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天下何處可逃元 第五十五章土法水泥

類別:女生頻道 作者:名劍山莊字數:3268更新時間:24/06/27 13:07:38
    第五十五章土法水泥

    虞醒沒有說話,他直接將手中的書信給了張雲卿。

    委屈如同這一封書信一般,壓在張雲卿心上。

    她知道,這一次會盟諸部,本質上是一場政治會議,虞醒納妾不過是託辭。

    她與虞醒,不過是在墳前一拜,用一些乾糧,就成親了。

    娶奢家女,卻弄得如此之隆重。

    她心中如何是滋味。

    只是心裏萬般滋味,卻難說出口,卻笑道:“其他的事情,我管不着,納妾卻是家事,你放心便是了。我給你料理得妥妥當當。不會有一絲紕漏。”

    虞醒想要說什麼,張雲卿已經走了。說去安排了。

    虞醒能感受到張雲卿內心的糾結,只是他實在沒有時間兒女情長了。

    虞醒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首先組織鋼鐵生產。

    這一次要吸取上一次的教訓,儘可能平衡採礦運輸各部門效率,讓高爐效率最大化的持續生產。

    其次就是水泥了。

    三年修建一座城池。

    虞醒自然不肯接受。

    太慢了。

    虞醒很清楚,現在廣東方面,韃子數十萬大軍,四面合圍,正在拔除宋軍在岸上一處處據點。正因爲如此,即便韃子知道虞醒在這裏,也不會派多少兵馬的。

    現在才是他發展的黃金時期。

    時不我待。

    必須抓緊時間。

    要想在短時間內,修建一座城池。自然要上科技。

    水泥。

    現代的標號水泥,自然是不可能的。土法水泥卻是沒有問題的。

    這對虞醒來說,這僅僅是一個工程學的問題。

    製造水泥說簡單也很簡單,就是將幾樣原材料,研磨粉碎,送爐子燒。就是最高科技的水泥生產線,也就這樣搞的。原理雖然簡單,但是細分下來就不簡單了。

    製造水泥最核心的幾個問題。

    第一是原材料。不管是石灰石,還是其他各種原材料。畢節當地都有。

    最多的還是煤。

    貴州有西南煤海之稱,畢節就是貴州西部產煤大市之一。

    有足夠的燃料,是冶鐵與水泥產業的根基。

    第二是高爐技術。

    水泥也是需要燒製的。虞醒已經在研究冶鐵的時候,通關過一次了。雖然水泥爐與冶鐵爐要求不一樣。但是在虞醒看來,不過是換了一個馬甲,毫無問題。

    最後也就是研墨技術了。

    這才是難題。

    如果人工將水泥給研磨成粉末狀,自然是一點技術含量都沒有。畢竟漢代就有麪粉了。根本不是問題。但是效率是一個問題。

    虞醒要建立起的畢節城,並不大。

    周長不過四五裏。只需保護重點產業,鎖死交通要道即可。

    水泥用量也不會太多。

    但即便如此,讓人用手去研磨,三年都未必能成。

    這才是需要攻克的技術難點。

    這也難不住虞醒。

    虞醒很快設計出兩個方案,一個風力方案,一個水力方案。也就是風力磨坊,或者水力磨坊,古代早就有過的現成方案。唯一問題是,別人用來研磨麪粉,他用來研磨黏土,礦渣,石灰石。

    總之,一系列整合下來。

    所有問題,被虞醒分解成爲一個個按部就班就可以完成的工程。

    虞醒帶着敦州州學的學生,以及一些勞工,一切建設,並沒有什麼解決不了的難題。

    只是虞醒很快發現一個他難以解決的問題,根本無法大規模生產。

    問題不在虞醒的技術方案有什麼問題,虞醒已經因陋就簡到了極致,是土法之中的土法。甚至爲了工藝上的簡化,壓縮了保質期:最多十年了。

    這讓技術上沒有任何問題。

    問題是沒有人。

    是的。

    勞動力缺乏。

    爲了大規模交易,龍則溪在鐵監,與七星山組織大規模冶鐵。都需要人力。而虞醒麾下就那麼多人。人力資源都給了冶鐵部門。

    虞醒倒是可以要過來。

    但是事有輕重緩急,虞醒是知道的。

    冶鐵部門重要,其他部門也重要。喬堅控制下的民政部門,還有最重要的軍隊,那一個方面都是不能亂抽調人力的。

    虞醒轉了一圈,也只能小規模生產土法水泥,順便給孩子們上課。

    等待其他方面人力有閒暇,或者他一直期盼的漢人勞動力的到來。

    說起來,這些州學的學生們,正兒八經沒有上過幾天課。這麼多年,僅僅學習了一下四則運算,常用漢字的寫法。而且是用鉛筆,而不是毛筆。

    如果大宋士大夫們看了,自然覺得這學和沒學,幾乎沒有區別。

    在虞醒這裏,就直接帶這些人參與土法水泥的研製之中,一方面這些人也是勞動力。另外一方面,就是想培養他們科學的精神。

    科學精神,或者理性思考,本身就是一套非常實用的方法論。

    任何人只要能理解能掌握這個方法論,即便不去搞科研,也能用他來解決很多現實的問題,不敢說過得很好,也不會太差。

    虞醒到底是當過老師,既然這些學生叫他一聲老師,他總是要教一些真東西的。

    ********

    李鶴一行人用盡了千辛萬苦,翻山越嶺,才算是繞過了梅國忠的營地。來到了芒部。

    芒部立即給他一個極大的震驚:短短三個月,芒部已經不是他認識的芒部了。

    他認識的人也都不在芒部了,好容易才找到了一個舊識:趙大眼。

    趙大眼見了李鶴很是高興,說道:“李參議,公子時常唸叨着你。你可算是回來了。”

    李鶴說道:“別說廢話,這是怎麼回事?公子與小姐在哪?”

    趙大眼將李鶴走後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訴了李鶴,說道:“李參議,你快去七星山吧。小姐一定很想你。”

    趙大眼這番話,臉上有幾分欲言又止。

    李鶴一眼就看出來,說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趙大眼是個藏不住話的人,隨即將奢家嫁女給虞醒的事情說了。憤憤地說道:“男子漢大丈夫,被窩了多幾個婆娘,那都不是事,但是奢家的排場明顯勝過小姐,我看了不舒服。”

    李鶴的注意力卻不在這一件事情。

    並不是他與張雲卿的感情不深,不能爲張雲卿着想,而是李鶴能從更高的角度看問題。

    就是趙大眼自己不覺得,其實他爲張雲卿不平的出發點,也不是那麼單純,他是跟隨張雲卿一起加入虞醒團體的,天然是張雲卿一派的人。虞醒多幾個女人,他覺得那就不是事。但是別的女人壓過張雲卿,也就是別的派系,有可能壓過他們。

    這就是事了。

    李鶴明白趙大眼的心思,只是他更知道,虞醒如果大業不成,他們這些人沒有一個好下場,與這個相比,一些兒女情長的事情,根本不值一提,他最在意的是,這一場婚事給虞醒帶來的助力。

    李鶴說道:“阿永部奢雄的女兒?”

    趙大眼說道:“對,對。就是他。”

    李鶴心中暗道:“還真是老熟人。”

    他立即想到與阿永部聯姻的帶來的影響力,最少在六祖九部之中,虞醒有了盟友,而且阿永部距離凌霄城很近,或許能夠通過阿永部的渠道,與凌霄城取得聯系。

    等等。

    對於張雲卿的委屈,李鶴也唯有悠悠一嘆。

    剛剛從敵佔區回來,看見滿目瘡痍,故人長決。

    比起這些,張雲卿的委屈,也算不了什麼了。

    李鶴岔開話題:“你怎麼在這裏?”

    趙大眼說道:“我是奉命督糧的,這不快秋收了。在秋收之前,要將芒部的存糧,運輸到七星山去,留出倉庫來。”

    李鶴看着芒部的田地,也感覺到長勢不錯。

    畢竟給別人種地,與給自己種地是完全不一樣的感覺。

    “李參議。”趙立說道:“我想看看芒部,可以嗎?”

    李鶴說道:“趙公,想看,自然是可以的。正好趕路累了。正好休息半日。”

    趙立點點頭,看似了參觀芒部。與芒部的百姓交談,並且去看了虞醒設計的堤壩。以及已經種上水稻的數千畝水田。

    對虞醒設計的堤壩,趙立並不驚奇,江南水鄉這樣的水利工程不知道有多少,但是得知虞醒僅僅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大部分工程,驚歎無比。

    別人不知道,他可是知道的。他是主持過水利工程的。自然知道其中難度了。

    這一趟走下來,趙立對虞醒越發好奇了。

    趙立一輩子都沒有做過什麼大官,但並不是沒有能力,恰恰相反,他在縣丞,縣令等任上做過好多年,到了老了,才在京師找了一個閒職養老。

    卻因爲賈似道等人亂政,他脾氣又倔,自然升不上去。

    但是對地方治理,卻是很有心得的。

    觀察虞醒在芒部做的一切,心中暗道:“虞醒此人,即便不談領兵打仗的事情,也可爲名臣。只是可惜了。”

    在他看來,虞醒名門之後,本來有很好的前程,做出更大貢獻,成爲名臣之一,此刻只能在窮山惡水之中,尋找一線生機了。

    趙立想要見虞醒的心,越發迫切了。

    幾乎是一刻也等不了了。

    在趙立的督促之下,李鶴也只能加快行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