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假李瑄入青海,真李瑄襲九曲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落葉凋謝字數:5697更新時間:24/06/26 20:35:21
    “唐軍陣形嚴密,哪怕是起伏的石丘,都佈置重兵防禦,非幾日時間可攻破。”

    沒廬窮桑倭兒芒全程觀察戰鬥,沒看出哪裏有明顯的破綻。

    “大論,看來我們要長時間,日夜不停的攻打了。以末將觀察唐軍營壘來看,等我們的援軍全部到來後,保守估計要十天時間,末將相信鐵刃城一定可以堅守十日以上。”

    恩蘭達扎路恭意識到雞心谷唐軍是難啃的骨頭,而且吐谷渾的戰鬥力太差,必須是他們的精銳上陣殺敵,才能更快將唐軍攻破。

    “佈置吧!立刻讓我們的勇士猛攻,不要給唐軍喘息的時間。”

    沒廬窮桑倭兒芒向恩蘭達扎路恭下達命令。

    他也沒指望兩三天時間就將唐軍攻破。

    僅僅半個時辰不到,更精銳的吐蕃步兵登場。

    從步伐上,就能看出吐蕃士氣更高昂。

    吐蕃士兵還有弓箭手在大盾兵的掩護下前進。

    甚至還出現五百餘名弩兵。

    他們手中拿的並非大唐的擘張弩。而是一種更加小巧的弩。

    這是吐蕃自己研製,由於吐蕃缺少工匠,這樣的弩在吐蕃並不多。

    但此弩也有破甲能力,近距離可以撕裂唐軍的魚鱗甲。

    恩蘭達扎路恭知道,如果不動真格,就會像第一次進攻一樣死傷慘重,又無法對唐軍造成大量的死傷。

    這一次,唐軍與吐蕃作戰的時候,沒有如對戰吐谷渾和党項一樣舒服。

    失去十來重鹿角阻隔,吐蕃步兵持長矛猛馳唐軍陣形。

    唐軍依舊先以強弩、弓箭、牀弩回擊。

    吐蕃在經受一輪打擊以後,不顧坐在車上的悉弄參。

    弓箭手拋射,強弩手射出強弩。

    “噗嗤……”

    毫無意外,悉弄參被吐蕃的流矢射中胸膛。

    他瞪大雙眸,死不瞑目。

    雖然吐谷渾士兵痛恨國內貴族,但得知王子被吐蕃人射死以後,心中更難受。

    當吐蕃士兵衝到唐軍陣前時,吐蕃的弓箭手不敢再拋射,他們迅速在盾牌兵的掩護下,退出唐距離弓箭拋射的範圍內。

    吐蕃的精銳非吐谷渾之流可比,他們戰鬥起來像是慷慨赴死一樣。

    他們冒着唐軍強弩,一隊死盡,另一隊遞進,皆是在與唐軍拼命。

    雙方你來我往,不斷用長矛對攻。

    直至夜,對唐軍造成不小的死傷。

    吐蕃的進攻在夜晚並沒有停止,而是由新的士兵補上,不間斷地向大唐進行攻擊。

    在沒有鹿角,吐蕃又緊防唐軍強弩的情況下,唐軍造成的傷亡遠沒有之前多。

    而且戰線還稍往後退了一點。

    “這樣的戰鬥確實慘烈!”

    李瑄一直在諸軍陣中觀察,不免感嘆。

    歷史上唐軍能阻擋吐蕃十幾日,李瑄相信,這次雞心谷唐軍所承受的壓力會比歷史上小得多。

    一日看下來,李瑄覺得雞心谷六萬唐軍頂住不成問題。

    他向高秀巖和安思順交代一番後,悄悄得帶着親衛,趁夜色離開。

    即便李瑄走了很遠,戰鼓聲依然能傳到耳中。

    石堡城距離雞心谷有一定距離,他們聽不到鼓聲,未察覺戰場是距離他們三十多裏外的雞心谷。

    ……

    翌日,天一亮。

    湟水南面,安人軍一帶,滾滾煙塵順河而下。

    萬馬奔騰,蔚爲壯觀。

    至中午時,李廣琛、李朱師、辛雲京、伏帝難率領的兩萬七千餘騎到達唐、吐蕃邊境。

    吐蕃遊弈的探馬,看到唐軍如此多騎兵後心驚膽戰,立刻向駐紮在此地的守將稟告道。

    “什麼?三萬騎兵?”

    守將也立刻站起身,詢問細節。

    得知確確實實的三萬騎,守將第一時間認爲這是要突襲青海。

    現赤嶺東山口內,正在發生大戰,守將本以爲唐軍在進攻石堡城,沒有多餘的兵力進攻青海。

    現看來,唐軍有預謀而來,想多點開花。

    守將立刻向青海的統帥,那囊尚傑斯秀亭稟告,請求將青海的兩萬騎兵組織起來,拱衛青海的兩萬步兵。

    這樣絕對可以與唐軍騎兵有一戰之力。

    那囊尚傑斯秀亭將此消息再上稟沒廬窮桑倭兒芒,表示他能拖住,甚至擊敗唐軍騎兵。

    但不久後,新的消息讓那囊尚傑斯秀亭面色大變。

    有一名吐蕃遊弈軍將領率輕騎探查唐軍具體動向的時候,看到龐大的騎兵隊伍中,有一隊騎兵向他奔出。

    只有二百騎,每一個騎兵都佩戴鮮紅的披風。

    更讓他驚恐的是這隊伍十幾面旌旗見,一面大纛立起。

    唐軍的三角獸旗大纛他們太熟悉了,而且周圍的旌旗上有“李”和唐軍代表官職的旗幟。

    這不就是殺神李瑄嗎?

    那穿着明光甲,佩戴披風,看着十分拉風的,一定是伴隨李瑄衝鋒陷陣的親衛。

    吐蕃大將軍沒廬諧曲曾有數千騎護身,卻被李瑄帶着親衛,取下頭顱。

    於是吐蕃遊弈軍的主將立刻帶領麾下逃竄。

    辛雲京故意只追數裏後停下。

    但遊弈軍主將在心中慶幸,幸虧與李瑄距離遠,不然他就死定了。

    這則消息,立刻被遊弈軍將領告知吐蕃新秀將領那囊尚傑斯秀亭。

    那囊尚傑斯秀亭的自信,也瞬間不在。

    去年的時候,李瑄只帶領一千多騎,就攪得吐蕃天翻地覆。

    那時李瑄還攜帶衆多“累贅”,現在可是攜三萬騎入境。

    還是趁着吐蕃主力在東山口大戰的時候入境。

    吐蕃在青海的將領,一個個急得團團轉。

    他們的步兵立刻加倍製造鹿角。

    騎兵則不敢與步兵匯合,而是與唐軍騎兵相距二百多裏,並派出數十波探馬,必須十二時掌控唐軍騎兵的動向。

    那囊尚傑斯秀亭收回之前的妄言,緊急向沒廬窮桑倭兒芒求援。

    ……

    “什麼!李瑄率三萬騎兵至青海。幸虧被邊境的探馬發現。”

    儘管沒廬窮桑倭兒芒見慣風浪,但也如那囊尚傑斯秀亭一樣震驚!

    李瑄對吐蕃的威脅,古今前所未有。

    “怪不得沒在唐軍陣中,看到李瑄的大纛,原來他想要進攻青海。”

    恩蘭達扎路恭說話的同時,內心頗爲失望。

    他覺得這段時間,大唐又說服回紇退兵,所以才能徵調這麼多兵馬,來對付吐蕃。

    事實上,恩蘭達扎路恭也有預料李瑄有可能在進攻石堡城的同時,攻打九曲或青海。

    所以這兩個地方一直留有大量兵力。

    但是,新的問題又難住沒廬窮桑倭兒芒和恩蘭達扎路恭。

    已知李瑄率領三萬騎兵至青海,他們需要多少騎兵,才能與李瑄相抗衡呢?

    現在青海只有兩萬騎兵。

    在得知是李瑄後,青海的步兵只能轉爲防禦狀態。

    “九曲的羽林千戶所,必須去抵擋李瑄。九曲還需要出一萬騎兵。我赤嶺也要出一萬騎兵,一同去抵擋李瑄。”

    “恩蘭將軍,你覺得五萬騎是否可以對付李瑄的三萬騎?這是我們當前在青海九曲近乎所有的騎兵力量?”

    沒廬窮桑倭兒芒將調配告知恩蘭達扎路恭,並向他詢問道。

    “如果李瑄突襲的時候,一定要防止他搴旗斬將。”

    恩蘭達扎路恭只能贊同沒廬窮桑倭兒芒。

    “我會提醒那囊將軍,並讓他不要主動求戰,而是探查李瑄的目的。等他偷襲待建的城堡,或者突襲我吐蕃千戶所駐地之時,再尋找破綻……”

    想到此,沒廬窮桑倭兒芒向恩蘭達扎路恭吩咐道:“那囊將軍經驗不足,你也去相助,這裏有我,一定要爲我爭取足夠的時間。”

    “末將必不辱使命。”

    恩蘭達扎路恭重重地點頭,他知道事情緊急。

    一旦匯聚的騎兵被李瑄消滅,待李瑄衝到赤嶺東山口將他們一堵,那赤嶺東山口內的吐蕃步兵,將如甕中之鱉。那時,他們所失去的可就多了。

    恩蘭達扎路恭露出着堅毅的眼神,帶着一萬騎向青海東部,與那囊尚傑斯秀亭匯合。

    九曲的一萬吐蕃羽林禁軍早在唐軍入東山口時,沒廬窮桑倭兒芒就令他們過黃河駐紮。

    現正好奔赴青海。

    九曲剩下的一萬騎兵,也要被調走。

    這意味着吐蕃在九曲,包括守城的,守衛屯田的,守衛待建城池的,只有三萬步兵。

    最多再加上九曲吐谷渾、白蘭羌的兵馬。

    就在沒廬窮桑倭兒芒和恩蘭達扎路恭以爲最激烈的戰場會發生在青海時,唐軍臨洮軍騎兵已經全部渡過黃河。

    徵調民用船隻,加快渡過黃河的速度。

    李瑄從赤嶺直接到積石軍渡口,渡過黃河到積石軍城。

    此時,積石軍中有大量的投石機、牀弩、攻城車。

    士兵們也可以熟練操作。

    在積石軍北面十里的地方,慕容曦皓率領七千吐谷渾步兵駐紮在那裏。

    “刻不容緩,明日一早,哥舒將軍和慕容將軍率麾下所有步衆,邁入吐蕃的地界。”

    “本帥則率騎從化成南下,直衝九曲之地。”

    李瑄向哥舒翰和慕容曦皓吩咐道。

    因爲辛雲京已向他傳信,吐蕃發現了他。

    等李瑄率領騎兵進入九曲,又要耽誤一天。

    那時吐蕃一定完成對九曲兵力的抽調。

    “遵命!”

    哥舒翰和慕容曦皓向李瑄拱手,皆很興奮。

    終於輪到他們了。

    這一次,他們必立功勳。

    “啓稟李帥,我積石軍是否一進入九曲,就對九曲城池進行攻擊。”

    哥舒翰向李瑄請示道。

    這段時間,積石軍七千士兵,苦練攻城之技。

    現更是集中河西、隴右兩鎮的攻城器械。

    宛秀城、百谷城、大莫門、樹敦城都不是什麼雄城,哥舒翰有信心快速將他們攻下。

    “我想第一時間控制洪濟橋。”

    李瑄一直計劃將洪濟橋和樹敦城拿下。

    但哥舒翰運送着攻城器械,到樹敦城需要一定時間。

    如果可以,李瑄會讓麾下弩兵和重甲步兵,強取樹敦城。

    其他幾座城池,由哥舒翰來攻。

    “哥舒將軍的行軍速度較慢,到達宛秀城後,直接攻城即可。障礙我會爲積石軍掃除。”

    李瑄又想了一下,宛秀城距離唐軍邊境不遠,哥舒翰直接開始攻擊也無妨。

    “遵命!”

    得到李瑄確切答覆後,哥舒翰更爲興奮。

    他摩拳擦掌,等待攻城時發揮自己的本領。

    這段時間,他研究最多的就是距離大唐邊境最近的宛秀城。

    “慕容將軍,九曲內吐谷渾若有胡部在,就由你麾下勸降。必須煽動士兵,幹掉那些吐谷渾領兵的貴族。向吐谷渾普通士兵保證,不久後就會殺光九曲吐谷渾的貴族,那些貴族的所有資產,一半分給他們。”

    李瑄向慕容曦皓吩咐道,同時也是對吐谷渾部承諾。

    吐谷渾部被這麼欺負,還一直沒造反。

    一是因爲開元末的那次造反,被沒廬窮桑倭兒芒鎮壓得太慘,二是貴族把持得太深。

    把貴族和貴族的爪牙殺光,吐谷渾百姓才能真正解脫。

    有機會再去青海南部,幹掉吐谷渾小王,將整個吐谷渾部收復。

    “末將一定將此事做得令李帥滿意!”

    慕容曦皓拱手說道。

    李瑄點頭,又交代一些其他事宜。

    當晚在積石軍城中休息。

    第二日,清晨。

    王難得率領臨洮軍,南下至積石軍城。

    李瑄率領親衛加入隊伍。

    和王難得、岑參、高適等一起,迅速向南奔襲……

    與此同時,積石軍城中,一輛輛戰車被推出來,裏面載着各種攻城器械。

    積石軍五千步兵,在兩千騎兵的拱衛下,向宛秀城的方向而去……

    慕容曦皓的七千吐谷渾軍,在積石軍後面跟着。

    入九曲,他們兩軍在未遇到敵人之前,互爲犄角最好。

    臨洮軍最起碼都是一人雙馬,領先他們行軍速度太多。

    李瑄的戰略目的很明顯。

    突襲!

    先控制洪濟橋,以及橋前的樹敦城。

    切斷赤嶺、青海入九曲的咽喉橋樑。

    然後再由內的橫掃九曲。

    “南八,率領五百輕騎,追殺我軍前方的一切吐蕃探馬。”

    在到達大唐邊境前,李瑄向南霽雲吩咐道。

    “遵命!”

    現爲臨洮軍副使的南霽雲領命後,選五百良馬輕騎,分成五十隊,一人雙馬先躍入吐蕃境內。

    值此關鍵時刻,吐蕃自然在邊境遊弈許多探馬。

    當他們看到唐軍“探馬”入境後,第一時間竟是呼叫支援,準備殺死唐軍探馬。

    但不一會,吐蕃探馬就覺得不對勁了,因爲唐軍十人一隊,隊伍太多。

    南霽雲率領輕騎飛奔迅速,很快就圍住數隊吐蕃探馬,將他們一一射下馬。

    這些唐軍輕騎如遍地的餓狼一樣,瘋狂追殺吐蕃的探馬。

    只有少數吐蕃探馬逃走,將訊息告知宛秀城守將。

    “現赤嶺東山口,青海都在打仗。連羽林禁軍都調派到青海去對付李瑄,唐軍應該不會進攻九曲吧!”

    宛秀城守將疑惑。

    他再次派遣探馬折戟,還是決定將消息傳遞給在百谷城的吐蕃的另一名大論,論悉頰藏。

    論悉頰藏的權勢雖不如沒廬窮桑倭兒芒,但亦是吐蕃舉足輕重的人物。

    作爲大論,所有的夏、冬盟會,他基本都有參與。

    特別是在天寶三載,也就是吐蕃的木猴年,論悉頰藏在吉之曉瑪園主持冬季盟會,頒佈治軍之達令。

    吐蕃三大論其中兩位在前線,說明吐蕃對李瑄的重視。

    但吐蕃料想不到唐軍是一人雙馬突襲。

    每過一個時辰,就進行一次換乘。

    一直以跑步狀態,不惜馬力。

    滾滾的鐵甲洪流從南而下,震天動地。

    至下午時,唐軍從宛秀城前奔襲過去。

    “這……天哪!”

    “唐軍怎麼這麼多戰馬,他們要突襲哪裏?難道是屯田和牧場?”

    “不好,我九曲除了吐谷渾和白蘭羌,騎兵不會超過三千。這如何是好!”

    宛秀城的守將知道情況危機,但城中只有不到四千守軍。

    他們不敢出城。

    甚至此時向論悉頰藏傳遞消息也晚了。

    本來宛秀城附近駐紮有羽林千戶所,但現在羽林禁軍已經離開九曲。

    “未見吐蕃的羽林禁軍,應該是被調到青海了。還想着到達洪濟橋之前,要有一場惡戰呢!”

    李瑄率大軍離開宛秀城已經百里,直至黃昏,也未見所謂的“羽林禁軍”。

    他一直計劃着要與吐蕃羽林軍廝殺一場,看看他們是否配得上羽林之名。

    不過李瑄也知道,應該是青海的牽制,讓吐蕃羽林禁軍離開九曲。

    這樣最好,能使他通行無阻地到達洪濟橋。

    唐軍如此陣勢入九曲,吐蕃的步兵在未聚集起來前,根本不敢攔截。

    “點五百弩兵,跟隨本帥先一步搶佔洪濟橋。”

    即將到達洪濟橋的時候,李瑄向王難得吩咐一聲。

    隊伍中五百弩兵出列,隨李瑄和親衛一起,暫時脫離大部隊,奔向洪濟橋。

    當天色暗下來的時候,李瑄到達洪濟橋。

    吐蕃還忙着向論悉頰藏傳信,根本不知道唐軍已經奔襲到洪濟橋前。

    此時,雄闊寬廣的洪濟橋,吐蕃士兵並不多。

    東面的橋頭只有一些平時監護橋樑的吐蕃士兵。

    有城池已經知道唐軍入九曲,但未想到唐軍的目的是洪濟橋。

    這些守橋的吐蕃士兵在夜色中只聽到馬蹄聲。

    他們以爲又有過橋者,準備上前詢問……

    但李晟帶着數十親衛,直接策馬殺到橋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