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67【大航海】

類別:科幻靈異 作者:紀墨白字數:2125更新時間:24/06/26 19:52:36
    天順三十四年,周皇後染病去世。

    在她死後,項南追封其諡號爲“孝肅貞順康懿光烈輔天承聖皇后”,並吩咐禮部隆重安葬。

    周皇後過世之後,項南便立邱莫言爲皇后,隨後名正言順的立她的嫡子朱見濟爲太子。

    而邱莫言立爲皇后之後,她的兒子自然也就有了嫡子的身份。

    如此一來,羣臣也就不好再反對了,只好默認此事。

    ……

    同年,項南命明軍出征安南,征服東南亞。

    之前,之所以沒派兵攻打,主要是因爲東南亞一帶氣候潮溼悶熱,瘴氣遍佈,明軍前往很容易傳染疾病,導致非戰鬥減員。

    清朝乾隆年間,就曾四次遠征蒲甘,結果三次都是因爲水土不適,而導致清軍慘敗。就連乾隆最器重的臣子傅恆,都是在徵蒲甘時染病身亡的。

    不過如今明軍就不用怕了。

    一來,項南發明了抗生素、青蒿素等藥,對東南亞的瘴癘有非常好的療效;二來,南洋水師的大艦如今已經達到十艘,不僅火力強勁,對兵力的投送能力也非常強。

    剛巧安南就是一個沿海國家,因此當南海水師把軍隊投送來時,他們根本無力阻擋。

    派船去擋,都不夠南海水師塞牙縫的,幾發炮彈就都打碎了。不派船去擋,就等着大軍登陸作戰了,等於是陷入了兩難的局面。

    因此最終安南被明軍征服,連帶着暹羅、寮國、蒲甘、馬六甲、呂宋、柔佛等也都被明朝吞併,納入了明朝的治下。

    項南之所以對東南亞動手,主要還是爲了擴張領土,以便安置更多的百姓。

    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明朝的人口數量得到大幅提升。尤其是“攤丁入畝”政策,使得百姓都不再懼怕生孩子。

    在此之前,百姓無論窮富,都要繳納丁稅,也即是“人頭稅”。

    而丁稅非常高,明朝前期每位十五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的男丁,就要繳納賦稅,每人一百三十文錢。

    這對百姓來說,是難以承受之重。因此很多百姓甚至甘願賣身爲奴,把自己的田地投獻給舉人、進士、地主老爺,以躲避田賦丁稅等。

    也因此明朝初年,人口還有六千多萬,到了明朝中期,人口不增反縮減到五千多萬。

    但其實根據史料分析,當時明朝百姓應該已突破一億之數。其中有一半百姓,爲了避免朝廷的苛捐雜稅,把自己變成了奴僕。

    而項南推動“攤丁入畝”,取消人頭稅,又推動“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取消了士紳的免稅賦特權。

    如此一來,那些窮人就得到了解放,以後不再擔心繳人頭稅了。而士紳們又要當差,又要納糧,又要繳納更多的賦稅,自然也不願庇護那些投獻的百姓。

    因此到了如今,明朝百姓人口又增長至一億三千萬。這麼多人口,光靠華夏的土地,可是養不活的。

    畢竟現在沒有土豆、玉米、紅薯這等高產作物。所以開疆拓土,就成了必然。

    而東南亞一帶氣候溼潤,農作物可以一年兩熟、三熟。只要好好耕種,糧食產量自然有保證。

    ……

    天順三十五年,項南留太子朱見濟監國,隨後親自率領東海水師出海。

    艦隊沿着東瀛的海岸線往北走,直達堪察加半島,再往東行沿着阿留申羣島,抵達北美洲阿拉斯加。

    再沿着阿拉斯加海岸線往南行走,經過亞歷山大羣島、夏洛特皇后羣島等,抵達加利福尼亞灣,最後在如今的墨西哥登陸,在那裏獲得了玉米、辣椒、菸草、向日葵的種子。

    隨後艦隊抵達加勒比海,在這裏的海島上找到了紅薯、木薯和可可。跟着船隊繼續出發,在祕魯的高原上找到了土豆、花生和番茄。另外像羊駝、駝羊、野牛、駱馬等特有動物,也被項南一併抓上了船。

    船隊繼續出發,橫渡太平洋,抵達新西蘭,跟着向西抵達澳洲。再由澳洲沿所羅門羣島抵達爪哇,最後在天順三十六年回到京城。

    隨後,項南在皇莊中種下了自己辛苦取來的種子。

    玉米、辣椒、菸草、土豆、花生、番茄、紅薯、可可、向日葵……不僅選用了最好的農夫打理,還用了最好的肥料,來年果然取得了豐收。

    項南留下一部分做種,其他收穫則賞賜給官員、百姓,命他們大力推廣開去。

    玉米、土豆、紅薯都是高產量農作物,辣椒、番茄是非常好的調料和蔬菜,而花生、向日葵可以榨油,而且比大豆、油菜籽、油茶籽的出油率都高。

    而且花生、向日葵生吃、熟吃味道都是極佳的,對改善百姓的伙食,都有極好的作用。可可、菸草則是提神的,雖然菸草有成癮、致癌的效果,不過卻是很好的收稅工具。

    除了獲得這些高產的、富有經濟效益的農作物之外,項南率艦隊航行的最大意義,就是讓明朝的老百姓睜開眼睛看世界。

    讓他們知道,海外其實還有更大的陸地等待被征服。讓他們永遠不滿足,不會停下探索的腳步。到時候,激勵更多人懷着大無畏精神,前往那些海外之地進行冒險。

    華夏自古就不缺少冒險家。漢朝的張騫、東晉的法顯、唐朝的玄奘、明朝的鄭和……

    他們在上路之前都是抱着必死的決心,卻依然大無畏的踏上行程。而他們的作爲,不僅溝通了華夏與域外的聯繫,更推動了文化、經濟的交流,足以輝耀千古,名傳萬代。

    因此項南相信,即使有一天自己離開了,華夏依然會有後人,追隨他的腳步前往美洲。到時候,以華夏的科技、兵力,足以壓服美洲的瑪雅人、阿茲臺克人,將那兩座大陸征服。

    如此一來,華夏就又多了兩大片領土,足以養活更多的百姓。到時候,再無飢餒,再無寒冷,人人都能夠過上好日子。

    而事實上,有人比項南想象的還要積極。

    項南率艦隊回到京城不久,就已經有商人結伴上路,乘船出海去新大陸了。像堪察加半島、阿拉斯加、加拿大、美國……都有商人前去。

    因爲他們聽說那片大陸不僅面積極大,而且物產極其豐富。最關鍵的一點是,現在還是無主之地,試問誰不想去搶個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