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關鍵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知白字數:3517更新時間:24/06/26 19:57:39
    呼楞格最不願意的就是和中原人打交道,他總覺得只要是和中原人打交道的事情都會變得復雜起來。

    他覺得答答部的人做事歷來直爽,行就是行,不行就是幹,幹到行爲止。

    而他與中原人打交道實在是麻煩,其實究其根本,只是因爲在他和外人打交道的時候失去了他答答部特勤兒子的身份。

    在答答部,作爲親王之子他一句話就能解決百分之九十九的事情。

    而在逍遙城面對寧人,他甚至還要把態度放低到有些謙卑起來。

    有些時候若遇到個奇奇怪怪的寧人他就算把態度謙卑起來都沒用。

    比如介長生。

    在見介長生之前呼楞格先見過方知我,方知我明確告訴他交易必須在逍遙城附近完成。

    他其實也能理解。

    那麼大一筆銀子的交易,涉及到了數千匹戰馬,還包括一批騎弓箭矢以及皮甲,一旦答答部反悔的話,中原人根本沒能力挽回損失。

    若在逍遙城,方知我將逍遙王打點好,讓逍遙王從中獲利,那逍遙王就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最主要的是在逍遙城附近交易,答答部也不敢輕易反悔。

    基於公平來說,方知我的條件似乎更顯出誠意,誰家花錢不算計?不求穩妥?

    倒是這個介長生的話讓呼楞格一陣陣的懷疑。

    如果兩個人有一個是來破壞這場交易的,那他偏向於是介長生。

    現在的問題就在於他一時之間又不能離開逍遙城,介長生的意思是讓他隨時看着那家賣胡餅肉湯的鋪子。

    只要什麼時候介長生再到那家鋪子裏吃飯,那就說明東主有了新的指示。

    這就讓呼楞格又對那位東主格外好奇起來,到底是多大的膽魄和實力竟然敢在大寧造反。

    從購買戰馬甲械的數量來看,不足以形成大的反叛,若只是想偷襲某處,數千騎兵應該是足夠了。

    突襲某處?

    地處西北?

    呼楞格雖然不是那麼瞭解大寧的情況,可這兩點聯繫起來之後他還是想到了一些什麼。

    白鹿關內有一個規模極大的屯田,屯田之內有一座據說儲備了足夠邊軍打十年仗所需的糧食。

    如果大寧的這支叛軍目標是糧倉呢?

    想到這呼楞格又忍不住搖了搖頭。

    據說白鹿關內屯田有至少三萬大寧邊軍,這支精銳駐守於此的目的就是爲了防範草原諸部南下襲擊。

    以區區數千叛軍要去攻打糧倉,無異於是給寧軍送馬。

    裏應外合?

    莫非白鹿關屯田的某位領兵將軍,就是要造反的人之一?

    就在他思考這些的時候,又來了一個中原人找到他。

    但見到這個人,呼楞格的心裏一下子就有了底氣。

    這個人叫曹上野,雖是中原人,但在答答部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此人在答答部已有多年,是年少時就到了答答部生活。

    曹上野還有一位叔叔在哈察欽,一樣有着超然身份,是哈察欽可汗的座上賓,甚至隱隱有哈察欽宰相之地位。

    不過據說曹上野的那位叔叔在差不多一年前橫死,被人當街刺殺。

    曹上野的叔叔去哈察欽,也是答答部授意。

    這些年答答部就是曹家叔侄兩個人例外配合下,將哈察欽壓的根本喘不過來氣,當然,哈察欽可汗可不知道這一點。

    “曹先生。”

    一見到曹上野,呼楞格就激動的大步迎接過去。

    “總算把你盼來了。”

    曹上野看起來三十四五歲年紀,典型的儒生模樣,雖久居塞北,不過皮膚並不似草原人那樣黑,看着白白淨淨的一身書卷氣。

    此人祖上曾在楚國爲官,曾是楚國最後一位皇帝楊競的老師之一,名爲曹泊傾。

    楚滅之後,曹泊傾沒能跟着楊競逃亡蜀中,一路向北逃到了草原上,一直在答答部隱居。

    答答部可汗督爾卓對曹泊傾極爲尊重,從曹泊傾身上學到了許多中原文化。

    曹上野是曹泊傾的長子,在答答部沒有明面上的官職,可答答部的貴族們都很清楚,在曹老先生故去之後這位小曹先生就是能起到決策性質的大人物。

    曹上野示意呼楞格稍安勿躁,他伸手往下壓了壓讓呼楞格坐下。

    “殿下遇到什麼事了?”

    曹上野問。

    呼楞格將方知我和介長生的事仔細和他說了一遍,請曹先生爲他分析到底該信誰的。

    “介長生。”

    曹上野的回答很快也很篤定。

    “爲何?”

    呼楞格不解:“我覺得這個介長生不值得信任,倒是方知我很有誠意。”

    曹上野微笑着回答道:“殿下可見過那個騙子沒有誠意?”

    這話把呼楞格問的一愣。

    曹上野道:“因爲方知我去見了逍遙王,介長生沒去見逍遙王。”

    這話把呼楞格說的更不懂了。

    曹上野解釋道:“如果真的出了什麼問題,殿下覺得逍遙王是站在我們這邊,或是站在大寧叛賊那邊,又或是站在大寧那邊?”

    呼楞格立刻說道:“當然是站在大寧那邊。”

    曹上野笑了笑。

    呼楞格這話說的讓自己又有些迷茫起來,他坐在那思考了好一會兒這其中到底有什麼關聯。

    畢竟他也不是靠腦子吃飯的,是靠老子。

    “這件事,要從寧國派遣使臣去漠北疏勒開始算起。”

    曹上野坐在那,侃侃而談。

    “我們在大寧之內也還有些密探,送回來一些不疼不癢的消息,雖不事關機密,可從這些消息也能分析出來一些事。”

    “比如,鴻臚寺的人去漠北之前,大寧廷尉府派了一支名爲北川小隊的死士先行出發。”

    “這支死士隊伍在漠北表面上看起來損失慘重,實則是假的,是他們自導自演,他們那批人其實就在草原。”

    “另外一批北川死士在漠北接觸了一個人,這個人給他們下達了什麼命令,導致了大寧與西域的來往出了問題。”

    曹上野道:“把這些情報綜合起來分析就可知道,方知我和北川死士關聯密切,而介長生這個突然出現的人,才最有可能是那位東主的特使。”

    呼楞格覺得有腦子真是一件麻煩的事,因爲他開始覺得頭疼了。

    他問:“曹先生,你是怎麼做出這樣判斷的?”

    曹上野道:“在漠北,有一個寧國的年輕將軍,帶着一支千餘人的精悍騎兵,一口氣從追到了黑武邊關。”

    呼楞格:“剛纔先生也沒提到這個人啊。”

    曹上野無奈的搖了搖頭。

    他說:“大寧皇帝李叱對於太子李隆勢的培養極爲特殊,李隆勢從很早之前就被放出長安歷練,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那個領兵殺至漠北的年輕將軍就是太子李隆勢。”

    呼楞格:“所以呢?”

    曹上野又無奈的搖了搖頭。

    他說:“你思考一下,北川死士和李隆勢之間會不會有所關聯?”

    曹上野覺得這根本就是毫無關聯的事,曹先生可能也腦殼生病了。

    呼楞格不得不再想想,太子李隆勢和北川死士之間能有什麼關係?如果有的話那豈不證明要造反的就是太子李隆勢?

    想到這呼楞格忽然心裏緊了一下。

    他看向曹上野:“曹先生的意思莫非是......大寧的造反者,真正的東主,就是太子李隆勢?”

    曹上野道:“不可知,亦不可否。”

    呼楞格問:“如果北川死士和李隆勢有關?那豈不是更該信任方知我?”

    曹上野搖頭:“方知我未必是真心。”

    呼楞格連連搖頭:“可這種事,沒道理沒道理,大寧皇帝本來就是要傳位李隆勢的,他何必要造反?”

    曹上野道:“按理說確實如此,他從小就被培養成了皇帝之位的繼承者,那些追隨李叱打江山的老臣更是把他當自己的孩子一樣看待。”

    “除了這位太子之外,其他的皇子可都沒有這種地位,他們也不可能得到那些老臣的認可,唯有太子才是所有人都認準的皇位繼承者。”

    呼楞格道:“所以啊,李隆勢造什麼反?”

    曹上野道:“因爲他已經很強了。”

    呼楞格皺眉。

    曹上野道:“我也只是粗粗判斷,還不能確定。”

    他起身,一邊在客棧房間裏緩步走動一邊說道:“太子李隆勢雖然是衆望所歸,可他如果想等到正常繼位的時候是何年何月?”

    “如今大寧皇帝李叱春秋鼎盛,他的身體極好,再活個四十年絕無問題,李隆勢已經多大了?最少也年過二十歲了,四十年後,他已經六十幾歲。”

    曹上野看向呼楞格:“六十幾歲能繼承皇位還算好的,若他有個身體不適,可能沒他爹活的長遠。”

    呼楞格一拍腦門:“那可真操蛋......不過若熬到六十能當皇帝也是好的。”

    曹上野道:“如果是李隆勢的話,一切都解釋的順利了,但我其實並不相信李隆勢會這樣做,可又不能排除這種推算。”

    “如果是他的話,那在漠北接觸北川死士的那個魏君庭,就是他無疑了。”

    說到這曹上野微微搖頭道:“但一切還不能以此爲準,所以殿下該與那介長生接觸就接觸。”

    呼楞格點頭:“曹先生放心,我去套他的話。”

    曹上野立刻說道:“不可!”

    他扭頭看向呼楞格:“你只管談生意上的事,其他事一律不能提。”

    呼楞格:“爲什麼?”

    曹上野幾乎脫口而出因爲你蠢,但他好在是忍住了。

    “因爲怕打草驚蛇。”

    曹上野道:“我們所求的只是大寧內亂而已,他們怎麼造反是他們的事,我們只管把戰馬賣出去,除此之外不必操心別的。”

    呼楞格嗯了一聲,點頭道:“行,我記住了。”

    曹上野走到窗口,看着外邊自言自語道:“可如果真的是這樣?難道寧人想不到在漠北誰聯繫了北川死士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