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8 章 收貨物爲稅,還是收金銀爲稅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卿歲歲字數:2393更新時間:24/06/26 20:13:34
    戶部尚書茹太素首先站了起來,他拱手道。

    “啓稟陛下,關於市舶稅,宋元都可以作爲咱們參考的依據,咱們貨物可以直接用前朝稅律。“

    “宋朝時,對進港和出港的貨物全部進行抽分。”

    “他們是將貨物分成粗細兩色,然後官府按一定比例抽分後送往京都,以此來充實國庫。”

    “元朝時規定的抽分比是:細色貨物是(珍貴品)十取一,粗色貨物是(一般商品)十五取一。”

    “後來又改爲細貨十取二,粗貨便是十五取二,另外還需要再徵收三十取一的舶稅。”

    這也就是說,從前的市舶稅都是收取的實物,如今大明大概率也得收取實物方纔合理。

    老朱皺了皺眉,對這個說法有那麼一些不滿意。

    他想要的是真金白銀,貨物又不能馬上賣出去。

    “就不能對大明的商人收貨物,他們洋人的就收銀子?”

    賣來賣去太麻煩,他還是希望能夠一步到位。

    銀子直接進入國庫裏頭,這得省下多少事來?

    “陛下。”茹太素不敢囉嗦,直接說出收銀子的弊端:“商人不老實,很容易出現假報價格。”

    “從而逃避朝廷的稅收,所以還是抽貨物爲好。”

    錢幣可以造假,可貨物不行,港口的貨是多少就是多少,他們在怎麼精明也是沒法子的。

    “價格憑什麼由他們定?”這時候,顧晨沒忍住出聲了:“價格應該由我們定,他們要賣東西到大明朝,那就要按咱們大明朝的規矩來。”

    這話有些霸道,可對老朱的胃口,老朱的眉頭瞬間就鬆開了,滿是讚賞地看向顧晨。

    “展開說說。”

    顧晨也不客氣,他直接起身,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咱們不怕他們報假,因爲我們可以在港口設立鑑定司,專門鑑定外來貨物的價值。”

    “比如他的東西都是什麼原料製成,有什麼用處,成本幾何,在我們大明,又能夠賣出多少錢。”

    “咱們鑑定出多少,他們就必須得在我們這賣多少,若是覺得價格賤了,那就直接打道回府。”

    “退一萬步講,就算讓他們定價,咱們也可以在進港後,便讓他們洋人自己報意向售價。”

    “按他們價徵收稅收,然後把蓋了大明關印的票擬發給他們,讓他們不得超過票擬的幾成價賣。”

    “再告訴我們大明的商人,必須要按這個價格購買,若是高價購他們的東西,便涉嫌偷稅,那就得吃牢飯。”

    “大明商人的銷售價格,漲幅也不能超過一定的規定,同樣要朝廷出示票擬,按票擬售價。”

    “咱們再成立監商司,專門監管各類商品的價格。”

    “只要是超出朝廷票擬的價格,全按偷稅的罪名處置。”

    “咱們只需把細節想好一些,再佈置妥當一些,按價計量稅收,又有什麼不可以的呢?”

    “還有,咱們還得設立外幣兌換局,規定凡是在大明內交易的,必須要用大明寶鈔交易,咱們收稅也只收寶鈔。”

    “所以他們必須要去外幣司,兌換我大明的寶鈔,才能夠在我大明朝的地盤上做生意。”

    雖然肯定還是有漏洞,可白銀是實打實流入大明了呀。

    “光曦,你少說兩句。”詹徽見不得他出風頭,連忙阻止道:“你不是戶部之人,怎能隨意開口?”

    “啓稟陛下,既有先前的例子,咱們便按先前的例子來便是,按前例總不會有大錯的。”

    “倒是按光曦這般,又要仔細規劃,還要咱們自己定價,還要成立什麼司來監督成交價格,這實在太費力氣。”

    “朝廷現在本來就沒幾個辦事的,從哪兒調那麼多官兒出來,所以臣贊同茹尚書所說,按貨物抽取,既簡單,又不用大費周章。”

    反正不管顧晨說的對不對,他就是要跟人唱反調。

    “怎麼沒人?”顧晨急了:“那麼多恨自己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秀才、舉人,不讓他們幹這個幹啥?”

    “陛下,臣不但覺得要收洋人的稅,我們大明商人賣貨給洋人,咱們也應該收稅。”

    “您想,大明寶鈔只在大明通行,可大明商人賣貨於洋人,洋人肯定是支付金銀購買。”

    “既然如此,如何不能兩邊兒都收取一道稅收。”

    “他們在外賺的是金銀,那我們的稅就收金銀,他們在內賺的是寶鈔,那咱們稅就收寶鈔嘛。”

    貨物又重又難運,哪裏有直接收取金銀方便?

    “還有,課稅司不能由地方布政使司去管轄。”

    “所有的稅收必須由戶部直接管轄,免得地方官員聯合商賈,從中動手腳,侵犯朝廷財產。”

    歷史上隆慶開關以後,大明商業繁榮不已。

    那些商人和官員富得流油,而國庫自張居正死後卻逐漸減少,最後直接把大明給窮死了。

    爲什麼?

    因爲商稅有弊端,因爲稅收掌握在地方政府的手裏,而不在朝廷的手裏,所以朝廷才窮嘛。

    “那便按這個準備吧。”

    老朱想了想,覺得顧晨說的靠譜,便直接吩咐。

    “在月泉港口成立監商司,專門巡查交易價格,再設立市舶鑑定司、寶鈔兌換司。”

    “課稅司隸屬於戶部,各道只有監督的權利,沒有插手、指手畫腳,更沒有調用稅銀的權利。”

    “各司要明確職責、各司其職、不可越權。”

    “朝廷成立商監司,十三省全都要成立分司,監管各類貨物交易價格,禮部和吏部要準備考試、選取官吏。”

    “至於具體的官職品階,等你們下去商量好了,再遞個詳細的劄子上來,到時候再說。”

    反正這些職位階品不會太高,所以老朱的要求也不會高。

    只要盡忠職守,不要偷奸耍滑、貪污受賄就行了。

    “現在收銀子還是收貨物說好了,咱們該說收多少的事,茹尚書,你覺得該收多少?”

    這才是最重要的事,也是決定朝廷收入的關鍵。

    “額……臣以爲……”茹太素猶豫了下,還是輕聲道:“臣以爲細貨收取十稅一,粗貨就十五稅一,舶稅的話,依舊三十稅一爲好。”

    元朝後期收稅不顧人死活,收老百姓的稅直接收到一百年後,所以他認爲後面定的稅最好不可考慮。

    “太少了。”顧晨這時候又插嘴了:“不但稅收少了,分得也太粗獷了,細貨是包括哪些細貨?”

    “粗貨又包括哪些粗貨,不說清楚是否太過籠統?”

    “陛下,臣以爲,應該讓戶部詳細擬好分類,再按分類擬定稅收,而且最高十稅一實在是太少了。”

    “我朝的那些茶葉、絲綢、瓷器、香料等貨物何等珍貴?”

    “那些洋人恨不得求着賣,他們買回國去賣多少價,那可就不是咱們能管得了的了。”

    “所以,臣以爲最少最少也應該要十稅三、十稅四才行。”

    “並且商人賣給洋人,要收一道大明商人的稅,洋人買咱們的東西離開,咱們也得要再收他們一道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