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猛將南霽雲,大獲全勝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落葉凋謝字數:5680更新時間:24/06/26 20:35:21
    李瑄刺穿這名吐蕃千夫長後,並未迅速收槊,而是將其高高挑起。

    並非李瑄殘暴有嗜好,而是這樣能震懾敵人。

    試想一下,自己的頭領被對方頭領秒殺,屍體又像玩具一樣,被挑在槊刃上。

    這種無法想象的舉動,本能地就會覺得李瑄不可力敵。

    當敵人心中畏懼的時候,李瑄就可以趁勢而上。

    “嘭!”

    吐蕃騎兵見勇猛的千夫長被李瑄瞬殺,一瞬間肝膽俱裂。李瑄又將千夫長的屍體扔出去,將一名飛奔的吐蕃騎兵撞下馬。

    他騎火雲馬飛掠,將一名名錯過的吐蕃騎兵刺死。

    親衛隨李瑄猛衝,過來的吐蕃騎兵,幾無反抗之力,就被全部刺死。

    “這是唐軍猛將。他們只有十幾騎,終會有窮盡,先殺死他!”

    另一名千夫長雖驚於李瑄的武力,但李瑄明顯就是要衝陣。

    自李瑄從側翼而來,他們必然無法擺脫。

    雖李瑄率親衛殺死一名的千夫長,但吐蕃輕騎堅信李瑄人少,是螳臂當車,不自量力。

    他們一起圍攻,必能片刻間殺死李瑄。

    然後他們再想辦法擺脫唐軍的輕騎。

    “大丈夫建功,當九天攬月,氣吞山河,何懼千軍萬馬!就在今日,隨本將衝陣!”

    “死生從將軍!”

    李瑄一聲長喝,率親衛挺身入陣。

    親衛們皆迴應,目光灼灼。

    將軍是他們的膽氣所在,有李瑄在,別說一千多輕騎,就是萬騎他們也敢笑談衝陣。

    “噗嗤!”

    李瑄一馬當先,直刺一名吐蕃騎兵。

    依然被李瑄挑起來扔出去,砸數人落馬。

    隨後,李瑄一連挑飛七八人,皆扔在他們的前方,將吐蕃騎兵打散。

    當吐蕃騎兵越來越密集的時候,李瑄不再挑人,開始用馬槊鏖戰。

    笨重的馬槊,被李瑄如槍一樣揮舞。或刺、或劈、或掃,阻攔李瑄者,必被李瑄擊下馬。

    不論是百夫長,亦或者大五百,都不是李瑄一合之敵。

    他摧鋒陷陣,一往無前,雖吐蕃驍勇不懼死,然李瑄屢屢重擊。

    殘陽如血,映照戰場。

    沐浴霞光的李瑄遍身染血,愈是深入敵陣。

    或十數矛攢刺李瑄,被李瑄一槊猛揮,敵矛皆飛。

    或長刀想避李瑄的馬槊,近身李瑄。但李瑄回槊,以槊抽擊,必將其擊飛。

    一大五百長讓麾下牽制李瑄親衛,他想藉助戰馬的力量從背後偷襲李瑄。

    他瞄準時機,見李瑄刺槊之間,猛拍馬屁股,大喝直刺李瑄。

    “噗嗤!”

    李瑄感覺到後方的殺機,一記擊回馬刺,將這名大五百胸口洞穿。

    他的屍體亦被李瑄扔飛出去。

    吐蕃騎兵有“至死不退”的傳統,但在這一刻,竟然開始避開李瑄。

    “將軍神威!”

    親衛們越戰越是熱血,有李瑄爲他們分擔大部分壓力,親衛們也能迅速斬敵。

    主要是李瑄寶馬太快,衝擊太猛,親衛們根本跟不上。

    “這是天神轉世嗎?”

    “他到底是誰?是王難得,還是高秀巖、張守瑜、李廣琛?”

    “都不是,他太年輕,王難得也不該有這麼年輕。”

    吐蕃千夫長面色一變再變。

    戎馬二十年,未見唐將如此。即便是前段時間陣斬贊普之子的王難得,也沒聽說有這麼勇猛。

    留給吐蕃千夫長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兄弟們,殺!支援將軍!”

    辛雲京已經兵分兩路,分別從吐蕃輕騎的後方,側面展開攻擊。

    在李瑄入陣纏住吐蕃輕騎行進的時候,唐軍輕騎的先頭部隊,已經持橫刀與吐蕃輕騎交鋒。

    辛雲京心中非常震驚,他雖然看不清李瑄具體的戰鬥情況,但能看到時不時飛起來的吐蕃士兵。

    要知道,兵器越長,將人挑起來的難度越高。

    即便是使槍的辛雲京,也不能將敵人挑起來。

    他聽說河西有個叫哥舒翰的猛將,每次作戰,都會把敵人用槍挑過頭頂。

    但那只是挑過頭頂,終不離槍刃。哪像李瑄,不僅僅是挑過頭頂,還將敵人扔飛出去。

    辛雲京還能看到吐蕃輕騎陣中亂作一團,明顯是李瑄將敵軍衝亂的。

    這一刻,他對李瑄佩服地五體投地,果然和傳聞中李將軍一樣,有萬夫不當之勇。

    其他唐軍輕騎的心境和辛雲京差不多。

    主將這麼勇猛,他們還有什麼不敢的?

    辛雲京率軍入陣,將一名吐蕃士兵刺下馬。

    然後手持長槍,奮勇擊戰,只要被他盯上的吐蕃士兵,沒有不被他刺死的。

    其他輕騎緊跟而上,吐蕃輕騎在膽、勢皆喪的時候,幾乎被屠戮。

    側面的唐軍輕騎,猛擊而來。

    隴右輕騎以騎射爲主,是以皆配橫刀。

    這種在與鐵騎鏖戰的時候,很容易被衝散。

    但輕騎的優勢在於機動與騎射。

    在敵軍潰散的時候,橫刀衝擊,比長矛長槍更容易擊殺潰兵。

    “分散撤退,逃離唐國境內……”

    不得已下,吐蕃千夫長只能這樣命令。

    他讓麾下士兵分散逃離,這樣才有可能逃出去一部分。

    畢竟已經離吐蕃國境近在咫尺。

    如果一味硬剛,或者聚攏在一起,他們遲早會全軍覆沒。

    “嗚……嗚……”

    斷斷續續的號角聲從千夫長旁邊傳出。

    吐蕃騎兵不再戀戰,只管逃跑。

    馬上能扔的東西,包括水、乾糧、盾牌、鐮刀、繩索等,全部扔掉,減輕戰馬的負載。

    更有慌張的吐蕃騎兵,將兵器丟棄,只管馭馬狂奔。

    一路又是追擊數裏,最終與唐軍完全錯開的時候,只剩下不到五百名吐蕃輕騎。

    就在唐軍準備利用騎射,繼續追擊的時候,李瑄發話:“辛將軍,莫要再追擊,隨我一起支援南將軍!”

    吐蕃輕騎散開逃跑,想要全部追上,並不容易。

    “遵命!”

    辛雲京以旗號令,趁太陽沒有落山之際,沒有受傷的八百多輕騎跟着李瑄,向積石城的正南方而去。

    ……

    吐蕃一人雙馬入唐國境。

    在衝鋒的時候,將備用馬留在後方,由二百名吐蕃騎兵看管。

    南霽雲帶着一千精騎,出積石城南門順黃河而下,直接繞到這批戰馬後方。

    守衛的兩百名吐蕃騎兵猝不及防,他們根本沒有機會將備用馬引走。

    南霽雲一箭射死吐蕃的百夫長,又手刃一名百夫長。

    最終,守馬的吐蕃士兵只有二十幾人逃竄。

    南霽雲當機立斷,下令一百名精騎,趕着這八千匹馬,向黃河而去,然後沿着黃河回城。

    剩下的九百精騎,與南霽雲一起對抗南逃的吐蕃殘兵。

    在李瑄剛開始衝陣的時候,南霽雲就與贊那相遇。

    得知備用馬匹被唐軍掠走,贊那非常驚慌。

    儘管備用馬被牽離沒多久,但贊那卻無法去追擊。他要想辦法逃離唐軍的圍追堵截。

    “萬夫長,唐軍雖不到千人,卻俱爲鐵甲。我等士氣低落,不宜硬戰。屬下率領一部分士兵牽制住唐軍鐵騎,您儘快撤離。”

    麾下千夫長主動請纓,向贊那說道。

    挺身而出阻攔唐軍是爲九死一生,可見他對贊那的忠心。

    “也唯有這樣了!”

    贊那如果想要死戰,之前肯定會救被唐軍圍住的士兵。

    現在贊那只想迅速逃離,待下次整軍,再一雪前恥,爲勇士們復仇。

    “你是我麾下最勇猛的千夫長,我希望你能活着回來。”

    贊那又向這名千夫長鼓舞一句。

    “唐軍人少,盡爲軍功,誰殺死唐將,封爲貴族。”

    千夫長向贊那重重點頭後,點一千吐蕃騎兵,衝向南霽雲率領的精騎。

    贊那率領最後近八百騎,趁機繞過去。

    “敵人殘兵敗將,我軍精銳之師。若是敵人逃跑,愧對將軍!”

    南霽雲看出吐蕃騎兵的目的。

    他與另外一名衙將彭任商議後,決定將麾下分爲兩部分。

    一部四百精騎,由衙將彭任率領,繼續追截贊那。

    另一部由南霽雲率領五百騎,剿滅向他們而來的千夫長。

    “猖狂!”

    吐蕃千夫長見南霽雲分兵,雖心中擔憂,但豁出去了。

    希望能擊拜眼前的五百騎。

    畢竟他的麾下有上百套鎖子甲,和數十套鐵甲。其他還有五成以上披皮甲。

    他以鐵甲爲先驅,準備與唐軍硬碰一下。

    吐蕃號稱“以甲堅”,吐蕃的鎧甲的數量和質量,雖與大唐差好幾個檔次。但吐蕃的披甲率只是不如大唐,其他回紇、突厥、葛邏祿、西域等國都比不上吐蕃。

    吐蕃全民皆兵,四如共四十六萬大軍。

    另外,蘇毗十個東岱,通頰十一個東岱,象雄十東岱。還有附屬白蘭羌、吐谷渾的軍隊。

    唐軍的邊軍和禁軍加起來,都不一定有吐蕃軍隊多。加上超高的披甲率,這也是吐蕃能一直向南威懾南詔、劍南,向西能與大唐在西域爭霸的原因。

    “喝!”

    吐蕃千夫長大喝一聲,握矛猛刺,一名與他交鋒的唐軍鐵甲被刺中喉嚨落馬。

    他身披鎖子甲,手持長矛,連連將數名唐軍精騎殺死。

    南霽雲也手持長槍,開始他真正的戰鬥。

    從小習武,也終於有用武之地。

    力氣、勇氣、意志、耐力、反應力,南霽雲都爲上乘,使其一上戰場,就成爲一名猛將。

    他連連突擊,剎那間就刺死數名身披鎖子甲的吐蕃士兵。

    南霽雲看到吐蕃的千夫長不斷斬殺唐軍精騎,十分憤怒,遂挺馬向其衝刺。

    那吐蕃千夫長並不懼怕南霽雲,他橫持長矛,迎槍而上。

    “鐺!”

    槍矛相交,一道金鐵之音響起。是吐蕃千夫長擋住南霽雲的長矛。

    兩人錯開後,回馬再次殺向對方。

    這一次距離近,馬匹無法衝刺起來,兩人都看出對方的強大,不約而同地駐馬搏鬥。

    南霽雲靈巧運用長槍,主動攻擊。

    “鐺鐺!”

    吐蕃千夫長又架,又是撥,連連格擋。

    他的力量不比南霽雲差多少,又有着豐富的馬戰經驗,所以在這種性命相搏中,頭腦清晰。

    他能看出南霽雲精通技擊之術,力量巨大,但實戰經驗不足。以守爲攻,尋找南霽雲的破綻,給其致命一擊。

    南霽雲不是年輕的毛頭小子,他一時沒拿下吐蕃千夫長,沒有驚慌失措,而是盡情施展二十年所學,牢牢佔據優勢,出槍愈發凌厲。

    久守必失,哪怕是千夫長這樣的強將。

    他感受到南霽雲的槍法如疾風驟雨般,連綿不絕,防守起來逐漸被動。

    片刻後,千夫長就變得只有招架之功,毫無還手之力。

    “來人,過來幫我!”

    千夫長見自己低估南霽雲,找不到機會,在險象環生的境況下,連忙搖人。

    唐軍也不是吃素的,吐蕃騎兵還未衝到南霽雲面前,就被唐軍精騎阻攔。

    “去死!”

    南霽雲見吐蕃千夫長手忙腳亂,不再保留,他額頭上青筋暴起,使出全力,直突直刺,槍刃如影。

    “鐺鐺!”

    千夫長汗流滿面,虎口崩裂,矛杆上染血。

    “噗嗤!”

    終於,千夫長有一次未防守住,被南霽雲的長槍直入,刺中脖頸,瞪大眼睛從馬上栽下。

    千夫長的戰死,對吐蕃騎兵影響巨大。

    本來還能以人數優勢,與唐軍一戰,現在潰敗之勢已經非常明顯。

    那些披普通皮甲的吐蕃騎兵,在明光甲前盡顯劣勢。

    那些無甲吐蕃士兵,更是不堪一擊。

    披鎖子甲、扎甲的吐蕃士兵,與唐軍互刺搏命。明明人多,卻往往是兩名唐軍圍攻一個吐蕃鐵騎。

    唐軍精騎皆手持靈巧的長槍,他們從鎖子甲、扎甲的薄弱處攻擊,如腰側、脖頸、面部。

    長兵器還有優勢,可以趁敵人不防,猛抽其頭部,即便戴着兜鍪,也很有可能一下被抽懵逼。

    天地逐漸拉上一層黑幕,李瑄率領唐軍輕騎趕過來。

    有李瑄的加入,吐蕃騎兵瞬間崩潰。

    除了上百名吐蕃騎兵投降,其他盡被斬殺。

    “留下一百人負責將俘虜、戰馬,以及受傷的兄弟,押送回積石城。其餘人與我繼續追擊!”

    在得知吐蕃的獸旗逃離,衙將彭任率四百騎在追擊後,李瑄必須跟進,哪怕已經天黑。

    巡着痕跡,全速追擊十餘里,就聽到有戰鬥的聲響。

    是唐軍精騎在不遠處又牽制住吐蕃的殘兵。

    李瑄下令跟進,唐軍圍堵掩殺,將一名名吐蕃士兵砍倒。

    面對數倍於己的唐軍,吐蕃騎兵再無反抗,又有上百名吐蕃士兵投降。

    “啓稟將軍,末將請求再次追擊。剛纔一交鋒,有數十騎逃跑,末將懷疑他就是此次領兵的吐蕃萬夫長。另外剛纔我們看到有大量吐蕃牛車,往南而走。”

    追擊的騎兵衙將彭任向李瑄回稟,並請求道。

    吐蕃的萬夫長,必是吐蕃的千戶所之長,是吐蕃貴族。地位如同大唐的一郡太守加大軍主將。

    如果能俘虜,或者擊殺一名萬夫長,絕對是一等的軍功。

    “既然敵軍萬夫長已經快騎逃離,只數十騎沒有什麼羈絆,我們已無法追上。如果深追,吐蕃宛秀、百穀兩城,以及九曲牧、農所屯之兵,會趕來支援。”

    “不過吐蕃的牛車緩慢,無法逃離。我們追擊將牛車俘獲,不失爲一件軍功。”

    李瑄拒絕彭任追擊吐蕃萬夫長的請求,追上的概率微乎其微,還會置於險地。

    再說一個萬夫長不足以讓李瑄激動。要擒就擒吐蕃的元帥,甚至大論。

    大論,即吐蕃大相。

    吐蕃大舉亮兵,若贊普不在,必有大論坐鎮。

    “遵命!”

    聽到李瑄的吩咐後,衆將一起領命。

    吐蕃要搶奪唐軍麥子,需要大量車子拉運。

    車子的速度與戰馬相比,差之遠矣。

    李瑄在星夜中分探馬數十,探查吐蕃車子的逃亡路線。

    僅僅兩刻鐘,就有探馬回稟:“西北三裏外,發現許多車子,有大概三百名吐蕃騎兵護衛,還有一些吐蕃步兵駕車。”

    “辛將軍,你率輕騎迅速馳前截住。”

    “南將軍,伱隨我率精騎將吐蕃護衛騎隊擊垮。”

    李瑄連下兩道命令。

    “遵命!”

    在探馬的引路下,李瑄不一會就見到吐蕃的車隊。

    一輛接着一輛,最少有四五百輛,排成長龍。

    吐蕃人心急,把牛車當馬車飆。

    雖然拉車的犛牛體型大,但拉車的速度和馬比不了。

    吐蕃騎兵見勢不妙,自顧自逃之夭夭。

    吐蕃的步兵也只能持長矛依車防禦。

    李瑄見吐蕃騎兵懦夫,立刻改變策略,以號角爲令,讓辛雲京去追擊吐蕃騎兵。

    唐軍精騎截在前方,勒令吐蕃步兵投降!

    吐蕃步兵沒有投降,他們用車將自己圍起來,準備負隅頑抗。

    李瑄下令精騎對黑夜中的吐蕃步兵拋射。

    “咻咻咻……”

    “啊……”

    “哼……”

    伴隨着箭矢破空,吐蕃士兵的慘叫和像豬叫一樣的犛牛聲,此起彼伏。

    唐軍不斷拋射,吐蕃士兵沒有反抗的餘地。

    拋射十輪後,李瑄下令衝過去。

    吐蕃士兵躲在車後瑟瑟發抖的時候,披鐵甲的唐軍下馬戰鬥。

    李瑄率先跳到一輛車上,手持橫刀,左劈右砍,連斷長矛,瞬間進入吐蕃步兵陣中。

    親衛跟進,鐵甲精兵紛紛躍上,將吐蕃士兵殺得亂竄。

    半刻鐘都不到,有吐蕃士兵丟下武器跪地投降。

    過一個半時辰,辛雲京引着二百餘匹戰馬回來。

    那些吐蕃護衛隊,只有數十人逃跑,辛雲京覺得不值得深追,所以返回……

    五千字大章,還有五千字等會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