,沒陵贊面有顧慮。

    蘇毗作爲遊牧民族,十一個東岱,擁有七萬帳,包括奴隸共三十五萬人。

    全民皆兵,而沒陵贊只擁有一萬士兵,毫無疑問,他這個蘇毗王是失敗的。

    “一萬亦可!”

    段秀實沒有一點情緒,他們早就猜測沒陵贊能控制的兵力。

    在關鍵時刻,一萬士兵倒戈,足以對吐蕃大軍造成致命打擊。

    “什麼時候動手?”

    шшш ▲TTKдn ▲¢o

    沒陵贊迫不及待,他的慾望被段秀實調動起來,一心想成立蘇毗國。

    “肯定不是現在。這一次,大王主動向吐蕃贊普請纓,到青海前線助陣。當聽到上百個號角一齊吹動,且斷斷續續,立刻率領蘇毗軍隊進攻吐蕃,開戰後,你們將麻繩綁在額頭上,區分敵我。”

    段秀實向沒陵贊回答道。

    這樣做,也可以防止蘇毗後悔,或出現什麼變故。

    因爲蘇毗根本不知道唐軍的計劃,只知道聽上百號角齊吹斷斷續續,就策應唐軍。

    “好,就這麼幹!我聽說這一次尺帶珠丹親自到前線,他先是主持夏季會盟,然後與大唐在青海一決雌雄。”

    沒陵贊爲表誠意,將這件事情告知段秀實。

    “吐蕃贊普要親赴前線。開元二十九年尺帶珠丹至我大唐境內,帶了號稱四十萬大軍。這次他可沒那麼多兵力了。”

    段秀實在沒陵贊面前表現得很輕鬆,但心想着快點回去,將此事告知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