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其次伐交之考地利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仁者爲鬼字數:4856更新時間:24/06/26 20:23:47
    太建三年,二月。

    陳頊下詔,傅縡以撰史學士兼通直散騎侍郎,員外散騎侍郎侯勝北爲副使,出使北齊。(注1)

    出發之前,傅縡找他前來商量前往北齊的路線。

    根據此前幾次出使的經驗,從建康前往鄴城,主要有三條路線可供選擇。

    一條路線是出建康向西,渡江至浦口。

    經譙州新昌郡,過清流關,百五十裏。

    經廣安郡、鍾離郡,渡淮河,二百裏。

    經谷陽郡、蘄城郡、樑郡,過陳留至梁州,九百裏。

    再北行百里,從延津渡河,或北行二百裏,從白馬津渡河至黎陽。

    繼續向北到達鄴城,全程走陸路,合計一千六百餘里。

    ……

    一條路線是出建康向東,從京口渡江至廣陵。

    經步邱,入樊樑湖、破釜塘,至淮州,水路七百裏。

    入淮河向西,至鍾離郡,水路四百裏。

    此後沿穎水或渦水北上,轉蔡水,經陽夏郡至梁州入黃河,水路九百裏。

    渡河之後,與第一條路線相同,全程以水路爲主,合計二千三百餘裏。

    ……

    一條路線是出建康向南,溯江而上至濡須口。

    沿濡須水向西,過東關,入漅湖。再沿施水,過逍遙津,至合州,水路計千里。

    過了合州,沿淝水經芍坡、壽陽入淮河,二百餘裏。

    入淮之後,與前一條路線相同,全程約二千五百裏。

    ……

    陸路和水路兩者相差近千里,但是水路無疑省力舒適很多。

    而在侯勝北的眼裏,選擇路線的因素不僅是這些。

    作爲一名武將,怎能不從軍事的角度去評價各條路線的行軍、作戰和運輸?

    以南朝水軍之強,毫無疑問應該選後者。

    只是,真的只有這三條路線嗎,真的只能走這三條路線嗎?

    侯勝北緊盯着地圖,想要找出第四條路線。

    此前他自承當初少年無知。

    然而時過境遷,換了眼下的自己,又會交出怎樣的答卷?

    萬一哪天,陳頊的旌旗指向了北齊,指向了淮南、淮北、河南乃至河北呢?

    先人是早就給出了答案的。

    劉寄奴北伐,大軍迅速通過彭城,奔襲青州。

    前鋒諸軍由彭城溯泗水,開巨野澤,進入大河。

    大軍待水路開通之後,沿河一路西進。

    滅南燕之後,席捲中原,相繼攻克洛陽、長安,亡了後秦。

    當時劉宋置北青州,鎮守碻磝要地,掩護由泗入河之路。用以監視北朝,保證大軍的後路安全。

    先取青徐,有數點之利。

    一則大軍東側爲海,遮護一翼。相較於平原四戰之地,被襲擊側面的風險少了許多。

    二則通過海路可遣軍繞後青州,無論是夾擊還是擾敵,都能發揮出南朝的水軍優勢。

    三則青州地形多山,即便北伐失利,也可沿着泰沂蒙嶗各山,層層設防,據守自保。

    四則攻取青徐之後,可對中原形成東、南兩路包夾。

    若能再聯合北周,就是三面圍攻之勢。

    先取山東,撤其屏蔽;旋師河南,斷其羽翼;拔虎牢而守之,據其戶檻。(注2)

    然後進兵河北,北齊勢孤援絕,鄴城可克。

    即克其都,鼓行而西,雲中、九原可席捲而下。

    接下來就是如何謀圖關隴巴蜀,與北周爭奪天下了。

    ……

    侯勝北突然驚覺,不禁啞然失笑,自己何時又回到昔日少年,開始指點天下了。

    眼前的南朝局面,雖然較陳霸先之時改善良多,但距離劉寄奴時代還相差太遠。

    爭奪天下,那是遙遠無邊的事情。

    兩淮本是南朝舊地,侯景之亂爲北齊所取,如果陳頊改弦易轍,攻取兩淮當是首要。

    無論此後進退如何,都要妥善經營青徐和荊襄這東南兩翼。

    青徐屏護淮泗,荊襄扼守江漢,得此二地,進可經略中原,退可保障江淮。

    利用山河形勢爲屏障,作爲北出河南的攻守依託,至少可保南朝半壁江山。

    只是,陳頊能放得下心中執念,轉而與北周聯手嗎?

    ……

    侯勝北沉思良久,選擇了第四條路線。

    最初仍然是京口渡江至廣陵。

    廣陵雖有中瀆水連通江淮,這條前身爲吳王夫差爲爭霸開鑿的邗溝,水道極不穩定,常常淤塞不能通航。

    所以過江之後的這一段,還是經富陵諸湖至淮州,水路七百裏。

    蔡水與泗水合流於彭城,和睢水三路歸一,至淮陰入海。

    只是過了淮州之後,就不是轉入淮河向西。

    而是溯流而上,經下邳直達彭城,水路五百裏。

    此處如果走蔡水,向西經過承高、安陽、樑郡,又可以回到此前的路線。

    經陽夏郡至梁州入黃河,渡河向北到達鄴城,水陸共計一千二百裏。

    不過侯勝北不打算走這條路線。

    抵達彭城之後,他要沿着泗水繼續北上,經沛郡抵達任城,水路四百裏。

    一旦到得任城,即是龍入大海,四通八達。

    繼續沿着泗水往東,是聖人之鄉曲阜,進入齊魯之地。

    往西經過菏水,就是吳王夫差爲了黃池會盟,打通泗、濟開鑿的深溝,可轉入濟水。

    向北經巨野澤入黃河,則是劉寄奴的北伐舊路。到了碻磝,向西三百裏便是鄴城。

    至此橫跨四瀆,江河淮濟任我縱橫,侯勝北不禁豪氣頓生。

    ……

    計議已定,侯勝北與傅縡說明出使路線,傅縡一介書生,自無不可。

    幾條路線的總路程相當,並未特意繞遠,無論走哪條,行程相差不大。

    一家人聽他要出使北齊,自是不捨,小長安更是鬧着要一起前去。

    侯勝北無奈,哄着等兒子再大兩歲,下次一定帶他一起行遍天下。(^_^)

    蕭妙淽也幫着勸說,好不容易才安撫下來。

    -----------------

    等到了出發那天,侯勝北在使團中,發現一個意想不到的人。

    “公輔,你什麼時候回來的!?”

    數年不見,荀法尚的風姿氣度,越來越像其父荀朗,身着白色鶴氅,頭戴漆紗樑冠,足蹬高齒木屐。

    看似文士打扮,眉宇和行動之間卻隱隱透出武士英氣。

    “三年前,陛下登基的時候就回來了。”

    荀法尚見到侯勝北一副驚訝的模樣:“說來話長,一路上有的是時間,慢慢和你說。”

    他拉了一個人過來:“你看這是誰?”

    侯勝北定睛一看,只見此人二十出頭年紀,頗爲英武。

    “徐敬文?”

    他試探着問道:“令堂也一起回來了嗎?”

    徐敬文面露哀色:“家慈辛勞過度,數年前過世了,我便跟隨荀兄回到了南方。”

    侯勝北有所預料,此時也不適合細問,只是安慰了幾句。

    ……

    船隊啓程了。

    此前侯勝北一直去往南方和西北,渡江之後朝着正北方向直行還是首次。

    自京口渡江後,侯勝北命人每隔半個時辰,測量和記錄河道寬度和水深。

    正值東南風起,春水泛漲,一路順風順水。

    河道水深一丈以上,普通船隻儘可通行。

    富陵諸湖更是水深在三丈以上,大艦樓船,可以一路開至淮州。

    淮河更是水深四、五丈之多,深處更達八丈,足以通行各種大船。(注3)

    下邳到彭城一段三水合一,水量頗豐,受彭城一帶山地所限,形成了三處湍急的水流。

    彭城東南因地處呂國舊城,水中有石樑,得名呂梁洪。

    急處亙綿七裏,舟行至此,百篙支柱,負纜之夫流汗至地,進以尺寸數,其難也幾於登天。

    昔日孔子正是觀此水,謂魚鱉不能遊,發出了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的感嘆。

    《水經注》有云:懸水三十仞,流沫九十裏。

    可見其高低落差之大,水流之湍急。

    ……

    緊靠城東的水流長約百餘步,故稱百步洪。

    百步洪形如川字,自西向東分別爲外洪、中洪、月洪。

    三洪之中巨石盤踞,水漲時均可通行,水消時僅有中洪勉強可行,但是怪石有的露出水面,有的半隱水中,衝擊怒號,驚濤奔浪,船隻撞上就會毀壞覆沉。

    ……

    城東北因傳說爲秦始皇求鼎築渠處,名曰秦樑洪。

    河牀的底部有石樑阻礙,使得水流湍急,終成險灘。

    秦滅東周,卻不見禹王九鼎。

    據說沉沒於泗水彭城下,始皇帝齋戒禱祠,使千人潛水求之,不得。

    ……

    此即是徐州三洪,其險聞於天下。

    侯勝北隱隱覺得,自己和此處似有緣分,今後還會來到這裏。

    他搖搖頭,大概是之前想着攻略兩淮青州,那麼必然繞不過徐州這個兵家必爭之地,所以才會魔怔了吧。

    等過了彭城,泗水的水道逐漸變窄,水位變淺。不過有一串小湖泊和沼澤,仍然可以勉強通行中小船隻。

    經過微山、昭陽、獨山、南陽四湖,便到了任城。

    此時已入三春季節,船行河中,不時可見兩岸楊柳低垂,潔白輕柔的柳絮隨風飄舞。百花次第盛開,將大地染得色彩斑斕。

    一路和荀法尚、徐敬文閒聊。

    侯勝北得知自己返回南朝之後,他們在長安又待了三年。

    “時間待久了,難免惹人懷疑。”

    荀法尚解釋道:“就和你當初遲遲不歸一樣,如果沒有合理的藉口,容易被盯上。”

    “柳慶在你回去的第二年就死了,不過多多少少從何盼兒身上挖出來了一些線索。三千侯官偵騎四出,加強監控。韋孝寬也咬得很緊,幸好他的主要精力朝着北齊一方,我幾次差點就被揪出來。”

    荀法尚說得輕鬆,侯勝北卻深知其中兇險之處。

    幸虧毛喜對此早有預料,知道敵後工作風險極大,隨時可能被順藤摸瓜,連根拔起。

    他同步並行持續不斷地建設另一套體制,保證隨時可以切換頂替。

    侯勝北有些好奇,會是誰接手了荀法尚的工作。

    不過知道這種事情還是少打聽爲妙,埋怨道:“你回來也不打個招呼,毛喜也是過分,竟和我也不說上一聲。”

    “做隱祕這行的,還是低調一些爲好。”

    荀法尚露出一絲寂寞的笑容:“回來才知道我父過世,徐敬文也因爲母親去世,我二人服喪三年,這不服闋就來找伱了麼。”

    “荀朗伯父當初……”

    荀法尚輕輕搖頭,止住了侯勝北接下來的話。

    已經過去的事情,不必再說了。

    侯勝北心下明了,改爲關心起好友的前途:“那你現在?”

    荀法尚沒好氣道:“自然是和你一樣,抱了當今至尊的大腿。”

    侯勝北拍拍好友的肩膀以示安慰,終於有了同病相憐的難友。

    荀法尚感嘆道:“先父認爲今上,當時還是安成王,數年爲質歸國,與始皇帝經歷彷佛。其心志不撓,又兼通曉人情世故,相較於先帝諸子更加能成大事。”

    侯勝北一拍大腿:“天下有識之士,相見略同。”

    便把侯安都對陳頊的看法說了。

    兩人志同道合,觀點相近,數年不見情誼不減,述說了彼此經歷。

    荀法尚聽後微笑道:“你回來之後,倒是大展了一番拳腳。我在北周,華皎起兵那時候兩國絕好,一度到了館舍被士兵包圍,禁足不得外出的地步。”

    侯勝北知道好友光風霽月,謙謙君子,並不是真的嫉妒自己。

    他當下訕笑了幾聲,厚着臉皮問起對於這次出使,荀法尚有何高見。

    荀法尚正要說話,只聽外面船伕大聲喊道。

    “入河嘍!”

    二人出艙,放眼望去。

    只見土黃如漿的滔滔河水,卷着濁浪奔流向東,宛如一匹充滿精力的脫繮野馬自由地奔騰,力道渾厚而磅礴,再也不受約束。

    -----------------

    《地名對照》

    新昌郡:今滁州市

    清流關:今滁州市西郊二十五裏處的關山中段

    廣安郡:今定遠縣

    鍾離郡:今鳳陽縣東北

    谷陽郡:今固鎮縣

    蘄城郡:今宿州市

    樑郡:今商丘市

    陳留:今開封市陳留鎮

    梁州:今開封市

    延津:今新鄉市東南,古延津綿延數百裏,含孟津、棘津、延壽津、靈昌津、石濟津五津

    白馬津:今滑縣東北

    黎陽:今浚縣東南

    步邱:今江都市西北,晉朝謝安在此築埭以防湖水。後人將謝安比作邵伯,名堤爲召伯埭

    樊良湖:今高郵湖

    破釜塘:今洪澤湖

    淮州:今淮安市

    蔡水:前身爲楚漢鴻溝,兩漢稱爲蒗蕩渠,隋唐之後稱爲汴水

    陽夏郡:今杞縣、通許縣、太康縣、睢縣、蘭考縣等地,蔡水流經太康縣西、通許縣東

    濡須口:今含山縣濡須山與無爲縣七寶山之間,濡須水從中流過進入長江之處

    東關:今馬鞍山含山縣西南濡須山上

    漅湖:今巢湖,古稱加三點水用來區分行政地名

    逍遙津:今合肥市舊城東北

    合州:今合肥市

    芍坡:今壽縣南

    壽陽:今壽縣

    滑臺:今滑縣東滑縣城,北臨古黃河

    碻磝:今茌平縣西南、古黃河東岸

    富陵諸湖:古代淮河在淮陰、盱眙之間分佈的小湖蕩羣,如破釜塘、富陵湖、白水陂、萬家湖、泥墩湖、成子湖等,稱爲富陵諸湖。

    下邳:今睢寧縣西北古邳鎮東三裏

    彭城:今徐州市

    承高:今蕭縣

    安陽:今永城市芒山鎮

    沛郡:今沛縣

    任城:今濟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