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回到湟水城,李白寄來詩歌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落葉凋謝字數:5630更新時間:24/06/26 20:35:21
    父子同爲開國公爵,從古至今沒有出現過。

    一般都是子嗣萌蔭父親的爵位,亦或者父親去世,兒子得寵,進位國公。

    哪像是李瑄這樣,還未婚配,就和李適之一起爲國公。

    父子的殊榮,似乎要把右相李林甫的光芒掩蓋。

    шwш.тTk 〇

    楚國公在國公位上,算是比較頂配的。

    秦晉楚齊,皆爲春秋時的強大國家。

    秦國公是李世民封秦王前的爵位,有唐以來,只此一位,不設。

    晉國公爲當今的李林甫。

    齊國公有之前的權臣長孫無忌,現未封。

    上一個任楚國公,是李隆基的寵臣姜皎。

    可惜,一手好牌被姜皎打得稀爛。

    封李瑄爲楚國公,這是標榜尊貴的地位。

    楚國公食邑三千戶。

    雖是虛封,但李隆基爲李瑄加實封三百戶。

    加上之前的實封五百戶,共實封八百戶,享受楚地百姓八百戶的賦稅。

    軍功十二轉,最高爲上柱國。

    李瑄的軍功早就符合上柱國,現得授此勳,也意味着進入軍功的頂峯。成爲一國支柱。

    李適之拜相的時候,也是上柱國。

    李瑄又從左龍武大將軍,遷爲右羽林大將軍。

    羽林軍雖和龍武軍同爲北衙禁軍。

    但在虛職地位上,羽林軍比龍武軍更有威望。

    爲國羽翼,如林之盛。

    自漢武帝時,華夏就有羽林軍。

    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羽林軍一直存在,甚至還被吐蕃效仿。

    羽林軍可以代替“禁軍”這個詞語,龍武軍不能!

    最後就是兼任河西、隴右採訪大使。

    之前的採訪使肯定會被李隆基免去職務。

    這意味着李瑄正式接任河西、隴右的軍、政、財。

    成爲真正的封疆大吏,兼任十五個使職,朝廷只有李林甫一人能比得上。

    但兼任使職的重要性,李林甫也比不了。

    只是李林甫的地位更高一些。

    “諸卿有無異議?”

    李隆基在宣讀完對李瑄的封賞後,停頓片刻,又問諸文武百官。

    “陛下英明,李將軍收復九曲,爲大唐開疆擴土。爵位和勳晉級一階,又有誰會說道呢?李將軍治下的武威郡、西平郡,比以往發展地更好,百姓安居樂業,再兼任河西、隴右採訪使,監察河隴官吏,是河西、隴右百姓的福氣。”

    左相裴寬左右一顧後,最先站出來說道。

    他刻意說明,收復九曲這種曠世功績,只晉級一爵;如此軍功,只加一轉,正常人都不應該反對。

    大臣們聽到裴寬的話後,都覺得在理。

    但又覺得哪裏不對勁。

    主要是覺得李瑄年紀小,還未及冠,羞煞他們這些老臣。

    許多人覺得心中不平衡。

    “陛下聖明,李將軍當有此賞!”

    李林甫也起身拱手,昧着良心說道。

    當前李瑄如日中天,他只能附和李隆基的心意,不能忤逆。

    他只是害怕李瑄再敗一次吐蕃,將要爬到他頭上,該如何是好?

    不過李林甫還是堅定要對付王忠嗣,一來對付王忠嗣能牽連太子。

    二來當前李瑄太得聖人寵愛,若對付不成,反而引火燒身。李瑄這小賊極爲精明,整起人來連消帶打。

    “陛下英明……”

    文武百官們見左右宰相都說了,皆紛紛附和。

    “高將軍,教坊女子由你挑選,選技優者,色絕者……玉器、金器、漆器,選工最善者。”

    李隆基又向高力士吩咐道。

    不說別的,李瑄上報繳獲的金銀珠寶,都遠不止對李瑄所賞賜的。

    所以李隆基對李瑄沒有吝嗇。

    “遵旨!”

    身穿黃衣的高力士微微躬身領命。

    李隆基又命林招隱爲特使。

    令河南尹裴敦復儘早將絹錢從洛陽出庫,運送至長安。

    再由長安轉運,前往湟水城。

    這一次,李隆基沒有令李瑄回京城。

    今非昔比,現在大唐與吐蕃幾乎貼着臉在對峙。

    身爲主帥的李瑄,甚至連九曲都走不開。

    即便要回湟水城,也得等到春天的時候。

    ……

    轉眼間,已經是陽春三月。

    黃河雖然冰雪漸消,但之前由於天寒,士兵們恢復訓練沒多久。

    李瑄在這段時間,除了接收一些河隴的消息,照常練武、看書外,就是練字,練琵琶、橫笛、琴等樂器。

    有的時候,李瑄還會在夜晚的篝火前,爲士兵們吹橫笛。

    士兵們聽不懂意思,但曲調悠揚,旋律感人,覺得李帥是無所不能的人。

    李瑄身爲主帥,卻親自爲普通士兵書寫家書。

    使驛站將這些家書送至天南地北,送到他們家人的手中。

    他一人之力,肯定寫不了全軍的家書,他吩咐軍中刀筆小吏在空閒的時候,不得拒絕士兵們寫家書的請求,李瑄會賞賜這些小吏。

    軍中許多識文斷字的士兵,也幫助戰友寫家書。

    只是這些家書堆積太多,需要一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送到家鄉。

    有的士兵想等等再寄家書,準備把軍中的賞賜,一起寄給父母妻兒。

    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細節上,讓李瑄在河隴兩軍的威望不可撼動。

    其他的主帥也能做,但卻不願意放下身段。

    李瑄卻可以有說有笑,爲士卒們寫家書,就當是在練字,李瑄也自得其樂。

    總的來說,李瑄也算安逸了兩個多月。

    此時李瑄在九曲無事可做,建郡、牧監、牧區、建築武寧城的瑣事,又不需要李瑄這個節度使去處理,交給劉晏、哥舒翰、慕容曦皓等屬吏們即可。

    李瑄會偶爾出洪濟橋,帶神策衛巡視周邊。

    兩次大戰,受傷的神策衛已經養好傷。

    戰鬥死亡二十多人,再加上調出去爲將領的親衛,李瑄讓薛錯到湟水城招攬三十名親衛,現在神策衛還是二百人滿員狀態。

    三月中旬,李瑄率神策衛至赤嶺。

    他一直認爲吐蕃會謀奪紅巖堡、鷹山堡等諸戍堡。

    所以不僅派遣探馬從九曲到赤嶺巡視,連諸戍堡也被下令,日夜監視。

    若有吐蕃來攻,立刻烽火狼煙。綏和守捉、河源軍、安人軍,隨時會去支援。

    李瑄眺望赤嶺,遠處山上的積雪,也已消融。

    最近的時候,李瑄來到赤嶺的東北山口處。

    山口中心,有鷹山堡。

    唐軍在鷹山堡佈置四百士兵,且有二百強弩,二百弓矢。其中兩百士兵披鐵甲。

    在這小城堡中擁有這樣的防守力,可以堅守到援軍到來。

    “啓稟李帥,聖人特使將至湟水城……”

    李瑄還在赤嶺的時候,傳令兵飛馬來稟告。

    “好!我這就回去。”

    李瑄點了念頭,帶着親衛回赤水城。

    早在兩個月前,李瑄和軍中諸將,就得到先一步而來的冊封消息。

    李瑄知道自己封公和授上柱國是必定的。

    楚國公很合他預期,他沒指望受封爲秦國公。

    右羽林大將軍只是滿足一下這個令男兒心生嚮往的稱呼,其他也沒什麼。

    至於加實封,光李隆基對李瑄賞賜的黃金總計超過兩千兩,李瑄一直儲存着呢。

    那點賦稅李瑄看不上眼。

    更別說還有許多玉器、金器、銀器、漆器。 唐代的漆器華麗,金銀平脫、雕刻等費時費力,雖比不上純金的器物,但最頂級的漆器價值比銀器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一次,李瑄得到他夢寐以求的河西、隴右採訪大使,是他最開心的事情。

    有這層身份,李瑄就可以無所顧忌地去節制河隴的地方官吏,對付河隴的豪強勢力。

    之前讓顏真卿調查的“拐賣婦女”案子,李瑄覺得有貓膩,他一直記在心上,等離開九曲後,要好好察一下。

    這件事情不弄清楚,他心裏不痛快。

    身份改變後,李瑄的履歷稱呼也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現爲右羽林大將軍,任河西隴右節度、支度、營田、採訪、鹽鐵、押蕃、討擊大使,領鴻臚卿、西平郡都督,判武威郡事,兼隴右羣牧大使、河西長行轉運大使、赤水軍大使,授上柱國、銀青光祿大夫,封楚國公,實封八百戶。

    每一個使職和官職,都是常人無法企及的,卻被李瑄一人兼任。

    如果李瑄在河西、隴右韜光養晦幾年,清君側都可能得到響應。

    但李瑄知道,時機還未成熟。

    他不想成爲衆矢之的。

    之前李瑄臨時擔任的思子臺監使因思子臺完工,已被免去。

    ……

    當天晚上,李瑄回到赤水城。

    本來李瑄想在冰河破裂的時候將臨洮軍調回到湟水。

    現在則打消這種想法。

    臨洮軍已經在九曲南部的黃河新駐數十個牧場,營帳早已重新搭建。

    大戰隨時開啓,暫時將臨洮軍留到九曲駐紮。

    等青海攻克後,再將臨洮軍調離。

    離開九曲之前,李瑄召見河西掌書記段秀實。

    “段書記,你有才辯,機警敏智,現有一件危險事情要你來做。”

    李瑄召來段秀實後,直接說明危險。

    他物色自己的僚屬,覺得段秀實是最合適的人選,所以將段秀實召過來。

    段秀實是一名儒將,深精兵家之要,他雖然會寫詩,但沒有岑參、高適那種文人意氣。

    也不像劉晏、楊綰等人那樣穩重從事。

    “屬下既從軍,必不缺乏勇敢。請李帥儘管吩咐屬下。”

    段秀實向李瑄拱手道。

    他才加入李帥幕僚一年,就被李帥提拔爲從六品下的官吏,他對李瑄感激涕零,一心想要報答。

    “好!勇氣可嘉!我聽說蘇毗王沒陵贊與吐蕃上層貴族和贊普不合,我想讓段書記作爲我的密使去接觸沒陵贊,勸說他投靠我大唐。等機會至的時候,與我大唐裏應外合,進攻吐蕃在青海的兵馬。”

    李瑄將原委道出,並提醒:“此行危險重重,不僅要提防被吐蕃探馬捉住,還要面對隨時會翻臉的沒陵贊,段書記想好再回答。”

    “屬下雖然只是一個軍中的小吏,但心中一直希望能像漢代谷吉那樣爲國效命,像張騫那樣曠野捐軀。李帥給屬下機會,屬下必用命去完成。從前魏絳能與諸戎訂立和盟,屬下現在依靠大唐的強大國力和李帥的赫赫威名,必然會完成比魏絳更漂亮。”

    段秀實聽到李瑄的陳述後,沒有絲毫猶豫,義正言辭地說道。

    他和高適一樣,都拿出使西域爲國捐軀的谷吉自比。

    表明自己爲國家事業,不怕犧牲。

    就像段秀實曾立下的豪言:“搜章摘字,憑這本事不可能爲國立功!”

    這種千載難逢的機會,正是段秀實渴求的。

    “好!若能說服沒陵贊,段書記大功一件。”

    李瑄撫掌說道。

    他又告訴段秀實一些具體細節,還有如何的目的。

    李瑄要利用蘇毗王的慾望,給予蘇毗王承諾。

    如果幫助大唐,就可以像西域諸國臣服大唐那樣,給予建立蘇毗國,蘇毗的十一個東岱地盤,全部由沒陵贊管轄,並得到大唐的冊封,獎賞。

    給予沒陵贊軍政大權。

    沒陵贊雖然是蘇毗王,但他的權力絕對不算大,不說頭上還有個小貢論一直盯着,他的兄弟“沒廬贊”控制的族人、奴隸比沒陵贊還多,並對蘇毗王的位置虎視眈眈。

    歷史上沒陵贊投靠大唐事情泄密,表明沒陵贊身邊吐蕃眼線衆多。

    一有調動,被探子得到消息,就會功虧一簣。

    李瑄叮囑段秀實,如果沒陵贊願意投靠大唐,該如何去做。

    他親自送段秀實到洪濟橋十幾裏外,並讓兩名親衛跟隨段秀實一起,先到西傾山下的白蘭羌駐地。

    白蘭羌王會聯繫蘇毗那邊的人,帶段秀實去見蘇毗王沒陵贊。

    最後,李瑄對高秀巖、哥舒翰、劉單等人交待一番後,率領神策衛離開九曲。

    特使攜帶大量物資到湟水,李瑄必須去迎接。

    三天後,李瑄回到湟水城,得到官吏、百姓的歡呼。

    劉晏告知李瑄,特使林招隱明日便到湟水城外。

    李瑄知曉後,召隴右的僚屬,進行一場議事。

    隴右自戰後相對安穩,西平郡豪強已除。

    其他郡的豪強關閉門戶,不敢明目張膽地犯事。

    特別是兩地採訪使調離,李瑄新任採訪使後,使河西、隴右能官吏心驚膽戰。

    他們希望李瑄一直在前線,不要歸來。

    不懷好意的人詛咒李瑄死在前線。

    現在的李瑄,早就被冠以屠夫的稱號。

    是專殺豪強的屠夫,但每一家豪強的垮臺,總會有地方官吏被牽連。

    擔驚受怕的都是一些爲惡的豪強,沒有犯法的大族,倒不怎麼畏懼。因爲上次李瑄在武威,並沒有不分青紅皁白地對付大族。

    河隴的豪強都在想對策。

    如果李瑄逼急他們,他們絕對會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

    知道難逃一劫的時候,這些魚肉百姓的狠人定會拼一拼。

    整個河隴的豪強何止百家?

    議會結束,劉晏提醒李瑄,大詩人李白在兩天前爲李瑄送來信件,放在李瑄府中。

    李瑄回府邸後,第一時間打開信件。

    原來是李白送來一首詩,令李瑄驚訝的是這首詩歷史上出現過,是寫給哥舒翰的。

    現在卻將這些讚美的語言,加在李瑄身上。

    只是詩名和之前不同,爲《歌李七收復九曲》。

    天爲國家孕英才,森森矛戟擁靈臺。

    浩蕩深謀噴江海,縱橫逸氣走風雷。

    丈夫立身有如此,一呼三軍皆披靡。

    衛青謾作大將軍,白起真成一豎子。

    這種形容,讓李瑄臉紅。

    雖然歷史上的哥舒翰在戰功上比不了李瑄,但李瑄卻擔不起這樣的稱呼。

    以後他謀反的時候,這詩就尷尬了……

    李瑄看李白留下自己的地址,於是回信一封。

    他知道李白心灰意冷離開仕途,雖然和杜甫一起玩了一年,但尋仙訪藥,縱酒高歌,表明他有心結。

    李白以爲自己就如浮萍一樣飄零,但在流落途中,會爲華夏史上留下不朽的詩篇。

    所以李瑄沒想過召李白爲幕僚。

    而且李白剛被李隆基趕出長安,招李白爲幕僚,向李隆基討要官職也不合適。

    隨即,李瑄也贈予李白一首詩,《浪淘沙贈李白》。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李瑄希望李白不要在意世俗界的流言蜚語,縱情自己的浪漫。

    他知道李白難得到“金子”,但祝願李白能實現。

    翌日,李瑄過湟水橋,和監軍張道斌一起在二十裏外迎接特使林招隱。

    林招隱後方,馬車排成長龍,由禁軍護送。

    一車一車的絹和錢,將士們期盼已久。

    另外還有十來輛精緻的馬車,是李隆基賞賜給李瑄精通樂器歌舞的教坊美女。

    現在賜予他,以後就相當於李瑄的奴婢。

    李瑄不是沉迷女色的人,他知道歷史上的哥舒翰,就是被李隆基這一手掏空身子,從一名能把人挑起來的猛將,變得聲色犬馬,以至於疾病纏身。

    李瑄與林招隱熟識,林招隱雖是特使,但他知道李瑄在聖人眼中的份量,知道李瑄與高力士相交甚好。所以一直對李瑄客客氣氣。

    李瑄也不會挑事,請林招隱回湟水城,好酒好菜的招待,還召集僚屬、武威的官吏,爲林招隱舉行歡迎宴會,接風洗塵,給足林招隱面子。

    林招隱在湟水城歇腳七天後,帶着禁軍啓程返回。

    李瑄這才召集僚屬,按照功勞對諸軍進行賞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