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森外字數:2659更新時間:24/06/27 08:19:24
    這個可以有。

    前兩天,徐悅找到方明華正式邀請他和陸遙一塊去天漢的時候,方明華就笑着說自己可不會寫報告文學。

    徐悅卻哈哈大笑說你不用寫,你和陸遙去一趟天漢,這本身就是一篇很好的紀實報告素材,我找人寫!

    於是就有了這趟天漢之行。

    現在聽徐悅說這話,方明華笑着點頭,來一趟總要寫點什麼吧?

    還有去年去白音插隊的地方一路遊覽,大西北的風光也非常值得一寫。

    方明華他們在小站上足足等了一個小時,才看到一輛從昆明發往燕京的火車轟隆隆迎面駛過站臺,又過了幾分鐘,他們這輛火車才徐徐啓程。

    翻過秦嶺後,視野變得開闊起來,進入盆地,鐵路兩旁都是綠油油的麥苗和金黃色的油菜花,黃綠相間,分外美麗,陸遙看得更是連連感嘆。

    這從小在黃土窯洞裏長大的他,自然是無比新鮮。

    ”額滴神吶.俗話說觀景不如聽景,但我覺得咋看到的比聽到的還美?

    到了早上十點多,才到達目的地——天漢車站。

    三人下車,有人在月臺上接站,還舉着一個牌子上面寫着歡迎“秦省作協副主席方明華、陸遙同志光臨天漢。”

    不是天漢作協的工作人員。

    這次方明華他們私下商議,只是一次私人遊玩,制訂了幾項規矩:一不打擾文友;二不驚動官方;三是結束採訪後,就返回西京。

    接站的是天漢製藥廠一個姓李的副廠長帶着一名工作人員。

    天漢製藥廠就是其中一家,這次天漢之行,他們也是贊助方之一。

    到了八十年代末期,隨着商品經濟的發展,許多企業開始注重宣傳,找作家給企業甚至企業領導寫紀實報告成了一種時髦。

    歷史上,陸遙就曾經給某個企業寫過報告文學,不過那時候是因爲手頭拮据掙點潤筆費。

    不過這次,純粹是幫好友的忙,

    相互介紹後,李廠長和工作人員就很殷勤幫三人提着旅行包出了車站,上了一輛紅色桑塔納。

    “陸主席、方主席、徐主編,先到我們廠住下,中午吃一頓便飯,下午我們唐廠長主持開一個召開座談會,然後到車間參觀。明天安排是遊覽古漢臺和褒河棧道。”

    在車上,李廠長向仨人說了這裏兩天的安排,大家自然沒有意見。

    天漢製藥廠在市區北郊,在車上聽李廠長說他們廠是1970年三線建設時期由西京製藥廠幫助建設的,當年的第一批創業者從西安、從各地風塵僕僕來到天漢,開始了邊建廠邊生產的艱苦創業。現在企業已經發展成一個相當規模的中型製藥企業,效益良好,在業界也是小有名氣。

    方明華等人乘車趕到廠區,發現這裏子校、技校、醫院一應俱全,儼然就是一個小社會。

    住進了廠裏的專家樓,中午雖然是便餐,但依舊很豐富,方明華特別喜歡吃當地的米皮子,不過在天漢叫“麪皮”,聽說早上起來吃先蒸熱的,再配上當地一碗菜豆腐那才叫正宗,聽得方明華直流口水。

    還好,陸遙不能喝酒,再加上下午還要座談,方明華躲過一次酒。

    到了下午,天漢製藥唐廠長主持召開座談會,歡迎方明華一行人到來,在會上,陸遙做了發言。

    當然是盛讚天漢製藥廠全體職工艱苦創業,爲民造福,還有一個任務,給自己的好友辦的《中外紀實文學》打打廣告。

    方明華感覺到陸遙口才挺不錯,有做領導的潛質.

    晚上是一頓豐盛的酒宴,第二天一大早李廠長陪同他們去遊覽古漢臺和褒河。

    這可是方明華嚮往的。

    觀景是一方面,要寫遊記,重點就是這些人文古蹟。

    先去的是褒河棧道。

    褒河位於市區以北,距離天漢製藥廠不到二十分鍾的車程,方明華他們坐着桑塔納很快趕到,現在的這裏已經是一個巨大的水庫,叫石門水庫。

    三人跟着劉廠長沿着梯子登上大壩,前面是就是水庫,綿延到深山裏,旁邊是316國道,背後隱隱看到天漢城區。

    “這裏實際上是褒斜道褒谷口,褒斜道是古代穿越秦嶺的山間大道。褒斜道南起褒谷口,就是這裏,北至斜谷口在眉縣斜峪關口。”

    劉廠長指着水庫西邊山腰:“公元前266年,范雎擔任秦國宰相後,決定創修褒斜棧道,大力發展秦同巴蜀之間的往來交通,最終“使天下皆畏秦”。

    “到了秦末,天下大亂,漢王劉邦在這裏登壇拜將,以漢這裏基地,“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直趨關中,打敗楚霸王,一統天下。”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典故就出自這裏。”劉廠長最後說道。

    “我聽說諸葛亮北伐也走的這條道吧?”徐悅插話進來。

    “對,就是這條道,諸葛亮六出祁山,最後一次北伐“由斜谷出”,即從褒斜道北上伐魏,可惜最後還是失敗。諸葛亮長眠在定軍山下,那裏還有他的祠堂,你們可以去看看。”劉廠長繼續說道。

    “可惜的是,由於修建褒河水庫,水位升高,棧道石門及將軍鋪、褒姒鋪、《棧道平歌》摩崖等古蹟和棧道遺蹟都淹於水庫中,你們看到這條棧道實際上最近幾年才修的。”

    “可惜,可惜。”陸遙連聲感嘆。

    “是有點可惜,不過建成這石門水庫,可以灌溉積27萬畝良田,其中天漢就有16萬畝,可以說是造福一方啊。得與失,就看你從什麼角度考慮。”

    劉廠長感嘆道,衆人陷入沉思。

    “劉廠長,我記得三國曹操好像在這裏題過字,叫“袞雪?”方明華想到什麼問道。

    “方主編果然博學多才。”劉廠長說道:“當年曹操所寫的那兩個字是在河中一個塊巨石上寫的,我們市博物館特地派石匠將河中巨石上的“袞雪”二字完整鑿下來,運到博物館保存,咱們一回去的拜將臺就是博物館的一部分,你們可以看到。”

    衆人沿着大壩,邊看邊聽劉廠長介紹,觀看四周美景,不知不覺到了中午,就在大壩下面的一家小餐館,嘗了當地非常有名的“褒河魚”然後驅車趕往市區的市博物館。

    由古漢臺、拜將壇、飲馬池三處歷史遺存組建,古漢臺是當年劉邦在這裏的行宮遺址,拜將壇是劉邦拜韓信爲大將的古壇場。飲馬池相傳是西漢劉邦的軍隊駐紮在漢中時的飲馬處,這些都是博物館重要的歷史遺蹟。

    在博物館的陳列室裏,方明華看到了那塊“袞雪”石刻碑。

    漢隸大字,看上去蒼勁有力。

    ”袞雪二字取材於《漢魏十三品》書法佳作,是唯一能見到的曹操手書真跡。”劉廠長解釋道。

    “相傳曹操駐兵褒谷口運籌國事,見褒河流水洶涌而下,撞石飛花,揮筆題寫“袞雪”二字,隨從提醒:“袞字缺水三點”。曹操撫掌大笑:“一河流水,豈缺水乎!”遂成千古美談。後刻於河中巨石上流傳”

    方明華站在這塊石碑前看了好長時間。

    陸遙以爲他在欣賞書法——這傢伙除了寫作,還喜歡書畫,現在在家裏狂練字。

    咱就不打擾他了吧?

    陸遙和徐悅跟着劉廠長去看別的文物,留下方明華一個人站在那裏發愣。

    其實,方明華並沒有欣賞曹操的書法,而是在琢磨自己的遊記——這袞雪二字,不就是非常好的題材嗎?

    袞雪,“三曹”,“建安七子”,“建安風骨”.有人稱他爲中國文學的“覺醒年代”,因爲從這個時候起人們開始認識到文學有它自身的價值和獨立的地位。

    古蹟、文學、歷史、思想價值,就通過這一塊石刻串在了一起。

    哎呦這不就是文化散文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