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天生神力,力託城門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落葉凋謝字數:5780更新時間:24/06/26 20:35:21
    “不好!是唐軍。”

    當李晟率騎臨近時,吐蕃士兵終於看清從黑暗中衝出者的樣貌。

    一個個身披大唐明光甲,戴着面具,在黑夜中顯得冰冷無情。

    守衛洪濟橋的吐蕃士兵已經來不及去思考唐軍爲何會來此,他們第一時間想的是放下攔橋的柵欄。

    同時呼喚洪濟橋旁木屋內的吐蕃士兵前來支援。

    “噗嗤!”

    但馬匹衝突之勢已經難以擋住,李晟持長槍躍馬在前。

    一名吐蕃士兵被一矛捅死。

    “嘿!”

    又有兩名吐蕃士兵攢刺而來,想將李晟這個佩戴面甲的人刺下馬。

    “鐺!”

    李晟回撥一下,兩杆長矛直接被挑開。

    “噗嗤!”

    趁此時機,李晟探身直刺兩槍,將兩名吐蕃士兵刺死。

    見柵欄即將合住,李晟立刻翻身下馬,挑死兩名合柵欄的吐蕃士兵。

    其他的神策衛也紛紛下馬,參加剿滅守橋吐蕃士兵的情況。

    特別是廖崢嶸,他本就是大唐頂級劍客,下馬持劍步戰是他最擅長的事情。

    “噗嗤!”

    長劍在他手裏,如銀白色的飛龍在夜色間起舞,寒芒全部匯聚在劍刃上。

    接連數名吐蕃士兵脖頸流血,被廖崢嶸手刃。

    “鐺!”

    守橋的百夫長已從木屋中衝出,他穿着鎖子甲,向廖崢嶸刺來。

    廖崢嶸用劍一別,將長矛撥偏。

    金鐵之音後,他又猛地一刺,直接刺入吐蕃百夫長的左眼。

    在吐蕃百夫長的慘叫聲中,廖崢嶸抽劍將其踹飛。

    “咔……”

    在此期間,李晟已經下馬,本就沒合完全的柵欄,被他一下挑開。

    幾名神策衛一擁而上,將柵欄守住。

    此時,李瑄已經率領其他騎兵親衛奔來。

    “分二十人與我一起去洪濟橋的另一端。”

    李瑄揚聲一喝,直接騎馬從柵欄口穿過,並躍馬洪濟橋。

    洪濟橋是一座木橋,雖然看起來寬闊廣大,但行走的時候還是要悠着點。

    李瑄可不敢派太多士兵上洪濟橋。

    此橋建造於唐中宗景龍四年,大唐以金仙公主嫁奩使吐蕃得河曲九曲之地爲“湯沭地”。吐蕃便在積石軍西南一百四十尕馬羊曲一帶的黃河上建造了一座木橋。

    在沒有洪濟橋之前,吐蕃一直以小船、羊皮筏、牛皮筏等渡黃河。

    洪濟橋另一端的吐蕃士兵已經發現異常。

    他們一邊將柵欄封住。

    一邊派人通知距離洪濟橋一百五十丈左右的樹敦城,請求支援。

    “嗚嗚……”

    急促的號角聲也已經響起來,提示強敵來臨。

    樹敦城內,有近三千吐蕃士兵駐守。其中還有一些騎兵。

    李瑄來到洪濟橋的另一端後,有幾名吐蕃士兵還想拿着長矛擋李瑄。

    “噗嗤!”“嘭!”

    只見李瑄一刺一揮,將兩名吐蕃士兵斬殺。

    後方薛錯、張萬福等親衛持槍而上,將柵欄內的吐蕃士兵全部殺死。

    還有一部分吐蕃士兵拿着矛,在柵欄外死死頂着李瑄。

    他們以爲高大的木製柵欄,能將唐軍暫時“圈住”。

    但李瑄可不是吃素的,他持鐵槍下馬到柵欄門前。

    “咔嚓!”

    李瑄一聲大喝,猛衝撞過去。

    不算太厚重的柵欄大門頓時四分五裂。

    在吐蕃士兵目瞪口呆的表情中,李瑄持鐵槍殺出。

    “嘭!”

    一名吐蕃士兵被李瑄一槍挑死,並將他的屍體扔飛出去,砸倒兩名正欲逃跑的吐蕃士兵。

    親衛們一哄而上,他們放棄長兵器,手持寶劍,一個個展現極高的劍術,將這些吐蕃士兵殺死。

    但也有幾名吐蕃士兵逃往樹敦城。

    對李瑄來說無所謂,因爲在樹敦城的城牆上,能觀察到洪濟橋的動靜。

    雖然是在夜晚,但打殺聲聽得一清二楚。

    他們一定會有所佈置。

    李瑄這次行軍,也攜帶攻城梯,等大軍一到,就立刻進攻樹敦城。

    否則有樹敦城在洪濟橋旁邊,想守衛洪濟橋就顯得有些不合常理。

    而且洪濟橋內的物資,也可以作爲軍中的補給。

    洪濟橋中也一定有兵甲器械。

    “唐軍怎麼會來洪濟橋呢?他們想幹什麼?”

    樹敦城的守將聽到傳訊後,十分疑惑。

    更想不通,就這麼一點的唐軍,怎麼能突到洪濟橋?

    而且唐軍掐的時間也太詭異了。

    昨日九曲的騎兵,剛從洪濟橋離開啊!

    “看樣子唐軍沒有多少,但是我懷疑唐軍還有大部隊將要到來,我們必須擊破唐軍的先頭部隊,守住洪濟橋,不讓其大部隊通過。”

    “來人,率一千五百步兵從東門出,五百騎兵從南門出。立即備甲,誰敢貽誤戰機,殺無赦。”

    由於李瑄是率領親衛和五百弩兵,提前脫離大部隊奔襲而來。

    樹敦城守將猜測唐軍大部隊未到洪濟橋時,想要派遣士兵出城,準備堵住洪濟橋的入口。

    他想得十分美好。

    只要有鐵甲和長矛,將橋堵住,唐軍就算是有千軍萬馬無法通過洪濟橋。

    不管唐軍的目的,先將唐軍堵在九曲再說。

    “將軍不可,樹敦城是我吐蕃的兵械之城,有大量的能工巧匠,它的作用還在儲存糧食的百谷城之上。我軍不應該去攻擊過橋的唐軍士兵,以防止有不測。”

    樹敦城的副將連連勸說道。

    他害怕出城後沒達成戰略效果,想要撤退,就不太容易了。

    “大膽,你這是什麼想法?本將有理由懷疑唐軍佔據洪濟橋,是爲讓大部隊通過洪濟橋,圍堵正在赤嶺東山口的沒廬大論。如果沒廬大論腹背受敵,你能負得起這個責任嗎?”

    樹敦城守將自認爲地說道。

    他猜測唐軍騎兵迂迴九曲,是爲圍堵沒廬窮桑倭兒芒。

    他也是沒廬家族的人,不希望沒廬窮桑倭兒芒處於危險之地。

    “將軍,我們可以通告沒廬大論,睿智的沒廬大論一定有防備。出樹敦城攻擊唐軍,太過冒險了。如果失去樹敦城,你我都無法承擔這個責任!”

    樹敦城副將不認爲樹敦城主將的話有道理。

    自李瑄出現在青海後,沒廬窮桑倭兒芒已經演練如何從東山口撤退。

    唐軍最起碼有三萬以上騎兵的規模,才能完成繞後的圍堵。

    可這麼多騎兵,想通過洪濟橋可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完成的。

    說到底洪濟橋只是一個木橋,雖經過多次加固、修繕,但經過數十年的風吹雨打。

    “呵呵……李瑄已經在青海東北部,你怎麼還怕成這樣。河西隴右雖大,但能對我吐蕃有威脅的,也只有李瑄一個。其他皆不足道哉!”

    “如果出事情,我來擔責。記住,我姓沒廬。四大尚族之首的沒廬。”

    樹敦城守將瞪了副將一眼,很看不起副將的膽小怕事。

    他派兩千人,去攻擊唐軍數百人。

    如果李瑄不在,不是輕而易舉拿下嗎?

    更何況唐軍長途奔襲而來,他們以逸待勞,又兵足甲堅。

    這一刻,樹敦城副將不敢再說話,官大一級壓死人。

    不管是大唐還是吐蕃,副將永遠沒有軍隊指揮權,除非主將賦予副將權力。

    樹敦城千斤閘門緩緩升起,披着鐵扎甲和鎖子甲,手持長矛的吐蕃士兵向洪濟橋衝去。

    南門,吐蕃騎士猛馳而出,向戰場上繞去。

    “將士們,唐軍人少,將他們擊潰,我們就等着領賞吧!”

    樹敦城守將親自帶領步兵,在後方鼓舞士氣。

    唐軍也掃清洪濟橋兩端的所有吐蕃士兵。

    一部分弩兵留在洪濟橋的另一頭把守,另一部分親衛和弩手下馬,迅速通過洪濟橋。

    李瑄第一時間,讓過弩兵分散佈陣。

    等樹敦城的吐蕃士兵殺來的時候,唐軍的所有弩手已通過洪濟橋。

    弩兵五十人一隊,在橋前鋪開,列陣防禦。

    另外,神策衛的所有戰馬,也通過洪濟橋。

    “勇士們,衝!用一個唐軍的人頭,換十隻羔羊。用唐軍將領的腦袋,換一片銀字告身。”

    看到黑夜中唐軍的身影後,百多步外的樹敦城守將大喝一聲。

    “殺!”

    吐蕃士兵在夜色中大呼一聲,露出豹子一樣的眼神,彷彿要猛衝過去,將過橋的唐軍士兵撕成碎片。

    最前方的吐蕃士兵兵挺着長矛,披的鐵甲,速度更快。

    轉瞬間,他們距離唐軍只有六十步遠。

    “強弩手,對準前方鐵影……”

    見吐蕃士兵越近,李瑄開始下達命令。

    樹敦城吐蕃守軍竟然主動出城求戰。

    很快,李瑄就理解了。

    這是看他們只有數百人過橋,想欺負他們一下。

    如果在大部隊到來前,將他們衝碎。然後將大盾、長矛對準洪濟橋。

    縱他們有一萬多精銳士兵,也難以通過。

    “譁……”

    唐軍士兵整齊劃一地將擘張弩舉起。

    士兵們一臉淡定,因爲他們李帥在身邊,就如定海神針一樣。

    別說是一千多吐蕃士兵,就是一萬多吐蕃士兵衝來,他們也絲毫不會畏懼。

    “放箭!”

    又近十步,李瑄下達命令。

    這個距離擘張弩可以輕易射穿鐵甲。給予敵人痛擊。

    “噗嗤!”“噗嗤!”

    吐蕃士兵未料到唐軍過洪濟橋的爲強弩兵,許多吐蕃士兵還未反應過來,就被射倒在地。

    包括一些身披鐵甲,扎甲的吐蕃士兵。

    “唐軍是弩手,他們需要重新引弩,盾牌兵上前,我們一下就能將他們衝殺。”

    樹敦城守將先是一驚後,又立刻向麾下下達命令。

    弩兵的優點和缺點都很明顯。

    但唐軍的弩兵,一向是精銳。

    由於引擘張弩需要大力氣,唐軍的弩兵也訓練槍陣,騎術。

    “咻咻咻……”

    在吐蕃士兵近前的時候,唐軍又引一輪強弩,可惜這次吐蕃士兵盾牌兵擋在前方,殺死的敵人遠不如之前。

    隨後弩兵都丟棄強弩,從身旁撿起長槍,準備與吐蕃守軍廝殺。

    “江將軍,由你指揮弩兵戰鬥,以防守爲戰。敵人若退,再進行追擊。”

    李瑄向強弩兵的衙將吩咐一聲。

    臨洮軍的每一個衙將,李瑄都知道姓名,對他們有所瞭解。

    “遵命!”

    這名衙將領命。

    弩兵持槍,五十人一隊組成防禦陣形。

    “機會已經來了,或許不需要攻城,就能拿下樹敦城。神策衛的兄弟們,隨我一起,直接繞過戰場,衝樹敦城西門。”

    李瑄交代完畢後,和一百五十名親衛來到弩兵的背後,翻身上馬。

    樹敦城可是整個九曲最大的城池。

    本來它是吐谷渾的舊都,因吐谷渾舊部“樹敦”而得名。

    由於樹敦城太過重要,所以吐谷渾慕容王室被驅逐後,吐谷渾的搬遷到青海南部。

    而樹敦城就成了吐蕃儲存兵甲器械的重城。

    這些信息,都是在李禕的《行軍錄》上看到。

    樹敦城的位置太重要,不僅靠着黃河,旁邊還有洪濟橋。

    樹敦城直面青海以南和赤嶺的東山口。又可以通過洪濟橋,快速進入九曲。

    可以將兵甲器械源源不斷地運輸到戰略要地。

    “嘭!”

    唐軍弩兵與吐蕃樹敦城守軍撞在一起,一時間,槍矛入肉。

    唐軍弩兵雖然着皮甲,但由於一個個都是能開強弩的力士,一點都不比吐蕃的鐵甲步兵差。

    唐軍的士氣更高漲,在對攻的過程中,還一直壓制吐蕃步兵。

    由於吐蕃是進攻的一方,他們的盾牌作用不大。

    強弩手不斷突刺,吐蕃步兵想“一鼓作氣”的念想止住。

    就在此時,李瑄率領神策衛策馬飛動。

    他們直接繞過戰場,前往樹敦城的西門。

    “唐軍騎兵,快,擋住他們。”

    樹敦城守將指揮道。

    他們也有五百騎兵出城。

    所以才會這麼自信,放棄守衛樹敦城,來到洪濟橋。

    等他將唐軍騎兵消滅,就可以利用騎兵輕易將這些唐軍弩兵衝散。

    “嗚嗚……”

    在號角聲中,吐蕃五百騎兵稍一整裝,便在寒冷的夜色下,殺向李瑄的親衛。

    他們信心十足,認爲這不是一個等級的較量。

    兩方騎兵接近,李瑄持鐵槍,一馬當先。

    “去死!”

    領頭的吐蕃百夫長齜牙咧嘴,持長矛向李瑄捅來。

    “噗嗤!”

    李瑄的鐵槍快如閃電,剛一至,就一槍刺出去。

    吐蕃百夫長長矛還未舉起,就被李瑄洞穿。

    李瑄沒有挑屍體,立刻抽出長槍,去攻擊其他敵人。

    “咔嚓!”

    幾矛又擊李瑄,被李瑄一鐵槍抽斷。

    然後一槍將他們擊打下馬。

    縱然穿着鐵甲,也被巨大的力量震碎五臟六腑。

    李瑄在黑夜中躍馬如風,鐵槍直突直刺,左右奮擊,連殺十幾人。

    敵莫能擋,接連落馬。

    而李瑄的親衛在李晟、薛錯、羅興、廖崢嶸、張萬福的帶領下,用槍槊揮刺。

    只是一回合的衝鋒,就將五百吐蕃騎兵殺穿。

    清冷的月光,映襯着一個個鐵甲臉龐,所有吐蕃騎兵毛骨悚然。

    他們不禁恐懼,這些帶着面具的唐軍爲何如此勇猛?

    “不用管他們,目標樹敦城……”

    吐蕃剩下一百多騎已經喪失膽氣,李瑄下令不要調頭去追,直撲樹敦城西門。

    “真是一羣飯桶!不好,撤回樹敦城……”

    樹敦城的守將已經傻眼,雖然是在夜中,但他看到落馬者,皆是自己一方的騎兵。

    再看唐軍騎兵已衝往樹敦城,知道要壞大事,立刻下令步兵不要戀戰,回守樹敦城。

    只要樹敦城在,幾個方向的援軍,很快就能趕來。

    但步兵的速度,哪能跟得上唐軍的騎兵。

    而且吐蕃步兵已經與唐軍弩兵交上手,一聽到撤退的號角聲,頓時像是泄了氣的皮球一樣,短短瞬間,被唐軍弩兵接連捅死數十名。

    “追!”

    在弩兵衙將的指揮下,弩兵們徹底爆發兇悍,開始對轉頭的吐蕃士兵進行追擊。

    那些跑得慢的吐蕃士兵,接連不斷成槍下亡魂。

    恐懼蔓延……

    剛纔還不可一世的吐蕃士兵,轉爲潰敗之勢。

    城牆上的樹敦城副將看到有馬匹奔來,起初以爲是自家軍隊。

    當近以後,他嚇得臉都白了。

    明光鐵甲!蒙着面在夜色中像是鬼一樣!

    這是唐軍啊!

    可是現在城門大開。

    主將率領一千多步兵,五百騎兵還在外面呢。

    “樹敦城要緊,關閉千斤閘門。”

    副將跺腳咬牙。

    主將哪有樹敦城重要。

    是主將一意孤行,要守衛洪濟橋。

    如果唐軍入城,會出現難以預料的後果。索性先將城門關閉。

    待主將將唐軍殺光後,再開啓城門。

    作爲曾經吐谷渾的都城,又有漢人工匠設計建造,樹敦城自然和大唐的一些城池一樣,擁有千斤閘門。

    這樣防止唐軍通過外力破壞城門。

    在樹敦城西門的城牆上方,有兩塊支撐石,其上擁有絞盤柱子,可以定滑輪的方式控制城門的合閉,並以支撐石作爲承重點。

    每到白天的時候,千斤閘門就會被高高吊起來,由守城的城門士兵負責將其卯榫卡住,讓吐蕃過人過馬過車。

    到了夜晚或者戰爭爆發的時候,城門士兵就會將繩索放下,讓閘門從閘槽中平穩落下,形成一道牢不可破的屏障。

    和普通的城門不同。

    千斤閘門的唯一意義,就是爲了城池的安全。

    特別是在邊境的吐蕃、大唐城池,基本都有千斤閘門。

    而前後推動的大門牢固性,遠遠不如鐵板一塊的千斤閘門。

    這也是許多攻城者蟻附而登,而不去進攻城門的原因。

    當吐蕃士兵將繩索放下後,千斤閘緩緩地向下方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