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返家鄉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仁者爲鬼字數:4475更新時間:24/06/26 20:23:47
    是否前往建康,輔佐陳頊參與爭龍,侯勝北一時不能做出決定,須得從長計議。

    他轉而擔心起荀法尚的安全,柳慶已經注意上了這邊,很可能對新來到的南朝使節進行監視。

    對此荀法尚淡淡一笑:“毛參軍早有安排,潁川荀氏也另有門路,無須你來交接引薦,只要把這邊的情況加以說明即可。”

    “然後就趕緊回家去吧,你兒子都快會走路了呢。”

    荀法尚不經意間,透露了一個重要消息。

    “是兒子?”

    侯勝北得聞,涌起一陣身爲人父的喜悅。

    荀法尚點點頭:“安成王怕你家裏出事,派了一隊人馬暗中護衛,定期彙報給毛參軍的。”

    陳頊還真是……

    侯勝北心中的天平,向着某一側傾斜了一些。

    他收回思緒,把北周這邊的情況,重點在於關隴子弟的性格喜好,彼此之間的人際關係,以及需要注意的人物,特別是柳慶,做了着重說明。

    等到全部講完,屋外天空已經泛白,新的一天開始了。

    “你這兩年還真是不容易。”

    荀法尚聽完不禁感嘆,侯勝北最後能夠僥倖得免,半數是巧合運氣。

    侯勝北淡淡一笑,他早已不是數年前,在阿父羽翼庇佑下的稚氣少年了,學會了將吃過的苦,埋藏在心底深處。

    是該回去看望阿母、小祕、小亶,還有妙娘了。

    孩兒一歲多了,還沒見過自己這個父親,也不知道長得像誰。

    壓制了良久的思念再也按捺不住,一下子噴涌而出,迅速佔滿了他內心的每個角落。

    ……

    雖然是歸心似箭,幾位好友還是要一一告別。

    知道他要回國,最不舍的自然是楊堅。

    “侯兄弟,此去不知何日再見。幹了此杯,莫忘北周還有個只年長你一天的兄長。”

    “大哥,在長安承蒙你照顧。若是哪一日伱來南朝,必盡我所能,全力款待。”

    “好,就憑兄弟你這句話,我楊堅有生之年,一定要去南朝看看。”(^-^)

    下一句話,兩人幾乎同時說出口。

    “珍重!”

    座下換成了楊堅贈送的北地良駒,侯勝北拱手抱拳,一行往南去了。

    來時四人,歸去只剩三騎。

    距離過年只有不到二個月,三人都想在年前趕回家鄉,商量之後晝夜兼程。

    南下之路,出武關到襄陽這段和去時相同,路途千里。

    過了襄陽,沿漢水南抵江陵,再折向東南過巴陵,就進入了南朝的國境。

    然後入湘江經長沙、桂陽、到了臨武,沿途水路兩千裏。

    登岸,剩餘的五百裏陸路,就是有名的西京路了。

    正是通過這條修建於五百年前的古驛道,嶺南的佳果、南海諸夷的貢品,跨越千山萬水運去了大漢的都城長安。

    杜之偉當初講過,海南諸國自漢武帝以來皆朝貢。到了漢恆帝時,大秦、天竺亦由此道遣使貢獻。

    各國朝貢之路必由海路至廣州,後翻越南嶺至中原。

    梅關古道難行,桂陽太守衛颯開鑿的這條西京古道,使朝貢與交流更加方便快捷。

    現在,侯勝北也要沿着這條西京路,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見到日夜思念的親人了。

    ……

    五百裏彷佛轉瞬即至。

    張泰和麥鐵杖都是始興本地人士,各有去處,

    麥鐵杖先和他告別,去尋舊日夥伴快活,相約赴京時再一起出發。

    侯勝北把張泰送回莊上,已是夜晚,一輪明月高懸。

    問起今後打算,張泰說要多生幾個兒子,過繼一個給兄長一房繼承宗祧。

    好好地詩書教育子弟,說不定將來能夠成爲官宦世家,培養出來一位宰輔、能臣、詩人哩。(注1)

    張泰又想了想,梅關人苦峻極,要是後代有這個能耐,把大庾嶺鑿通開路,那可是造福嶺南之事。

    “少主。”

    張泰還是用舊日稱呼:“今日一別,不知何時再見。仰望這輪海上新生明月,當與少主天涯共此時。”

    侯勝北輕輕握住他的傷臂,誠心誠意祝禱道:“你的願望一定能夠實現。”

    ……

    侯勝北只剩單人獨騎,他有些近鄉情怯。

    這兩年他壓抑自己的感情,不把內心真實所想展露於外,逐漸變成了一種習慣。

    現在即將見到家人,應該怎麼打招呼,做出什麼表情,說什麼話呢?

    結果這些擔憂都是多餘的。

    侯勝北一路翻過猴子嶺、五裏橋、梯雲嶺、臘嶺、石門坳,行完最後五十裏路程。

    當他望見熟悉的家鄉山水,望見那個已經牢牢烙刻在內心深處的倩影。

    蕭妙淽笑靨如花,向他招手,一如別時。

    侯勝北的腦海變得一片空白,策馬揚鞭,奔上山坡。

    佳人入懷,兩人緊緊地擁抱在一起。

    ……

    良久,激盪的感情稍稍得以舒緩,兩人這才分開,端詳彼此。

    蕭妙淽布裙荊釵,臉龐多了一分圓潤,閃着母性的柔和光輝。

    她的膚色仍然晶瑩白皙,只是眼角多了幾條細紋。

    侯勝北則是歷經風霜,比實際年齡更爲穩重成熟。

    如今兩人站在一起,倒是侯勝北看起來更爲年長一些。

    此時家裏衆人得信,都來到門外。

    侯勝北望向闕別已久,再次相逢的親人們。

    三弟侯祕已是十五歲的少年,英氣勃勃,和自己當年頗有些相像。

    四弟侯亶還只有六歲,由庶母帶着,怯生生地給兄長見禮。

    還有一個更小的,一歲多的孩子,侯夫人抱在懷裏。

    他看向蕭妙淽,見她點點頭:“去年四月生的男孩,只起了小名,叫做念北。”

    侯勝北向母親見禮,伸手接過孩子。

    他小心如同捧着珍寶,小孩也不怕人,咯咯地笑起來。

    侯勝北看着孩子可愛的小臉,爲人父的感覺落到了實處,怎麼看都不覺得夠。

    衆人非常體諒他的心情,靜靜地等候在旁,看着這對父子。

    侯勝北自己反倒不好意思起來,招呼道:“大家都進去吧。”

    嘴上這麼說,手中卻抱着孩子,挪不開眼神。

    大家都笑了起來,兩年分別帶來的些許生疏,登時煙消雲散。

    侯祕調侃道:“我大哥有了兒子,阿母和媳婦都不要了。”

    “胡說八道。”

    侯勝北想擺出長兄的架子,不知怎的又有些心虛,看了蕭妙淽一眼,見她也抿嘴輕笑,慌慌張張地道:“都要,都要。”

    這哪裏還是久經訓練,意志剛強的臥虎?

    漂泊二載,歸來仍是少年。

    -----------------

    拜祭了阿爺、阿嫲、阿父,當晚的家宴喜氣洋洋,比平日更增添了許多熱鬧。

    夜深人靜,哄得孩子睡下。

    侯勝北迫不及待說道:“妙娘,我在長安見到了蕭大圜……”

    他正要講述蕭大圜的近況,拿出簡文帝的文集。

    彷佛少年獻寶。

    蕭妙淽輕輕伸手,掩住了他口:“當郎,來日方長。大圜的事情,日後再說不遲。”

    侯勝北聽得最初四字入耳,頓時轟的一聲,渾身熱血沸騰,衝到了頂門。

    一時間,他再也無暇去想別的,雙目泛赤,鼻喘粗氣。

    蕭妙淽見他形貌突變,驚問道:“當郎,妾身剛纔說錯了什麼嗎……嗚嗚”

    ……

    二人傾訴別情,少不得久旱甘霖,抵死纏綿一番。

    待到雲收雨散,已是夜半三更,侯勝北粗糙的大手,仍然不捨得離開蕭妙淽滑膩的肌膚,輕撫道:“妙娘,辛苦你了。”

    蕭妙淽撲哧一笑,從進門開始,不知已經是第幾遍聽到了,當郎你只會說這句話麼。

    侯勝北感嘆道:“我知道這兩年以來,不是辛苦二字可以簡單形容。可是竟說不出更多感激言語。”

    蕭妙淽滿足地伏在他懷中:“辛苦倒沒什麼,有孩兒在,日子也不難熬。只是你不在,畢竟常懷不安。現在你回來了,心中不知爲何就安定了許多,感覺有了倚靠。”

    侯勝北聞言,抱緊蕭妙淽,挑起她下巴,仔細欣賞新承雨露的紅潤嬌顏。

    蕭妙淽也撫摸着他的臉頰,北方一行,侯勝北的臉龐輪廓線條更顯剛毅,嘆道:“你這兩年想來也不容易,我的小弟終究是長大了。”

    侯勝北壞笑,握住她豐腴之處戲弄道:“那是,剛纔不知道是誰,求饒叫哥哥來着。”

    蕭妙淽大羞,錦被翻起紅浪,兩人又是一陣嬉鬧。

    等平靜下來,侯勝北道:“我想給孩兒起名長安,一來是我在長安期間所生,二來希望他長久平安。你意下如何?”

    “侯長安。”

    蕭妙淽念了兩遍,覺得這個名字甚好。

    富貴榮華,都抵不上平安是福。

    她妙目凝視侯勝北:“可是當郎,你還是要去建康,是麼?”

    侯勝北知道瞞不過蕭妙淽。

    自己願意去北朝爲諜,又豈是甘於平淡,在鄉間度過餘生之人。

    只是先前去往北周,風險集於自己一身。此番前往建康,則是搭上全家性命。

    這些天來的糾結不解之處,正在於此。

    “當郎,遇事不決,先問本心,你想去嗎?”

    答案是肯定的。

    “有些人欠下的債,不可不還。”

    侯勝北的回答中帶了一絲殺氣。

    “當郎,那你清楚自己爲什麼想去嗎?”

    侯勝北捫心自問:是啊,自己爲什麼要冒這等風險,捲入皇室的權力紛爭呢?

    是爲了有朝一日,向陳蒨、陳伯茂、蔡景歷、韓子高之流討回一個公道?

    是爲了眼下三國鼎立,局勢波譎雲詭,幼主難以承擔起國之重任?

    是爲了阿父當年那句:只要安成王有志北上,我侯氏一族,任由差使!?

    最後,安成王陳頊其人的印象,浮現在他的腦海。

    “安成王此時正在用人之際。”

    侯勝北喃喃道:“可能這就是天之降大任於斯人吧,就和阿父當年遇到陳霸先一樣。”

    “當郎,要是阿公仍在,你覺得他會怎麼做?”

    毫無疑問,阿父一旦決定,雖千萬人,吾往矣。

    “那還有什麼可以疑慮的呢?如今你既爲侯氏家主,一族自當榮辱與共,生死相依。”

    是啊,難道因爲旁人說不要去,自己就會放棄嗎?

    若問旁人意見,徒然亂了自家本心而已。

    侯勝北得蕭妙淽點破迷津,心下感激,再次抱緊了她。

    得妻如此,夫復何求?

    “爭龍之事兇險,你們還是待在此地。等局勢穩定了,再來接全家團聚。屆時我必定請安成王賜婚,給妙娘你一個名分。”

    雖知一旦敗北,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但有些話還是必須要說。

    “當郎,你既然下定決意,萬事小心。”

    蕭妙淽柔聲叮囑道:“至於公主之貴也好,叛賊之妻也罷,都是過往雲煙。旁人如何看,我已經不在乎了。你有這份心便可,不必強求。”

    兩人絮絮叨叨,不捨得入睡,一直說到天色漸明。

    小長安醒來不見母親在身邊,哇哇哭了起來。

    兩人這才匆忙起身收拾,圍着孩子忙碌起來。

    ……

    侯勝北早晨先去給阿母請了安。

    他如今得了閒暇,在自家故宅裏東轉轉,西看看。

    這裏有他幼年的無數回憶,只是轉眼十多年過去,物是人非,侯勝北的心情再不是當初那個無憂無慮的快樂少年了。

    走出大門,看到三弟侯祕牽着馬準備外出,侯勝北不禁莞爾一笑。

    自己當初這個年紀的時候,可不也是成天想着騎馬遛彎麼。

    他們兄弟相處的時間不多,此時來了興致,便想一起跑上一圈,展示在北朝學到的馬術,好生指點一下這個弟弟。

    正要上前搭話,卻見侯祕並不是一個人,身邊陪同的還有一名老者。

    侯勝北對這位老者依稀留有印象。

    九年前,在建康大戰北齊軍時,就是他戴着鐵面,和阿父一同,僅以十三騎突擊敵陣。

    四年前,二弟墜馬身亡,阿父遣他帶領一什親衛回鄉報喪,此後就一直留在三弟身邊。

    如今老者已經是六旬中間的年紀,仍然精神矍鑠,身材挺拔魁偉,相貌更是看得出幾分年輕時的英俊帥氣。

    注意到他的目光,侯祕介紹道:“這位是楊伯,阿父安排他在我身邊。這幾年一直多得照顧,現在是楊伯在教我騎術。”

    侯勝北一聽是阿父的安排,心中更是好奇。

    當初侯安都給他安排了蕭妙淽陪讀,那麼這位負責護衛和教授侯祕騎術的楊伯,又會是什麼來頭的人物呢?

    老者露齒一笑:“老夫名爲楊白華。”

    -----------------

    《地名對照》

    臨武:今臨武縣東十五裏古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