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落葉凋謝字數:3937更新時間:24/06/26 20:35:21
    “那是……”

    李瑄本來已經不報希望,卻見突厥騎兵的陣形變得雜亂。

    半坡的突厥士兵,無一例外往下跑。

    “援軍來了!”

    “將軍,援軍來了!”

    高坡上的唐軍看得真切,旌旗獵獵,那是大唐的三角獸旗。

    還有很明顯的大唐明光甲。

    這是朔方軍的精騎才有的標誌。

    高坡上的呼聲,傳到李瑄耳中,他揉了揉臉,使自己振奮。

    心裏的石頭落下,有一種劫後餘生的慶幸。

    麾下高鍇、薛錯等將士,鐵血與淚在馬上醞釀。

    突厥鏖戰不下,傷亡近半,這個時候不論來多少援軍,對突厥左廂諸部的打擊都是致命的。

    “東北方怎麼會有唐軍到來?不是說唐軍主力步、騎未動嗎?這羣飯桶!”

    頗黎感覺自己氣都難以喘上來。

    一天一夜,就等來這些嗎?

    數千俱披明光甲的唐騎。如果突厥騎兵是巔峯狀態,自然不怕。

    但此時此刻,頗黎已經意料到士兵們的惶恐。

    明光甲雖然更輕便,但防禦力不比魚鱗甲、鎖子甲、鐵扎甲等重甲差。

    “頗黎,如何去做?”

    阿波達幹酋長有些後悔讓頗黎爲將。

    “只要能組織起一萬騎兵應戰,我們不是沒有機會。”

    頗黎認真地回答。

    但明眼人都知道,雖然還有兩萬多騎,人心惶惶,想組織起來太難了。

    河泊十八部,其他左廂部落,已經對頗黎,對阿波達幹部失去信任。

    這一戰打得昏頭,太慘烈了。

    “你怎麼知道唐軍只有這些,說不定下一刻,南面就有唐騎包過來。”

    餘勒都思部酋長怒道。

    他就知道開戰前,要讓巫師好好卜一卦。

    “我……”

    頗黎啞口無言,生死攸關的時候,他已經沒有信心去保證。

    平心而論,如果他是唐軍主帥,突厥左廂諸部早就敗了。

    “我們要回大泊……你們頂着吧。”

    河泊十八部的酋長們扭頭便走,去組織自家騎兵。

    他們的部落遠離這裏,只要回去,就暫時安全。

    樹倒猢猻散,河泊十八部對左廂諸部失去信任,預示着頗黎再無希望組織騎兵與唐軍援兵抗衡。

    “酋長,你們也走吧。我掩護伱們,向天山神明謝罪。”

    知道敗局已定的頗黎,決絕地向阿波達幹酋長說道。

    “唉!”

    阿波達幹酋長嘆口氣。

    一戰潰敗,他們的部落怎麼辦?

    不論如何,他們要先離開。

    突厥一團亂,酋長們隨意召集各自的部下,四處而逃。

    有的騎兵甚至獨自奔走。

    頗黎想聚集一些騎,但最終只有親衛願意跟隨他。

    這就叫兵敗如山倒。

    連阿波達幹部的族人都不願意信任頗黎。

    這一戰,讓頗黎的威望丟失殆盡。

    高坡上的唐軍,在王思禮和阿史那扶汶的帶領下,騎上戰馬衝下來。

    原本的輕騎、弩騎,加上跳蕩,最後連一千騎都不到。

    “將軍,爲兄弟們報仇!”

    阿史那扶汶向李瑄求戰。

    “追!向旗幟最多的地方。”

    李瑄目視着突厥騎兵戰心散去,才決定追擊。以免所剩不多的部下再有大傷亡。

    他所瞄準的,是看起來逃跑陣勢最大的阿波達幹部。

    近千騎一起追擊。

    但頗黎率領數十名親衛,攔在李瑄前方。

    “將軍,那是象徵着突厥主帥的狼頭纛!”

    王思禮提醒李瑄。

    “既不逃跑,以卵擊石嗎?”

    相近,李瑄沒有直衝,大喊一聲。

    頗黎聽不懂漢人語,阿史那扶汶翻譯傳過去。

    “男人失去聲譽,和死差不多了。我斬殺過很多唐軍士,斬殺過更多不臣者。敢不敢像勇士一樣,與我一決高下?”

    頗黎悲涼地說一句後,然後瞋目舉矛,向李瑄挑戰。

    阿史那扶汶翻譯給李瑄聽,然後請纓:“將軍,殺雞焉用宰牛刀,末將去提他的腦袋。”

    “此人有勇力,我親自去。”

    李瑄看頗黎個子比他還高一頭,且虎背熊腰。知道阿史那扶汶不一定是頗黎對手。

    大戰都挺過來了,如果因此性命不保,那就太不值了。

    說完,李瑄不等阿史那扶汶迴應,策馬持槊而去。

    “喝!”

    頗黎讓親衛不要動,他挺矛向李瑄衝刺。

    李瑄拿的是馬槊,比頗黎的矛長一倍有餘。

    兩者鬥將,槊的第一刺必須主動避開,只有這樣才有反擊的機會。

    轉瞬只有二十步遠,頗黎全神貫注,等待李瑄出手。

    但李瑄將槊放在馬上,一動不動。

    經過實戰,李瑄對用槊有自己的理解。

    十步。

    五步。

    在頗黎納悶李瑄還不起槊的時候,李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馬上抓起長槊,對準頗黎胸口直刺。

    快!

    準!

    狠!

    “噗嗤!”

    帶着戰馬的力量,刺破頗黎的鐵甲、內甲,將其心臟貫穿。

    李瑄沒有羞辱他,迅速收槊。

    馬匹交錯的時候,大將頗黎落馬。

    “統領!”

    頗黎的親衛悲憤大呼,一個個持矛殺向李瑄,準備爲頗黎報仇。

    “殺!”

    王思禮揚刀躍馬,指揮士兵們衝鋒。

    “噗嗤!”

    “噗嗤!”

    當千騎卷過的時候,頗黎的親衛淹沒在唐軍的鐵騎下,無一存活。

    那威風凜凜的狼頭纛,也被馬蹄踐踏。

    李瑄沒有憐憫頗黎,突厥遊騎殺死大唐民夫一千多名,還斬首示威。

    這觸動李瑄的底線。

    ……

    “那是一座屍山嗎?”

    程圭遠遠望見高坡上堆滿的屍體,不禁驚呼。

    他以爲最起碼要鏖戰一番,可突厥騎兵見他們像羊見狼一樣,做鳥獸散。

    唐軍精騎內也一陣騷動。

    “李將軍已經將突厥打怕,見我等來,盡無戰力。這唾手可得的軍功,可見張齊丘多麼愚蠢。”

    李光弼立刻明白其中的因素。

    突厥在李瑄那裏流太多血,喪失鬥志。

    援軍的到來,成爲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一刻,李光弼內心非常欽佩李瑄。

    突厥左廂諸部這麼慘烈,豐安軍的傷亡一定很重。

    “程將軍,儘可能殺、俘突厥騎兵,這樣我們攻破突厥左廂諸部,將不費吹灰之力。”

    李光弼又對程圭提醒。

    “諸將以五百人爲隊,追擊突厥兵士。”

    程圭向士兵們下令後,唐軍精騎嗷嗷叫地尋找自己的目標。

    一夜繞道趕路的睏倦,一掃而空。因爲他們即將獲得龐大的軍功。

    曠野之上,遍地都是無主的戰馬,無法統計。

    地上時不時能看到散落的兵器、盔甲、弓箭、食物。

    李瑄率領千騎,奮馬直追。不斷有突厥士兵曝屍荒野。

    一路追殺突厥潰軍三十裏,方纔罷休。

    由於路上干擾太多,李瑄無法帶着疲倦的士兵追上阿波達幹酋長。

    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廟,等唐軍進行休整,就會進擊阿波達幹、咄陸、餘勒都思等部所在地。

    一處原野上,豐安騎兵連回程的力氣都沒有。

    李瑄下令下馬休息。

    馬兒在吃草。

    所有的士兵都躺在草地上,有的一閉眼,就進入夢鄉。

    李瑄只是喝口水,強忍着睏意,閉目養神。

    “嘚嘚……”

    大概過兩個時辰,日已正中,有馬蹄聲傳過來。

    在享受陽光的李瑄最先聽到。

    明光甲在太陽下,閃閃發光。

    是唐軍。

    就近,所有士兵條件反射般坐起身,去抓自己的兵器。

    但看到耀眼的光芒後,又都鬆一口氣。

    “李將軍……”

    來者是李光弼和程圭,他們帶着數百名騎兵。

    他們從豐安軍口中得知李瑄率領騎兵追擊,怕出意外,在四處尋找。

    見李瑄看樣子沒事,放下心來。

    “微程將軍、李虞候之力,豐安軍必全軍覆沒。”

    李瑄對程圭和李光弼拱手一禮。

    “可惜我們來得太晚。”程圭慚愧的說道。

    實際上他來得正是時候,如果是昨天,突厥左廂諸部一定圍殲程圭的五千精騎。

    如果昨晚來,突厥左廂諸部也能組織起力量。

    豐安軍又和突厥士兵磨一晚上,加上李瑄最後的衝鋒,讓突厥左廂諸部酋長覺得勝利無望。

    “張齊丘阻撓行進,程將軍還是違抗軍令從後軍繞道而來。”李光弼在一旁對李瑄解釋。

    “多謝程將軍。”

    李瑄發自內心地感謝程圭和李光弼。

    如果張齊丘阻撓,一定是李光弼勸說程圭支援他。

    畢竟只有五千騎,需要一定勇氣的。

    同時,李瑄心中對張齊丘充滿恨意。

    如果昨日下午就來,他豐安軍不至於損失慘重。

    李瑄發誓一定找機會整死張齊丘。

    “今破突厥五萬騎,繳獲戰馬以萬計,李將軍爲首功。曠野遭遇,以少敵衆,古今沒有幾個名將可以比擬。”

    看李瑄血染徵袍,就知戰鬥之激烈。

    程圭想象不出,五六千人,守五萬人一天一夜,還斬殺一半的方法。

    但李瑄做到了。

    “我和古代名將相比,還差很遠,以少擊衆的例子不少,我還要學習。”

    李瑄微微搖頭。

    “昔日光武勝昆陽,天降大雨;周瑜贏赤壁,需借東風;蘇定方和王帥都依大霧,突襲敵人,以寡擊衆。勝利因素除了地利、人和,還要看天時。如果天時在李將軍這裏,就不需要我等出現了。”

    李光弼由衷地說道,對李瑄的評價極高。

    “謬讚了。”

    李瑄只是強顏歡笑,他實在開心不起來。

    他呼喚士兵們起身,等與大部匯合,再好好休息。

    半個時辰後,回到高坡處,李瑄不忍直視。

    六千豐安軍士兵,戰死近半,傷一千多人。

    “李將軍立下上將之功,征戰沙場哪有不死人的?不必太悲傷,就像王瀚詩中‘古來征戰幾人回’。這是我們選擇的路。”

    程圭很不解,依高坡而守,死撼五萬敵軍,殺死兩萬多人,使其崩潰,如此耀眼的戰績,將來必可依此爲“上將”。

    他羨慕都來不及,李瑄爲何從頭到尾沒一點激動之色?

    “一將功成萬骨枯!”

    李瑄一字一句吐出這七個字,字字泣血。

    程圭錯愕。

    李光弼面有震撼,他從李瑄身上,看到王忠嗣的影子,這七個字與王忠嗣的理念完全吻合。

    一個少年將軍,立下滔天軍功,沒有高興,而是說出發人深省的話。

    怪不得王帥交口稱讚,李光弼自愧不如。

    感謝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大佬和終於有時間了大佬的打賞。多謝讀者老爺們的月票、推薦票、訂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