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虛虛實實,不堪其擾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落葉凋謝字數:5675更新時間:24/06/26 20:35:21
    “什麼,一萬騎兵全軍覆沒,我軍翻山越嶺,深入唐境,也不過有兩萬騎而已。現在剩下一萬騎。”

    吐蕃的那曲軍使諧拱大叫一聲。

    雖然吐蕃步戰兇悍,但騎兵作爲機動,在孤軍深入的時候,圍繞步兵必不可少。

    他們有近五萬步兵。

    雖然有許多鐵甲、物資用牛車馱運。

    但吐蕃來時的目的爲以戰養戰,以劫掠唐軍安鄉、鳳林、大夏、枹罕等縣的糧食,掠奪金劍山、石門山的牧監,來補給軍用。

    如果後退之路被唐軍騎兵拖住,對他們的打擊非常致命。

    “元帥,我們應該立刻撤出唐境。”

    “唐人卑鄙狡猾,算計我軍,等重整旗鼓,再找唐人報仇雪恨。”

    諧拱思慮片刻後,又緩緩說道。

    但現去求援,需要到青海一帶調兵,來回要近一個月時間。

    “元帥可派遣快馬,請求赤嶺一帶的大論,主動率兵馬向河湟一帶進軍,甚至攻擊唐軍的營壘,牽制河湟一帶唐軍兵馬。我們這邊列陣防守,將車子推到大軍外面,用以抵擋唐軍的甲騎具裝和鐵騎。”

    因爲吐谷渾一帶,九曲一帶,已經沒有騎兵可調。

    憑什麼唐軍想用步騎兩萬多人,來與他們步騎五萬多人戰鬥?

    “唐軍騎兵人數並不多啊,隴右主帥李瑄有沒有來此?”

    這就是孤軍深入的壞處。

    安思順和鉗耳大福早就至此,自論悉諾匝率領大軍到安鄉橋時,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唐軍的監視之中。

    他提議先等待幾天,看看唐軍是否主動攻擊他們。

    在論悉諾匝望着灕水憂心忡忡的時候,探馬向他稟告。

    “啓稟元帥,目前所見大唐甲騎具裝有上千,精騎和輕騎各三千左右。”

    敵暗我明,唐軍最擅長用陰謀詭計。

    身爲主帥的論悉諾匝心難以平靜。

    安鄉城不知具體,一定不可強攻。否則進攻平夷守捉的悲慘局面,會繼續延續。

    “本帥有想過將軍所說。本帥顧忌的是唐軍還有援兵。我們在唐國作戰,如果唐軍援兵突然衝過來,對我們的打擊巨大。”

    “當立即撤離……”

    見論悉諾匝已經下達軍令,吐蕃將領和隨從官吏,只能聽命。

    那時候怕是唐軍河西的兵馬,也能趕到戰場上,黃花菜都涼了。

    這使得吐蕃的重甲步兵不敢過橋,生怕在擠着過橋的時候,被唐軍步騎突然進攻。

    “元帥,我們唯有背水一戰,我們騎兵可以撤走,但步兵和牛車無法離開。唐軍可是有甲騎具裝和鐵騎。”

    悉諾谷等鷹派認爲應該排兵佈陣,與唐軍決戰。

    所以諧拱認爲自己一方機會更大。

    那曲軍使諧拱向論悉諾匝說道,他理性地支持論悉諾匝,與唐軍一戰。

    如果撤離被唐軍騎兵追上,有潰敗的風險。

    這一萬五千唐軍步兵,很快就距離吐蕃重步兵不足一里。

    “唐軍的騎兵在灕水以西,步兵在灕水以東,且人數不多,他們不據城而守,似乎是想與我軍決戰,我們有很大機會獲勝。”

    如果在大唐的國境安營而守,唐兵圍而不攻,跟他們耗下去,待他們糧草絕盡的時候,將敗得更慘。

    論悉諾匝暫時這樣安排,他要瞭解更多。

    吐蕃大軍準備過橋離開,但哪有那麼容易。

    其他人,特別是吐蕃的貴族官吏,基本上都在勸說論悉諾匝。

    不論是大唐徵突厥,還吐蕃進入河隴,如果發生遭遇之戰,不可能再耗費時日去請援軍,多會針尖對麥芒擺開陣勢一戰。

    “元帥,我們安營紮寨,讓唐軍甲騎具裝無法衝擊,必有機會打敗唐軍。”

    吐蕃重步兵以爲唐軍要進攻,所以背橋結陣。

    鎮西軍和漠門軍總共有一千騎兵,他們欺負吐蕃重甲步兵行動緩慢,抵進吐蕃重甲步兵不到二百步的位置。

    就在吐蕃重步兵準備回對岸的時候,安思順率領一萬步兵,以重甲、強弩馳前,從安鄉城北方而下。

    “元帥,隴右軍主力還要面對我赤嶺方向的兵馬,唐軍只能調集這麼多騎兵。看他們的步兵,除了鎮西軍之外,另一部應該是漠門軍。唐軍能擊潰我軍的先頭騎兵,一定是在我軍攻平夷守捉城的時候,突然襲擊,讓我軍來不及組織力量,所以潰敗。”

    雖然唐軍趁機突襲,但這麼快就殲滅他們一萬騎,讓他難以理解。

    “去問詢唐軍騎兵的具體人數。已過橋的重步兵,立刻回來。輜重在內,車子和大軍在外,騎兵在側翼,組成陣形。”

    論悉諾匝皺眉。

    鉗耳大福率領五千步兵,從安鄉城東面而來,組成戰陣。

    論悉諾匝顧忌這一點。

    “當今局勢,確實只能如此。如果唐軍沒有其他援兵,此戰我們必勝。如果唐軍又有援軍,我們需要視戰況而定。”

    身爲主帥,論悉諾匝在危機時刻必須當機立斷。

    他令步兵依靠灕水皆陣,將所有的輜重、糧食、牛,放在軍營的正中。

    其他北、西、南三面,皆以車子擺在前方,長矛步兵和弓手在車子後面,另外吐蕃還有一部分精銳的投石兵。

    他們將一車車早已準備好的石塊倒下來,準備用他們心中“神聖”的兵器,去殺傷唐軍。

    投石兵是自古以來就有的兵種,古今全世界廣泛應用。

    吐蕃投石兵用的工具名投石索。

    它是加強投石威力的簡單可靠的工具。投石索一般用繩索編織,在中間帶有彈兜,一端紮成一個可以套住手指固定的繩圈。

    投石兵使用時將石塊放入彈兜,用繩圈套入手指,然後將另一端握在手中,投擲時面向目標飛速揮舞旋轉投石索,當加速到極限時鬆手撒放,石塊便在離心力作用下飛向目標。

    投石兵的威力並不小,他們的射程可以達到一百步到一百五十步以上。雖然投出的石頭沒有穿透力,但在高速加持下依舊可以把敵人砸成重傷。

    吐蕃人對騎射技能嗤之以鼻,因爲按照吐蕃傳說,弓箭是在黑夜叉統治時期出現的武器,是邪惡的兵器。

    投石索才是聖潔的兵器,因爲投石索是神王穆傑闊王發明的,穆傑闊王的後代就是吐蕃贊普。

    當然了,吐蕃戰士中也有不少善於射箭者,吐蕃人心目中降妖除魔的英雄格薩爾王也有善用弓箭的傳說。

    從吐蕃軍中裝備大量弓箭就能看出,他們潛意識認爲弓箭比投石索更有殺傷力,但是不願意承認。

    ……

    另一邊。

    “李帥,吐蕃未撤離,而是在安營紮寨,等待我軍來攻。他們的騎兵在側翼。另外,吐蕃的重步兵在安鄉橋前列陣防守我鎮西軍、漠門軍。”

    探馬向李瑄稟告吐蕃的動向。

    “我知道了,繼續打探!”

    李瑄點頭。

    他麾下的騎兵已經重新集結,距離吐蕃大軍也僅有三十裏不到。

    依舊是精騎在前,輕騎在側翼,隨時可以包抄,甲騎具裝在後方數裏。

    “吐蕃很懦弱。他們還有萬騎,竟不敢主動出擊。”車神塞對吐蕃的怯懦很鄙視。

    “吐蕃軍隊擔心我軍還有援軍,所以才會結陣讓我軍主動進攻。”

    高適瞬間明白吐蕃的意圖。

    “李帥,屬下認爲我軍不能主動進攻,隨着他們的糧草逐漸消耗,必會忍不住。”

    岑參也向李瑄說道。

    “不錯。我們要與吐蕃進行一場持久戰。”

    李瑄權衡後,點頭說道。

    騎兵主動衝刺有車子爲阻礙的陣形,必會付出巨大的死傷,甚至會功虧一簣。

    他們如果戰敗,將丟失整個安鄉郡。

    “李帥,赤嶺方向的敵軍,我軍也要留意,如果吐蕃有溝通,會圍魏救趙,迫使我們回援湟水。雖然安鄉郡很關鍵,但河湟之地才是隴右的核心。”

    楊綰向李瑄提醒道。

    “如果吐蕃威壓河湟,我軍可以聚集三萬兵馬防守。”

    李瑄深思片刻,又道:“爲防止河湟之地有差池,我準備向河西節度使求援,請他派遣兩到三萬兵馬,進入河湟之地。”

    “李帥英明!”

    諸僚認同。

    河西軍總體兵力比隴右還強大一點,當突厥覆滅後,河西軍少一個強敵,擔子鬆許多。

    雖然夫蒙靈察還在與突騎施戰鬥,但突騎施現在已經是強弩之末,李瑄相信夫蒙靈察能派遣一部分士兵進入河湟。

    李瑄立刻寫信給夫蒙靈察,承諾事後贈予河西軍三千匹戰馬,五百頭犛牛。

    夫蒙靈察權衡利弊後,一定會出軍。

    因爲隴右相當於河西的屏障,一直是抵抗吐蕃的橋頭堡,一旦河湟出現大損失,被李隆基得知夫蒙靈察不出兵,必難辭其咎。

    李瑄能通過小船過灕水,向安思順和鉗耳大福下達指令。

    他令鎮西軍和漠門軍合爲一處,靠着安鄉城南城門駐紮,建立防禦陣地,不必去理會吐蕃重步兵。

    如果吐蕃重步兵要過橋,就讓他們過去。

    若吐蕃大軍撤離,唐軍步兵衝過橋樑,與騎兵匯合進行追擊。

    李瑄又下令遊騎獵殺任何想要北上探查唐軍虛實的吐蕃騎兵。

    大軍除了少部分監視吐蕃動向,其他的士兵就地休息。

    在吐蕃大軍神情緊繃,等待唐軍進攻的時候,可唐軍遲遲未動。

    一夜過去,吐蕃士兵精神萎靡不振。

    “李帥,我輕騎白天可從吐蕃大軍周圍掠過,精騎也出動,讓吐蕃以爲我軍要進攻。”

    辛雲京向李瑄建議道。

    “好!由辛將軍率領輕騎執行。距離要把控好,不可與吐蕃騎兵交鋒。”

    李瑄同意,並將此任務交給辛雲京去做。

    “遵命!”

    辛雲京領命離開。

    近三千輕騎在辛雲京的帶領下,向吐蕃而去。

    李瑄讓精騎上馬,重騎把馬甲披上。

    如果吐蕃騎兵去追逐輕騎,唐軍精騎就配合輕騎先剿滅吐蕃騎兵。

    論悉諾匝還以爲唐軍來攻,讓大軍準備好應對。

    但唐軍只是從他們旁邊掠過,沒有進入吐蕃的拋射範圍內。

    唐軍的精騎在李瑄的率領下距離吐蕃主力僅僅只有數裏。

    相當於將矛尖對在吐蕃的胸前,使吐蕃不敢有片刻鬆懈的時間。

    一天又忽然而過。

    到夜晚李瑄令騎兵後退至二十裏處。

    但獵殺吐蕃探馬的遊騎卻還在吐蕃前線不遠似乎是準備突然夜襲一樣。

    害得吐蕃在冰冷的夜晚,又擔驚受怕一夜。

    天亮的時候,很大一部分吐蕃士兵頂着黑眼圈。

    “可惡,唐軍故意如此,讓我軍一直在戰鬥狀態!”

    論悉諾匝又看到唐軍輕騎又從他們陣前過去,怒氣衝衝地說道。

    “我軍不清楚唐軍虛實,只能被動!”

    諧拱無奈地說道。

    “夜晚留一萬士兵在周圍巡值,其他士兵休息。”

    論悉諾匝吩咐。

    吐蕃最希望唐軍能主動進攻。

    但唐軍一直不攻,他們才是最難受的。

    論悉諾匝認爲一萬士兵值守足夠,哪怕唐軍來攻,也一時半會難以攻破。有時間讓其他士兵加入戰場。

    夜晚,子時。

    “咚咚咚!”

    吐蕃大軍北方數裏的地方,數十面戰鼓一起敲響。

    鼓聲驚天動地,如同雷震,似乎還包含着殺氣,向吐蕃大營席捲。

    一時間,所以吐蕃士兵都被叫起來,持兵器到陣前準備防守。

    騎兵也紛紛騎上戰馬,組成衝鋒之勢。

    論悉諾匝、統牙胡、悉諾谷、悉頰藏、諧拱等吐蕃將帥在陣前嚴陣以待,等待唐軍具裝衝過來。

    “呼呼……”

    沒有馬蹄聲響,除了密集的鼓聲,寒風從陣前吹過。

    吐蕃將士眼巴巴苦等半個時辰,從鼓起士氣,到連連打哈欠犯困。

    “這應該是唐軍的疲兵之計!”

    諧拱向論悉諾匝提示道。

    “以前松贊干布用長矛將犛牛捅死證明勇氣,我們這樣,是多麼的窩囊!請元帥讓我率領騎兵,去衝擊唐軍。”

    統牙胡聽後大怒,他性烈如火,不想再這麼下去。

    他從一個小貴族士兵,獲得今日的地位,授大金字告身,對自己的勇武十分自信,渴望戰鬥。

    吐蕃只要有軍功,就能獲得更多田地和奴隸。

    軍士普遍熱衷戰鬥,所以統牙胡十分不屑這樣的防守行徑。

    統牙胡已經從潰兵口中得知隴右帥旗出現,證明李瑄在此。

    他想用手中鐵矛,將李瑄捅死,證明自己的勇猛。

    “再等等,我們糧草還能支撐十天,實在不行,將攜帶的兩千頭牛殺死,能再支撐幾天。只有唐軍主動進攻,我們才有機會。”

    論悉諾匝拒絕統牙胡。

    吐蕃軍規苛刻,統牙胡再氣也得聽論悉諾匝的,不敢私自行動。

    唐軍的鼓聲停止。

    論悉諾匝派遣幾名探馬去探查。

    但唐軍的鼓手已經將戰鼓放在馬上,在輕騎的護衛下離開。

    得知情況後,論悉諾匝吩咐士兵回去休息。

    這次他留一個心眼,讓騎兵在數裏外巡視。

    “咚咚!”

    丑時三刻,唐軍戰鼓又響。

    吐蕃巡邏騎兵以爲唐軍又玩詐騙,於是迅速向戰鼓聲的源頭而來。

    “殺!”

    他們即將靠近的時候,南霽雲率領一百精騎突然在鼓音的掩護下,從黑夜中衝出。

    吐蕃巡邏騎兵只聽到密集的戰鼓,未聽到馬蹄聲,當他們看到清輝下的明光甲,已經來不及調馬。

    一頓廝殺後,吐蕃死亡數十騎,只有兩名巡邏兵逃離。

    巡邏兵狼狽逃回,論悉諾匝以爲唐軍真要進攻,再次召集士兵準備防禦。

    又等半個時辰,鼓聲停,未見攻來。

    “李瑄這個豎子。”

    論悉諾匝咬牙切齒。

    關鍵是他們聽到鼓聲,不能沒有行動。

    《孫子》《吳子》在文成公主入吐蕃的時候帶至,貴族們必習。

    兵法之道,虛虛實實。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

    萬一他們有一次懈怠,唐軍發動真正的進攻,後悔就來不及了。

    所以在不清楚動向的時候,吐蕃必須振作起來。

    “咚咚咚!”

    果然,寅時剛過,戰鼓又響,還伴隨着號角聲。

    唐軍又沒有動靜。

    等天剛一亮,數千輕騎在吐蕃大軍周圍遊蕩,精騎前壓。

    吐蕃士兵十分氣憤,從未有這麼窩囊過。

    騎兵聯合請戰,與唐軍騎兵決一死戰,卻再次被論悉諾匝拒絕。

    論悉諾匝認爲,唐軍此舉,是故意引誘他們騎兵戰鬥。

    雖然表面上唐軍騎兵劣勢。

    但唐軍有三千鐵騎,一千甲騎具裝。

    這種衝擊力他們吐蕃的騎兵很難去面對。

    更何況不知唐軍是否藏着其他兵馬。

    唐軍又用同樣的辦法,“折磨”吐蕃三天。

    哪怕是“虛則實之”,論悉諾匝也希望年輕氣盛的李瑄忍不住衝陣。

    但李瑄耐性十足!

    “元帥,看來唐軍不會主動進攻,他們是要拖垮我們。再這樣下去,等於坐以待斃,我們必須另想對策。”

    諧拱一臉疲憊地向論悉諾匝說道。

    “我們派數波探馬,一人四馬向大論傳遞消息,現在大論應該知道我們的境況,希望他已經策劃對河湟之地的進攻。”

    論悉諾匝望着西方說道。

    “元帥,您的意思是?”

    諧拱看論悉諾匝的表情,認爲他會有所行動。

    “諧拱,本帥令你率領兩萬大軍,過橋配合一部分重步兵進攻唐軍在安鄉城下的士兵。把唐軍的步兵消滅,我們有更大騰挪空間,去獲得戰利。”

    論悉諾匝向諧拱下令道。

    這是不得已的決定。

    不想撤退,就只有進攻。論悉諾匝不敢用唯一的騎兵去搏。

    所以只能希望步兵能爲他帶來大勝,振奮士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