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1 章 沒用的話,要少說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卿歲歲字數:2763更新時間:24/06/26 20:13:34
    “傳咱的令,凡是在潘富的逃亡過程中施以援手的,主犯全部誅殺,其家人都輸作勞役。”

    “房屋土地財產全部充公,不管什麼張財主、李財主、王財主,總之一個漏網之魚也不許放過。”

    不是喜歡奴役欺壓百姓嗎?

    行?

    那他就讓他們的家人,都嚐嚐被人奴役欺壓的滋味。

    “陛下仁慈。”

    詹徽連忙起身讚道,確實,陛下這次居然居然沒有選擇誅族,這可不就是仁慈了麼?

    貌似,自皇后娘娘的病好了以後,陛下就越發好說話了。

    郭桓案死的三萬多人:“……”

    對對對,你說得對!

    “這事值得咱們大家夥警醒啊。”老朱深吸了口氣,開始佈置工作:“朝廷派官員去地方,是去造福百姓的,不是讓他們去受衙役控制的。”

    “我大明朝,還有多少個潘富?”

    “還有多少毆打知縣的沈尚,還有多少像李皋那般,被侵蝕、被腐朽了的縣官啊?”

    “所以,咱呢,就想了個法子,咱也都在這上邊兒了,你們都看看吧,說說自己的看法。”

    老朱話音剛落,機靈勤勞的雲奇就拿出幾本奏疏,發到了每一個人的手裏。

    顧晨拿到奏疏以後,一眼便看出這不是自己的字,也不是標兒的字,而是老朱自己的字跡。

    果然,朱元璋這只老虎,他是知道護犢子的。

    等大家看得差不多了,老朱便毫不客氣地點名回話。

    “茹尚書,你怎麼看?”

    茹太素看完了奏疏,感嘆皇帝想的周全、有用的同時,心裏邊兒卻也不太贊成此事。

    “陛下聖明睿智,早年驅除韃虜,恢復中原,自即位以來又治國安邦,慈悲爲懷、體恤百姓,使得我大明朝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此乃我大明之福……”

    聞言,顧晨忍不低下了腦袋,免得笑出來給人發現。

    這小老頭愛說廢話的老毛病,怎麼又犯了?

    幾年前那頓廷仗,瞧着是忘了個乾淨。

    老朱的太陽穴也是忍不住跳了跳,忍了好一會兒,才勉強用還算‘溫和’的語氣提醒。

    “咱說過,議事就議事,不必有如此多的前綴。”

    若不是看他現在年紀大了,不然他真的想再給這貨一頓板子。

    說着,他忍不住往茹太素腰腹往下的位置掃了掃。

    感受到朱老板冰冷的目光,茹太素心裏也跟着哆嗦了些。

    思及此,他忙說正事:“這樣做,確實能夠杜絕許多胥吏之患,不過只怕他們不願意。”

    在衙門裏頭當差,人家高低都是端公家碗呢。

    就算只是一個臨時工,那也是要威風有威風,要錢財有錢財,就算出了事大概率也是知縣背鍋。

    他們想想法子,還是能活着,然後繼續接待下一任知縣,繼續端碗,繼續拿錢就行了。

    這麼好的差事,他們可不樂意走人呢。

    真這麼幹了,那且有得鬧呢。

    “不走?不走那就都貶去做勞役。”老朱脾氣不好,也不樂意慣着別人:“唐鐸你說呢?”

    唐鐸沒有意見,他還是那句話,不服就幹。

    在他眼裏,打敵人,和打反抗朝廷的那些個人,也沒什麼兩樣。

    “韓宜可、詹徽?”

    老韓對這種事自然也沒意見,只是說百姓苦胥吏已久,確實得改,而且也支持大改。

    詹徽更不用說了,他想往上走,肯定是得順着老朱的話說,這一下就差顧晨沒說話了。

    “陛下。”顧晨起身,認真地分析道:“其實地主、鄉紳滿意與否、願不願意都不重要。”

    “給財主們再多的好處,他們也永遠不會知足,常言道,貪心不足蛇吞象,所以咱們沒必要管他們的心思。”

    “重要的是百姓想要什麼?”

    “從前,想當衙差,要走關係,最差也是小富之家才有機會,所以什麼好處都落那些當地富家身上了。”

    “而陛下這個法子,可以讓普通百姓也有機會吃口官糧,讓他們日子好過一些,他們定然很是歡喜的。”

    宇宙的盡頭是考公,古代的胥吏日子比普通百姓好,也比普通人穩定,這對他們來說是出路。

    老朱是苦出來的,他自然也願意讓普通老百姓過好一點,多點兒出路,所以他目光露出了讚賞。

    “那這事,就這麼定下,如今你又兼着吏部,不如就交給……”

    “父皇。”

    他本來想把這事交給顧晨,卻忽然被好大兒打斷了。

    “顧光曦還年輕,還缺歷練,這麼重要的事……”

    好,真是沒白疼標兒。

    顧晨感動得不要不要的,果然還是標兒待自己好。

    別說朱標,就連詹徽聽到老朱的話,那心裏都打了一個凸,這事,若是顧晨能辦得漂亮。

    那豈不是要和自己平起平坐了?

    要是陛下一高興,是不是還能直接越過了他去?

    所以,聽到太子這般說,他立刻拱手攬差道。

    “啓稟陛下,太子殿下說得有理,光曦尚且年輕,不懂那些胥吏的厲害,臣如今也兼着吏部的事。”

    “不如,這事交給臣,臣一定把事情辦好。”

    他四十多歲才來當官兒,可不是爲了給個後生當下屬的。

    顧晨看着積極的詹徽,露出了一個十分和善的笑容。

    “是,陛下,詹大人也兼着吏部,他年歲大閱歷豐,這件事,就讓詹大人去辦吧。”

    這是你自己要幹的,可不是我顧晨逼着你幹的。

    將來有什麼事,你也怨不到這頭上來。

    “嗯,也好,這事不能馬虎。”老朱忽然想到了什麼,看向顧晨:“咱記得,你老丈人也是個地主啊?”

    當年洪都之戰,第一個捐糧的,他還有些印象。

    “陛下,臣的岳父大人,可是一位好財主來的,十裏八鄉的,提起岳父大人,那都是豎大拇指的。”

    當然,他們縣衙裏,那些官吏也大多是世世代代的本地人,多多少少和蘇家有點關係。

    而他們知縣大人,確實也不敢得罪他家岳父大人。

    有些事,他家岳父大人出面,就是比知縣管用。

    但是呢,這些都是人情世故,不能說明什麼的。

    “嗯,咱知道。”對於這事,老朱倒是沒有絲毫懷疑:“你和詹徽都兼着吏部,這事你們和禮部一起商量着辦吧。”

    禮部管考試,吏部管任職,他們確實需要合作。

    “是。”

    韓宜可、詹徽、顧晨這三位都察院三劍客齊齊起身答應。

    不是老朱重用都察院,實在是……

    嗯,六部重臣都被郭桓帶走,這不是沒人了麼?

    “茹尚書。”這事說完了,老朱就開始繼續說下件事:“洪武十四年,我大明朝有多少人?”

    茹太素這次記得教訓,倒是也不再花裏胡哨地囉嗦了。

    “啓稟陛下,根據洪武十四年黃冊人口來看。”

    “我朝共有一千零六十五萬戶,人口是五千九百八十七萬人。”

    作爲老員工,他知道皇帝想問什麼,便即刻答道。

    “而洪武十四年到洪武十七年,這三年之間,全國報上的黃口數量,總共是有三十四萬黃口。”

    黃口本意是雛鳥的嘴,也是指剛出生的嬰兒。

    大明朝對於貧困家庭和多胞胎,生娃也是有獎勵和撫卹的。

    比如,洪武七年,應天上元縣民史廣妻李氏一產三男,賜錢六千,並賜乳母替養之。

    洪武二十六年,河南衛軍王狗兒妻周氏生下三男,賜鈔十錠,米五石,從此多胞胎成爲定例。

    沒有多胞胎的,貧困者,則可以去當地官府、養濟院等福利機構領取米糧,度過難關。

    所以對給新生兒上戶一事,老百姓都表現得很積極。

    新生兒多的縣,也算是知縣考績,所以地方官也會督促。

    “太少了。”老朱嘆道,他擡頭看向一旁的兒子道:“前些日子,太子尋咱,爲百姓求恩典。”

    “要咱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看來還是有必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