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滿城沸騰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落葉凋謝字數:3570更新時間:24/06/26 20:35:21
    “前方可是忠武將軍?”

    渭水旁,上千名羽林軍駐馬等候。

    前方的羽林衛着鮮豔的明光甲,華麗的馬鞍。他們拿的是入鞘的劍,還有儀仗兵器。

    後方的羽林衛持槊、槍、刀、弓等正常的戰兵。

    其中領頭的羽林衛持節符,向李瑄喊一聲。

    “正是!奉朔方節度使之命,押送突厥烏蘇米施可汗、拔悉密頡跌伊施可汗等入京面聖。”

    李瑄向領頭的羽林衛將軍回道。

    “聖人有令,朔方軍精騎駐紮在渭水之畔。人皆賞絹一匹,美酒、肉食,暢飲三日。車馬由羽林衛接替!”

    “今日已晚,忠武將軍需移至明德門前,接風洗塵,沐浴更衣,待明日辰時,入太極宮獻俘。”

    羽林衛將軍持節躍馬而來,向李瑄下令。

    “遵旨!”

    李瑄領旨。

    隨後,由羽林衛接替車隊,只有李瑄的親衛能和他一起。

    過渭水橋,前往明德門。

    按理說,李瑄的家人應該來迎接他。

    但沒有來。

    因爲這是皇恩加身的時刻,按照禮制,家人不能摻和。

    夜晚,李瑄到達長安明德門。

    在城外的營帳,李瑄沐浴、更衣,還修整頭髮。

    長途跋涉,頗爲勞累,李瑄舒舒服服地睡了一晚。

    ……

    左相府。

    “阿爺,不是說七兄已經到長安?爲何還不回來?”

    李適之晚上剛回到左相府,李玉瑩就纏着他問。

    李玉瑩本想去迎接李瑄,卻不知去哪等候。

    “哈哈,玉瑩別急,這是殊榮。明日七郎自會到家。”

    李適之撫摸着鬍鬚,那表情要多神氣就有多神氣。

    今日下朝後,他和老友們暢飲,探討詩文。

    統領過千軍萬馬,位至宰相,生得麒麟兒。

    人生如此,又有什麼遺憾的呢?

    李玉瑩滿目疑惑,父親怎麼和兄長們都在賣關子,她聽不懂。

    ……

    明德門外,卯時,李瑄起來洗漱。

    這時,侍者爲李瑄帶來非常華麗的明光將鎧,連披風都爲金線所繡。

    侍者又爲李瑄腰間掛上玉腰帶。

    一番收拾後,辰時已到。

    “將軍,等會您騎這匹馬。”

    侍者將一匹神俊無比的白馬牽過來。

    此馬如火雲馬一樣高大,脖頸修長,白毛如綢緞一樣,沒有一絲雜色。

    它背上的馬鞍竟然是黃金打造,連馬鞍下的墊子都是金絲墊。

    這是傳說中的汗血寶馬啊!

    “起!”

    羽林將軍一聲令下。前方羽林儀仗,騎着高頭大馬先過明德門。

    然後是一部分羽林衛。

    “將軍請上馬。”

    按照順序,侍者提醒李瑄上馬。

    李瑄身後,是烏蘇米施可汗的馬車,由羽林衛駕駛。

    接着是頡跌伊施可汗。

    然後婆匐可敦等貴族、酋長。

    最後是滅亡突厥所獲得的戰利品。

    另一隊羽林衛儀仗在尾部。

    就這樣,李瑄進入明德門,來到長安最繁華的街道,朱雀大街。

    朱雀大街已經被禁行,這個時間段,只爲迎接李瑄一個人通過。

    距離十幾丈外的兩旁,每隔五步,就站着一名金吾衛。

    金吾衛後面,是形形色色的長安百姓。

    他們正期待地等着。

    生擒兩可汗,名滿長安的大詩人李瑄回長安獻俘。

    人們聽說他只有十六歲,在戰場爲萬人敵,斬將奪旗如探囊取物。

    百姓們都想看看他的英姿。

    李瑄還在隔着城牆呼呼大睡的時候,就有百姓提前佔位置等待。

    羽林衛儀仗和羽林衛走過後,李瑄騎汗血寶馬進入百姓的視線中。

    “呼!”

    “雪滿弓刀,李將軍。”

    “飛馬射纓,李將軍。”

    “聞名不如一見。”

    “好姿容,天下英俊,無出其右。”

    “好一副英姿雄偉的氣派,大丈夫當如是。”

    “上馬持槊,下馬寫詩,天下無雙。”

    “騎寶馬,坐金鞍,穿金甲,着玉帶,男兒至此有何恨?”

    “有幾文人,能如李將軍一樣,在馬上取富貴。”

    “古之公子才有的風姿,若能侍奉,妾又何妨?”

    “呵,這是我的檀郎嗎?”

    ……

    兩旁人山人海的百姓,紛紛驚呼。

    他們提出最多的一個詞就是“雪滿弓刀”。

    在長安,雪滿弓刀指的就是生擒兩可汗。

    大雪滿弓刀的意境,讓包括文人、詩人在內的長安百姓,腦補許多畫面。

    他們想象李瑄擒拿烏蘇米施可汗的環境艱難,追擊數千裏,在苦寒之地的大雪紛飛中,將其擒獲。

    可以說,這首詩讓李瑄擒拿雙可汗的功勳與聲望,更上一層。

    文人、士人、百姓、少年、少女,看到李瑄的想法各不相同。

    少年們將李瑄當成英雄,是畢生追求的目標。

    少女懷春,希望自己的如意郎君,是李瑄這樣。

    李瑄被萬衆矚目,很有成就感。向兩旁的長安百姓揮手。

    百姓們歡喝,更爲狂熱。

    烏蘇米施可汗等坐在車中,雖然長安百姓看不到他們,卻依然感覺臉上火辣辣的。

    這些觀看的百姓中,還有許多突厥人,他們的目光複雜。

    這個看起來人畜無害的將軍,竟能擒獲突厥大可汗。

    其他吐蕃人、西域人、慄特人、大食人無感,只想快點解禁朱雀街,別影響他們的生意。

    殊不知在接下來十來年裏,這個名字會一次次讓他們心驚膽寒。

    朱雀大街,在走一半的時候,李瑄遇到熟人。

    “七郎!”

    裴胄、裴晃叔侄跳起來喊七郎,生怕李瑄看不到他們。

    李瑄笑着向他們打招呼。

    “七兄!”

    李瑄還看到李玉瑩,她也是蹦蹦跳跳。

    可惜有金吾衛攔着,誰也過不來。

    李瑄只能示意李玉瑩,在家裏等他。

    一路朝天,萬民仰慕。

    殊榮之至!

    當李瑄走到皇城外的朱雀門,歡喝聲才停止。

    因爲李瑄要進入皇城。

    李隆基特意出興慶宮,帶領文武百官在皇城內太極宮太極殿前,接受李瑄的“獻俘”。

    入皇城後,前方的羽林衛散至兩側,由李瑄騎馬打頭。

    再入太極宮的承天門,監禮官唱禮,允許李瑄騎馬而入。

    太極宮中,左邊每隔三步站一名羽林衛,右邊每隔三步站一名龍武衛。

    一直延伸到太極殿前。

    李瑄每行走十丈,都有宦官喝禮一聲。

    烏蘇米施可汗忍不住掀開簾子,看到太極宮中的雕樑畫棟,看到更神威的大唐明光甲。

    那莊嚴肅穆的場面,他今日才知大唐皇帝的尊貴。

    再想想自己……

    當初要是接受大唐皇帝的詔書,也不至於被回紇人騎在脖子上。

    悔不當初!

    太極殿外的高階上,李隆基頭戴冠冕,負手而立。

    在京九品以上職事官,站在臺階下方兩側。

    五品以上職事官和外國使節,站在李隆基的身後。

    他們看着李瑄騎馬入殿前,後面跟着長車。

    接近臺下的時候,李瑄翻身下馬,來到階前拜見:“臣拜見陛下。”

    “免禮!”

    李隆基微微一笑,示意李瑄起身。

    他對李瑄所立下的功績非常滿意,擒獲雙可汗,北方已定,誰敢不服?

    接下來就可以全力去對付他的心頭病,吐蕃。

    此時李隆基已在心中認定,李瑄就是他的霍去病,可以幫助他開疆擴土,完成秦皇漢武那樣的赫赫武功。

    千古一帝,非他莫屬!

    “朔方軍奉陛下之命,討伐不臣。歷時三月,擒獲突厥烏蘇米施可汗、拔悉密頡跌伊施可汗、突厥毗伽可汗妻婆匐可敦、突厥東殺阿波達幹酋長……另繳獲金銀器物十五車,珠寶二十六包……”

    “今將其帶歸長安,由陛下處置!”

    李瑄再拜後,開始獻俘儀式。

    “讓其出車!”

    李隆基抖擻精神,吩咐道。

    羽林衛將所有車子的車簾掀開,示意烏蘇米施等人下車。

    無盡的壓迫感,讓他們喘不過氣。

    但他們知道該怎麼做。

    一個個顫顫巍巍地來到階前,跪拜在地。

    “罪臣等冒犯天威,願尊聖人,請求恕罪。”

    烏蘇米施可汗已經想通,好死不如賴活着。

    只要活下來,哪怕會被監視都行。

    “昔日頡利可汗逼太宗皇帝立下渭水之盟,猶得到太宗皇帝的寬恕。汝雖忤逆朕,冒犯天朝,但罪責還沒有頡利可汗那麼大。既已歸服,朕就赦免你的罪過,授予你左威衛大將軍。”

    李隆基很享受這樣的感覺,他表現出身爲天朝上國皇帝的風度,對敵對國主進行冊封。

    這冊封沒有一點實權,肯定會在監視之下,早朝都不用上。

    只有大典的時候,象徵性地出席一下。

    “拜謝陛下!”

    烏蘇米施連忙再拜,感激涕零的模樣。

    接下來,李隆基將拔悉密可汗封爲將軍,將婆匐可敦封爲賓國夫人。

    給突厥酋長們一些賞賜,令他們回河套地區,王忠嗣將他們安置在那裏。

    這些酋長拍着胸脯保證,但憑驅使,絕無二心。

    以後唐軍徵戰,可以從這些部落中徵集人馬。

    一場李隆基炫耀武功的儀式結束。那些小國家的使者們畏服,感嘆大唐太強大,連大名鼎鼎的突厥都被其滅亡,國主被生擒。

    文武百官們則看着站在臺下,英武不凡的李瑄。

    他們心思各異。

    李適之神氣十足,全程都掛着笑容,場上除了李隆基,就他最高興。

    “笑吧!看你能笑到幾時?”

    李林甫暗恨。

    他也在笑,但笑裏藏刀。

    感謝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尾號2358的打賞,感謝大佬們的月票,推薦票,訂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