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吐蕃向大唐上貢、求和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落葉凋謝字數:5778更新時間:24/06/26 20:35:21
    聽從指揮,聽從軍令,必然會有肉吃,加官進爵。

    諸將聽後心中一凜,都知道李瑄是狠人。

    很少有節度使一上任,就將軍使鎮住的,李瑄就是其一。

    他們紛紛表示聽從軍令,必不敢違背。

    議事五天,李瑄一一接見將領,瞭解軍中情況,包括諸軍中副將的事蹟,才使諸將回到自己的鎮守之地。

    這期間,李瑄來到河西長行轉運使的中轉驛站,聽官吏匯報情況。

    從西域運回長安的物資,大多是朝廷之物。

    但運力並沒有李瑄想象中的那麼大。

    一路上損耗又太多,李瑄覺得有些東西得不償失。

    李瑄決定先觀察一段時間,等完全瞭解諸轉運站後,再思考對長行轉運的改革方案。

    安思順已經來到河西,他感激李瑄對他的提拔。

    他父親是上一任河西都知兵馬使,他接着就任,也算是傳爲佳話了。

    同時,李瑄也將張興召來,讓他在河西軍中,再挑選五百名身高六尺的壯漢,將陌刀將擴充到一千人。

    河西的陌刀包括儲存,一共有五百柄,且河西的工匠數量更多。

    能幫助陌刀將的鎧甲、兵器加快完成。

    李瑄會上奏將臨洮軍擴充至兩萬人。

    其中,陌刀軍擴充至一千人,斥候營擴充至一千人。

    弩兵增加一千,擴充至兩千人。

    精騎增加一千,擴充至五千人。

    輕騎增加兩千,擴充至七千人。

    這些兵馬自然不是新增加國家的負擔,而是從赤水軍中調四千。

    赤水軍人數太多,調走四千士兵,還有兩萬九千人。

    從赤水軍,李瑄會將俘獲馬調走五千匹。

    然後再從隴右諸牧監徵調五千匹戰馬,充實臨洮軍。

    將來臨洮軍會有兩萬士兵,五萬匹戰馬。

    這樣可以長途突襲,以閃電致勝。

    而且從赤水軍直接選精騎,不需費力去訓練。

    集結河隴之力,兵甲更容易補足。

    這件事情,李瑄交給李朱師和王難得交接。

    “吐蕃竟然向我大唐求和?”

    三月初,李瑄從湟水城劉晏的信件中得知吐蕃遣使入唐的消息。

    入唐的使者是吐蕃中貢論末結桑東則布。

    李瑄知道這個人物,是一個名將,將來會接替沒廬窮桑倭兒芒的位置,同時也是一個反骨仔。

    十來年後,在賽馬城政變殺死一代雄主尺帶珠丹,完成弒君的壯舉。

    但沒過多久,就被恩蘭達扎路恭平定。

    據說吐蕃攜帶大量金銀珠寶,像是去朝貢一樣。

    李瑄準備三月下旬動身去長安,他快馬而去,必然能在末結桑東則布之前到達長安。

    他已經在佈局與吐蕃的戰爭,絕不能讓兩國求和。

    因爲李瑄知道,吐蕃這是在拖延時間,並非真正的求和。

    這一代吐蕃的贊普野心勃勃,也生起一批野心勃勃的大臣。

    “聖人對吐蕃的反覆無常恨之入骨,同意求和的概率極低。”

    李瑄想到李隆基對吐蕃的態度,逐漸將心放下。

    不論如何,李隆基有詔,李瑄會在四月之前,到達長安。

    這段時間,李瑄一直有聽隴右傳來的軍令。

    得知吐蕃依然在建苦拔城,吐蕃內部有向九曲、青海增兵的跡象。

    吐蕃不斷有軍械,將士,向石堡城運送。

    這代表吐蕃也在積極備戰,或者隨時防守。

    李瑄兼河西節度使的消息,吐蕃已經知曉。

    掌控十幾萬大軍,他們更覺得恐懼。

    吐蕃贊普用金箭傳令,向四如和附屬族部調兵,以防不測。

    吐蕃忍辱上貢,希望能停止李瑄的步伐,爲他們爭取足夠的時間。

    李瑄沒想太多,當天穿便服,只帶羅興與薛錯,在姑臧城中集市視察。

    由於李瑄戴着胡帽,沒有人認出李瑄。

    他要看看姑臧城的集市如何,是不是和姑臧令說得一樣。

    作爲商貿重城,商業也是姑臧城稅收的重要來源。

    一圈下來,整體來看經商區域規劃井井有條,姑臧令能力不錯。

    雖然沒有明搶的存在,但姑臧令卻說有一些暗處的欺行霸市、敲詐勒索,他無法杜絕。

    因爲在姑臧城中,姑臧令也只是個縣令而已。

    不說節度使府衙,武威太守府的長史、別駕,諸曹,都能光明正大地插手姑臧城的一切事情。

    “這位商客,你所賣絲綢多少錢一匹!”

    李瑄走近一名商販,並向他問道。

    “兩貫錢一匹,概不還價!”

    商販見李瑄的打扮後,眼睛一亮,立刻道明價格。

    “比長安貴不少啊!”

    李瑄感覺在長安五六百文就能買一匹絹,這絲綢雖看着精美,長安頂了天一貫。

    “郎君您瞧,我的絲綢出自會稽郡,這是大名鼎鼎的絳繡,多精美啊,我們從會稽郡而來,跋山涉水,自然要賣得高一點。”

    商販指着絲綢剛李瑄說道。

    其實他們的買賣,一般都會被胡商吃下。

    胡商在武威購買物品,就不用遠赴長安。

    雖然價格高,但胡商回去後,能賣更高的價格。

    當然,商販說自己從會稽郡來也是鬼扯,南方的各種絲綢,都可以在長安西市買到。

    他們將長安的絲綢運輸到武威,賣給胡商,賺一個大差價,這也是商人使然。

    “好是好,就是太貴了!”

    李瑄搖了搖頭。

    “郎君看樣子去過長安,是有見識的人。別看我們賣得貴,但賺的也不多。您要是去長安,要跋涉千里不說,還會有風險。”

    商販希望能儘快將這一批絲綢賣完,所以向李瑄說這些。

    “我看姑臧市集上,像你一樣賣絲綢、絹的人可不少。”

    李瑄又以此向商販說道,看看是不是一口價。

    “在這姑臧城中,您不論去哪,都是這個價,再低我們真不賺錢。”

    商販指着周圍向李瑄說道,看起來所有販賣絲綢的商販,都有統一價格。

    就在李瑄準備告辭的時候,有兩名穿着藍袍的男子來到攤前。

    “老葛,此次貨不少啊!有沒有偷偷賣出去?”

    其中一名男子在數車上絲綢的數量,另一名向商販質問道。

    “哪有,還沒開張呢!不用數了,一共一百零五匹。”

    商販賠笑着說,然後指着旁邊的兩個大兜,示意他們將大兜擡走。

    “就當你一百零五匹。”

    藍袍男子似乎沒有多計較,只是將兩大兜錢擡到車上。

    “這兜裏裝的什麼?”

    李瑄見車上還有不少大兜,故上前詢其中一名藍袍男子。

    “這是你能問的嗎?”

    這名藍袍男子伸手就要推靠近的李瑄。

    “啪!”

    他即將推到李瑄的時候,羅興一巴掌抽過去,破口大罵:“我家主人是你能動的嗎?”

    那名藍袍男子被打翻在車上,周圍的人都被吸引,當街打人罪責可不小。

    “你竟敢打人?”

    另一名藍袍男子也很震驚,他指着李瑄。

    現在姑臧令來了一位殺神,非常時期,連他們都不敢跋扈。這些傢伙竟敢打他們?

    但李瑄沒有理會他,只是伸手看車上袋子內裝得是什麼?

    “你敢!”

    另一名藍袍男子還想來制止。

    被羅興一下推走。

    而李瑄也將袋子撩開。

    裏面正是一串串銅錢,這一袋怕是有七八貫。

    好傢伙,如果這一車的兜中都是銅錢,估計有數十上百貫。

    這讓李瑄想到姑臧令所說的“收保護費”,屢禁不止。

    現在李瑄一看,這哪是收保護費,這是明搶啊!

    先前商販給他們的兩兜錢,最少有十貫。

    這邊的動靜,讓巡邏市吏帶着縣兵過來。

    “幹什麼!幹什麼……”

    市吏人還未近,喝聲已經來了。

    “您要爲我們做主啊!這人平白無故打我們!”

    兩名藍袍男子向市吏告狀道,表明一切都是李瑄的錯。

    “知不知道在集市鬧事,要杖責二十?鼻子血都出來了,要杖責六十!”

    市吏說完,就對縣兵令道:“把他們抓起來,送往縣衙。”

    “大膽!”

    縣兵還未動,薛錯和羅興,撩起袍子,一人取出一柄刀。

    霎時間,周圍的路人甲、路人乙都從衣服中取劍,將縣兵們圍起來。

    這一下將縣兵們嚇得不輕,入賊窩了。

    不對,這是集市啊!

    李瑄的親衛基本都是遊俠,最擅藏劍。

    他出門,除了身着暗甲外,自然有親衛在暗中保護。

    當然,李瑄不需要保護。但總不能出事讓李瑄動手動腳吧!

    “我看到他們向商販索要錢,你們爲什麼不管一下?”

    李瑄向市吏說道。

    “我勸伱們放下兵器,這裏是姑臧城,有數萬兵馬。”

    市吏顫顫巍巍地說道,底氣不足。

    “你們不聽姑臧令的命令嗎?”

    李瑄向市吏問道。

    姑臧令向李瑄坦誠,自己無法管理市吏。

    不是他手段不夠狠,而是下達命令市吏不執行,而且上司也不讓執行。

    當一個縣令杖責屬下,被上司阻止的時候,做什麼都有心無力。

    “你們是什麼人?”

    市吏也終於意識到事情不對勁,弱弱地問一句。

    “我是節度使的僚屬,節度使判武威郡事,難道不能過問集市嗎?”

    李瑄不想現在將事情鬧大,故淡淡地回了一句。

    這句話讓市吏臉色大變。

    李瑄在河西快一個月了,雖然一直居住在府衙中,但姑臧城的人都知道李瑄的赫赫兇名,和無邊權力。

    節度使的人,哪能得罪起。

    “您有什麼信件嗎?”

    市吏讓李瑄出示信件。

    李瑄示意羅興拿出軍牌。

    市吏看後更驚,竟然是節度使的親衛。

    他覺得李瑄年輕英武,很符合節度使李瑄的特徵。

    心想這該不會是節度使吧!

    不然怎麼會有節度使親衛跟隨。

    想到此,他雙腿發抖,隨時會跌倒一樣。

    “回去吧!”

    李瑄看市吏的表情,似乎猜出他的身份,擺了擺手,不想再問他那麼多。

    “快走,快走!”

    那市吏剛想拜見,卻被羅興轟着離開。

    “怎麼能走呢,他們打我們!”

    見市吏帶着縣兵要走,兩名藍袍男子不依不饒地道。

    市吏不敢多嘴,下令將兩名藍袍男子拖走。

    連車子上的錢都沒有來得及收拾。

    “商客,你這一匹布,要交給他們多少?”

    李瑄向商販問道。

    “一百文!”

    商販知道李瑄身份不同尋常,伸手比劃道。

    “這裏一匹布收一百文,一路上再打點打點,確實也不賺多少!你不給會如何?”

    李瑄暗自憤怒。

    收保護費的人,必然有權有勢,這胃口也太大了。

    好好的絲路大城,很可能因此流矢許多商人。

    畢竟精打細算的商人也不少。

    一旦商城突破一個量,留下好名聲,會讓更多來往的商人駐足。

    在大唐盛世,絲路繁華,姑臧城有得天獨厚的商業條件,即便每年依然能收到巨量的稅收,但在李瑄看來,姑臧城的潛力遠遠不止這些。

    即便是爲了將來,也要好好整治一番。

    “我們若是不給,就無法進入集市,出城還會遭人劫掠毆打。”商販氣憤地說道。

    這是商販都知道的事情,哪怕是胡人也不例外。

    就算報官,等官兵來了,那些打他們的潑皮無賴,早跑沒影了。

    所以商販們只能多提一些價格,讓其他胡商也承擔代價。

    “過份啊!”

    李瑄搖了搖頭,他說着將這名小販的兩包錢從車上取出來還給他。

    “我可不敢收。”

    商販推脫道,集市內潑皮無賴多着呢,他要敢收下,出城後免不了受皮肉之苦,錢財也難以保住。

    “收下吧,我保你沒事!”

    李瑄強行將錢塞到他手中。商販想着這是自己辛苦錢,心一橫將其收下。

    問完話,李瑄讓親衛推着車子上的錢離開。

    同時,李瑄吩咐羅興安排幾個親衛,看着這名商販出城。

    如果有人攔截這名商販,把攔截的人全部逮住。

    李瑄需要藉助此次機會,澄清商路重鎮,讓有些購買絲綢的胡商覺得不去長安,也十分划算,這樣才能使武威郡真正繁華。

    “拜見李帥!”

    李瑄剛回到府衙,楊綰來拜見。

    現在楊綰爲主事判官,李瑄不在的時候,他承擔留守的職責,大小事務都由他負責。他也深感責任衆大。

    “公權何事!”

    李瑄向楊綰說道。

    公權,是楊綰的表字。

    “姑臧路縣令在城外農田巡視時被追殺,還是及時跳到河裏游到對岸,才逃過一命!”楊綰將這件事告訴李瑄。

    “刺客抓到沒有?”

    李瑄眉頭一皺,緩緩地說道。

    還好沒事!

    他還沒開始準備動手,就出現這樣荒唐的事情。

    要儘快燒起一把火,讓河西知道他真正到來。

    姑臧令是路嗣恭,他以前叫路劍客,由於去年政績考覈的時候,路嗣恭政績天下第一,李隆基想到漢代名臣魯恭。

    魯恭有三異,蝗蟲不入境,德化感動禽獸,豎子有仁心。

    所以李隆基親自賜名爲“嗣恭”。

    即便姑臧縣問題很多,但由於地理位置原因,商業發達,路嗣恭又將農業處理井井有條,使其能在一縣政績上爲首。

    李瑄不久前接見過路嗣恭,並問他許多民生問題。

    他真心希望能治理好西平郡和武威郡,讓李隆基看到他治理地方的能力,以此成爲拜相契機。

    路嗣恭向李瑄彙報一些豪強爲非作歹的事情,阻礙武威的發展,李瑄讓他不要顧忌去處理。

    不論涉及到誰,只要有罪,一律抓獲。

    李瑄是他堅強的後盾。

    “刺客見刺殺不成,被圍堵起來,所以拔劍自殺了。這個一個死士!”

    楊綰回答道。

    “如果他是姑臧城的人,必然會有人認識他。將他的屍體帶到姑臧城,讓人指認,誰指認出刺客的身份,來府衙彙報,賞賜十貫。”

    李瑄向楊綰吩咐道。

    他判武威郡事,等於說路嗣恭也是他的下屬,敢光天化日行刺殺之事,這是打李瑄臉啊!

    如果是外地遊俠,不好指認。

    但刺殺一個父母官,失敗後毫不猶豫地自殺,像是達官貴人養的奴僕,最忠心耿耿的奴僕,爲主人的祕密可以立即去死。

    這樣的奴僕要是在姑臧城,肯定有人見過。

    “遵命!”

    楊綰領命離去。

    由李瑄的親衛,帶着刺客的屍體遊街,誰指認出刺客的身份,只需要祕密去府衙告知,賞錢十貫。如果敢胡亂稟告,以重罪論處。

    城中百姓得知這件事情後,紛紛前來,萬一認識呢!

    這刺客一副農夫的打扮,以此接近路嗣恭。

    但周圍鄉里的農夫,都沒有見過這名刺客。

    無數百姓圍在這名刺客屍體周邊指指點點。

    “路縣令是好官,這人活該去死啊!”

    “怎麼會有人刺殺路縣令這樣爲民做主的父母官?”

    “李將軍剛來不久就發生這樣的事情,李將軍一定很生氣,所以才讓甲士拖着屍體尋找認識他的人。”

    “可惜我不認識,不然既能幫路縣令報仇,又能得到重賞。”

    “此人這麼眼熟,好像在城中出現過?”

    “我也覺得見過他幾面,他一定是姑臧城的人!”

    有百姓覺得十分可惜,明明見過刺客,卻不知刺客的來歷。

    倒是有幾名百姓暗暗點頭,他們像是認出刺客身份一樣,向府衙方向跑去,生怕跑得慢,賞錢被奪走一樣。

    得知這麼快就有消息後,李瑄讓親衛將刺客屍體裝起來。

    三名指認者被帶到府衙,李瑄要看看他們說得是否一致。

    如果一致,皆賞十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