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突厥寇邊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落葉凋謝字數:2455更新時間:24/06/26 20:35:21
    “將軍神威,末將拜服。今後阿史那扶汶,以將軍馬首是瞻!”

    下馬後,阿史那扶汶向李瑄一拜。他將李瑄射落的箭矢撿起,向李瑄雙手奉上。

    這是一些遊牧部落,臣服一名強者的方式。

    “我的一石雕弓勝阿史那將軍的七鬥騎弓而已,若同執七鬥,勝負猶未可知!”

    李瑄將阿史那扶汶扶起,接過他奉上的箭矢。

    “縱無強弓,您的箭術已登峯造極,末將望塵莫及。”

    阿史那扶汶不需要李瑄給他找臺階下,表示心服口服。

    “諸位遇回樂城軍士,告知他們,我是否可射人?”

    李瑄對着周圍的士兵笑道。

    許多胡人豪爽坦誠,忠誠勇敢,這也是事實。

    最起碼,現在的阿史那扶汶,就是這樣的人。

    “哈哈……”

    李瑄的話,引來一番鬨笑。

    這也意味着士兵們對他不會那麼反感。

    就等柳錫將陳回光高升的事情傳遍全軍。

    比試結束,衙將們將士兵召回到各自的校場上。

    剛纔發生的一幕,士兵們歎爲觀止,他們回到自己的校場上,繪聲繪色地講解給未看到的士兵。

    “柳判官,盧將軍是陳將軍提攜上來的嗎?”

    李瑄和柳錫站在騎兵校場邊緣。

    “並非!陳將軍來豐安軍也才一年,盧將軍是半年前從河東調任爲豐安軍副使。”

    柳錫深深地看了李瑄一眼後,回答道。

    “我知道了。關於陳將軍高升的事情,現在宣傳,不正是時機嗎?”

    李瑄微微點頭後,向柳錫囑託。

    “屬下明白。”

    柳錫會意。今日李瑄的神威之舉,深入人心,必能改變士兵們心中的看法。

    李瑄說陳回光要升職,那一定是必然。

    長安的消息雖然傳到此很慢,但終究會傳過來。

    接下來的一天,李瑄都在各兵種之間,與士兵們一同訓練。

    所有士兵,都看在眼裏。

    這就是文官爲將,和猛將的區別。

    文官爲將,斷然不可能與士兵們一起訓練。

    而將與兵一起訓練,有助於增加士兵心中的威望。

    暮鼓聲響起,訓練結束後,李瑄回到住所。

    剛把甲冑卸下,僕人便送來食物。

    李瑄聞到香氣撲鼻。

    只見一名僕人端着一個碩大的烤羊腿。另一名僕人端着一盤不知名的“青菜”,還有一壺美酒。

    “軍中的食物,都如此豐盛嗎?”

    李瑄問其中一名叫林九的瘦小僕人。

    另一名稍微健壯的僕人叫王石。

    他們年紀都不大。

    “小奴去爲將軍準備飯食時,庖廚將這些給我們,說是專門爲將軍準備。”林九向李瑄回答道。

    “端着這些酒肉跟我走。”

    李瑄眉頭一皺。

    盛唐軍中確實有不少將領大魚大肉,甚至還有酒色常伴。

    但李瑄剛來沒兩天,還在挽回聲譽的階段。

    兩個僕人端着酒肉,從食所到這裏,肯定很多士兵看見,免不了被議論。

    李瑄覺得這是盧瑜故意吩咐庖廚,爲他準備酒肉。

    帶着兩個僕人和羅興,來到跳蕩軍營地旁的食所。

    雖然營地飄蕩着粟米之香,但和肥美的烤羊腿相比,士兵們碗中的粟米變得索然無味。

    士兵們不解李瑄爲何拿着酒肉前來?一個個垂涎三尺。

    “我新入豐安,寸功未立。不知庖廚爲何爲我準備如此豐盛的酒肉。堂堂大丈夫,羞愧而難以下嚥。”

    李瑄來到軍營中,對着跳蕩銳士說道,聲音鏗鏘有力。

    然後,李瑄又轉向衙將高鍇:“高將軍,今日哪位士兵,訓練最爲刻苦?”

    “劉季虎最賣力。”

    高鍇想了想,回答李瑄。

    “哪位是劉季虎?”

    李瑄喊一聲。

    “屬下就是。”

    一名端着碗的壯漢起身。

    “將酒肉遞給他。他才配吃酒肉。”李瑄向林九和王石吩咐。

    在一衆士兵眼饞下,酒肉被放在劉季虎身邊。

    “謝將軍賞賜!”

    劉季虎咽了一下口水,立即拜謝李瑄。

    除了與突厥交戰前,平時逢年過節吃一次肉就算不錯了。

    其他士兵,投來羨慕的目光,後悔今日沒像劉季虎一樣努力。

    隨後,衆目睽睽下,李瑄在食所盛一碗粟米,和士兵一樣,在碗裏放一些鹽,坐在旁邊大口大口吃起來,津津有味。

    士兵們動容。

    當初陳將軍,也沒如李瑄這樣。

    當天晚上,軍營中便傳出消息,陳將軍並非被免職,而是回長安升職。等下一次再來邊塞,最起碼也是兵馬使。

    “這只有十六歲嗎?能力、智慧無懈可擊,又能剋制自己的慾望!”

    主將盧瑜的住所內,得知李瑄的一舉一動後,嘆一口氣。

    一封信,被盧瑜用燈燭之火,燒成灰燼。

    ……

    新一天,爲休息日,李瑄連夜寫一封信,將自己所處的環境,告知李適之,請李適之重用陳回光。

    一大早,羅興持信,渡黃河到豐安縣城,將信件交給信使。

    李瑄在住所觀看信安王贈送給他的《行軍錄》。

    這裏記載與吐蕃大小戰鬥的細節,使李瑄受益良多。

    李瑄還能依據其中的統兵經驗,來思考自己遇到敵人時,該如何去做?

    考慮到山川地形,又該如何指揮?

    “咚咚……”

    午時兩刻,軍城前的鼓聲突然響起,聽鼓聲的頻率,是有軍情。但非緊急軍情。

    如果是緊急軍情,鼓聲的頻率會非常急促。

    李瑄立刻穿戴甲冑,來到軍使府。

    在軍使府的正堂,一名粗布衣打扮的老者站正堂上,蓬頭垢面,衣着狼狽,神色哀傷。

    “他是豐安縣的牧民,今日上午,突厥上千騎兵寇豐安邊境,劫掠上百戶牧民,除了上百名我大唐子民被擄走,還有近萬牛羊牲畜被搶走。諸位如何?”

    李瑄和衙將們到齊後,盧瑜指着堂上的老者,面容正色地說道。

    豐安軍北面五十裏處,黃河以西,漢長城殘垣以東有一片肥沃的草地。

    黃河以西,沒有天險保護,所以歷年沒有漢人百姓生活。

    但在十幾年,毗伽可汗時代與大唐友善,年年朝貢。

    那塊牧場成爲暫時的安全之地,先後有數百戶漢地牧民,搬遷在那裏。

    這幾年雖與突厥決裂,但豐安軍城距離那處牧場不遠,也經常去巡邏,所以牧民們沒有搬遷。

    現在終於釀下苦果。

    “寇邊突厥估計是阿波達部或咄陸部。我豐安軍騎兵不足。即便是請求王帥支援,也一定來不及。”

    推官齊沖雖然憐憫被劫掠的百姓,但騎兵實在有限。

    如果早知道敵人動向,派遣步弩過去埋伏,一定可以讓敵人鎩羽而歸。

    很明顯,突厥夜間趕路,清晨突襲,有備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