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李林甫的人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落葉凋謝字數:2727更新時間:24/06/26 20:35:21
    “萬萬不能收將軍錢財,這如何使得?”

    老裏正聽到李瑄要將宰殺的羊買下後,驚慌失色。

    “你要是敢拒絕,以後有什麼困難,我不會再出兵幫助。”李瑄不得已向老裏正威脅。

    百來戶牧民,有十幾口之家,也就馬牛羊百來只,看起來很值錢。

    但牧民也有衆多災禍,一家平均拿出五隻羊,算很大的損失。

    漢家牧民,不是頓頓吃肉,也要囤積糧食。

    “唉!”

    老裏正嘆氣一口,他們一番好意,辦成壞事,早知道這樣,就不將羊宰殺。

    李瑄的剛正,讓老裏正想到一句諺語:君子如山嶽。

    他能在花甲之年遇到,也算不枉此生。

    “五百只羊我會讓士兵們帶走,錢過兩日我會派人送來,請相信我的信譽。”

    李瑄留下這句話後,吩咐士兵,將羊攜帶,離開牧場。

    豐安城中,得勝歸來。

    李瑄吩咐各營的食所,今晚吃羊肉,人人有份。

    使城中軍士歡呼。

    然而李瑄剛回軍城不久,盧瑜再次見他。

    軍使府中,判官、推官,諸衙將都被盧瑜叫來。

    “李將軍,你將帶回的羊交給皋蘭州騎兵,不就沒什麼事了,哪像現在這麼難堪。”

    在公堂上,盧瑜沒有先讚揚李瑄的軍功,而是就這件事,不依不饒。

    先前說得那麼冠冕堂皇,又是上古聖君,又是當今聖人。

    說到底還是收下牧民的羊。

    盧瑜正好當衆敲打李瑄一下。

    “將軍,牧民們爲讓豐安軍收下羊,將羊殺死,所以我們不能讓牧民蒙受損失。這些羊都是以我個人的名義買下,錢很快就會送給牧民。”

    李瑄坦言說道。

    這話讓盧瑜變色,他把這一點忽略了。李瑄世代貴族,父親又是宰相。

    皇帝隨便賞賜一點寶物,都是價值不菲。

    李瑄都這麼說了,盧瑜也不好再追問。

    “我代兄弟們謝過李將軍……”

    高鍇等衙將聽到李瑄的話,一個個向李瑄表示感謝。

    這件事很快就會傳遍全軍。

    士兵們都會記住李瑄的恩德。

    盧瑜心中懊惱,卻毫無辦法。

    李瑄趁機向盧瑜彙報此戰的情況,包括斬敵數和傷亡數。

    此次斬殺突厥騎兵九百四十二人。

    獲得馬匹六百五十匹。其中有五百餘匹可以當做戰馬。

    在交戰、追擊過程中,有的馬匹跑脫,無法追回。否則能得到更多戰馬。

    豐安軍騎兵戰死五十五人,傷六十人。

    相比於斬敵數,這是很小的傷亡。

    全賴李瑄英勇斬將,快速擊潰敵軍。

    盧瑜雖吃驚這樣的戰績,但是有馘爲證,還有數百匹戰馬、一些弓箭刀矛等戰利品。

    彙報完畢後,衆人離開軍使府。

    盧瑜需擬訂戰表,向王忠嗣奏功。

    雖然盧瑜是主將,但此次帶兵的是李瑄。

    以李瑄的身份,盧瑜但凡少寫一點戰功,李瑄都能從另一邊稟告李隆基、高力士、李適之。

    所以盧瑜只能將真實戰況,一五一十地寫下。

    但之後發生的事情,盧瑜不免有自己的情緒。

    他將自己的責任推卸的一乾二淨,與皋蘭州騎兵的衝突,一切都是李瑄自作主張。

    “將軍,這樣寫合適嗎?”

    負責審議文書的柳錫忍不住說道。

    從道義上講,李瑄並沒有做錯。

    他瞭解過王忠嗣的治軍方略。雖嚴謹剛毅,卻又網開一面。

    王忠嗣年輕時任代州別駕的時候,懲奸除惡,雷厲風行。

    豪強大戶們,關閉門戶,收斂行跡,不敢犯法。

    王忠嗣現任朔方節度使,三令五申嚴禁軍士擾民,欺凌百姓,違者重懲。

    雖皋蘭州騎兵不屬於朔方軍,卻也歸王忠嗣節制。

    李瑄的行爲,與王忠嗣的理念非常接近。

    “柳判官,本將書以公文,可如是?”盧瑜瞪着柳錫:“判官是主將的判官,還是禆將的判官?”

    連判官都敢質疑他,讓盧瑜心中更爲不滿。

    “將軍所言不錯!我是豐安軍使的判官。”

    柳錫本想提醒盧瑜一下,是爲盧瑜好,省得不討王忠嗣喜。

    見盧瑜指責起他,柳錫索性順從,緘口不言。

    見柳錫妥協,盧瑜很滿意,他讓柳錫將文書交給探馬,務必快速送到回樂城。

    “我讓他統領豐安騎兵,是希望能借胡人之手,將他殺死。但他的勇猛超乎想象,超乎相公的想象。反而助長他的功名!”

    柳錫出去後,盧瑜竟向一名青衣奴僕打扮的男子說道。

    “李瑄有智計,如李適之的幕僚。一日不除,相公心中一日不安。”青衣奴僕剛纔還唯唯諾諾的樣子,現在卻挺起腰板,對盧瑜說話。

    誰能想到一個十六歲的少年,有這樣的勇武。

    再這樣下去,恐將來又是一個王忠嗣。

    “聖人注意着他呢。相公吩咐不能刻意,只能誘導李瑄自己出戰,造成貪功而死,這樣聖人就不會追究了。現軍中將士懾服於他,怕是用不了多久,就會代替我的位置。”

    盧瑜擔憂這一點。

    他才是李林甫的人,他有一個族兄,叫做盧鉉。

    李林甫設計讓他上位,是想讓他不留痕跡地弄死李瑄。

    前幾日,李瑄與阿史那扶汶比試,他心中竊喜,以爲很快就會完成任務。

    更沒想到,飛馬射纓,成就李瑄的風采,奠定軍中的威望。

    李林甫將李瑄的名聲搞臭,誰知短短一天,李瑄就在豐安軍翻身。

    本來盧瑜不會心急,慢慢尋找戰機。

    他是主將,一有機會,就能坑副將。

    但李瑄的能力和背景太大,或許他還沒有找到這種機會,就已被調走。

    “我必須再回一次長安,請相公想對策。最近你不要輕舉妄動。”

    青衣奴僕向盧瑜提醒。

    現在最擔心的是李瑄再立功勳,將盧瑜擠走,或者調到別處,就不會有機會了。

    ……

    當天晚上,羊肉的香味,飄滿整個軍城。

    士兵們在得知是李瑄自掏腰包買的羊肉時,對李瑄的好感更上一層。

    李瑄用他的勇武與舉止,讓士兵們相信陳回光將軍調回長安,是爲高升。

    那些騎兵,繪聲繪色地向軍中的步兵講述李瑄在戰場上的勇猛表現,簡直如霸王再世一樣,無人能敵。

    騎兵們覺得與李瑄戰鬥,從未有過的痛快,那一瞬間,他們甚至拋棄功名利祿,追求男兒最奔放的時刻。

    豐安軍中,也因此人人思戰。

    翌日清晨,士兵們喝過濃香的羊羹後,從豐安軍渡過黃河。

    船上載着戰死士兵的屍體,準備埋葬在黃河以東的墓地。

    自豐安軍城建立以來,五湖四海的漢、胡壯士,都埋在這裏。

    士兵們固守邊塞,昨夜一起吃羊肉的時候,談笑歡快。

    今日的臉上,卻寫滿悲傷。

    下一次戰鬥,他們又有人長眠於此。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李瑄心中複雜,他指着這裏對衆將士說:“如果有一天我戰死,不必回長安,也埋在這裏。”

    衆將附應。

    士兵們側目。

    羅興想說什麼,卻欲言又止。

    盧瑜則在一旁皺眉。

    按制,一場戰鬥後,由主將主持祭葬儀式。

    盧瑜捂着眼睛,似是流淚地宣讀祭文。

    這一次祭葬後,士兵們都知道神勇的李將軍還是一名詩人,在離家從軍的時候,寫下“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不久後,即便是不識字的豐安士兵,也能將這首詩背誦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