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詠柳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落葉凋謝字數:4381更新時間:24/06/26 20:35:21
    “李瑄,滾一邊去,別再這裏礙眼。”

    見賀知章和李白的笑容,李嶼不再忍讓,向李瑄下“逐客令”。

    李嶼不是傻子,他一直有分寸。

    對李白,他只是讓家奴攔着,不動手,一幅求詩若渴的模樣,即便李白告知皇帝,最終也只會小事化了。

    賀知章縱使在朝廷有地位,但李嶼不予理會。賀知章沒有什麼實權,這種大學者類的元老,對李林甫無一絲威脅。

    而李瑄,李嶼雖然厭惡。但明目張膽派人毆打,會落人口舌。更何況他聽說李瑄有熊虎之力,十幾個家奴赤手空拳不一定奈何。

    “此是大唐曲江池,是皇帝的恩澤之地。難道你們一家要霸佔曲江不成。”李瑄沒有一點要離開的意思,還意指李嶼居心叵測。

    李嶼見李瑄在跟他耍嘴皮子,肺都要氣炸了,說不過李瑄,他對旁邊的盧鉉使了一個眼色。

    盧鉉如護主之犬一樣,立刻向李瑄叫囂道:“左相和右相都位極人臣,但右相是百官之首。我常聽聞叢林中的小麋鹿亂鳴,導致母鹿被老虎捕殺。我相信人不會愚蠢到這種地步。”

    這是赤裸裸的威脅。

    看似以下犯上,不將李適之放在眼中。

    但李瑄知道,這一幕,不久後會上演。

    李林甫的另外兩個爪牙,羅希奭,吉溫。他們一個張開兇猛的鉗子,一個支起陰險的大網。

    李林甫的政敵要麼被鉗子夾住,要麼落入網中。

    宗室、外戚、大臣,死在他們手中,不計其數。把太子李亨搞得灰頭土臉。讓李林甫的權勢威名,達到最巔峯。

    李瑄要做的,是不讓這一幕出現,他死死地盯着盧鉉,讓盧鉉心中一虛,有種不寒而慄。

    但隨後李瑄又將目光看向李嶼:“既然五郎愛詩,我作一首詩,不要再爲難李翰林與賀監,何如?”

    “左相府的七郎還會作詩,我可是頭一次聽說!既如此,讓我瞻仰一番七郎的才華,可別辱沒了左相的名聲。”

    李嶼輕哼一聲,算是答應李瑄。

    李瑄贈送王維的詩,還沒有傳開,或者說還未傳到李嶼的耳中。

    他一直以爲李瑄是胸無點墨的粗人。

    李嶼心中計劃,等李瑄的詩寫好,他一定將其會傳遍長安,因爲他認定李瑄寫的詩會貽笑大方。

    “從小聽賀監詠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別出心裁,我歎爲觀止。今日在柳岸,能與賀監、李翰林相遇,實屬榮幸。今我詠柳一首,贈予盧御史,以及其他如盧御史一樣的‘能幹之吏’!”

    李瑄向賀知章、李白揖手一禮後,緩緩說道。

    此時賀知章和李白的好奇心,完全被李瑄勾起。

    李白驚訝於李瑄會幫他解圍。

    由於“笑傲權貴,平交王侯”,長安看李白順眼的王公貴族沒幾個。

    本身就是宗室權貴的李適之,與李白只是泛泛之交,平時見面,最多點個頭。

    而且在李瑄身上,李白看到一種迥異於其他權貴子弟的氣度。

    李瑄這邊仰看柳樹,裝作思考,賀知章、李白,並未打擾。

    李嶼在盧鉉耳邊輕語一句,盧鉉會意,立刻到不遠處的人羣旁高喊:“左相家的七郎,要在大詩人李白、賀監面前,當衆詠柳,諸位可近觀,將此佳作記錄!”

    同時,盧鉉讓家奴們不得阻攔圍觀者靠近。

    湊熱鬧,誰嫌事大?

    右相公子,左相公子,還牽扯到大詩人李白、賀知章。

    圍觀者立刻蜂擁而來,將李瑄等人數丈外的位置,圍得水泄不通。

    李嶼這樣做,就是爲了讓李瑄更難堪,成爲笑柄,以報辱打他八弟之仇。

    李白和賀知章也在一旁低聲私語,他們眼光獨到,看到李瑄的成竹在胸,相信李瑄是會作詩的。

    年少詩篇,不需要太成熟,都會迎來掌聲。

    “詩已想好,請諸位傾聽!”

    不到半刻鐘,李瑄突然開口。

    嘈雜的人羣,頓時安靜,周圍只剩下柳絮隨風飛舞的聲音。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

    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李瑄雖一字一頓,但吐字清晰,表達強烈。

    有好事者,在李瑄開口的時候,就用隨身攜帶的紙筆,一字不差地記錄下來。

    當然,李嶼也令人在一旁記錄!

    柳樹與飛絮,狂飄亂舞,鋪天蓋地。

    一般的文人,第一時間覺得此詩朗朗上口,生動形象,堪稱佳作。

    但賀知章、李白這樣的詩中高手,反覆吟讀兩次,就明白濃濃的諷刺意味。

    以柳樹飛絮,諷刺得志便猖狂的小人,也就是盧鉉這樣的人。

    凌亂的柳條,還沒變成青黃色,就倚仗東風吹拂,飄忽搖擺,氣焰囂張。

    他們妄想遮住日月的光輝,卻不知秋天到來,會降下嚴寒霜凍,到那時他們必然枯萎。

    寓意盧鉉這樣的人,遲早會淪爲跳樑小醜,爲世人所不齒。

    這一刻,謫仙人李白,對李瑄側目。

    寫一首詩簡單,但短時間內,寫出如此奧妙無窮的諷刺詩,他做不到。

    李嶼面色通紅,他雖不寫詩,卻能聽出李瑄詠柳的絕妙。

    起初李嶼以爲李瑄抄襲,但周圍這麼多人,包括大學者賀知章,都未指責,說名這是李瑄真才實學。

    這還是坊間傳聞好勇鬥狠的李瑄嗎?

    “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吾老矣,後生可畏!”

    賀知章又念一句後,感慨天下才子層出不窮。

    王維、李白、王昌齡還是壯年,又有李瑄少年詠柳,堪比曹植七步成詩。

    此時,最好笑的是李嶼、盧鉉,以及身邊的另一名官吏,他們才疏學淺,以爲李瑄僥倖做出一首好詩,但沒聽出是諷刺。

    等他們反應過來,已成整個長安的笑柄。

    “妙哉!妙哉!”

    “左相賢明,子亦不遑多讓。”

    “左相七郎將來必是王摩詰那樣的大才子。”

    “麟之趾,振振公子,於嗟麟兮。”

    有文人看透不說透,掌聲雷動。還有人拿詩經來讚美李瑄,認爲李瑄的風度,如古代的君子。

    李嶼聽得十分刺耳,事已至此,無地自容的李嶼,只能帶着家奴,灰溜溜地離開。

    李嶼離開後,李瑄再次向賀知章、李白一禮:“兩位詩名,我一向仰慕之至。”

    特別是對賀知章,唐代能活到他歲數的,十分罕見。

    賀知章狀元及第的時候,李適之還在上襁褓裏喝奶呢!

    “我與左相爲故交,左相一向誇大,卻未宣揚自己的麟子的聰慧。”

    賀知章把李瑄當晚輩看待,他心中奇怪,以李適之的性格,有李瑄這樣的兒子,一定會大肆宣揚。

    “我自學詩體,尚不成熟,父親並不知。詠柳只是靈光一現,我無法再複製。或許這就是文章本天成吧!”李瑄向賀知章回道。

    “文章本天成,說得好!七郎未成年,就能如此。將來一定能磨礪出更多流傳千古的名篇。”

    賀知章知道千古名篇創造出來的因素很多,意境、閱歷、天姿、豐富的知識、所處的環境、所經受的挫折等等。

    像是他旁邊的李白,如太白星降落凡塵,才氣縱橫,他望塵莫及。

    在與賀知章交談幾句後,賀知章親自向李瑄介紹李白。

    “我們萍水相逢,郎君卻出手解難,李白感激不盡。”

    李白向揖手李瑄一禮,這是平輩的禮節。

    他是愛憎分明的人。

    他的高興、悲傷、激動、縱情,都會讓世人看到。

    誰對他好,他會高歌縱情。

    “與李翰林相遇,是夢寐以求的事情,但是見到李翰林,我還是產生一些遺憾。”

    李瑄看着眼前的李白,嘆息一聲。

    “是李白的真容,與流傳得不一樣麼。如果沒有鏡子,我一向看不清我自己。若有失望之處,還望郎君體諒。長安都在傳王昌齡是身高六尺,英武高大的丈夫,像李廣一樣,能射殺猛虎,當看到王昌齡的真容後,人們更失望吧!”李白非常直率地回覆李瑄。

    灑脫的李白,根本不會在意有人罵他邋遢,或者不修邊幅。

    他除了自嘲,還拐彎抹角地揶揄好友王昌齡的容貌。

    讓一旁的賀知章,撫須大笑。

    李瑄聽後,也微微一笑,他又說道:“我自然不會以貌取人。我只是遺憾,沒有遇見醉酒時的謫仙人。”

    這兩個月來,李瑄一直幻想,以最浪漫的方式遇見李白,醉酒狂歌的狀態。

    這樣才是李瑄心中的李白。

    “若是知己,皆可一醉。郎君詩才絕世,李白還想再領教一番。”

    見李瑄詼諧,沒有一點王公子弟的架子,李白對李瑄更有好感。

    周圍的花花綠綠,已不入眼,想與李瑄,醉酒吟詩。

    “不敢當,李翰林的詩篇,我已背誦千百遍。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今一入京,就是翰林待詔。翰林院可是出宰相的地方。”

    李瑄意味深長地向李白說道。

    一年前李白入京的時候,寫下這首千古名篇。

    仰天大笑是多麼得意?

    豈是蓬蒿人是多麼的自負?

    那種自信與躊躇滿志,讓李瑄能感受到李白當時的心情。

    李瑄希望李白能耐心在翰林院等待,學會能屈能伸,而不是在一年後,被“賜金放還”。

    李白太心急,他入仕時間太短,得不到重用是非常正常的。

    他要是能換一種心態,翰林待詔,是有機會與皇帝討論時政的。

    聽到李瑄的話,李白只是微微搖頭笑一聲。

    賀知章則看向李瑄,他從李瑄言語中,聽到與衆不同的政治智慧。

    他還看到李瑄眼中有一種執念,話語中有一種堅定的風采,將來一定大有所爲。

    可惜他老了,看不了未來。

    “啊……”

    就在李瑄與李白攀談,想着等會把酒言歡的時候,前方出現喊聲與騷亂,引起李瑄、李白和賀知章的注意。

    同時,曲江池旁的遊人,慌忙向遠處跑開。

    李瑄和李白、賀知章看了一眼後,快步向騷亂的中心而去。

    入眼是李嶼、盧鉉等人。

    而李嶼旁邊的綠袍男子,頭上的帽子已經不翼而飛,坐在草叢中,異常狼狽。

    不遠處,一名穿着綺麗華服,遊俠打扮的青年,被一羣家奴死死地壓住。

    還有一柄短刀,掉落在一旁。

    “不知死活,敢刺殺朝廷命官。誰指使你刺殺範少尹?”

    正憋着一肚子氣的李嶼,對這名刺客的胸部狠狠一腳。

    虛驚一場,他心有餘悸,剛纔這遊俠持劍衝出來的一刻,李嶼以爲要刺殺他。

    畢竟李林甫害死的人可不少。

    由於害怕刺客,平時李林甫出門,有上百奴僕圍在車馬周圍,甚至還會吩咐守衛長安街道的左右金吾衛開道。

    那些想要李林甫命的人,無法接近李林甫,必會拿李林甫的子孫出氣。

    這刺客可能是太想殺京兆少尹範陵,在短刀即將刺到範陵的那一刻,李嶼手下一個機靈的家奴將刺客絆倒。

    十來名家奴一擁而上,將他擒住。

    “範陵,你喪心病狂,活埋我季妹。我縱使成爲厲鬼,也會找你索命。”

    此刺客未理會李嶼,而是用擇人而噬的眼睛看着範陵,他喊叫的同時,拼命掙脫,十來名家奴,差點沒按住他。

    “大膽刺客,還敢污衊本官!”

    此時無數目光,被這裏吸引,京兆少尹範陵整理儀容,恢復官威,向這刺客厲聲喝道。

    “你兒子病死,卻用五名活人殉葬,渭陰鄉百姓,誰人不知?今日我失敗了,但你遲早會遭到報應……”

    刺客還在掙扎,聲嘶力竭地吼道。

    但他的腦袋,已經被家奴強行按在地上,聲音變小。

    剛來此的李瑄,正好聽到這句話。

    他立刻問旁人來龍去脈。得知是有刺客扮成看花馬的遊俠,刺殺京兆少尹府範陵,當場被抓。

    京兆少尹,是京兆尹的佐官,京兆府有兩位,爲從四品下。

    刺殺這樣的高官,不論是否成功,下場會很悲慘。

    但從刺客的話中,李瑄敏銳地抓住一絲機會。

    雖然範陵是小人物,但他的上司京兆尹蕭炅,是李林甫得力干將。

    而且蕭炅除了京兆尹,還是刑部尚書,在中書門下堂的刑房也有兼職。

    若能以此牽連蕭炅,不說折斷李林甫一條臂膀,最起碼可以嚴重打擊李林甫的威望。

    不論那刺客的話語是否真實,李瑄都要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