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國子求學前篇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仁者爲鬼字數:5779更新時間:24/06/26 20:23:47
    冬去春來,時間來到了永定二年。

    正月。

    王琳一戰得勝,把湘州軍府移到郢城,遣其將樊猛襲據江州。親自引兵抵達湓城,屯於白水浦,帶甲十萬,躊躇滿志:”可以爲勤王之師矣,溫太真何人哉!”(注1)

    王琳又遣使北齊,請納樑永嘉王蕭莊爲主。

    北齊應邀發兵,援送蕭莊到江南,冊拜王琳爲樑丞相、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

    蕭莊即皇帝位,改元天啓。

    以王琳爲侍中、大將軍、中書監,其餘則依齊朝之命。

    這樣就有了蕭詧的後樑和蕭莊的樑,後後樑?你們先去鬧吧,侯勝北忍不住想道。

    王琳授佔據晉熙五郡的魯悉達爲鎮北將軍。陳霸先也授魯悉達爲徵西將軍、江州刺史。兩邊使勁拉攏,各送鼓吹女樂。

    魯悉達兩頭都接受,拖延觀望,就是不就任。

    陳霸先軟硬兼施,派遣安西將軍沈泰攻襲,不克。

    魯悉達也沒因此一怒投到王琳那邊,可能對亂世的這種做法,習以爲常了吧。

    王琳欲引軍東下,魯悉達制其中流,不管王琳遣使如何反覆說誘,始終不從。

    其時熊曇朗在豫章,周迪在臨川,留異在東陽,陳寶應在晉安,共相連結,立砦以自保。

    陳霸先詔令給事黃門侍郎蕭乾招諭安撫閩中各豪帥,曉之以順逆禍福,並觀虛實。

    臨行之際,陳霸先鼓勵蕭乾:”建安、晉安兩地恃險,方今天下初定,難便出兵。昔日陸賈南征,趙佗歸順,隨何奉使,黥布來臣,史事如清風追想,歷歷在目。況卿坐鎮雅俗,才高昔賢,宜勉建功名,不煩更勞師旅。”

    蕭乾無兵無勇,單身臨郡,所在渠帥並率部衆開壁款附,名義上服從了朝廷。

    陳霸先即授蕭乾貞威將軍、建安太守,負責羈縻閔中,穩定後方。

    衡州刺史周迪欲自據南川,召所部八郡太守結盟,聲言赴援朝廷。

    陳霸先擔憂其心有變,重加撫慰。

    去年新降的新吳洞主餘孝頃再生反意,遣僧侶說王琳道:”周迪、黃法氍皆依附金陵,陰窺間隙,大軍若下,必爲後患。不如先定南川,然後東下。”

    王琳然之,遣輕車將軍樊猛、平南將軍李孝欽、平東將軍劉廣德率兵八千,餘孝頃總督三將,屯於臨川故郡,徵糧於周迪,以觀其所爲。

    -----------------

    三月。

    時間過去了一季,卻還是沒有阿父的消息。

    有時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侯勝北只能這麼安慰自己。

    上個月,南豫州刺史、安西將軍沈泰投奔了北齊。

    要是侯勝北知道了這個消息,多半會說:”看吧,我早就說他是獻主求進的反覆小人。”

    可巧的是,北齊的北豫州刺史,駙馬都尉,鎮守滎陽也就是虎牢關的司馬消難,因爲和妻子關係不睦,投奔了北周。

    兩個豫州刺史你來我去的。

    侯勝北心想,司馬消難娶的北齊公主要麼很醜要麼很兇。如果是像蕭妙淽這樣的公主,怎麼會夫妻關係不睦呢。

    ……

    這幾個月,他專注於求學,在各方面最爲頂尖的名師指導下,學識突飛猛進般的增長,開拓了以前根本想象不到的視野。

    五經者,《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

    國子學的一把手,祭酒周弘正除了儒學,尤爲擅長《周易》。

    周弘正十歲就通《老子》、《周易》,十五歲召補國子生,就能夠在國子學開講《周易》。

    春季入學、冬季就敢參加博士的選拔考試,真是天才。

    當時的國子博士表示周郎年未弱冠,便自講一經,雖曰諸生,實堪師表,無俟策試。

    周弘正免試,直接當了太學博士之後,累遷升爲國子博士。

    梁武帝在城西立士林館,周弘正講授,聽者傾遍朝野。

    周弘正與受業諸生清河張譏等三百一十二人註解《乾》、《坤》、《文言》及《二系》,乃是一件文壇盛事。

    周弘正著作等身,《周易講疏》十六卷,《論語疏》十一卷,《莊子疏》八卷,《老子疏》五卷,《孝經疏》兩卷,《集》二十卷,流行於世。

    如今年過花甲,研究了足足五十年的《周易》,水平之高不是常人能夠想象。

    ……

    周弘正說自己在大同末年,也就是二十多年前,就已經預料到了戰亂的來臨,那時他就和弟弟周弘讓說:”國家厄運,數年當有兵起,吾與汝不知何所逃之。”

    等到十年多以前,梁武帝接納侯景時,周弘正又和弟弟說:”亂階此矣。”

    侯勝北有些懷疑這段故事的真假,你和自己弟弟說的話,還不是想怎麼編就怎麼編?

    不過江陵陷落時,周弘正能夠遁圍而出,逃回建康,說不定真有點未卜先知的能耐。

    不論故事真假,周老先生講授的《易》,還是很有意思的。

    《易》,一是變易、二是簡易、三是不易。

    所謂變易,指變化之道,萬事萬物時時刻刻都在變化。

    所謂簡易,有天就有地,有上就有下,有前就有後,都是相反相成,對立統一,囊括萬種事物之理。

    所謂不易,世間的事物錯綜複雜,變化多端。然而天地運行,四季輪換,寒暑交替,冬寒夏熱,月盈則虧,日午則偏,物極必反,有些規律卻是永恆不變的。

    這三點作爲《易》基礎中的基礎,周弘正要求各位學子務必掌握。

    除了周鐵虎之子周瑜這種腦子稍微有點繞不過彎子來的,一般人都能理解。

    接下來就有些難了,要根據已知某事物的簡易,即某些條件和特徵,去找出該事物的不易規律。

    再依據不易的規律,去推算該事物的發展趨勢,也就是變易。

    這就是《易》的精髓了。

    雖然有些燒腦,侯勝北覺得和自己追求的”不殆“之道有點類似,戰事戰況隨時變化,勝敗敵我相反相成,然而常勝不敗之道卻是永恆不變的。

    完全符合易經,頗有異曲同工之妙,果然是天下大道相通,侯勝北頓時信心大增。

    ……

    戰國末年,魯國毛亨和趙國毛萇二人所輯注的《毛詩》,就是俗稱的《詩經》。

    國子博士顧越擅長《毛詩》,國子助教龔孟舒亦治《毛詩》。

    這兩個人只要一討論起《詩》,必然說得口沫飛濺,滔滔不絕。

    侯勝北此前自己在家學《詩》,覺得朗朗上口甚是好聽,沒想到裏面還能解釋出那麼多的門道。

    就比如說那篇有名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老先生們居然能從中解釋出后妃之德的道理,真是令人耳目一新。

    “關雎,后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

    顧博士引經據典,考證說此乃太姒爲夫君周文王挑選女子,即對女子的品德滿足又心有猶豫不捨。

    以此來說明作爲女子要像太姒一樣,爲夫君細細考量,擁有崇高的品德。

    只有如此的高度,才配得上《關雎》詩經之首的地位。

    侯勝北聽得暈乎乎的,真的有這麼回事嗎?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

    在他看來,這講的不就是男生追求漂亮妹子嗎,咋還和德行扯上關係了?

    “肅肅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擺明了就是講打仗的戎事嘛,一定得扯到周文王閱兵上麼。

    侯勝北覺得《詩》意本來甚是淺顯,兩位先生搞複雜了,實在不必爲此辯得面紅耳赤。

    要是非得把《詩》提上品德層面,這一經小子通不了啊。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嗯,這樣的好句得背誦下來,下次拿來奉承淽姊,再恰當不過。

    ……

    另一位國子博士鄭灼的專門則是儀禮、周禮、禮記的《三禮》。

    鄭灼日常食素,講授時經常苦於心熱,課間休息會拿個瓜鎮在心口。

    他還講了個自己求學的故事,說他年少之時拜於大學者皇侃的門下,夢到與師傅在路上相遇,皇侃說”鄭郎開口”,吐唾到他口中,自此之後就義理逾進。

    侯勝北聽了,不感到欽佩,反而覺得很是噁心。

    -----------------

    除了必須要學習的五經,要說最受衆人歡迎的課程,或者說老師,莫過於尚書左丞徐陵和他講的時勢了。

    徐陵的開場白是這樣的:

    “南渡晉,都金陵。宋齊繼,樑陳續。”

    “北元魏,分東西。宇文周,鬥高齊。”

    短短兩句話,講出了三分歸晉後的天下大勢。

    南朝司馬氏定都建康,宋劉寄奴、齊蕭道成、樑蕭衍直到陳霸先,已歷經五朝。

    北朝拓跋氏改姓爲元,宇文泰和高歡這對好敵手,分裂魏國東西惡鬥,建立北周和北齊。

    這一下子就吸引了衆人的注意力。

    哪個少年心裏沒點縱橫天下的雄心壯志呢?

    而徐陵自己也是個傳奇人物,八歲能屬文,十二通《莊》、《老》的天才。寶志上人稱他爲天上石麒麟,光宅惠雲法師則謂之顏回再世。

    當初簡文帝在東宮撰《長春殿義記》,使徐陵爲序。

    本朝新設,文檄軍書及禪授詔策,皆徐陵所制,而《冊陳公九錫文》尤美,爲一代文宗。

    最爲讓少年們佩服的經歷,是他太清二年就出使北齊——當時還叫東魏,被扣押了足足六年,承聖二年才回國。前一年又去出使北齊了一趟,對北朝的情況所知甚多。

    說起來,徐陵和侯勝北還有點關係,徐嗣徽和任約來偷襲建康的時候,徐陵感念王僧辯的恩情,投靠了他們。

    侯勝北跟着阿父率三百甲士突襲敵軍的時候,徐陵就在對面石頭城裏看着。

    陳霸先寬宏大量,擊敗北齊後釋徐陵不問,授貞威將軍、尚書左丞。

    前年授徐陵給事黃門侍郎、祕書監,再次出使北齊。

    陳霸先受禪登基之後,徐陵加散騎常侍,左丞如故,擔任宰輔的副手,頗受器重。

    徐陵一開講,那真是氣勢宏偉,一路自北向南,指點北朝江山。

    講起橫跨燕州、幽州、平州、營州的燕山陰山,兩面依山一面傍海,南接華北平原一馬平川。

    講起恆州、朔州、幷州、汾州、雍州、泰州、建州的西北防線,背靠太行天下之脊,與北周對河東之地的爭奪,與突厥、柔然遊牧的抗爭。

    講起北齊在秦漢基礎上,數次修葺增築長城,構築的萬里防線。

    天保三年,自黃櫨嶺至社平戍,四百餘裏,立三十六戍。

    天保六年,發夫一百八十萬人,自幽州北夏口,西至恆州,九百餘裏。

    天保七年,自西河總秦戍,東至海三千餘裏,六十裏一戍,置州鎮二十五所。

    天保八年,自庫洛拔而東,至於塢紇戍,凡四百裏。

    每次修築長城,動輒數十萬乃至百萬民夫丁壯,不啻於一場舉國大戰。

    講起鄴城爲中心的天下糧倉,人口繁茂,騎兵縱橫往來的四戰之地。

    講起中原逐鹿,北臨黃河,西函谷、東成皋、南伊闕三面雄關的天元之城洛陽。

    講起西接漢中,南臨漢水的南陽,漢代第一大郡,光武起家之所。

    講起曾經屬於南朝的兩淮之地,重鎮壽陽,鍾離大戰。

    講起江北三州,渤海之南,東海之濱,岱宗門戶的青州。

    講起泗水、汴水直通中原,丘陵環繞,冶鐵開炭的徐州。

    講起河濟淮泗之間,北有泰山之雄,西有蒙山之險的兗州。

    講起六鎮強兵,幽並的具裝突騎,一人必當百人的百保鮮卑。

    ……

    徐陵一番講解,比起四書五經、子曰詩云,更受這羣將門子弟的歡迎。

    侯勝北以前聽阿父籠統說過一些北朝之事,卻不像徐陵親身經歷,將北朝的地理構成,實力分佈講得清晰明白。

    他當然不會以爲自己起個名字叫勝北,就真的能夠勝過北朝了。

    此時吸收到的每一點知識,在將來的某一時刻,都有可能成爲助力。

    徐陵上的課程讓他對北齊有了印象,同時對少掉的北朝另一半,據守關中的北周也充滿了好奇。

    ……

    徐陵見國子學少年們聽得認真,更是興致大發,開始講起齊帝高洋的各種軼事。

    什麼嗜酒淫泆,肆行狂暴,身自歌舞,盡日通宵都是小事。

    身爲皇帝,經常散發胡服,雜衣錦彩,袒露形體,塗傅粉黛,乘牛、驢、橐駝、白象,或令勇士負之而行,擔胡鼓拍之。

    至尊本該深居簡出,可是北齊這位天子卻遊行市裏,街坐巷宿,倒是平易親民。

    盛夏日中暴身,隆冬去衣馳走,不怕曬也不怕冷,居之自若。

    高洋曾於道上問一婦人曰:”天子何如?”

    婦人答曰:”顛顛癡癡,何成天子!”

    當即被殺。

    高洋性殘忍好殺,作大鑊、長鋸、坐鍘、碓。

    各種刑具陳列於朝廷,輒手殺人,以爲戲樂。

    官員只好準備死囚,稱爲供御囚,每當他想要殺人,可以拿出來充數,免得自己遭殃。

    本來殺也就殺了,高洋的殺人手法也十分殘忍,多令支解,或焚於火,或投於水。

    供御囚要是三個月還沒被殺就能得到寬恕,可惜很少有人能夠活過三個月的。

    齊帝所殺對象不止平民,官員也難倖免。

    都督韓哲無罪,斬之。

    典御丞李集面諫,縛置水中,沉沒久之,復令引出,又令沉之,如此數四。剛剛釋放,隨即高洋不知想到什麼,下令拖出腰斬。

    徐陵身爲他國使臣,要不是僕射楊遵彥相救,幾次差點也丟了性命。

    一次西巡,百官送行,高洋竟然命令槊騎團團圍住:”我舉鞭,即殺之。”

    拜託,這可是文武百官啊。

    黃門郎大着膽子勸道:”陛下如此,羣臣不勝恐怖。”

    高洋邪魅一笑:”大怖邪?要是怕了,就不殺。”

    以此爲樂。

    高洋兇性大發時,輔政大臣乃至親族長輩也難逃毒手。

    楊愔爲宰相,齊帝以馬鞭鞭其背,流血浹袍,又使進廁籌。

    置楊愔於棺中,載以轜車,那可是裝死人的殯葬車,用來裝活宰相。

    高洋曾經持槊走馬,朝着左丞相斛律金之胸比劃多次。

    見斛律金神色不動,大喜,賞。

    墜親媽婁太后於地,頗有所傷。

    更以鳴鏑射皇后之母,以馬鞭亂擊一百有餘。

    ……

    至於高洋的女性關係,那是混亂得無以復加。

    高氏婦女不問親疏,多與之亂,或以賜左右,多方苦辱。

    彭城王太妃爾朱英娥,初嫁魏孝明帝元詡爲妃,再嫁魏孝莊帝元子攸爲後,此後爲其父高歡的側室,因不從高洋,手刃殺之。

    魏樂安王之妻,皇后之甥女,高洋數幸,欲納爲昭儀。

    又有薛嬪有寵,妓女出身,無故斬首。

    高洋藏首級於懷,宴飲間忽探出其首投於盤中,一座大驚。

    就在宴席上支解其屍,弄其髀骨爲琵琶彈奏,所有人都傻眼了。

    高洋則流涕曰:”佳人難再得!”

    載屍而出,披髮步哭跟隨在後。

    ……

    徐陵一講起來就收不住口,也是這位北齊之主的事蹟實在太多的緣故。

    侯勝北等一衆少年,聽得目瞪口呆,合不攏嘴。

    乖乖,這不是人,是神經病怪物吧?

    兩年前和自家打了一場大仗的,就是這麼個皇帝?

    幸好是打贏了,如果南朝也落入此人之手,不知得被折騰成什麼樣子。

    侯勝北不寒而慄,捫胸慶幸,還好自己沒碰到什麼荒淫無道之主。(^-^)

    最後點評北朝人物,徐陵誰都看不上,傲然道:”江北唯有李庶可語耳。”(注2)

    侯勝北不知道這個李庶是什麼人物。

    眼下的他,還只知道北齊的神武帝高歡、唱敕勒歌的斛律金、還有打敗過陳霸先的段韶段孝先……

    -----------------

    四月。

    廢帝蕭方智被殺,諡號敬帝,年方十六,比侯勝北還要年少兩歲。

    -----------------

    注1:溫太真即溫嶠,曾據江州抵禦王敦、蘇峻、祖約的多次叛亂

    注2:李庶,黎陽人。魏大司農諧之子也,以清卞每接樑客。徐陵謂其徒曰:”江北唯有李庶可語耳。”

    《地名對照》

    湓城:今九江市

    白水浦:今九江市東白水湖

    豫章:今南昌市

    臨川:今撫州市

    東陽:今金華市

    晉安:今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