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封官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悟途字數:2496更新時間:24/06/27 13:42:11
    又過了幾天,正當李慎百無聊賴的時候,王玄策到了,

    當李慎出來,看到大廳裏站着風塵僕僕的王玄策時,臉上堆滿了笑容。

    “哎呀,玄策啊,你可終於到了,你可是讓本王等得好苦啊。”

    李慎熱情的上前拉着王玄策坐下,春香也給王玄策倒了一杯茶水。

    王玄策站起身對着李慎深施一禮,

    “臣參見紀王殿下。”

    “不必多禮,不必多禮,來坐下,坐下喝杯茶。”

    王玄策重新坐下說道:

    “禮不可廢。”

    “玄策,本王急着叫你來是需要你給本王參謀參謀,本王遇到了一件事。

    本來這件事本王不想管,可是沒辦法,讓本王遇到了,

    本王要是不管,心裏總是覺得不舒服。”

    李慎對着王玄策說道,

    李慎自覺雖然不是聖人,但自己還是一個好人,而且是一個有責任心的人,

    比如他在路上遇到有一個人摔倒了,他一定會扶一把,或者是看着他起來沒事了才會走,

    要不然他這一天都會想着這個人摔的怎麼樣啊,有沒有受傷,會不會死了。

    這讓他一天都會精神力不集中,心事重重。

    王玄策瞭解李慎,他們家王爺其實心中有大義。

    見不得別人苦難,於是安慰道:

    “王爺,大丈夫有所爲,有所不爲。如果王爺認爲這件事是爲了天下蒼生,那這件事就是對的。”

    “唉,還是玄策你會說話,本王讓你來是給本王出謀劃策的,我發現滄州刺史席辯有坐贓污的罪名,貪贓枉法,收受賄賂,包庇李大辯這種惡人。”

    隨即李慎就把他從遇見船隻擱淺開始,再到謝家莊的事情,最後就是滄州公堂上發生的事情詳細的給王玄策介紹了一遍。

    而且還把之前謝家莊記錄的摺子給王玄策觀看。

    聽完後王玄策沉思了片刻擡頭對着李慎說道:

    “王爺這件事其實不是什麼難題,首先就要先查清楚這個席辯在朝中有沒有人,如果他在朝中沒有人,那他有沒有罪其實都是王爺說了算了,

    這沒有王爺想象的那麼複雜,

    根據王爺所講,臣敢斷定這席辯肯定是收了李大辯不少錢,不可能沒有罪的。

    至於清理河道的錢是不是他貪的,那就需要我們去調查了。”

    李慎聽後很是驚訝,自己一個閒散王爺能有這麼大的權力,一州刺史那是,一方大員,當朝四品。

    自己還能左右他有沒有罪呢?李慎表示懷疑。

    “玄策,你這是在跟本王說夢話麼?那可是當朝四品,一方大員,怎麼可能說有罪就有罪。”

    李慎提醒道。

    “呵呵,現在王爺不行,可是有這個呢?”

    王玄策笑着說完,從懷中掏出來一封書信,封漆完好,上面沒有任何字跡。

    不過李慎認得這個封漆,這是李世民專用的封漆。

    “王爺這是臣出發時,太子殿下讓臣去了一趟洛陽,陛下看了你寫給太子的書信後,讓臣親手交給王爺你的密信。”

    看到李慎疑惑,王玄策解釋道。

    李慎接過密信,看了一眼封漆完好,這才拆開書信看了起來。

    不過這封信有些奇怪,前面兩頁居然是李承乾的筆跡,不是說洛陽的老爹給的信麼?

    懷疑歸懷疑,李慎還是仔細的閱讀起來,

    信中李承乾先說了朝廷已經撥款讓滄州府清理河道,然後就是讓李慎查清此事,若有需要可調滄州府的府兵。

    讓李慎務必調查仔細,清除滄州府的所有貪官污吏,遇到反抗可殺之。

    李慎看完後明白了李承乾的意思,然後查看最後一頁,

    最後一頁是李世民親筆寫的聖旨,很簡潔,但內容卻很爆炸。

    封:紀王李慎爲十道黜陟使,巡察十道,所到之處受紀王節制,如朕親臨,授紀王便宜行事。

    李慎看完後仔細的看了一下印章,上面赫然是“皇帝行璽”四個大字。

    李慎腦袋瓜子瞬間就炸了。

    “皇帝行璽?”李慎叫出聲來。

    “什麼?”王玄策聽後也是一驚。

    要知道唐時期的聖旨落款不是蓋皇帝玉璽就完事的,

    而是有一大堆簽名,從宰相、副宰相,到中書舍人、給事中,再到接受這份聖旨的尚書省官員、製作聖旨的工作人員等,大家都要簽名。

    李慎以前接受過封賞的聖旨,上面有一半都是簽字的地方。

    而蓋的印章上面也不是皇帝行璽,而是“皇帝之璽”四個字。

    這份聖旨是李世民沒有通過三省,獨自下發的一份敕封詔書。

    李慎都覺得他老爹回長安以後可能都得被彈劾。

    唐朝可是跟明清不一樣,明清已經是皇權專制,廢除宰相一職,聖旨上只蓋皇帝的玉璽。

    唐朝需要過三省,不合理還得給你反駁回去。

    李慎把聖旨遞給王玄策讓他看看,王玄策看後好一會才說道:

    “王爺,這個官是不是有些太大了,十道黜陟使,還可以調集府兵,重點是後面的便宜行事,是不是有些......”

    其實李慎也納悶,自己都說了是去廣州辦黨仁弘的事,辦完事自己就回來了,要不是河道這檔子事,李慎都不會在此地停留。

    他爹給他整這麼大的官,還給這麼大權力,這是要幹什麼啊。

    “王爺,你說會不會跟廣州之行有關?”王玄策突然問道。

    “何出此言?”李慎不解的看着他。

    “黨仁弘再怎麼說也是一個功臣,而且還是老臣,陛下或許是怕黨仁弘不服王爺你,所以才封你一個大官來震懾黨仁弘。”

    王玄策的話頗有道理,李慎點點頭

    “嗯,確實有這個可能,現如今出了黨仁弘這個事,阿耶對於貪贓枉法之事深惡痛絕,

    你說有沒有可能過段時間,阿耶讓我去全國跑一圈?”

    李慎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他那個爹平時都挺靠譜,只有跟他倆才不靠譜。

    他是越想越覺得很有可能。

    “王爺,現如今不要想那麼多,這個身份對付席辯應該是綽綽有餘了。”王玄策說道。

    他對王爺和陛下的父子情仇不方便評價。

    就在這時,外面一名負責在刺史府登記李大辯罪狀的侍衛跑了回來。

    “王爺,王爺,出大事了。李大辯在牢中自縊了。”

    (上課:

    玉璽從秦代以後,皇帝的印章專用名稱爲“璽”,又專以玉質,稱爲“玉璽”,

    共有六方,爲“皇帝之璽”、“皇帝行璽”、“皇帝信璽”、“天子之璽”、“天子行璽”、“天子信璽”,

    在皇帝的印璽中,有一方玉璽不在這六方之內,這就是“傳國玉璽”。

    天子六璽的用法:皇帝行璽——凡封命(諸侯王及官員)用之;

    皇帝之璽——凡賜諸侯王書用之;

    皇帝信璽——凡發兵用之;

    天子行璽——徵召大臣用之;

    天子之璽——策拜外國事務用之;

    天子信璽——事天地鬼神。

    一般時候傳國玉璽是不會使用的,

    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