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可憐的蘇氏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西門七仔字數:2494更新時間:24/06/26 18:26:42
    誰知一次尋找野生植物的任務中,遇到洪水暴發。

    醒來,就在蘇氏的肚子裏。

    一出來,變成8個月的早產兒。

    哎!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存錢,結果錢還未花完,人就沒了。

    幸好是個孤兒,存款交給國家,也算報答國家對自己的養育之恩。

    坐了許久,再不回去,阿孃等會出來找人。孫山拍了拍屁股上的塵土,起身回去。

    “山子,你在哪裏,回家吃飯了。”蘇氏一直不懂,兒子爲什麼喜歡一個人,獨自閒逛,有點擔心,趕緊做好飯菜,來尋他。

    “阿孃,我在這裏。”果然,蘇氏出來找了。

    孫山已經習慣稍微不在阿孃跟前,她就要擔心老半天。

    哎,誰叫自己是她唯一的兒子,是她能立足孫家唯一的依靠。

    說起蘇氏,也是可憐的女人。

    一連生了4朵金花,好不容易生個兒子。

    結果還是早產兒,身子羸弱,全靠藥養着。如今5歲了,勉強算得上站得住,才敢讓他獨自一人去玩耍。

    蘇氏趕緊走過去,拉着孫山,溫柔地說:“你啊,整天喜歡一個人玩,天快黑了,也不懂得回家。”

    真讓人擔心。

    忽然想到什麼,伸手摸了摸他的衣服,嗯嗯,棉襖子夠厚,不會凍着。

    母子倆沿着鄉間土泥路走着,還沒走幾步,就看到前面有個漢子。

    “當家的,你怎麼也出來的。”蘇氏不解,當家不是在家裏擺桌子嗎?今天過冬,二弟三弟一家都會到家裏吃飯。

    孫伯民撓了撓頭,憨厚地笑道:“見山子那麼久沒回來,以爲你沒尋到。”

    看到兒子和蘇氏在一起,舒了一口氣,蹲下身,抱起孫山,點了點他的額頭,假裝生氣地罵道:“你啊,天那麼冷,還出去玩。”

    這個兒子,怎麼說呢?比一般的娃子沉默寡言,尤其喜歡獨自一個玩,像個老小孩。

    孫山有點愧疚,紅着臉說:“阿爹,是孩兒不好,讓你擔心了。”說完摟着他的脖子,不再說話了。

    孫山明白,自己不但是蘇氏立足孫家的根本,更是孫伯民在村子裏能擡起頭的根本,能去祠堂上香不被嘲笑的底氣。

    家裏的婆娘,連生四個女娃,早就成爲村裏的笑料。

    等蘇氏生到四女兒,孫伯民是憑藉心底僅有的一絲良知,才沒休了蘇氏,再娶。

    還好蘇氏第五個,終於是男娃,才避免被休回家的悲劇。

    三人在夜色黑下來的那一刻,終於回到家了。

    “阿奶,我回來了。”孫伯民剛踏入門的那一刻,孫山趕緊下地,一蹦一跳地穿過院子,走進堂屋。

    黃氏早就坐在主桌上,看到寶貝孫子回來了,摸了摸他的臉蛋,又摸了摸他的手,確定不涼,才放下心,外面冷得很,小乖孫就是喜歡閒逛。

    慈愛地說:“你啊,外面冷了,也不知道回來。”

    把孫山摟到矮凳上,旁邊堆了炭火,老人家經不住冷,蘇氏早就煨起炭火了。

    孫伯民把未擺好的桌椅擺好。男一桌,女一桌,分開坐。

    又看了天色,黑黑的,想着二弟三弟應該來了。

    果然,想誰,誰就到。

    “大哥,我來了。”外面傳來爽朗的男聲,農家小院是不關門的,隨進隨出。不一會兒,堂屋便涌向一大堆人,密密麻麻,看的孫山頭暈眼花。

    黃氏,也就是孫山的奶奶,早年喪夫,生了三兒二女。

    大女兒叫孫春蘭,36歲,嫁到廣南省省城的何家,育有4子。

    大兒子,也就是孫山的阿爹,孫伯民34歲,娶妻蘇氏,虎領山村人,育有4女1兒。

    大女兒穀雨14歲,二女兒立夏12歲,三女兒小滿9歲,四女兒寒露8歲,小兒便是孫山,5歲。

    二兒子孫仲禮32歲,娶了隔壁鎮的姜氏,育有二兒一女。大兒子孫定明13歲,二兒子孫定慶11歲,三女兒小雪9歲。

    三兒子孫叔文28歲,娶了隔壁村的鄭氏,育有三兒,大兒子孫定廣10歲,二兒子孫定永8歲,三兒子孫定德6歲。

    小女兒孫春嬌25歲,嫁給縣城郊區的周二郎,育有一兒一女,大兒周大寶7歲,小女兒周妙妙5歲。

    孫山用了好長一段時間,才把家裏的幾個哥哥姐姐認清楚,但每次一窩蜂的人羣涌進來,頭皮發麻,覺得這家人太能生了,子子孫孫,無窮無盡。

    “阿孃,我來了。”一聽這聲音,就知道是三叔。

    挨他身邊的是二叔。

    兩兄弟比起來,性格天壤之別。二叔和父親一樣,老實憨厚的農家漢子,三叔呢,油嘴滑舌,喜歡吹牛,滿嘴火車跑,總之他說的十句,信他一句,已經很給面子了。

    孫山看到兩個叔叔,站起來,喊了聲二叔三叔,又喊了二嬸三嬸,之後和哥哥姐姐打了聲招呼,繼續蹲在黃氏腳下烤火,一離開火堆,身子冷,還是繼續烤吧。

    黃氏笑着看着一屋子的兒孫,笑得很慈愛,喊着:“坐,飯差不多好了。”又拉過家裏的孫子,一起烤火。

    “阿孃,我去幫廚房幫大嫂忙活。”三嬸脆生生地說道,然後轉身走出院子,往廚房的方向走了。

    而二嬸,喊了一聲婆婆後,早就默默去廚房幫妯娌了。

    家裏人多,靠大嫂和家裏的幾個女娃子,肯定不夠人手,還是快點去幫忙,把飯菜做好。

    不一會兒,傳來飯香味。

    蘇氏帶着兩個妯娌,和家裏的4朵金花上菜。

    冬至的晚飯很豐盛。

    一大鍋骨頭煲蓮藕湯,煲好湯後,把蓮藕撈起來,用蒜頭蔥花調味,一盤爆炒蓮藕就完成了。

    接着上了一道白切雞,這只雞就是今天祭拜神靈祖先用的,蘇氏直接把它白切,加上姜蔥,原汁原味,看着很誘人。

    又上了一條清蒸皖魚,這條魚真大,足足12斤重,是孫伯民在今早去鎮上趕集買的。

    最後一道豬肉炒青菜。

    加上一大鍋番薯米飯。

    別看一家十幾口人,四菜一湯覺得少,但在孫家村也算獨有一份,何況份量大,足夠家裏人吃。

    三叔的小兒子定德流着哈喇子,眼糾糾地看着桌子上的菜,嘴饞地說:“阿奶,我餓了,可以吃沒。”眼珠子溜溜轉,阿奶不動筷,我可不敢私自動筷,會被阿爹阿孃打的。

    女人帶女娃子一桌,黃氏帶着孫山和兒子孫子一桌。女人那桌的份量明顯比男人這一桌少太多。

    黃氏見人齊了,菜也上齊了。

    用筷子夾了一塊蓮藕,對着大家說:“吃吧。”

    大家彷彿等着一聲,等了好久,大人還是小孩,立即舉起筷子,朝着那盤肥雞夾去。

    這白切雞,可過年過節才能吃到,饞得很。

    孫山看到眼前的雞腿,先喝一口蓮藕湯,蘇氏放了些胡椒蔥花,味道清淡又暖胃,冬天喝最舒服。

    一低頭,一擡頭,孫山的大海碗又多了幾塊雞肉和豬肉。

    不用想,肯定是阿奶夾的。

    要說那麼多子孫,黃氏最偏愛就是孫山。

    一來他最小,大房好不容易得到的。二來,黃氏和大女兒大兒子感情最深,在失去當家的時候,全靠這一對兒女支撐。

    共過患難,自然感情最好。

    愛屋及烏,對孫山疼愛有加,有好吃的,第一個想到就是小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