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劉繇歸鄉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明州布衣字數:2380更新時間:24/06/26 20:21:48
    袁譚聽聞顏良領兩萬大軍一路朝着臨淄而去,大喜,頓覺收復青州失地有望。

    他急忙領軍一萬,想跟上趙塵大軍的步伐,準備沿着壽光、益國而入齊國境內,與顏良大軍東西夾擊,讓趙塵首尾不顧。

    可剛起兵幾天,便收到前線送來的消息,顏良長途奔襲,被趙塵設計擊殺,一萬大軍剩餘數千人。

    袁譚大驚,帶着衆人的憤恨,灰溜溜地回到了都昌城。

    話說劉備得到信使傳來趙塵“請主公安心守徐州”之信,緊鎖的眉頭緩緩舒展。

    正坐在一旁議事的簡雍、糜竺、孫乾三人見狀,心中壓力也逐漸緩解。

    畢竟劉正禮的曲阿被孫策擊破之事,關係到整個徐州的安危,曹操那邊還在一直催促着出兵攻打袁術,一同剿賊。

    袁術一方因爲劉備依照趙塵計謀,不理會袁術,讓袁術頗爲憤恨,甚至還想出兵攻打劉備。

    好在主簿閻象勸住,一旁的楊弘也勸說袁術,不可衝動,免得惹怒劉備,起兵來攻。

    畢竟此時劉備不出兵,也不助曹操便是最好的狀態。

    另一方面又考慮到劉備的徐州今後可能是一條退路,如今能對抗曹操也只有劉備,回冀州之地也需要經過徐州。

    袁術無奈,只能作罷。

    如今趙塵來信,讓劉備安心坐鎮徐州,便是給衆人吃了一顆定心丸。

    爲今之計,便是依照先前趙塵所留之言,大力發展徐州,讓徐州的糧食生產得到有效恢復。

    經歷袁術稱帝之事後,徐州便能成爲一方富庶之地。

    行軍打仗不僅打得是兵力將士計謀,更是比拼國力,無糧大軍寸步難行,無馬難以馳騁疆場。

    三人聽了劉備之言,相視一眼,各自明白自己的任務。

    對於行軍打仗,此三人並不擅長,所以劉備也沒有想着要詢問他們的意見。

    但是經商、內政、外交,三人便是擅長的。

    另一邊,關羽到達廣陵後,休整了一日,便再次啓程前往曲阿。

    半路上便收到了趙塵送來的書信。

    關羽打開信,認真研讀。

    信中雲:雲長速速前往曲阿,迎劉正禮於丹徒,切莫讓劉正禮前往豫章郡,而後速速回廣陵。

    底下還有另一份給太史慈的書信。

    劉繇前往豫章郡,最終還是病亡,但如今與趙塵有關係的是豫章太守人選。

    建安元年,豫章太守周術因病而亡,太守之位懸空。

    若是按照劉表後援之理來說,理應由諸葛玄出任,但先前朝廷剛剛任命朱皓爲太守,兩人還生了衝突。

    劉繇匆忙去豫章郡,會助朱皓坐上太守之位,將諸葛玄趕回襄陽劉表身邊。

    這是趙塵不願看到的。

    如今諸葛瑾已經納入劉備勢力,諸葛玄只要不回襄陽,諸葛亮極有可能會助其守豫章郡,讓孫策望郡興嘆。

    屆時再讓劉備出面,去收下諸葛亮,既能直接找到諸葛亮,又能拿下豫章郡,乃一舉多得也。

    此外,還有關鍵的一點。

    迎接劉繇回廣陵,太史慈便真的納入劉備帳下。

    劉繇並非戰亡,而是因病而死,此事恐怕趙塵沒有辦法把控。

    按照趙塵的預計,估計也就這幾個月時間。

    讀完,關羽將信放進懷裏,又拍了拍放信的胸口位置,自信地前往丹徒迎接劉繇。

    正如趙塵所料,劉繇兵敗曲阿之後四處亂竄,不知該去何地。

    若是有許劭在,恐怕早就從丹徒登船,逆流而上去豫章了。

    可歷史被趙塵改變,許劭如今在劉備帳下。

    沒有人給劉繇出主意,他也不知道該去往何處。

    南下無處可尋,皆是孫策之地,唯獨北上去江邊渡口尋機會。

    關羽按照趙塵指令,與太史慈二人,領大軍在丹徒附近接應。

    劉繇見之,心中大喜,急忙跟着關羽渡江前往廣陵安身。

    太史慈對關羽和趙塵的接納心懷感激,雖說自己並沒有得到劉正禮重用,但劉正禮十分清廉且有威望,算是個不錯的主公。

    可惜剛到廣陵沒多久,劉正禮便病倒去世了。

    劉備下令厚葬劉正禮,並前往劉正禮故鄉接來其家人善待之。

    而後,關羽便將趙塵先前給太史慈的書信拿出來,交給了太史慈。

    一切都如趙塵書信所料,字裏行間,絲毫不差。

    關羽不得不感嘆,軍師真乃神人也!

    太史慈收到書信,信中有言:“子義將軍,塵已應根矩先生之求,不日出兵收復東萊,若是將軍有意,塵請將軍一同前往。另請將軍協劉正禮迴歸故鄉。”

    太史慈明白趙塵的意思,他對關羽說道:“關將軍,慈多謝劉使君厚禮吾主。今日起,慈便北上,與厚德先生一道收復東萊郡。”

    次日,太史慈便領劉正禮的棺木,在劉備等人的矚目下,離開了廣陵城,一路北上去東萊郡。

    關羽望着匆匆離去的太史慈,內心倒是對這位忠義之士有所改觀。

    一行數人過了半月有餘,到了東萊牟平,太史慈親自將劉正禮安葬在這片故鄉的土地上,爾後去找了東萊太守管統。

    太史慈本想說服管統投降趙塵,不可再爲袁譚效力,讓東萊郡能像徐州那樣繁華。

    管統卻不屑地說道:“東萊乃青州富庶之地,徐州也未必如此。”

    太史慈卻說道:“東萊可有萬畝良田齊耕種,百姓見官喜相迎之景?”

    管統皺了皺眉,回道:“不曾。”

    太史慈又說道:“東萊可有數十萬戶口,百姓擺脫糟糠之景?”

    管統再次搖頭,回道:“不曾。”

    太史慈再說道:“東萊可有夜不閉戶,將士巡街護衛百姓之景?”

    管統依舊搖了搖頭:“也不曾。”

    面對管統一連三次否定的回答,太史慈這才說道:“上述三景,在徐州郡縣隨處可見,大城廣陵、淮陰更是令人嚮往,劉使君與趙厚德治理下的徐州,高祖在世恐怕也不過如此。”

    要知道,太史慈是長期面對曲阿終日不見天日,糧草不足,百姓食不果腹的場景,而後來到廣陵、淮陰求助,進城之後的場景讓太史慈終身難忘。

    寬街人流,鬧市喧囂,似乎徐州外的亂世與此地無關。

    數月前離開徐州之時,還只是尋常穩定平安之城。

    短短數月便成了如此繁華之城,太史慈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這也更加堅定了太史慈心中之念。

    管統微微一驚,未曾想過這般傳言中的盛世能在徐州出現。

    看着太史慈堅定的眼神,管統明白,此人所言絕非胡言亂語。

    羨慕歸羨慕,只是歸降之事,絕不可能。

    太史慈低估了管統的決心和忠誠,只能怏怏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