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雪花落下,吐蕃三萬士兵支援九曲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落葉凋謝字數:5730更新時間:24/06/26 20:35:21
    “吐蕃想阻攔哥舒將軍和慕容將軍。”

    得知吐蕃大軍北上後,李瑄立刻明白吐蕃的目的。

    九曲之兵見臨洮軍是硬骨頭,又擔心宛秀城被攻破,所以有此決斷。

    李瑄已從樹敦城的俘虜口中審訊出一些吐蕃的重要信息。

    吐蕃一萬羽林禁軍,和駐紮在牧區的一萬騎兵,已離開九曲前往青海支援。

    現吐蕃在九曲,大莫門城兵力三千,宛秀城兵力四千,洪濟城兵力三千。

    還未建成的瑪曲、河林等四座城池,差不多能集結一萬兵力。

    糧食屯區、黑峽川等地,能集結不足八千兵力。

    總共三萬餘,其中騎兵只有不到三千。

    剩下的就是九曲吐谷渾部和白蘭羌部!

    若沒有青海、赤嶺方向的援軍,吐蕃根本不可能是他們的對手。

    吐蕃在龐大的九曲調兵遣將需要一定時間,李瑄沒有讓麾下連夜出發。

    今晚暫時修整,養精蓄銳,待明日再出兵阻擊,完全可以跟上。

    天一亮。

    士兵們享用過羊肉後,全部上馬。

    輕騎和精騎,此時一人三馬,他們把陌刀軍、重甲步兵、弩兵的馬引來騎乘,以便於更快機動。

    李瑄留張興在洪濟橋指揮。

    留下高適,讓他守樹敦城。

    隨軍的唐軍工匠、佐吏、輔助人員大部分留在樹敦城。

    李瑄行軍只攜帶一些軍醫。

    宰殺一些牛羊,放在馬上,作爲補充力氣的食物。

    只有岑參和兩名典軍,四名隨軍,來記錄戰鬥情況。

    洪濟橋數十裏內還有洪濟城、大莫門城,要小心防備。

    不過李瑄猜測自樹敦城被攻陷後,大莫門城、洪濟城的吐蕃守將,絕不會輕易出兵。

    高適也應李瑄的吩咐,將吐蕃兩千套鎖子甲交給李瑄,放在馬上攜帶。

    還有一些吐蕃各種旗幟。

    “轟隆隆!”

    李瑄一聲令下,大軍在九曲席捲。

    明明是吐蕃的國境,唐軍如入無人之地。

    周圍的洪濟城、大莫門城,如李瑄所料,皆閉門不開,且士兵要嚴陣以待。

    在這種情況下,吐蕃主力還必須與大唐交戰。

    因爲上一次皇甫惟明深入吐蕃境內,攻破洪濟城,爲報復吐蕃達化屠城,殺死數千吐蕃百姓,使尺帶珠丹勃然大怒,處置了駐守九曲的小貢論。

    如果其他吐蕃步兵和諸城的守軍一樣,龜縮在城中。

    那唐軍大開殺戒,誰都擔不起這個責任。

    再不濟,唐軍也會將吐蕃牧民、百姓,驅趕入大唐,削弱吐蕃的力量。

    吐蕃在九曲城池不多,大多數百姓都是露天而居。

    那些軍城規模不大,本就有數千士兵,不可能容納吐蕃百姓入內。

    就比如樹敦城,裏面有七百多餘鐵匠、工匠,還有輔助人員、奴僕一千五百餘人,再加三千士兵,哪還能讓其他百姓進入。

    “啓稟李帥,吐蕃的大軍現正在宛秀城南三十裏的地方集結!他們由騎兵護送,已經有一萬多人。周圍還有白蘭羌、吐谷渾的騎兵。”

    奔行一個時辰後,斥候營探馬向李瑄稟告道。

    “等他們聚集完畢,就是我軍攻破他們的時候!”

    李瑄已經想到如何去對付吐蕃聯軍。

    而且吐蕃爲了抵抗唐軍騎兵,聚集在一起也是必然的。

    就等北方的積石軍、七千吐谷渾士兵靠近。

    李瑄戰鬥喜歡先圍殲敵人的有生力量,這樣才能做到最大的勝利。

    “李帥,您攜帶吐蕃的盔甲,旌旗。是否要扮演吐蕃士兵,何不派騎,算計一座城池!”

    中途換乘休息的時候,岑參向李瑄說道。

    “岑司馬,你有什麼想法?”

    李瑄問岑參。

    “可在大莫門城前上演苦肉計,我軍騎兵追擊扮演成吐蕃騎兵的士兵。距離城池近的時候,一部分僞裝的騎兵來拖延我軍“追兵”,另一部僞裝的騎兵奔向大莫門城的城門。吐蕃守將見此危機時刻,說不定就會打開城池,讓僞裝的士兵入內……”

    岑參向李瑄建議道。

    “岑司馬的建議很不錯。但不論是大莫門城、洪濟城,還是宛秀城、百谷城,都不是戰略要地,遠未有樹敦城重要。我們的目標是收復九曲,這些城池只是爲我們增添一些戰功而已。”

    “就算按照岑司馬的建議,成功拿下大莫門城,我們假扮吐蕃士兵的信息也會傳出去。大莫門城,不過三千士卒而已。如果我們能利用假扮敵軍,將吐蕃宛秀城以南的兩萬吐蕃士兵攻破,並威服白蘭羌和吐谷渾,最終的戰略意義遠遠大於一座大莫門城。”

    “機會只有一次,不可複製。岑司馬的辦法只是中等計策,我們所需要的是上策。像後漢的馮異假扮赤眉軍,而大敗赤眉一樣,成爲我們收復九曲的關鍵一步。”

    李瑄婉言拒絕岑參詐騙城池的建議。

    在開閘門之前,守軍隨便問一句就會露餡,而功虧一簣。

    如果在關鍵時刻,扮演的鐵騎出現在吐蕃步兵陣形的後方。猛衝猛馳,吐蕃士兵就算想問也來不及了。

    “李帥的眼界,非我能及也!是我未考慮周全。”

    岑參和許多將領一下,把攻城作爲佔領一地的標誌。

    畢竟連史官寫史,也會對攻城大書特書。

    現經過李瑄的提點,岑參明白殲滅敵人主力的重要性。

    只要殲滅大量吐蕃士兵,剩下的幾座城池,慢慢用重型攻城器械進攻即可。

    如果可以,李瑄不想攻城。

    但他也知道,拿下九曲,必須把這些釘子拔下。

    因爲他要面對青海的吐蕃士兵反撲,九曲必須要安穩。

    如果黃河結冰前未拿下這幾座城池,他們就會頗爲棘手。

    李瑄已經吩咐哥舒翰,不要吝嗇箭矢,先射幾日,再尋找破綻攻城。

    “走吧!據說吐蕃的一名大論在九曲,看看他敢不敢隨主力一起行進!”

    李瑄笑了一下。

    擒拿吐蕃大論,相當於抓住大唐的宰相。

    這是一等的軍功!

    李瑄知道吐蕃最有權勢,最有威望的大論是沒廬窮桑倭兒芒。

    有機會李瑄一定會會他。

    ……

    赤嶺,雞心谷。

    大戰還在持續,刀光劍影,血流成河。

    屍體一層一層地在谷中鋪開,血液凍成冰塊。

    唐軍已經趁着吐蕃攻擊的縫隙,退出最原始的防線。

    他們有足夠的車輛和鹿角,能新組防線,讓吐蕃頭破血流。

    雖然唐軍的傷害不小,但吐蕃的傷亡更是在唐軍數倍以上。

    唐軍爲了將吐蕃牢牢吸引,還在石堡城下點燃三股狼煙,讓吐蕃覺得十萬火急。

    他們再急也沒用,想要攻破唐軍,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因爲唐軍在戰鬥中即便撤退,也十分有分寸。

    唐軍一點狼煙,石堡城的吐蕃守軍頓時覺得不對勁了。

    悉諾羅立刻讓麾下也將狼煙點起,向沒廬窮桑倭兒芒傳遞一種訊號。

    然而石堡城將狼煙點燃的時候,唐軍立刻將狼煙澆滅。

    悉諾羅乾脆讓士兵只點燃一個烽火臺,釋放情況不是很緊急的訊號。

    但唐軍立刻用臨時搭建的烽火臺,點燃兩股煙柱。

    這使得悉諾羅吹胡子瞪眼……

    石堡城的情況在數十裏外的沒廬窮桑倭兒芒眼中,是快要堅持不住的徵兆。

    他不禁大罵悉諾羅,在石堡城囤積那麼多兵甲器械,怎麼才幾天時間,就堅持不住呢?

    雞心谷已經變成消耗戰,沒廬窮桑倭兒芒只能不斷往裏面填人。

    只希望唐軍會堅持不住而崩潰。

    然而就在沒廬窮桑倭兒芒將精力都投入在雞心谷之戰時,一道消息,讓他如遭受五雷轟頂!

    唐軍鐵騎突襲九曲!

    現已控制洪濟橋,攻破樹敦城!

    等於說,九曲已經被唐軍截斷,他們只能通過羊皮筏傳遞消息。

    “唐軍這是要將我吐蕃趕出黃河、青海啊!”

    沒廬窮桑倭兒芒也已經明白唐軍的目的。

    青海需要五萬騎,去拖住李瑄的三萬騎,他們這邊也在苦戰。

    兵力已經捉襟見肘。

    如果調一部分士兵去九曲支援,他們想要衝破雞心谷去支援石堡城,是難上加難。

    “大論,唐軍不僅僅有兩萬騎突襲九曲,還有一萬多步兵攜帶大型攻城器械入內,這擺明了是爲吞併我疆土。現黃河西面的樹敦城已經失守,如果黃河東面的宛秀城、洪濟城、大莫門城、百谷城被拿下。我們將很難再奪回九曲。回援九曲,是必然的事情,請大論決斷。”

    一名屬吏向沒廬窮桑倭兒芒說道。

    “我擔心唐軍將鐵甲大盾擋在洪濟橋東面。那樣我們就無法渡過黃河了。”

    沒廬窮桑倭兒芒很害怕這一點。

    他此時有點後悔將九曲大部分騎兵調走,使九曲缺乏騎兵。

    “就算是乘坐羊皮筏,也要渡過黃河支援,我們等不到黃河結冰……”

    屬吏還有一句悲觀的話沒說。

    那就是即將失去九曲,也要將洪濟橋毀掉。

    以免唐軍通過洪濟橋,隨時出擊青海。

    “那就先將樹敦城重新奪回來。”

    “派遣兩萬步兵,奔襲至洪濟橋。同時,準備好羊皮筏、牛皮筏,用這些渡過黃河。”

    沒廬窮桑倭兒芒咬着牙下達命令。

    “遵命!”

    幾名吐蕃將領立刻去調兵遣將。

    “又失去兩萬精銳,我們還能拿下雞心谷嗎?”

    沒廬窮桑倭兒芒不禁發出懷疑。

    他手下現在包括通頰、蘇毗、吐谷渾、党項等部,只有不到五萬人。

    其中,一萬多的党項、吐谷渾,戰鬥力弱小。

    通頰和蘇毗,士氣也不高昂。

    沒廬窮桑倭兒芒陷入自我懷疑中。

    他總感覺自己遺漏了什麼,自唐軍進攻赤嶺諸戍堡開始,他們一直被唐軍牽着鼻子走。

    不知不覺,沒廬窮桑倭兒芒更老了,他一個六旬老人,幾天幾夜幾乎沒睡覺。

    心繫戰鬥,一直不下。

    他看着陣前不斷倒下的勇士,屍骨如山,慘絕人寰。

    看着遠處天空中的狼煙,似乎顏色已經改變。

    看着唐軍的營壘密集,喊聲震天,鼓角激烈,沒有一點亂掉的跡象。

    看着陰沉沉的天空,像是上蒼在發怒一樣……

    一片晶瑩的雪花飄飄搖搖,落在沒廬窮桑倭兒芒蒼老沒臉龐上。

    冰涼的觸感,讓沒廬窮桑倭兒芒身體一顫。

    他幡然醒悟,知道不能在雞心谷戰鬥下去,立刻下達軍令:“停止戰鬥!”

    抽調兩萬吐蕃步兵後,沒廬窮桑倭兒芒已經明白,必定拿不下雞心谷。

    既然如此,何必白白浪費士兵的性命呢?

    “嗚嗚……”

    悲涼的撤兵號角響起來。

    吐蕃士兵聽到撤退的號角後,離開與唐軍的槍矛對攻中。

    唐軍趁着吐蕃士兵撤退的陣形騷亂,強弩兵射出弩箭,讓上百名吐蕃士兵沒有撤出去。

    “大論,鐵刃城何如?”

    一名叫尚多熱爾的吐蕃大將看到停止的號角後,奔到沒廬窮桑倭兒芒面前詢問。

    他們需要不斷地向唐軍施加壓力,才有可能攻破雞心谷。

    一旦給李瑄整軍的機會,之前的努力會付諸東流。

    “鐵刃城很重要。但我們在土蛇年失去鐵刃城的十餘年來,不一樣渡過難關。但九曲不容有失。我們需要集中力量,保衛九曲。”

    沒廬窮桑倭兒芒向諸將和尚多熱爾解釋道。

    他怕進攻到底後,不僅石堡城失去,他們這五萬士兵,也會折損在攻堅戰中。

    唐軍準備的太充分了。

    “如果我們退出,唐軍說不定會反守爲攻!”

    尚多熱爾想着唐軍會從東山口衝入青海。

    “所以我們接下來要佈下防禦,與唐軍在雞心谷對峙。我們再調遣一萬人去九曲。四萬人足以守衛赤嶺!”

    沒廬窮桑倭兒芒不擔心這點。

    他巴不得唐軍主動進攻他們,因爲那樣唐軍會流更多的血。

    “我們遵從大論的吩咐……”

    尚多熱爾也清楚事情的重要性。

    沒廬窮桑倭兒芒自土龍年(開元十六年)代替韋達扎恭祿爲大論,已有近二十年,堪比“大唐李林甫”。

    其他大論換了又換,只有他屹立不倒。

    這當然不是沒廬窮桑倭兒芒專權獨斷,而是他在吐蕃上至尚族,下至百姓,有極高的聲望。

    同是尚族的大論,都要稱呼他爲“大論炯桑”。

    在他決定這件事後,其他將軍便不再反駁,專心執行命令。

    總共三萬士兵,被調派至九曲。

    其他的部族,退後數裏,在一處只有兩裏多的山口,駐紮防禦。

    同時,沒廬窮桑倭兒芒向尺帶珠丹上奏書,希望能繼續徵調青壯,特別是騎兵,前來九曲、青海支援。

    南詔、劍南、小勃律、天竺等地,可以適當抽一些兵力。

    他還表明此刻的危機情況。

    李瑄和其他唐將不一樣,這三路並進的手段,明顯是爲吞併九曲、青海而來。

    如果不想失去,他們必須有足夠的兵力。

    在奏書上,沒廬窮桑倭兒芒保證會爲吐蕃爭取一次勝利,以激勵士氣。

    將唐軍驅趕出九曲,就是沒廬窮桑倭兒芒眼中的勝利。

    所以,沒廬窮桑倭兒芒又傳令論悉頰藏,希望其利用白蘭羌和吐谷渾部,以守爲主。

    等待援軍的到來!

    ……

    “吐蕃不僅放棄進攻,還在向後撤退。”

    唐軍也意外吐蕃突然停止進攻,高秀巖覺得他們還有許多餘力。

    “是李帥成功吸引吐蕃,對面的吐蕃主帥,覺得無希望攻破我們,所以不得不退兵。讓他們放棄石堡城,也是爲難他們了!”

    劉單緩緩說道,也只有這一個答案。

    當吐蕃覺得無法攻破大唐的陣形後,撤退也是必然。

    兩害相權取其輕!

    吐蕃要捨棄石堡城,保住九曲。

    “劉判官,我們要不要乘勝追擊?”

    高秀巖向劉單問道。

    “沒有必要。吐蕃不一定會退出赤嶺東山口,他們若在前方佈置。我們也難以攻下。”

    劉單搖了搖頭。

    他們也不能退出,他們要守着,讓吐蕃不知道石堡城的情況。

    “河西、隴右諸軍的騎兵現正在雞心谷當成步兵使用,我軍可以調集一萬騎兵,退出東山口,從積石軍渡口渡過黃河,入九曲支援李帥。”

    河西掌書記段秀實向安思順、高秀巖、劉單等建議道。

    既然吐蕃退出,已無心戀戰。

    他們就算調走一萬騎兵,依然可以守住。

    而一萬騎兵,能在九曲發揮關鍵作用。

    吐蕃不再參加雞心谷戰役,明顯準備抽調大量步兵,到九曲支援。

    “嗯!我同意……”

    “同意……”

    安思順和高秀巖等人被李瑄授予軍權,商議過後紛紛同意。

    由荔非元禮和荔非守瑜兄弟,在夜晚的時候率領一萬騎離開雞心谷,到積石軍渡口……

    最多三天時間,他們就能到達九曲之地。

    ……

    沒廬窮桑倭兒芒沉定過後,急於探查大唐境內的情況,不得不派遣一批士兵,從東北山口、西山口、以及曾經建立戍堡的崎嶇小道,進入大唐,探查消息。

    唐軍在紅巖堡、鷹山堡等戍堡和諸山道埋伏的一萬士兵發揮作用。

    一番伏擊,吐蕃死傷上千人,也沒能通過赤嶺。

    沒廬窮桑倭兒芒得知唐軍在諸道還有埋伏,特別是東北山口和西山口,都有數千名唐軍後,心裏更有一種不好的預感。

    之前沒有支援紅巖堡和鷹山堡,再次去進攻,已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值此時刻,沒廬窮桑倭兒芒必須堅定不移地去救援九曲。

    爲防止青海出事,他讓青海那邊的五萬騎兵、兩萬步兵,互爲犄角。

    以拖住李瑄爲主。

    青海安穩,九曲那邊才可以全力以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