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其次伐交之入鄴城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仁者爲鬼字數:4972更新時間:24/06/26 20:23:47
    渡過大河,距離鄴城只有不到十日的路程。

    侯勝北和徐敬文也好好聊了一下,確認他有意從軍,答應這次出使返回之後,安排個軍中差事。

    徐敬文似乎有什麼話想說,猶豫了一番還是咽了回去。

    趁着還有些空閒時間,侯勝北翻完了那本《北征道理記》。

    其中對北齊幾位人物的點評,從公到私都有。

    段韶外統軍旅,內參朝政,功勳彪炳,位高權重,雅性溫慎,有宰相之風。

    聲望傾於朝野,又擅長計謀,善於御衆,深得將士愛戴,臨敵之日,人人爭奮。

    這份記述和侯勝北的認識一致,他一直覺得段韶是北齊的定海神針。

    不過後面的記載內容,又令他開了眼界。

    然性好漁色,雖居要職,經常微服間行尋歡。

    幹那啥微服走小道,身爲領導還算知道要注意影響。

    曾有皇甫氏因謀逆沒官,段韶美其容質,啓奏固請賜之。

    自古英雄多好色,也不是什麼大問題。

    尤吝嗇於財,雖親戚故舊,略無施與。

    其子段深尚公主,並省丞郎在其家佐事十餘日,事畢唯賜一杯酒而已。

    沒想到還是個小氣鬼……

    下一個。

    斛律光繼承其父斛律金,行兵採用匈奴之法,望塵識馬步多少,嗅地知軍行遠近。

    其弟斛律羨、長子斛律武都、次子斛律須達、三子斛律世雄都是開府儀同三司,出鎮方岳,其餘子孫封侯貴顯者衆多。

    門中一皇后,二太子妃,三公主,三世老臣,貴寵無比。

    斛律光雖貴極人臣,然性節儉,不好聲色,罕接賓客,杜絕饋餉,不貪權勢。

    每朝廷會議,常最後發言,言輒合理,或有表疏,令人執筆口佔,務從省實。

    常爲士卒先,行軍營舍未定,終不入幕,或竟日不坐,身不脫介冑。

    治兵督衆,士卒有罪,唯大杖撾背,未嘗妄殺,衆皆爭爲之死。

    不愧是射鵰英雄,公私兩方面都沒得話說,完美得很。

    下一個。

    蘭陵王性膽勇,而貌若婦人。

    爲將躬勤細事,每得甘美,雖一瓜數果,必與將士共享。

    爲人寬厚,曾經入朝而僕從盡散,高長恭獨自返還,並無譴罰。

    太上皇帝高湛賞其功勞,命人爲買妾二十人,唯受其一而已。

    鐵血柔情,原來你是這樣的人啊,侯勝北喃喃道。

    有此三人在,北齊就算奸佞當道,一時也未必可攻呢。

    嗯,祖珽這人也挺有意思的。

    本以爲就是個喜歡偷雞摸狗的小人,沒想到還是多才多藝之輩。

    會彈琵琶,能爲新曲,經常招城市年少歌以爲娛,是個音樂家。

    善爲胡桃油以塗畫,是個油畫家。

    解四夷語及陰陽占候,醫藥之術尤是所長,還是語言學家和醫學家。

    所乘老馬,常稱騮駒,又與寡婦王氏姦通,於人前大大方方打招呼。

    被裴讓之嘲笑道:“卿那得如此詭異,老馬十歲,猶號騮駒;一妻耳順,尚稱娘子。”

    耳順者,六十歲也。

    侯勝北倒沒覺得有什麼不對,自家那匹小矮馬已經不在了,否則有空也會牽出來遛遛。

    至於六十歲還稱娘子,說明夫妻感情甚篤嘛。

    祖珽常雲:“丈夫一生不負身。”

    好一場快意人生,侯勝北心有戚戚焉。

    只是陳元康被砍成重傷臨死,拜託他寫遺書。祖珽卻隱瞞不提,私下索得金二十五錠,吞沒其中二十三錠,還盜走陳元康家的書籍數千卷。

    這人品,嘖嘖。

    ……

    使團渡河之後,北齊便派遣中勞使劉俊前來迎接。

    劉俊歷任殿中侍御史,兼散騎侍郎,乃儀同三司、江州刺史劉逖之弟。劉逖曾爲來聘使主,和傅縡相識。

    說來也巧,劉逖還與祖珽以文義相得,結雷陳之契,爲劉俊聘祖珽之女。(注1)

    呵呵,這位中勞使,就是祖珽的女婿了。

    侯勝北於路詢問劉俊,如今的朝堂是哪幾位重臣掌權,得知有了些許變化。

    太宰侯莫陳相過世,年八十三。

    太尉徐顯秀也已亡故,蘭陵王高長恭接任。

    其餘人等按序遞升。

    趙彥深遷司空。

    和士開遷錄尚書事。

    徐之才遷尚書令。

    唐邕遷左僕射。

    馮子琮遷右僕射,仍攝選官。

    侯勝北暗自感嘆情報這東西是有時效的,相隔二千裏,到手的已是半年前的消息。

    反過來說,如能利用好距離和時間帶來的消息差異,沒準能在戰場上發揮大用處。

    ……

    閒談間說起祖珽,劉俊對這位岳父大人既感羞恥又屬無奈。

    大概是爲了挽尊,他說了一段祖珽挺身而出,君臣論戰的軼事。

    時任祕書監的祖珽,告發和士開、元文遙、趙彥深等朋黨弄權、賣官鬻獄之事。

    不知怎的,話題從臣下轉到了陛下身上。

    太上皇帝高湛大怒道:“爾乃誹謗我!”

    祖珽道:“臣不敢誹謗,陛下強取民女。”

    高湛辯解道:“我以其饑饉,收養之耳。”

    祖珽駁斥道:“何不開倉振給,乃買入後宮乎?”

    很是一針見血。

    高湛老底被揭穿,惱羞成怒,以刀環築其口,鞭杖亂下,將撲殺之。

    祖珽認慫,高呼道:“陛下勿殺臣,臣能爲陛下合金丹。”

    氣氛總算緩和了一些,沒鬧出人命。

    沒多久,祖珽嘴賤,忍不住又道:“陛下有一範增不能用。”

    高湛的怒火再次冒了上來:“爾自比範增,以我爲項羽邪?”

    沒想到他還是高看了自己,祖珽表示鄙視,搖頭道:“項羽布衣,帥烏合之衆,五年而成霸業。陛下藉父兄之資,才得至此。臣以爲你沒資格輕視項羽。”

    還沒等高湛發飆,祖珽接着自誇自贊道:“臣何止方於范增,縱張良亦不能及。”

    他還列出了理由根據。

    “張良身傅太子,猶因四皓方定漢嗣。臣位非輔弼,疏外之人,竭力盡忠。勸陛下禪位,使陛下尊爲太上,子居帝庭,於己及子,俱保休祚。”

    祖珽傲然道:“蕞爾張良,何足可數。”

    高湛愈怒,下令以土塞住他的嘴,祖珽不屈不撓,且吐且言。

    乃鞭二百,配甲坊,徙光州,敕令牢掌。

    華夏文字博大精深,別駕張奉禮認爲牢掌不是說牢牢看管,而是要打入地牢。

    於是挖了個深坑,置祖珽於內,桎梏不離身,夜以蕪菁子爲燭,薰瞎其眼。

    侯勝北心想,張良深通明哲保身之道,功成身退從赤松子游,會把自己搞成瞎子嗎?

    祖珽,你還差得遠哪。

    齊主高緯即位,念及祖珽建言自己登基的舊日恩情,就流囚中除爲海州刺史。

    祖珽乃遺書於陸令萱之弟自薦,和士開亦以祖珽有膽略,欲引爲謀主。

    因而拋棄舊怨,召入朝中,復爲祕書監,銀青光祿大夫,加開府儀同三司。

    侯勝北聽完,覺得啼笑皆非。

    要說祖珽是個佞臣吧,他敢於告發不正,直指太上皇帝之非。

    要說他是個忠臣,又與陸令萱、和士開之流相互勾結。

    只能說人有百態,事有百般,北齊朝堂之上,果然是無奇不有。

    有機會的話,真想見一見這位妙人。

    -----------------

    不幾日,到達了北齊的京師鄴城。

    鄴城坐落在太行山東麓的丘地之上,山脈蜿蜒成爲屏障,漳水、白溝、淇水、蕩水、洹水、滏水環城而過,形成天然的護城河。

    據河北之噤喉,爲冀州之腰膂。

    西可連接河東之地,東可溝通華北平原,北可窺視燕雲,南可威懾中原。

    地處太行八陘中最爲寬闊,適合大軍和騎兵行進的滏口陘在河北一端的出口,乃兵家必爭的要道。

    而漳水河畔土地肥沃,又是河北的天然糧倉。

    此時初入孟夏四月,天地始交,萬物並秀。

    春種已播,繼高增長。侯勝北放眼望去,土地一片綠意。

    《呂氏春秋》有云:是月,驅獸無害五穀,無大田獵,農乃升麥。

    北方種麥,今年相信會是百姓獻上新麥的好收成吧。

    不過,看着田裏耕作的農夫,怎麼好像都有氣無力的呢?

    “這裏都是公田。”

    劉俊介紹道:“鄴城四面,諸坊之外,三十裏內都是公田。”(注2)

    所有的收穫都要交公的啊,那怪不得幹活提不起勁來了。

    坊這個單位,侯勝北在北周時見過,規劃得四四方方,砌起隔牆,安置居住。

    相比南朝的隨意,北朝百姓受到更多約束,不過外賊也不容易侵入放火劫掠。(^_^)

    “昔日瀛冀諸劉,清河張宋,幷州王氏,濮陽侯族,諸如此輩一宗近將萬室,煙火連接,比屋而居。如今難以再現彼時盛況嘍。”

    劉俊感嘆道:“河清三年定令,乃命人居十家爲比鄰,五十家爲閭里,百家爲族黨。都拆戶了。”

    侯勝北問他是不是冀州劉氏,劉俊表示自己是彭城人,不是本地大姓。

    突然間,侯勝北有了一絲明悟。

    北齊那些聽起來荒唐,血腥的屠殺,背後何嘗不是高氏和大姓在爭奪人口和賦稅呢。

    《後漢書》雲:豪人之室,連棟數百,膏田遍野,奴婢成羣,徒附萬計。

    大姓豪強不納租稅,皇帝自然就窮了。

    皇帝要榨出錢糧揮霍,擠出人口當兵服役,就得和大姓豪強明爭暗鬥。

    但是須得把握好尺度,以免逼反一片,動搖了國家根基。

    ……

    不過侯勝北無暇繼續多想,鄴城已近在眼前,他欣賞着這座河北名城。

    鄴城最早爲春秋齊桓公爲爭霸中原所築,三家分晉後,魏文侯以此地爲陪都。

    漢光武劉秀佔據鄴城,以河北之地爲基,東征西討擁有天下。

    東漢末年袁紹以鄴城爲根基,雄踞冀、並、青、幽四州,一度成爲當時最強的諸侯。

    鄴城由南北二城構成。

    北城是建安年間,曹操封魏王時營建的國都,曹丕代漢,移都洛陽,以鄴城爲北都。

    後趙石勒、冉魏冉閔、前燕慕容儁相繼定都於此。

    北城東西七裏,南北五里,周二十四裏。

    外城七門,南面廣陽門、永陽門和鳳陽門,北面廣德門和廄門,東西分別是建春門和金明門。

    城內正北爲內城,西面爲禁苑遊園,在禁苑西側城牆上,修築了三座高大的臺榭。

    由南向北,依次是金虎臺、銅雀臺、冰井臺,內設名爲乘黃廄、白藏庫的馬廄武庫。

    三臺彼此相距六十步,通過兩座浮橋式閣道相連接,蔚爲壯觀。

    孔明和周瑜說,曹操命幼子曹植作一賦,名曰《銅雀臺賦》。賦中之意,單道他家合爲天子,誓取二喬。

    大都督被激怒了。

    原文是“連二橋於東西兮,若長空之蝃蝀。”

    可不是“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

    大都督的書讀得還是少,所以才被孔明騙了。

    長明溝穿過中央,引漳水通往城內,是北城主要的用水來源。

    城東爲貴族官員聚居區及衙署,城南爲居民區、商業區和手工業區。

    ……

    南城則是一座修建不到四十年的新城。

    天平二年,高歡挾魏孝靜帝元善見,從洛陽遷都鄴城。

    北城歷經三百年戰亂,已經破爛不堪,難以安置從洛陽遷來的四十萬戶人口。

    高歡於是發動二十萬人,拆毀洛陽宮殿,把重要的構件運到鄴城,依北城的南牆建設新城。

    三年後的元象元年,高歡動工營建了規模更加宏大的南城。

    南城東西六裏,南北八里六十步,週近三十裏,東西各四城門,南面三城門。

    與北城正好相反,南北寬東西窄,呈龜形。

    城垣迂曲,多處設有馬面,牆外有護壕。

    南城建成之後,北齊歷代皇帝繼續大幅重修南北二城,力度更超曹魏和後趙。

    北齊崇佛,鄴城周邊有寺廟四千餘座,僧尼八萬多人。

    更是沿山挖掘石窟,放置佛像,蔚爲壯觀,看得衆人讚歎不已。

    侯勝北心中小有感慨,建康、長安、鄴城,南北朝三國的首都,自己都來了一趟。

    多少人能有此經歷?

    此生不虛了。

    他望向荀法尚,見好友似乎也有同感,兩人相視一笑,莫逆於心。

    ……

    進入鄴城,城內也是一個一個的裏坊。

    使團從南城通過,前往北城。

    永康、允忠、敷教、修正、修義、信義、清風、德遊、東明、嵩寧、徵海……

    南城的城南是百姓居住。

    中壇、七帝、天宮、元子思,聽裏坊的名字就知道是貴族所居,位於內城。

    “自興和遷都以後,四民輻輳,里閭闐溢,蓋有四百餘坊。”(注3)

    侯勝北快速一算,百戶一坊就是四萬戶,百姓就有至少二、三十萬的人口。

    “二、三十萬?說少嘍。”

    劉俊笑着解釋道:“城郭繞宮城南,悉築爲坊。坊中開巷,大者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怕不得有五、六十萬人口吧。”(注4)

    “東市和西市在城郭兩側,待安頓下來,再帶各位前去。”

    劉俊很是熱情:“真定之梨,故安之慄。醇酎中山,流湎千日。淇洹之筍,信都之棗。雍丘之粱,清流之稻。左思的《魏都賦》都寫了,就不用我多介紹了。”

    侯勝北一路行來,見沿途士人婦女,被服奢華亮麗,頗有京、洛之風。

    漢人和鮮卑,大致是十一之比。

    到了朝堂之上,這個數字就會倒過來了吧?侯勝北想道。

    ……

    引入館舍歇下,安排覲見之儀。

    這次侯勝北作爲副使,也有資格面見北齊之主了。

    收拾行李躺下,這是他第二次來到異國他鄉,比起初到長安之時適應了許多。

    不過還是忍不住思念妻兒。

    侯勝北讓思緒不受約束地漂浮在空中。

    鄴城無疑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天下名城,凝聚了無數人的心血和汗水。

    他鬼使神差地想道:若是有人毀了這座城,是要遭報應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