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魏徵,咱少說點話可還行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吃兩個檸檬字數:2574更新時間:24/06/26 19:36:29
    【從漢末的黃巾之亂算起,直到唐朝的建立。】

    【華夏經歷了2小時零7分的動盪時期。】

    【16:15:12,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登基。】

    李世民的面色一沉。

    提及他的上位,就繞不開玄武門之變。

    總是有些大臣上奏說他“弒兄弒弟,得位不正”。

    他心裏苦啊!

    不發動玄武門之變,他就要沒命了啊!

    他都被太子李建成逼到啥份上了!

    不弒兄活不下去啊!

    自己也沒有大逆不道弒父。

    父親李淵現在是太上皇,還活的好好的呢!

    據說納了好些妃子,想給他生好些弟弟妹妹。

    還好天幕只是將玄武門之變一筆帶過,民間百姓大半還是不知情的。

    不然他這老臉往哪擱呀!

    【他知人善任,從諫如流,整飭吏治。】

    【他多次對外用兵,唐朝聲威遠播,四方賓服。被西域諸國稱作“天可汗”。】

    【他在位時期,政治清明、文化繁榮、經濟復甦。史稱“貞觀之治”。】

    “天可汗!”

    “貞觀之治!”

    李世民激動的來回踱步。

    長孫無忌、尉遲恭、程咬金、秦瓊等一些李世民還是秦王時期的舊臣,也是激動的一臉通紅。

    他們曾一同策劃了玄武門之變。

    看着李世民這些年有時候會因爲玄武門之變愧疚。

    他們這些老臣心裏總是不是滋味。

    但是也毫不後悔當時的選擇。

    當時他們無路可退。

    玄武門之變已經是歷史上代價最小的政變了。

    如今天幕道明李世民開創“貞觀之治”。

    從東漢末年到唐朝建立之初,華夏只有西晉初期和隋文帝時期短暫安穩。

    隋煬帝又給大唐留下很多爛攤子。

    這種條件下,開創治世難度何其高!

    他們的皇帝做到了!

    曾經批判李世民弒兄弒弟的大臣此刻已然心悅誠服。

    一些機靈的大臣早已跪地:

    “陛下開創“貞觀之治”,大唐必將福祚綿延!”

    程咬金忍不住哈哈大笑:

    “我看以後誰還敢拿玄武門之變來攻訐陛下!”

    李世民臉一黑。

    那你還提這做甚。

    魏徵似乎聽不得這些好話,立馬跳出來道:

    “陛下還需專注當下,不好好治世,未來可是會變的。”

    李世民無語。

    這一個兩個的,不能讓朕開心下是吧。

    “魏徵,咱少說點話,多看天幕可還行!“

    ......

    被軟禁的太上皇李淵看着天幕久久不能言語。

    自玄武門之變,李建成被射殺。

    自己也被退位幽禁,做了太上皇。

    他不是沒有埋怨過李世民。

    爲何要有謀逆之心,不好好做一個逍遙的秦王?

    他自會好好勸諫李建成,給弟弟留一條生路。

    現在看到天幕說李世民開創了“貞觀之治”。

    他懂李世民爲何有做出這等豐功偉績的動力。

    除了他自己的抱負,帝王擔負的責任。

    更重要的是。

    李世民想向他這個父皇證明。

    向天下的百姓證明。

    他比任何人都適合這個皇位!

    弒兄不應該是他的污點!

    而是他開創治世的起點!

    他無愧於大唐百姓!

    “這天下交給你才是正確的。”

    “二郎,父王不會再怨你了。”

    兩行清淚從他眼眶中緩緩流下。

    【16:38:21,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爲周。】

    【她也是華夏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

    呂雉此刻思緒翻涌。

    “嗯?女人還能做皇帝。”

    “那我豈不是......”

    劉邦好色,喜愛那戚夫人,早已與她同牀異夢。

    她也不屑爭寵,轉而將全部心思放在兒子劉盈身上。

    只要劉盈的太子之位穩固,她都可以忍。

    但是如果劉邦如果真有換太子打算,那她就要有所動作了。

    劉邦頓感大事不妙,偷偷看一眼呂雉。

    “皇后......”

    呂雉收起眼中的精光,緩緩說道:

    “若我兒劉盈坐穩這太子之位,我自會盡心輔佐。”

    “如若太子之位換成劉如意,這就不好說了。”

    “陛下您覺得呢?”

    劉邦再不敢生出換太子之心,急忙道:

    “太子是國之本,不可亂動!”

    呂雉在朝中的威望很高,一些大臣甚至對呂雉說一不二。

    一想起呂雉和她背後的呂家,劉邦就有一種頭皮發麻的感覺。

    他是又忌憚呂家的實力,又不得不依賴呂家。

    呂雉是有着一絲野心,但是權衡利弊之後,還是再次開口:

    “陛下大可放心。”

    “陛下初創霸業,根基未穩。”

    “若政權更迭,天下又將大亂。”

    “臣妾不願這樣。”

    “如陛下不放心,大可等分封異姓王之後,與羣臣訂下“非劉氏不王”的盟約。”

    劉邦頭皮發麻的感覺這才減輕了一些。

    罷了,只要這天下姓劉就行。

    ......

    李世民此刻卻是傻眼了,氣極反笑。

    剛纔看到自己開創“貞觀之治”的喜悅之情在頃刻間蕩然無存。

    “好啊!”

    “我大唐江山竟然被一介女流奪取!”

    “這是我大唐哪個皇帝無能,幹的好事!”

    “來人!給朕去找這個武則天!”

    朝中大臣也面面相覷。

    歷史到現在都未有過女子稱帝,竟然在他們唐朝打破先例?!

    漢高祖劉邦時期的皇后呂雉,權勢滔天,也只是臨朝稱制。

    坐在皇位上的還是她的兒子。

    漢朝還是姓劉。

    隋文帝時期的皇后獨孤伽羅也是積極參與朝政,甚至和隋文帝一起被稱爲“二聖”。

    可她也從未有過稱帝之心。

    結果可好,他們大唐直接來個女帝!

    這豈不是讓後人恥笑!

    女子稱帝,多半是後宮干政,架空皇帝了。

    女子靠農民起義稱帝,這想想都不可能。

    大臣們此刻都是戰戰兢兢。

    這畢竟涉及到皇室,他們縱使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開口。

    只有頭鐵的魏徵不懼這種氛圍,大聲驚呼:

    “陛下,這後宮女子不可干政啊!”

    “禍亂朝綱!國之不穩啊!”

    李世民無語:

    “這還用的着你說?”

    接着說道:

    “擬旨!”

    “我唐朝凡後宮女子不得干政!若有干政者殺之!”

    “任何儲君不得納武姓女子入宮!”

    “如有儲君違背,三省六部共同發起裁決,超半數同意者,可罷黜儲君另立新君!”

    李世民殺伐果決,連下數道旨意。

    唐朝剛有繁盛的“貞觀之治”,接着就是女子稱帝。

    這簡直是奇恥大辱!

    他要根除這種隱患。

    他現在哪裏想的到,這個無能皇帝竟然是自己的兒子。

    未來女皇帝武則天還是他的才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