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徵丁(1)
類別:
女生頻道
作者:
歲月神偷字數:2437更新時間:24/06/26 20:20:26
塔姆的,我瘸了,狒狒了。
~~
「大過年的,怎麼了這是?」
朱高熾一邊心中納悶,一邊打開奏章。
待剛看清奏章的開口,心中就咯噔一下,暗說不妙。
「臣,督察御史北直隸總督辛彥德伏乞奏」
「姥姥的」
一見這個開頭,朱高熾就心中罵道,「新都北京那點破事兒過不去了是吧?辛鐵頭非要把順天府還有營建司工部戶部殺得人頭滾滾是不是?古往今來,這麼曠日持久的工程,壓根就不可能沒有中飽私囊咦」
朱高熾預料對了,辛彥德是彈劾他。
但所彈劾的不是彈劾北京營建司的事,而是
「臣,漕運總兵官陳瑄,聯名上奏」
陳瑄,大明開國勳貴之後,曾任成都右衛指揮使。因在任期間,維護都江堰有功,大明定下遷都事宜之後,被提升爲漕運總兵官。
忽然間,朱高熾的胳膊都哆嗦起來了。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南北大運河也出岔子了?」
再往下看,頓時驚得瞠目結舌。
「直沽海口轉款挪用」
「官商勾結以次充好」
「各項材料質量參差不齊」
「工程進度敷衍不前」
「姥姥的,這是要人命呀」看到此處,朱高熾額上已是青筋乍現。
~~
大明帝國的錢袋子掌握在李至剛的手裏,收錢的權力掌握在鐵鉉的手裏。
那麼爲何李至剛這些年,始終懷着一定要扳倒他朱高熾的心思呢?
因爲他朱高熾掌握着大明帝國花錢的權力。
且不說北京新都營建司那個花錢如流水的巨大功臣。
就說這涉及到國家命脈的南北運河漕運海運也都被皇帝交予他來負責。
~~
「洪熙」
朱允熥低聲道,「滿朝文武都在反對遷都,認爲是朕要自棄祖宗之地,擅改太祖高皇帝的祖宗家法,是勞民傷財好大喜功」
說到此處,他頓了頓,繼續道,「正因爲你,你瞭解朕的真實想法,所以這涉及命脈的水路才交給你朕當撒手掌櫃的」
說着,啪!
朱允熥猛的一拍寶座的扶手,地上的李景隆忍不住一個哆嗦,趕緊悄悄的跟朱高熾拉開距離。
「你也當甩手掌櫃的?直沽海口連接通惠河,何其至關重要」
「你再往下看,漕運山東運河段官府肆意剋扣工錢民工飲食,差點引起了民亂」
「南北運河工期一再延誤」
~
帝國將來遷都之後,海運要走。
海道漕運從背靠長江入海口的太倉港出發,至崇明島三沙入深海經劉家島,沙門島萊州灣到達直沽
沿途於海路之上專門設置航標船旗標,晝夜燈火旗號,引導船隻,順風十日可到。
說起來有些矛盾更有些讓人啼笑皆非。
其實這個海運的路線,是從太祖高皇帝洪武年開始就指定的海運路線。
但他在作用上,不是爲了溝通南北,而是爲了保障軍事後勤。
大明朝開海十餘年,但所有經力和技術都運用在了外海與遠洋之上,內海這一塊,還真沒有太在意。
沒人在意,是因爲無利可圖。
尤其北方的海港,朝廷在山東膠東等地修築了許多海港,最初的意願都是促進南北海運,但經過十多年的考驗之後。
就連朱允熥這個當初,只要是地方官員提及修築海港建議,就大筆一揮撥撥
人的皇帝都有些臉紅。
確實是有些好大喜功,勞民傷財了。
首先,一個海港能不能成爲良港,不在於位置,而在於它有沒有向內陸人口稠密富庶地區輻射的能力。
同樣再以山東爲例,即便他有海港,但是境內山多。而且因爲山多,隔開了陸地跟海,更使的山東境內衆多的湖泊無法形成有效的運輸水網。
所以,朝廷在山東等地修築的海港到最後多是用做軍港。
而且貿易也是單一的,只是對跨海的高麗還有東瀛也是用來軍事後勤運兵等。
它不是沒用,而是無法在現階段,起到切切實實給山東百姓帶來好處的作用。
沒錯,朱允熥是一名有着超前目光的穿越者,但他不是無所不知的
這些也都是他在執政的過程中所得到的血的教訓。
誠如古人言,無爲而治。
無爲而治有時候說白了很簡單,***別瞎幾把折騰!
這也是爲何開了海路的漕運,還要再開通南北大運河的原因。
因爲對這個時代有益
~~
任何的制度都不是一成不變的,但建立它的時候,他必定都是當時最好的制度。
後來者也不要想着後來者就一定比前人聰明事實證明,你可能啥也不是!
爲何說漕運有益
滿朝文武都反對遷都,但沒人反對疏通南北京杭大運河。
爲什麼?
這個問題,如果是十年前的朱允熥,他一定回答錯誤。
但現在他可以很輕鬆的回答正確。
跟後世有些類似,國家舉動,開發式提高gdp
朝廷剛下發開通南北大運河的公文,山東巡撫衙門就有官員上奏,「青登萊三府地臨山海,土地貧瘠百姓多逃難於東昌兗州」
「一旦朝廷開闢新河,兩岸必有空地。則三府之民給與耕牛農具即可安居樂業」
大明帝國是很富庶
不過,負責任的說,廣袤的北方,尤其是華北平原,儘管經過了快五十年,但依舊沒有從元末的戰亂中走出來。
江南地區開海重商的模式,搬不到北面
漕運南北大運河,經過的不單是華北平原
南直隸一部分,山東河南河北乃至通過驛路輻射到西北,造福的百姓何止萬計?
再往遠了些說,其實華北平原一百多年過去了,也始終沒有恢復到宋金時期的生活水平。
這裏又引申出一個問題,那就是大元近百年的國祚當中,從沒想過恢復。準確的說,從忽必烈死了之後,歷代大元皇帝的眼中就只有兩個地方。
元大都,京城。
江南,錢包。
大元的皇帝宰相權臣貴族們,對符和恢復生產不感興趣。他們感興趣的就是,怎麼最快的把江南的好東西運到大都來。
他沒興趣建設,也沒興趣提升老百姓的生活。
所以他們不用修運河,所以在元末時期張士誠把蘇州佔了,大元就慌了,但他沒有完全掐死。
而大明太祖高皇帝打敗了張士誠之後,直接掐死了海運漕運,大元直接崩了!
那麼,由此可見,從恢復民生的角度之外,還有另外一種
朱允熥和朱高熾都明白的,從統治者的角度來說,現時代南北運河必須修。
因爲誰掌握了運河,誰就掌握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