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皋蘭州都督府騎兵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落葉凋謝字數:2359更新時間:24/06/26 20:35:21
    “他們想幹什麼?”

    李瑄聽出阿史那扶汶話中的不對味。

    “他們想要一些牛羊回去,以勞出軍之苦。”

    阿史那扶汶很不忿地回覆李瑄。

    “皋蘭州距此一百裏,他們很勞累嗎?豐安軍又有幾隻牛羊?再說國家有難,奉命出戰,身爲軍人不應該嗎?我們擊退突厥騎兵,他們應該慶幸才對。”

    李瑄說話間,眉頭一皺。

    “我們從突厥騎兵手中奪回的上萬只牛羊,被他們看見。他們要五百只羊,一百只牛。我不允他們,他們賴着不走。”

    阿史那扶汶回答李瑄。

    “豈有此理,那是牧民們的牛羊,他們也敢開口。”

    聽到這話,李瑄厲聲說道。

    牧民們剛經歷劫難,又有人死於災禍。這麼做,不是在他們傷口上撒鹽嗎?

    前世就是軍人的李瑄,對軍紀十分看重。

    “末將向盧將軍傳信,卻遲遲得不到回覆。現在那邊鬧得更厲害了。”

    阿史那扶汶雖然脾氣暴躁,但他麾下不足百人,不能與皋蘭州騎兵起衝突,只能忍着。

    好在李瑄終於趕回來。

    “帶我過去!”

    李瑄下令士兵加快速度。

    一會兒,他們就到達牧場上。

    此時,皋蘭州騎兵的耐心已經到極限,他們渡河而來,想要幾頭牛羊都不行。

    見豐安軍遲遲不給答覆,毫無軍紀的皋蘭州騎兵開始肆意搶奪牧場上的牛羊。

    “阿爺,阿爺……”

    “你們簡直是強盜……”

    “給你們幾隻還不行嗎,爲什麼把我們的牲畜全搶走。”

    “給我們留一些吧……”

    牧民們哀嚎阻止,卻無濟於事。

    在牧場上,豐安騎兵不到百人,又無軍令,不能輕舉妄動。

    “你們是官兵還是胡人啊!你們搶我們牲畜,連牲畜都不如……”

    先前去豐安軍城報信的裏正老淚縱橫,對這些皋蘭州騎兵痛斥。

    “老東西!”

    一名士兵聽到老裏正這麼罵他們,從腰間抽出馬鞭,欲給老裏正一個教訓。

    馬鞭高高揚起,就要落下。

    “咻……”

    就在這時,李瑄出現。

    他看到這一幕,怒髮衝冠,毫不猶豫地從箭囊中取出一支箭矢,彎弓便射。

    “啊……”

    只聽一道慘叫聲,那皋蘭州騎兵的手腕,被羽箭擊穿,血液滑流。

    他手中的馬鞭,也不受控制的落在地上。

    這麼大的動靜,將其他皋蘭州騎兵驚動。

    “住手!”

    李瑄帶着騎兵氣勢洶洶地來到牧場。

    羅興持槍,阿史那扶汶持矛,緊跟在李瑄左右。

    “去截住他們!”

    皋蘭州騎兵大多數由胡人組成,他們不是善茬,就準備騎馬取兵器。

    李瑄讓麾下搶先一步,將他們截住,不讓他們到馬圈。

    “你們想死嗎?我豐安軍八千步弩,稍後便至。誰敢取兵器,一律射殺!”

    李瑄見皋蘭州騎兵還想反抗,他舉起弓怒吼一聲。

    很早李瑄就知道,唐代“募兵制”而來的士兵,不論胡漢,追求的是功勳與錢財。

    真正能爲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少之又少。

    他們只聽自己將軍的命令,不考慮後果。

    所以會有安史之亂這種浩劫。

    有些兵痞是沒有底線的,行事與強盜無異。

    李瑄這句話後,才將皋蘭州騎兵震住。

    主要是他們信以爲真,豐安軍八千步弩如果趕來,他們這些失去戰馬的騎兵沒有絲毫反抗之力。

    “閣下傷殘我士卒,犯軍中大罪,我必稟告王帥。”

    皋蘭州騎將怒氣衝衝地走過來,向李瑄質問。

    “我剛擊寇邊敵人而歸,以爲敵人又至。可惜我箭術不行,本來我想射殺他。”

    李瑄騎在馬上,沉聲說道。

    豐安騎兵則忍俊不禁,他們的將軍,可是能飛馬射纓的人。

    “你……可笑……我們的盔甲,還證明不了我們是唐軍嗎?”

    皋蘭州騎將氣急敗壞。

    “在我眼裏,人的舉止比人的外表更容易分辨。唐軍不會去劫掠自己的百姓。武周時期,宰相張光輔在豫州縱兵劫掠,殺降冒功。他的結局,伱們難道不知道嗎?這才過去多久?我現在就如狄仁傑一樣,心中有一恨,恨不得手持尚方斬馬劍,將你們的腦袋全部砍下來。”

    李瑄剛開始的聲音還算溫和,但他越說越激烈,最後嘶吼猶如驚雷,眼神如虎狼一樣,讓皋蘭州騎將,身體顫抖,不敢與李瑄對視。

    連李瑄麾下的士兵,都噤若寒蟬。

    此時,豐安騎兵對李瑄敬畏有加。

    空氣凝結。

    無人敢答,唯有牛羊牲畜,“驚魂未定”的叫聲。

    那些牧民感激地看着李瑄。

    這才是真正的將軍啊!

    身上帶血鎧甲,崢嶸中顯得仁厚。

    老裏正認出李瑄,就是他請命率領軍隊,救回牧民。

    一時,泣不成聲。

    “你們隸屬於誰?”

    終於,李瑄又繼續開口,盯着皋蘭州騎將。

    “屬下名渾懸,是皋蘭州都督府下屬騎兵……”

    騎將害怕李瑄,只能將怨恨埋藏在心底,等回去後,再告知都督。

    “渾釋之就是這樣教你們的嗎?”

    李瑄立刻想到一個人。

    皋蘭州雖然號稱‘州’,但實際上並非“州郡”級的行政單位,它還是歸靈武郡管轄。

    九姓鐵勒之一渾部投靠大唐後,被安置在皋蘭州,渾部首領世代爲皋蘭州都督。

    皋蘭州都督府有三千輕騎,不在朔方軍之列。

    卻受朔方節度使管轄。

    渾釋之可能在歷史上不太出名,他的兒子渾瑊可是大名鼎鼎。

    一個十一歲從軍,十二歲就能立下跳蕩之功的猛人。十五六歲開始南征北戰,不下幾年,就勇冠三軍。

    現在渾瑊應該才八九歲。

    “我們不辭辛勞來支援你們,你們不該這樣……”

    渾懸心中更是不服。

    出一次兵容易嗎?他們可是連夜緊急出兵,最終連一點報酬都沒有。

    “國家大事,不是你們的私慾。如果好好說道,此行所獲戰馬,分你們一批又有何?你們敢搶大唐百姓牛羊,看來你們渾部是不把自己當唐民。你們回去問問渾釋之,是不是如此?記住,我是豐安軍副使,李瑄。”

    李瑄用很重的語氣,向渾懸說道。

    鐵勒渾部投靠大唐多年,大唐將肥沃的牧場交給他們,對他們不薄。

    這是靈魂拷問,讓渾懸冷汗直流。

    “給他們一些乾糧,載他們過黃河。至於馬匹,先留在豐安軍。”

    在渾懸心驚膽戰的時候,李瑄向阿史那扶汶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