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節制一軍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落葉凋謝字數:2530更新時間:24/06/26 20:35:21
    “末將不明白王帥的意思。”

    盧瑜聽到“殺人滅口”這四個字,怛然失色。

    但他還是強裝鎮定,一副不知情的樣子。

    “這是徐俊留下的賬本,撿起來看看有沒有你的名字?”

    王忠嗣不想聽盧瑜狡辯。

    豐安軍使在他心中是朔方軍最有重量的職位。

    他父親王海賓在豐安軍使上殉國,他希望歷任豐安軍使,都能盡職盡責,繼承他父親的精神。

    收受豪強的賄賂,就是與豪強勾結,這是不能容忍的事情。

    盧瑜的身體已經僵住。

    賬本這兩個字,給予他心靈沉重的打擊。

    徐俊這鼠輩竟然記有賬本。

    王忠嗣又如何得到賬本?

    他感覺胸口一悶,氣都難喘上來。

    堂上王忠嗣一言不發,目光銳利。

    過了良久,盧瑜才俯身撿起賬本。

    他手指不停地顫動,斗大的汗珠滴落在賬本上。

    他感覺賬本上的名字在左右晃動。好長時間,才翻了三頁。

    “給他翻到第十頁。”

    王忠嗣等得不耐煩,向佐吏吩咐。

    節度使府的掌書記上前,將賬本翻到王忠嗣說出的頁數。

    元年九月初三。

    豐安軍副使,盧瑜。

    金虎一對。

    終於看清這些字,盧瑜險些昏厥。

    不知道從哪強提上一口氣,他跪在地直呼:“王帥明鑑,這是冤枉。有人故意陷害末將!”

    獠賊、狗輩、豎子……

    盧瑜把能想到的髒話,都冠到死去的徐俊身上。

    他被騙了!

    “賬本是否屬於徐俊,字跡一對便知。現在徐建、徐俊在你手上死去,哪怕是平民百姓,也會知道與你脫不了干係!”

    “本帥已經派人到豐安軍你的住所搜查。”

    “象徵着權力與勇猛的金虎,我倒要看看是什麼樣子!”

    王忠嗣很冷靜,知道要將確鑿的證據握在手上,才能向朝廷上稟。

    “王帥明鑑,末將冤枉。”

    盧瑜不斷地重複這一句話,心亂如麻。

    “我常聽聞許多地方官吏上任數年,百姓家的餘糧越來越少,身上冬衣越來越薄,而地方官吏的家中,卻藏錢千萬貫。軍人竟然也能幹出這樣的事情?”

    “叉出去!推官,緝捕盧瑜的親衛,審訊出豐安令的死因。”

    王忠嗣厲聲一喝,不想見到盧瑜,下令先帶下去,同時吩咐推官。

    既然盧瑜受賄,那他對豐安令的死亡屬於一面之詞,不可信。

    必須要給朝廷交代。

    “這個人是不是愚蠢,受賄不足以死罪,殺害朝廷命官,必處極刑。”

    盧瑜被拖下去後,王忠嗣向李光弼說,他氣還未消下。

    “大夫切莫動怒,古往今來,許多人對爲掩飾小錯,而鑄成大錯。盧瑜出自範陽盧氏,明經及第,怎麼能說愚蠢呢?卑職認爲,他自以爲太聰明了。”

    李光弼緩緩向王忠嗣說道,言語安撫王忠嗣。

    “盧瑜怕是罪無可恕,豐安軍還要再選出主將,安定軍心。”

    王忠嗣面向李光弼,想看看他的意見。

    “當今時刻,軍中穩定最重要。豐安軍需要和朔方其他部一樣,召之能戰。”

    李光弼只能給一點淺薄的建議,他自知身份,如果推薦新將,不合規矩。

    “豐安軍的衙將告訴我牧民贈羊,李瑄不收;牧民殺羊強贈,李瑄用聖人賞賜的黃金賠償牧民,將羊肉分享全軍。再看看盧瑜,收賄豪強的黃金。二將的優劣,由此可以看出。”

    王忠嗣非等閒之輩,很快變得心平氣和,說出這句耐人尋味的話。

    很少有將領,以德行論能力。

    在王忠嗣眼中,德行與能力一樣重要,否則一個將領會對國家造成災禍。

    “大夫的意思是,舉李瑄節制豐安軍。”

    李光弼心中微驚,李瑄從軍沒多久,雖立下戰功,但那不是戰略意義上的功勳,不具備一步爲主將的資格。

    除非李瑄再熬幾年資歷。

    “李瑄能在短時間內讓豐安軍全軍上下尊重,可見其御軍之道;能以數百騎,短時間內斬殺千騎,陣斬大將,可見其勇猛。回紇首領骨力裴羅願意臣服大唐,聖人令見機行事,這意味着覆滅突厥的戰鬥,隨時都會開始,豐安軍不適合頻繁換將。我會上奏聖人,讓李瑄暫行豐安軍使。”

    王忠嗣鄭重地說道。

    他還有一點沒有說出,那就是李瑄具備道德,這太對王忠嗣的胃口。

    行,即爲代理之意。

    俸祿不變,權勢加大。

    只要再次立功,水到渠成地去掉“代理”。

    “配誰當李瑄的副使呢?”

    軍中必須要有主將與副將。

    正常情況下是一主兩副。

    “舉王思禮爲副使,他足智多謀,武藝高強,可堪良將。”

    王忠嗣決定找一個相對年輕的將領,與李瑄搭檔。

    王思禮是朔方將領王虔威的兒子,從小就知軍旅之事,且已在邊疆從軍十年,經驗豐富,王忠嗣一直看好他,隨時予以重任。

    “王帥英明。”

    李光弼也覺得王思禮很合適。

    不到三個時辰,推官就從盧瑜親衛口中撬出實情。

    可以確定盧瑜故意謀殺豐安令。

    沒過多久,王忠嗣派遣到豐安軍的人,也在盧瑜的住所搜出兩隻金虎。

    這使“金虎案”可以蓋棺定論。

    王忠嗣連夜擬訂奏摺,快馬加急送至長安。

    ……

    七天後,長安,平康坊,右相府。

    “嘭!”

    “飯桶啊!”

    李林甫下朝之後,氣沖沖地回到正堂,拍着桌子大罵。

    前陣子李瑄立下軍功,李隆基龍顏大悅,誇讚他有識人之明。

    但李林甫心裏卻十分酸楚,只能昧着黑心去讚揚李瑄。

    這非他本意。

    他還指望着盧瑜找時間將李瑄幹掉。

    結果倒好,自己先出事。

    一般的事情,他還能保下。

    因受賄殺害縣令滅口,他敢多說一句話嗎?

    幸虧盧瑜不是經過他的手調遣到朔方軍,否則他又要被李適之攻擊。

    由於是他舉薦的李瑄,在王忠嗣提出讓李瑄暫行豐安軍使的時候,他還沒理由去反駁。

    李適之更不會反對。加上李隆基對李瑄的喜愛,使李瑄在十六歲時,掌握一軍。

    “李適之這個愚夫,最近處處跟我作爲,還拉攏韋堅這個白眼狼。你們給我等着,老夫遲早殺了你們。”

    韋堅被新任命爲刑部尚書,大有入相之勢,加上大理寺卿李道遂跟李適之搞到一起,讓他很被動。

    他是首席宰相,如果控制不住天下刑法,勢必要弱於李適之。

    這一夜,李林甫獨自坐在偃月堂中,他時而看着天空皎皎明月,時而起身在美麗的花樹下徘徊。

    當玉兔即將從閣樓前溜走的時候,李林甫起身喃喃自語:“看來要勸說聖人,儘早對突厥左廂和王庭動手。李瑄這豎子不死,無法扼制李適之囂張氣焰。”

    同時,李林甫又陰險一笑,這一次月堂思計,他不僅有重新對付李瑄的計劃,也有可以讓李適之萬劫不復的計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