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抗北齊之對峙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仁者爲鬼字數:3907更新時間:24/06/26 20:23:47
    天亮換防,侯勝北這一伍撤下休息。

    ”剛纔可是吃了一驚?“

    侯安都溫言問道。

    侯勝北默默點頭。

    ”即便處於地利天險也不可鬆懈。兵兇戰危,一個小小疏忽就可能送了性命。“

    阿父的說教有些古板,不過侯勝北方才親身體會到了,此刻冷汗未乾,又重重地點了點頭。

    ”好了,你且去休息一下。今日敵軍多半也不會來攻了。“

    ”?“

    ”敵可來我亦可往。昨夜我令別帥黃叢率領舟師夜襲敵軍,燒了他們的前軍船艦。經過昨日一戰,敵軍想必知道這座梁山不好攻,不會白白把軍士性命空拋在此的。“(注1)

    ”那接下來敵軍會怎麼做?“

    ”既然攻不下梁山,江北此路不通。自然就要改走江東一路了。“

    侯安都望着尚且籠罩在清晨薄霧中,江對岸的博望山:”大概會隔江對峙一段時間吧,接下來要看周將軍那邊的進展了。“

    ”周鐵虎將軍?“

    ”不,周文育將軍。他攻下江州也好,攻不下江州也好,都該回援了。“

    是兇漢啊,有他來援的話,確實勝算又多了一分。

    卻聽侯安都道:”你昨晚示警有功且殺敵二人,按軍法理當賞賜。加之襲秦郡、破姑孰,積功升爲什長。“

    侯安都看着兒子臉上身上濺得斑斑點點的血跡,心中升起一絲愧疚。

    低聲道:”我兒不會埋怨阿父吧。明明可以直接提拔你做個隊長甚至幢主,卻讓你從親兵士卒、伍長什長一步步做起,和旁人一樣積累戰功才得升遷。“

    ”不會。“

    侯勝北搖頭道:”阿父的一片苦心,孩兒明白。猛將必發於卒伍,現在這樣循序漸進,孩兒反而做得安心。“

    ”好的,我兒速去休息。記得取用些熱水擦身,莫要得了卸甲風。“

    ……

    侯勝北回到後帳,掏出紙筆寫下一句話,才放心沉沉睡去。

    紹泰二年三月二十四

    居地利天險,以爲高枕無憂者,殆——於梁山壁壘遭夜襲有感

    -----------------

    蕭軌等攻打梁山不克,見地勢兇險,守衛嚴密,又遭逆襲燒了前軍船隻,知道此處據點不可促下。

    於是整軍渡江去了南岸,退保蕪湖,據博望山,與侯安都所部夾江對峙。(注1)

    陳霸先則召還正在攻打湓城的周文育,令其抓緊返回建康。

    另派遣定州刺史沈泰、吳郡太守裴忌率軍數千,以及東徐州刺史錢道戢所部三千,諸軍合力共同守禦梁山,侯安都統領的兵力增強到了一萬餘人。

    四月十二日。

    兩軍對峙十餘日。

    陳霸先親自來到梁山要塞,安撫慰問諸將士,巡視防線各處,讚揚堅守防線的上至主將,下至士卒。

    鼓舞一番士氣之後,陳霸先對侯安都道:”安都,你且陪我走走。“

    侯勝北發現陳霸先的高大身形消瘦了不少,心想他身居中樞高位,掌管朝政,日子真是不好過。

    如今內敵未平,外敵壓境,南朝四分五裂的局面,只怕是要操碎了心。

    加上獨子陳昌被扣留北朝不得歸還,每天不知以何面目見章要兒夫人,陳霸先實在太慘了。

    不知道他這次會和阿父私下說些什麼話。

    ……

    陳霸先和侯安都走到一處山崖,江風獵獵,放眼遠眺:”安都,自從你來投我,往事彷佛仍在眼前,然而轉瞬已有六年了。“

    ”令郎也從十歲小兒,長成了現在的英武少年。“

    他似沒有要侯安都回答的意思,自顧自說道:”我的昌兒已經二十歲了,卻陷落西魏,屢次交涉不還。現在就連曇朗也送去了北齊爲質。“

    ”主公國爾忘家,公而忘私。侯某跟隨主公,學到公忠體國一事,銘刻於心。“

    ”安都,當年你與我十問十答的場景,還歷歷在目。只是前途如此多磨,卻是沒有彼時的意氣風發了。“

    “主公何出此言!此時正當奮發才是。”

    “自己的身體自己清楚,安都你年方三十過半,我卻已經五十有四嘍。”

    “主公!”

    陳霸先像是換了一個毫不相干的話題:“安都,北齊來信,只要我送回建安公蕭淵明,便可退軍。”

    “此必有詐,蕭淵明迴歸,北齊必然另生事端,絕不可輕縱。”

    “我也是這麼想的。所以這場大戰看來是難以避免了。“

    陳霸先笑笑:”有些事情,雖然火候未到,可是我也只有知難而上了。”

    侯安都神色凝重,這句話的意思深長,懂的都懂。

    他沉吟片刻後答道:“不管是蕭淵明,還是蕭方智,我侯安都願爲主公處置。唯有一點,請主公把握好時機分寸。”

    聽侯安都直呼當今天子姓名,出大逆不道之語,陳霸先毫不在意,反而讚道:”好,好,安都果然還是那麼直爽敢言。“

    他大笑道:”你收留叛賊侯景之妻的事情,我就不問了。“

    侯安都神色不動,淡然道:”一介可憐女子而已,何勞主公動問。“

    -----------------

    侯安都麾下的兵力倍增,用兵施計更爲寬裕靈活。

    忽然一日載兵五千,順江而下六十裏,至針魚嘴,沿橫江河溯流而上停泊。

    此地距北齊行臺司馬恭駐守的歷陽不過十里,侯安都突襲大破之,俘獲萬計。

    其中當然少不了侯勝北的身影,這次他不算自己,帶了十名士卒,比伍長管的人數多了一倍。

    但是到了實際作戰,他只需要聽從隊長指揮,盯住兩位伍長即可,感覺反倒更爲輕鬆了——也是因爲兩位伍長張安張泰得力,士卒平日裏訓練有素的緣故。

    兵法有云:事急布惠,當陣殺人,皆無救於成事。

    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如驅羣羊,皆平日之威儀,習練有素之故也。(注2)

    紹泰二年,五月。

    兩軍對峙已有四旬。

    北齊召建安公蕭淵明,詐許退師,陳霸先準備舟船相送。

    未幾日,蕭淵明疽發背,卒。

    聽聞此訊不久,北齊軍無視對岸梁山的侯安都,開始向着建康進發。

    奉立的牌坊倒了,再不立下些功勞,只怕要落得柳達摩一樣的下場。

    北齊軍從蕪湖出發,六日後入丹楊縣,又六日,至秣陵故治,兵鋒直指南朝京師。

    ……

    陳霸先下令侯安都、徐度等各部還師建康。

    此時,侯安都在接待一位客人,兩人正談到興致處。

    “如此說來,荀兄幸好還沒上任,否則卻是要空跑一趟了。”

    來客氣度不凡,豐神俊朗,乍看像一儒雅文士,細看又透出武士的英銳風範,與侯安都年紀相當。

    只聽此人微笑道:”是啊,我這個安南將軍、都督南兗州諸軍事、南兗州刺史的轄地盡入北齊之手,如今成了斷梗飄萍。”

    “荀兄說得哪裏話,你出身潁川荀氏名門,世代將相輩出,根基深厚,何來飄萍一說。”

    “承祖之蔭又有何可驕傲的。百年亂世,名門殘破,我是看穿了,家名不足爲憑,當今之世唯有才德實力,方是立身之本。“

    “若論才德實力,荀兄的雄才大略,在下早已久仰,佩服得很。”

    ”侯將軍謬讚了吧,荀某苟活存身,哪裏談得上什麼雄才大略。”

    “不然。數年前叛軍之亂時,荀兄召集衆旅,據守在巢湖間建寨自守。宋子仙、任約等多次來犯,都被荀兄擊退。”

    侯安都屈指一一道來:”叛軍敗於巴陵,荀兄從濡須出發攔截,大敗其後軍。侯景船隊,前後相失。王僧辯起兵,荀兄又派軍相助。這等英雄人物,侯某實在是相見恨晚。”

    ”看來侯兄對我荀朗,倒是頗爲瞭解。“

    本以爲只是隨口的客套話,不曾想侯安都真的一件件說出自己的功績。

    雖然不至於沾沾自喜,荀朗也是暗歎其用心了。

    ”當時京師大飢,百姓皆於江外就食。”

    荀朗喟嘆道:”我實在於心不忍,招致部曲解衣推食。以相賑贍,乃至聚衆數萬,倒非本意。“

    ”荀兄心懷仁慈,又深明家國大義。之後在踟躕山擊敗叛逃北齊的郭元建。文采軍略,令侯某神往不已。“

    ”好了,侯兄也贊我贊得夠了。“

    荀朗正色道:”言歸正傳,侯兄可知我的來意?“

    侯安都微笑道:“荀兄大才,定知北齊以滅國之軍來襲之事,想必是有所決定了。”

    “正是,三年前我率私兵萬餘家渡江,來到宣城郡內安居。如今北朝和陳司空,已到了決戰時刻。”

    荀朗說起對局勢的判斷,充滿了自信:”北朝勝,則我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陳司空若勝,則聲勢大振更圖進取。與其遲早都要歸附,錦上添花自然不如雪中送炭。”

    侯安都大喜:“得荀兄相助,主公必然欣喜重用。”

    荀朗拱手道:“侯兄爲陳司空心腹愛將,今日貿然來訪,敢請引薦扶持。”

    “我定向主公引薦荀兄,願結爲友,今後守望相助。”

    “好。我有部曲數千,皆是昔日隨我破敵之士。這次帶來,正要和侯兄並肩作戰!”

    荀朗笑道:“此是犬子法尚,且讓小兒輩自去說話。我與侯兄議些具體章程如何。”

    侯勝北看向荀朗身後侍立的少年,年紀和自己相若,面貌清秀與其父有幾分相似,褒衣博袖,神態莊容穩重。

    他是個自來熟的,拉着這少年便自去說話。

    “你叫荀法尚?出身潁川荀氏,三國時王佐之才的荀彧是你家先祖嗎?“

    “你也十六歲?那我們正好同年,你大還是我大?“

    “你有個叔叔叫荀曉?我也有個叔叔叫侯曉,你說巧不巧。“

    “我已經跟着阿父,打過好幾仗了。什麼,你也是?說來聽聽唄。“

    荀法尚脾氣甚好,不嫌他囉嗦,一一應答。

    兩人是同齡少年,學文從武的經歷也類似,聊的甚是投緣,不一會便熟絡起來。

    侯勝北還不知道,除了蕭摩訶之武,這一刻,上天把日後的另一位莫逆之交,智之荀法尚賜給了他。

    ……

    正說話間,軍士來報。

    “傳令!敵軍已入丹楊,主公命即日放棄梁山各柵,轉進建康,十日內各路兵馬取齊。”

    歷經五十餘日的對峙,終於要和北齊軍決戰了!

    侯安都奮身而起:“荀兄,你來得正是時候,可願與侯某走上一遭?”

    “固所願,不敢請耳。”

    荀朗也長身而起,肅容拱手作揖。(注3)

    侯安都回禮,兩人並肩走出軍帳,朝向面前的上萬雄師。

    侯勝北和荀法尚,看着兩位父輩的背影,不禁心馳神往。

    此時,響起衆軍震天動地的齊聲高呼:”萬勝!萬勝!”

    花費月餘築成的梁山要塞,棄如敝屣。

    近二萬精銳之師,斷然奔赴決戰之地而去。

    -----------------

    注1:帳內蕩主黃叢逆擊,敗之,燒其前軍船艦,齊頓軍保蕪湖。

    注2:戚繼光《練兵實紀》,提前引用一下

    注3:(荀朗)自宣城來赴,因與侯安都等大破齊軍。

    《地名對照》

    針魚嘴:今針魚嘴

    橫江河:今得勝河

    丹楊:今當塗縣東北丹陽鎮

    秣陵故治:今江寧區秣陵街道

    踟躕山:今安徽巢湖市南

    宣城郡:今宣城市、蕪湖市、銅陵市、馬鞍山市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