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狂風沙漠,白亭海之戰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落葉凋謝字數:5630更新時間:24/06/26 20:35:21
    白亭海。

    大唐時期,白亭海還未枯涸,水草豐盛,適合牧羊牧馬,不遠處有一座山,叫做蘇武山。

    此爲曾經蘇武牧羊之地。

    奈何除了這一塊綠洲,周圍全是沙漠,所以白亭守捉一帶只有一些大唐的牧民。

    白亭海距離涼州城北有五百多裏遠,大唐設立白亭守捉,管兵一千七百人。

    這裏是河西走廊相對靠北的地區,與隔着沙漠的居延海東西相望,那裏有寧寇軍,以同城守捉改名而來。

    回紇沒有去距離他們更近的居延海閱兵,而是到距離涼州城更近的白亭海,可謂是一針見血,想讓大唐儘快回兵。

    李瑄派遣探馬將軍令傳達諸胡部後,諸胡部不敢違抗,立刻點齊名額,輕騎向涼州城北聚集。

    集合完畢,安思順率領一萬胡騎,沿着馬城河北上,直至白亭海以南的白亭守捉。

    “諸位世居大唐,族中英俊盡參兵事,李帥甚待。今回紇將兵南下白亭,虎視眈眈。現河隴大軍齊聚河湟之間,難以歸來。現在是你們向大唐表現的機會,如果回紇敢跨入大唐疆土,立刻回擊。”

    白亭海以南,安思順召集諸胡部首領,鄭重地說道。

    也告訴他們什麼時候開戰。

    回紇跨入大唐疆域則開戰,若不跨入,則嚴陣以待。

    “將軍放心,我們也是唐人,必傾盡全力,守衛疆土。”

    伏帝難拱手向安思順說道。

    他是最複雜的一個,因爲隔着白亭海對面的綠洲上,近二十年未見面的親弟弟骨力裴羅,可能就在那裏。

    這麼重大的事情,要不然就是骨力裴羅的兒子磨延啜統兵而來。

    伏帝難也知道,自回紇汗國南下閱兵的那一刻,就與大唐關係出現裂痕。

    伏帝難話音落後,其他胡部紛紛附和。

    他們很可能就是來湊數的,不是打仗。

    族中但凡有志氣的年輕人,如羌部的荔非元禮,荔非守瑜,鉗耳大福等,都已經在河隴軍中。

    其他的不經常訓練,戰鬥力根本無法與回紇軍相提並論。

    隨後,安思順故意將兵馬駐紮在白亭海北部。

    多派人巡視邊境,防止回紇探馬越境。

    但回紇的探馬,早已看到“大唐騎兵”。

    他們沒有看到“盔甲”,最多也是一些普通的皮甲。

    除了唐軍旗幟外,什麼回紇,思結,契苾等等戰旗,五花八門。

    再看數量大約一萬餘騎,回紇探馬立刻將此消息彙報。

    一百多裏外的一片綠洲上,這裏也有一個湖泊,但和白亭海無法相比較。

    更何況與白亭海連着的是休屠澤,比白亭海還大一圈。

    “啓稟葉護,唐軍來白亭海的騎兵共一萬,看他們的打扮和旗幟,應是河西的回紇、契苾、渾、吐谷渾、思結、羌、突騎施等部。”

    探馬向磨延啜稟告。

    “我知道了。大唐這是沒把我們放在眼裏,執意攻打吐蕃。”

    磨延啜握緊拳頭。

    他是此次行軍的主帥,而他的身份是回紇的葉護。

    骨力裴羅身體有恙,自然不能親自領軍,由他來代勞。

    回紇只是派遣三萬回紇騎,兩萬附屬聯軍。

    另外還有十萬騎隨時組建,防禦王忠嗣西進。

    在他們看來,王忠嗣在不派遣步兵的情況下,根本不可能以騎兵擊破護衛鬱督軍山的十萬騎。

    等王忠嗣騎兵到來,已經下雪,這更是回紇人擅長的,到時候能以人多優勢圍剿朔方騎兵和河東騎兵。

    此次佈置,是怕與大唐徹底翻臉,未雨綢繆。

    回紇本來就是九姓鐵勒中最強大的一支。成立汗國,九姓鐵勒歸附,實力膨脹得極爲厲害。

    這也是他們敢阻止大唐打敗吐蕃的底氣。

    但他們沒料到李瑄會徵調附屬胡族來應對。

    實際上,這些附屬胡族,不被回紇輕騎放在眼裏,但李瑄吃定他們以閱兵爲藉口,不敢對大唐胡騎和白亭守捉城進行攻擊。

    “葉護,當躍過去,擊破這些唐軍。我回紇控弦二十萬,不比唐軍四鎮兵馬差。”

    一名回紇大將向磨延啜請命到。

    他是回紇著名猛將阿勒卜,曾經跟着骨力裴羅南征北戰十幾年,爲統一回紇立下赫赫功勳。

    所以他被封爲“阿波”,這是統兵馬官的意思,是回紇的高級將領。

    阿勒卜由於善於征戰,一直對回紇“軟弱”於唐庭很不滿。

    當初李瑄趁他剿滅突厥王庭餘孽的時候,將烏蘇米施可汗的擒走,一直讓阿勒卜引爲遺憾,也認爲這是回紇的恥辱。

    “不可以,唐軍傾國而來,我回紇就只能西遁了。”

    磨延啜果斷拒絕阿勒卜的話。

    他們的目的是爲吐蕃緩解壓力,而非徹底得罪大唐。

    “唐國已經讓附屬胡兵北上了。要麼就不要得罪,要麼就一刀兩斷。如此瞻前顧後,必然會發生禍患。”

    阿勒卜一臉悶氣,他認爲已經如此,乾脆就做到底,與吐蕃結盟。

    雖唐軍經常征伐草原,但在草原上吃的敗仗也不少。

    “不要再說了。讓閱兵的戰馬,推進到靠近唐軍邊境八十裏,看看是否能引唐軍回防。”

    磨延啜還打算再試一試,以兵馬更近,讓大唐河西產生危急感,回兵支援,以救吐蕃。

    “遵命!”

    阿勒卜無奈,只能遵從。

    他對磨延啜父子忠心耿耿,只是不服氣磨延啜對李瑄的畏懼。

    雖然李瑄所向披靡,但他們回紇剛滅突厥和拔悉密,還未和李瑄一較高下。

    他聽說李瑄騎馬持槊,如猛虎匍匐,蒼鷹俯衝,但一直對此嗤之以鼻。

    當初他要是追擊烏蘇米施可汗,李瑄一定無法得逞。

    一天後,回紇距離白亭海只有八十裏,使諸胡騎兵心中一震。

    安思順安撫他們,讓他們安心踏在大唐的疆土上,隨時準備作戰。

    幾日後,回紇果然沒有再進,讓諸胡騎兵鬆一口氣。

    大漠之中,北風呼嘯。

    使黃沙瀰漫,飛沙走石,馬匹不再奔跑。

    李瑄率領三萬騎,共七萬餘匹戰馬,艱難前行。

    士兵們滿臉憔悴,皮膚乾燥,風大的時候沙子打在臉上生疼,捂着眼睛舉步維艱。

    好在有熟悉沙漠的新泉軍帶路。

    大漠之中,早已被大唐留下碑記,新泉軍城建立在黃河旁,距離李瑄最早的從軍地豐安軍城只有一百多裏。

    新泉軍是“戍堡類”的小軍,只官兵一千人,平時的任務只有出塞巡視。

    沙漠也是他們常踏足的地方。

    李瑄並沒有到達新泉軍城,而是早早通知新泉軍使陳識,帶人到西面二百多裏的地方,隨他入沙漠。

    他沒必要多行二百多裏到新泉軍城。

    但天公不作美,他們剛穿到沙漠的中心,北風呼呼吹,一連幾日,讓他們無法騎馬,只能下來牽着馬。

    並且已經有上百匹戰馬死亡,數百匹戰馬受傷。

    還有數十名士兵非戰鬥減員,最少有上百人生病。

    爲了出其不意,他們必須穿過沙漠。

    但這個季節夜晚天寒,他們雖然攜帶不少柴火,但這些做飯用的,無法長久取暖。

    生火的時候也十分麻煩,用帳篷布擋住風沙,才能讓士兵們吃上熟的馬肉、黃米。

    好在新泉軍知道大漠中綠洲的位置,否則攜帶的馬匹草料,也會被用光。

    “呼呼……”

    “陳將軍,現距離白亭海大概還有多遠?”

    在狂風吹動中,李瑄問新泉軍使陳識。

    “啓稟李帥,按照標記,大軍與白亭海直線距離爲一百八十裏,按照您的要求,到達敵軍的後方廣大區域,還需要近三百裏。”

    陳識拿出地圖比劃後,向李瑄回答道。

    “告訴將士們,這大風北吹,並非上天在阻擋我們,而是上天在幫助我們。這樣的天氣,回紇更無法料到我們會從沙漠穿過去。一旦我軍出現在回紇騎兵後方,軍功唾手可得。現在風餐露宿,到時候就可以吃鮮嫩的羊肉。”

    李瑄將一衆大小將領叫到身旁,讓他們回去鼓舞士氣。

    哪怕風沙再吹,他們也可以在三天內完成繞後。

    將領向士兵們招呼後,士兵們士氣大振。

    晚上他們只休息四個時辰,其他八個時辰,皆冒着風沙行軍。

    越是到沙漠的邊緣,風沙越小,士兵們已經騎上馬。

    他們相信李帥所說,這是上天在助他們。

    到沙漠邊緣的時候,李瑄派遣斥候營探馬打扮成回紇騎兵,由南霽雲、李晟親自率領,去探查敵軍的位置,其中還有一些會說回紇語言。

    大軍則在沙漠邊緣修整,等待。

    兩天後。

    南霽雲回來,用地圖將敵人的確切位置畫出來。

    在得知回紇已經“閱兵”到白亭海北面八十裏後,李瑄立刻展開佈置。

    他們在回紇的東北位置,距離回紇還有一百多裏。

    李瑄讓軍隊分開佈置,像一張大網一樣,向回紇騎兵兜去。

    兩千重步兵,兩千弩兵,一千陌刀將,在車神塞、張興的率領下,前往回紇最可能逃跑的幾個高坡溝壑佈防。

    雖然距離回紇後方二百裏,但那個距離是最容易埋伏到敵人的位置,且一定可以截留大量的回紇潰兵。

    其他方位,沒有那麼巧妙的地勢。

    一旦被唐軍鐵騎衝鋒,敵軍數量五萬,他們肯定堵不上,必然有一大部分逃跑。

    埋伏的陌刀、重步兵、弩兵,又可以截留大量戰果。

    而且李瑄接下來的佈置,有“網開一面”,讓回紇往埋伏的地勢跑的意思。

    李瑄令辛雲京率七千臨洮軍輕騎,遊射回紇左翼,讓李朱師率五千赤水輕騎,遊射回紇右翼。

    由南霽雲率領五千臨洮精騎,從後方直接衝擊。

    由荔非元禮率領五千赤水精騎,從側後方衝擊。

    由安重璋率領一千重甲騎兵攔腰直衝。

    由荔非守瑜率領一千跳蕩精騎,負責攔截摧鋒。

    李瑄將諸將叫到身邊,在地圖上標註方位,什麼時候休息,什麼時候出發,什麼時候到達指定位置,都有嚴格的要求。

    諸將不敢懈怠,牢牢記下。

    重步兵、陌刀軍、弩兵所處位置較遠,最先出發。

    依舊從沙漠繞過去。由新泉軍副使帶路,李瑄讓劉單也一起隨行。

    一旦暴露在主要道路時,一人四馬的大動靜,必然會被回紇探馬查到,屆時他們會將這消息告知回紇大部。

    李瑄必須掐好時間,讓回紇騎兵撤退的時候,將其截住。

    一天後,在天未亮的時候,大軍埋鍋造飯後,正式出發。

    戰馬以快跑的方式,期間不斷換乘。

    不同的兵種,五百人一大隊,五十人一小隊,保持陣形不亂。

    一旦指定地點,立刻展陣形。

    ……

    回紇的大營,還未察覺到唐軍已從沙漠跑到他們的後方。

    他們所謂的“閱兵”,也只是派遣上千騎耀武耀威。

    這麼多天了,該閱的兵,早已閱過。

    更多的士兵,在營帳中休息。

    馬匹在馬圈之中。

    他們以爲一直監視着前方,不會出現紕漏。

    “這麼多天,還未有消息傳過來!”

    磨延啜在大帳中緊皺眉頭。

    “唐軍難道真在進攻吐蕃,視我回紇爲無物。”

    如果大唐不顧回紇“大兵壓境”,只悶頭去對付吐蕃,那回紇將成爲笑柄。

    “葉護,據說唐國的絲路都被封死,或許他們已經回河西諸軍駐地,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

    一名回紇官吏向磨延啜說道。

    “他們的目的,很可能就是混淆視聽,讓我們和吐蕃不知道河隴發生的事情。”

    磨延啜也很頭疼,他總感覺以李瑄強勢的性格,不會回兵。

    如果吐蕃被打敗,李瑄很可能以此事爲藉口,進攻回紇。

    或許阿勒卜說得對,他們父子瞻前顧後,顧此失彼。

    但他們是汗國的首領,必須爲國家未來着想。

    李瑄如果不這麼厲害,就算恩蘭達扎路恭說破天,他們也不願意趟這趟渾水。

    “葉護不必憂心,吐蕃與大唐的勝負猶未可知。想當年薛仁貴三箭定天山,何等的威武霸氣。可他亦有大非川之敗。現在吐蕃比以前更強大了,他們能調動的兵馬,比大唐只多不少,即便他們還未建立好城堡,也有與大唐一戰的實力。”

    屬下官吏向磨延啜進言道,讓他放寬心。

    畢竟吐蕃存在這麼多年,中原王朝從未將吐蕃徹底打敗。

    “但願如此吧!”

    磨延啜點了點頭。

    “報……”

    就在磨延啜準備起身轉一圈的時候,一名探馬衝入軍營,衝到磨延啜的營帳前,翻身下馬入營帳:“啓稟葉護,有量鐵甲……唐騎,數以萬計出現在我軍後方不到三十裏的地方。”

    這回紇探馬話音吞吞吐吐,顯然被那種陣仗給嚇到了。

    “你說什麼!”

    磨延啜立刻下來瞪着這名探馬。

    “報……”

    與此同時,另一個方向騎兵發現唐軍的馬蹄聲,也來向磨延啜稟告。

    “報……啓稟葉護,有數千騎兵,他們一人四馬,向我軍後方奔襲,不知意義何爲。”

    頃刻間,一連數名探馬報急。

    “快……唐軍欲要偷襲我們,快上馬應戰,讓戰馬跑起來。”

    “阿勒卜,吩咐諸將一定要保持好陣形,向境內撤退。”

    磨延啜畢竟是久經戰場的可汗繼承人,他收到這些消息後,按耐住心中的驚慌,向麾下下達命令。

    只有一個解釋,河西軍從沙漠橫穿而來。

    那些人是變態啊!

    這些天北風呼嘯,沙漠中風沙更大,他從未想過唐軍會橫穿沙漠。

    更沒想到,唐軍會來得如此之快,直接對他們進行突襲。

    這很不對勁。

    沒有想象中的對話,只有一見面的交鋒。

    “希望不要是他!”

    如此戰鬥風格,讓磨延啜想到李瑄。

    當聽說唐軍距離他們只有一二十裏的時候,回紇騎兵慌亂地披上甲冑,去馬圈將戰馬牽出來,在隊頭的帶領下,排成陣形。

    凡一百人隊組成,就立刻奔襲到前方,以免影響其他隊伍。

    也還算訓練有素。

    但回紇附屬的部落,沒有統一的調度,亂成一鍋粥。

    磨延啜下達的命令是擊穿唐軍其中一個隊伍,然後有條不紊地撤回王庭。

    但隨着唐軍騎兵的越來越近,回紇五萬騎,還攜帶十幾萬牛羊爲後勤,根本無法在唐軍到來的時候,完成陣形。

    哪怕磨延啜親自出馬指揮。

    ……

    白亭海的唐軍探馬,探查到回紇騎兵的“亂象”後,立刻將這一消息告知安思順。

    諸胡部落以爲回紇要攻擊他們,一個個大驚失色,只有安思順淡定自若,他告訴諸胡部落首領:“諸位,準備同回紇聯軍作戰吧!”

    “非我們怕死不前,而是敵有騎五萬,我們只有一萬,兵力懸殊啊!”

    河西契苾部落的首領哭喪着臉說道,他們以爲這是讓他們送死。

    “諸位不必擔心。李帥已率領三萬騎兵從沙漠繞到回紇後方,現在回紇突然騷亂,一定是李帥已經率領騎兵進行突襲。李帥所統領的騎兵,只是鐵騎就有兩萬,一旦出其不意的衝突,必是摧枯拉朽。”

    安思順爲了給諸胡部壯膽,將李瑄到來的事情告訴他們。

    “李帥親率,鐵騎兩萬!”

    伏帝難等人一聽李瑄親自領兵,又有鐵騎兩萬,皆倒吸一口涼氣。

    這還有什麼猶豫的,衝過去拿軍功了。

    同時,也要給李帥留個好印象。

    諸胡部落首領將此消息告知麾下後,士氣大振。

    一名名胡人騎士,摩拳擦掌,持弓上馬。

    軍中以部落爲隊,加上白亭守捉的五百騎,奔赴北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