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蹊蹺的海賊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落葉凋謝字數:4528更新時間:24/06/26 20:35:21
    在北方還是萬物復甦的時候,南方已是春意盎然的景象。

    臨海郡樂安縣境內,括蒼山下。

    人人披甲,上萬騎一起出現景象,讓南方吳地百姓非常震撼。

    江南水鄉,何時出現過這種壯觀景象?

    而且千牛衛不論是皮甲,還是明光甲,都鮮豔明亮,美輪美奐。

    地方郡縣的兵士,和這一比,簡直跟散兵遊勇一樣。

    起初鄉民們還很害怕這麼多騎兵。

    但士兵駐紮在鎮外,秋毫無犯。鄉民們才寬心許多,停留的時候,會駐足觀看。

    “長者留步……”

    來到樂安的第二日,李瑄率領親衛來到田間,他看到一名扛着鋤頭的老農後,攔住詢問。

    從洛陽出發,用一個月時間,終於來到臨海郡。

    士兵們長途跋涉,人困馬乏,李瑄決定在這裏休整幾日。

    “敢問將軍有何吩咐?”

    老農看李瑄甲冑明亮,英武不凡,趕緊拜道。

    “長者可聽說過海賊?”

    李瑄向老農問道。

    “聽過,大海邊有百姓逃難到我們這裏。”

    長者向李瑄回答道。

    樂安縣距離海邊挺遠的,他雖年過花甲,卻一輩子都未到過海邊。

    只是聽搬遷過來的人說,那裏有海賊,殺人劫貨,十分兇殘。

    “長者可認識從海邊逃難過來的百姓。”

    李瑄又問道。

    海賊只能在沿海行兇,不可能離開海岸超過三十裏。

    李瑄所在地方距離海邊有二百裏,海盜的眼線不可能佈置在這裏。

    而且海盜吳令光活動在餘姚、臨海這漫長的海岸線上,不一定會在二百裏外的海邊。

    “認識一家,就在我們鎮上,他們是三年前搬過來的。”

    老農向李瑄回答道。

    “勞長者放下手中事務,將我帶過去!”

    李瑄取出一串錢幣,遞給老者。

    “將軍使不得。”

    老農不敢收下。

    “這是應該的。”李瑄強行將錢幣塞到老農的手中。

    老農激動,趕緊帶着明溪鄉元橋裏。

    明溪鄉建在樂安溪的支流旁。石橋古樹,白牆綠瓦,但戶與戶之間極爲散亂,又沒有花樹點綴,顯得很簡約。

    可能這不是繁華地帶,與李瑄想象中的江南有所不同。

    他們來到一處用柴木圍城院落的人家,院中有一株柳樹,院內有一隻母雞帶着一羣小雞在滿地尋食。

    兩個不到十歲的孩子,在角落裏捏着泥人,自得其樂。

    一名黝黑的男子,坐在院中的石凳上,正用竹條編着籠子。

    “咚咚!”

    “誰啊?”

    小扣柴門後,編籠子的男子頭也不回地迴應道。

    “孫六,遠方的將軍要來問你一些事情。”

    老農迴應一句。

    “噢……”

    那個被稱爲孫六的黝黑男子轉頭,看到柴門外的李瑄等人。

    他知道這是駐紮在鎮外的騎兵大軍,連縣令都要點頭哈腰問候的大人物。

    身爲小民的孫六不敢怠慢,立刻放下編到一半的籠子,將柴門打開。

    “草民叩見將軍!”

    孫六向李瑄下拜的時候,被李瑄扶正,並笑道:“是我有事向你詢問,禮節就不必了。”

    “將軍請坐。”

    “將軍光臨寒舍,可惜家中只有清茶。”

    將李瑄請入屋後,孫六的妻子爲李瑄倒一碗清茶。

    “有心了!”

    李瑄喝一口清茶,向孫六詢問:“聽說你是因躲避海盜,搬遷至明溪鄉?”

    “是的!草民曾居住在寧海縣海遊鄉。”

    孫六向李瑄回答道,眼中充滿回憶。

    海遊鄉雖不是最靠海邊,但是在那裏有他家數十畝田地。

    因爲海賊橫行,使他們不得不放棄良田,遠走他鄉。

    在這括蒼山下,一家人只能分十幾畝地,再加上編一些籠子,去城中賣錢,吃不飽也餓不死。

    “海盜有無寇侵過那裏。”

    李瑄又問孫六。

    他打算先從民間打聽一下境況,再觀看郡府的檔案記錄。

    海盜能爲非作歹八年,官府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開元二十七年和開元二十九年,海賊先後寇掠海遊鎮,據說去年海賊又去那裏,還殺了不少人,劫走婦女。”

    孫六義憤填膺的說道,語氣中包含着對海賊的痛恨。

    “現在海遊鎮應該沒有百姓了吧!”

    李瑄思考腦海中早已記下的地圖。

    既然海賊勢大,官府必然要將百姓往內遷,再分田地。

    吳令光主要在臨海、餘姚兩郡活動,就代表他在這兩郡附近的哪個島嶼上窩着。

    最有可能的地方,就是翁山(今舟山羣島)的哪一座島嶼上。

    “鄉親們還有不少留在海遊鄉,像我這樣逃離的並沒有多少。”

    孫六回答道。

    “這是爲何?海賊三番兩次入侵海遊鎮,一定是他們的線人發現海遊鎮人煙密集。如果海遊鎮的百姓不遷走,海賊遲早還會再來!”

    李瑄對此很不解。

    但對於李瑄的詢問,孫六支支吾吾,卻回答不出,像是有意避開李瑄的言語。

    “伱盡可直言,我是千牛衛將軍,從長安而來,是爲剿滅海賊,手裏還持着天子之劍,任何阻擋我剿滅海賊的人,都可以先斬後奏!”

    李瑄知道孫六有難言之隱,安撫他道。

    “將軍,海遊鄉每一戶要繳納五貫錢,才允許遷走,然後分配十來畝地。否則離開海遊鄉,只能當流民了。我們一家砸鍋賣鐵,才湊齊五貫錢,能來到樂安縣分十畝田地。”

    孫六害怕,只能將前因後果說出。

    “有這樣的事情?”

    李瑄心中怒氣升騰:“朝廷眼中納稅重地的江南,官府竟不顧百姓死活,難怪會有數千海賊,難怪八年沒有平定!”

    但李瑄保持剋制。

    江南東道的採訪使,可是剛參與吏部受賄的大案。

    地方官吏向採訪使等所受賄賂,原來是這樣而來。

    有道是官逼民反!連貞觀年間都發生過多次農民起義,更何況是開元天寶。

    只不過這些農民起義規模不大,很快就被撲滅。

    如果沒有英明的人領導,那些被逼瘋了的百姓,可能連豪強這一關都過不去。

    李瑄相信海賊中,肯定有一批沒有道德底線的十惡不赦者,但大部分拿起刀劍的人,都是平民百姓。

    他們走投無路,被裹挾在這洪流之中。

    “唉!草民還聽說官府有能力剿滅海賊,但他們就是不派兵攻打海盜老巢。草民懷疑台州的官吏和海盜是同夥!”

    孫六像是打開話匣子一樣,將心中的話都告訴李瑄。

    可能是懷着一絲希望,讓朝廷知道這件事。

    “台州”是改州爲郡前的名字,才實行這個政策兩年,本地百姓一時無法改口。

    “這是爲何?將海盜剿滅,屬於大功一件啊?”

    李瑄覺得孫六是胡亂臆想。

    官府和海盜同夥,這是多麼荒唐的事情。

    李瑄並不贊成孫六的話。如果真那樣,歷史上裴敦復絕對無法平定海賊。

    “這可不是草民胡說。海賊寇掠海遊鄉的時候,連續兩次,都是海賊走了多時,郡兵縣兵才來。我們明明已經提前傳訊,按照時間,最起碼縣兵是能趕過來的。”

    “有好幾次,海賊連着寇掠幾個鄉,卻無郡兵來!”

    “還有,都知道海賊猖狂,郡兵整日呆在郡城中,從不在海邊巡視。我們的鄉佐裏正,多次請求郡兵駐紮在沿海地方,可他們就是不肯。一直是我們裏正組織鄉親在海邊日夜巡視。”

    “八年了啊!將軍你說,他們是不是故意的!”

    孫六越說越激動,他拍着桌子,發泄着憤懣。

    李瑄的眉頭逐漸凝起來。

    他突然發現孫六的話有邏輯。

    海賊再囂張,也是賊寇,興風作浪八年,地方官府總能找到一點線索。

    可每次上奏,就說海賊侵略,勢大無可阻擋。

    還有就是郡兵平賊的速度。

    按理說這種時候,郡兵就得在海邊巡邏,可偏偏是百姓巡視。

    還出現海賊連寇幾個鄉離譜事情!

    現在吳令光勢大,但吳令光剛起勢的時候,只帶着親族十幾人。

    在壯大的過程中,卻沒有被遏制過。

    這些事情和概念,衝擊着李瑄的腦海,讓他難以理解。

    總歸,李瑄覺得官府有問題。

    他需要瞭解更多。

    而且不能聽信地方官府的說辭。

    “阿爺,餓了……”

    兩個滿臉泥漿的小兒子跑到屋內輕喊一聲,打斷李瑄的思緒。

    李瑄笑了一下,孫六還沒說話,李瑄就讓張興拿出一包牛肉乾,讓孩子們吃。

    足足有兩斤重。

    “好香啊!”

    自搬家以來貧寒,哪見過這種,兩個孩子看着牛肉乾流口水。

    孫六萬分感謝,他的妻子將兩個孩子抱出去,洗手洗臉。

    半個時辰後,李瑄離開孫六的家中。

    李瑄還瞭解更多信息。

    漁民們爲此無法出海,斷了生計。

    而且李瑄還得知重要消息,海賊每次劫掠,不止一波。他們人數衆多,大小船隻上百艘,一連數個地方,都是他們的劫掠地。

    他們劫掠以糧食爲主,家中耕牛、羊、豬、驢、雞鴨鵝,甚至狗,一律搶走,粒米不留。

    但凡婦女有幾分姿色,都會被掠走。

    有的海賊脾氣很大,動輒殺人,燒燬房屋。

    李瑄臨走前,留給孫六兩貫錢,多謝他們的款待。

    這讓孫六夫妻感激涕零。

    他們也希望李瑄能儘早蕩平海患,以告慰死去鄉民的在天之靈。

    “你們對此次剿滅海賊,有什麼看法嗎?”

    回到軍營後,李瑄將李丘銘、陳琥兩個左千牛衛中郎將,還有一衆郎將叫過來,開軍事會議。

    這是李瑄第一次在平海賊上,詢問他們的意見。

    “將軍,我們兵強馬壯,可以探查消息,一旦得知哪裏有賊侵略,立刻奔襲過去,哪怕最終只抓到幾個海賊,我們也能得知他們的老巢所在,那樣賊寇就不足爲懼了。”

    李丘銘最先向李瑄說道。

    一個多月以來,他挨軍棍的傷已經痊癒。

    他現在看到李瑄就害怕,再也不敢頂嘴招惹。

    “也算一個方法吧!陳將軍,你怎麼看?”

    李瑄對李丘銘的計策無感,又問陳琥。

    主要是經過對孫六的問詢,改變他一些看法。

    “據說臨海郡的郡兵、縣兵,加起來有一千多人。雖數量不及海賊,但配備弓箭、強弩,在陸地上與海賊有一戰之力。可現在海賊遲遲未滅,應該將臨海的別駕召過來問問與海賊戰鬥的具體情況,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陳琥沒有妄下定論,請求李瑄再瞭解一下海賊的戰鬥力。

    “可以!”

    李瑄點了點頭,道:“我們停靠在括蒼山附近,臨海郡的太守應該快到了。”

    他奉聖人之令,率兵平海寇,每到一個郡縣,地方太守都會來見他,不管是出於禮節,還是其他方面。

    果然,午時過後,臨海太守黃望衡帶着臨海長史、臨海別駕一起,從臨海城趕來。

    他們本想在臨海城接待李瑄,沒想到李瑄連樂安城都沒進去,所以只能坐車前來。

    “拜見李將軍!”

    黃望衡帶着屬官拜見李瑄。

    他們都知道李瑄年齡雖小,可不是省油的燈。

    李瑄的父親是當今如日中天的李適之,自身又建立天功,深受皇帝寵愛。

    而且江南東道採訪使被召回罷免的消息,也傳到他們的耳中。現在朝廷派遣的監察御史,還在丹陽郡視察,說不定不久後就會來到這裏。

    “免禮,營帳簡陋,諸位坐吧!”

    李瑄讓他們在營帳內的胡凳上坐下。

    從孫六口中瞭解一些情況後,李瑄對臨海郡的官吏很不滿。

    這些人中,必然有魚肉百姓者,說不定黃望衡也在其中。

    “將軍您遠道而來,何不進入臨海城,讓我們好生款待。”黃望衡尷尬地坐下後,笑着對李瑄拱手。

    “聖人憂賊,爲人臣者敢不盡心呢?”李瑄話裏有話地說道。

    暗暗指責這些人,爲何能讓吳令光囂張八年?

    “李將軍勇猛,此次吳令光一定無法再猖狂下去!”黃望衡訕訕一笑。

    他主政臨海郡已三年,李瑄這話明顯是在點他。但李瑄的身份和權勢,令他無從反駁。

    “八年來,郡兵和海賊鬥過幾次?傷亡如何?”

    雙方沉默片刻後,李瑄又問黃望衡,打破氣氛。

    “唉!海賊行動矯健,撤退乾脆。他們稍微一劫掠就乘船離開,郡兵很難堵住他們。”

    黃望衡嘆息一聲,滿臉無可奈何的樣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