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2 給民間詩刊拉贊助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森外字數:2415更新時間:24/06/26 18:23:13
    方明華自然不知道已經有人勇敢走出這一步,和出版社討價還價爭取到了版權收入。

    這種事都是作家和出版社祕密簽署合同,沒人會公開場合說。

    今天沒課,早上剛下了雨天氣比較涼快,中午吃完飯方明華看着外面的天空,突然有一種衝動。

    他想去找一個人。

    詩壇北大三劍客的之一“西川”。

    三年前(1984年)的春天,方明華應作家出版社編輯的邀請來燕京修改他寫的《闖關東》,那時候他剛剛擔任負責詩歌散文組的副主編,所以在辦完正事之後專門去了一趟北大找到西川。

    那時候西川還是燕大五四文學社的社長,兩人聊了好長時間,通過他方明華又見到已經在政法大學教書的海子。

    問他們要了最新寫的詩歌,還鼓勵他們向《延河》投稿。

    後來以後兩人就再沒接觸過,只是偶爾西川會給雜誌社寄來他寫的詩歌。

    今天,方明華突然想見見他。

    西川現在已經從燕大畢業,在新華社《環球》雜誌社做編輯,方明華準備去他單位找他。

    《環球》雜誌社在宣武門西大街,方明華直接坐面的趕過去,很巧,他在雜誌社三樓找到正在忙碌的西川。

    看上去比三年前成熟了許多,沒有了往日的青澀。

    看到是方明華到來,西川頗感意外,又驚又喜。

    “方主編,你來燕京出差?”

    “我在魯院臨時代一段時間課,今天沒事所以來找你。”方明華笑道。

    “坐,坐”西川手忙腳亂將放在沙發上的書刊稿件移開。

    “房間比較亂,不好意思啊。”

    “大家都一樣,我們雜誌社也是如此.整齊就不叫編輯室了。”方明華笑道。

    西川的辦公室有兩個人,看到方明華進來就藉故出去,留給兩人聊天。

    喝了一口茶,方明華才關心問道:“西川,做編輯工作習慣吧?”

    “剛開始真有點不適應,現在算是習慣了。”西川倒也誠實:“自己寫作和做編輯,簡直是兩回事。”

    “是啊.後者可比前者枯燥多了。”

    兩人又聊起各自現狀,西川告訴方明華,他正在和幾個朋友籌辦一個民間詩刊《傾向》。

    民間詩刊是熱愛詩歌的人在小範圍發行的詩刊,印數比較少,不定期出版的,用於詩歌愛好者之間相互交流,印製粗糙由於沒有正規刊號,經常會被官方查封。

    八十年代是現代詩歌的高光年代,自從七十年代末北島和芒克等人創辦的詩刊《今天》之後,各地的民間詩刊層出不窮,幾乎每個詩刊團體就有自己的詩刊。

    像蜀省尚中敏、楊黎等人辦的詩刊《非非》,蘇省青年詩人韓東和雲南青年詩人于堅創辦的《他們》,燕京詩楊煉、林莽、多多、雪迪等成人創辦的《倖存者》等等,據統計全國有幾百種之多。

    所以,現在方明華聽西川創辦民間詩刊也不足爲奇。

    “除了你,成員主要有誰?”方明華隨意問道。

    “海子、駱一禾,還有歐陽江河,申城的陳東東等人,我們創辦的這個詩刊主要是對付伱的朋友。”

    “我的朋友?”方明華有點不明所以。

    “就是蜀省的尚中敏。”西川語氣中帶着一絲幽默:“據我聽說你們關係不錯,他專門趕到西京和你理論,你去年到到蓉城他還專門請你吃了火鍋。”

    “這事你都知道?”

    “詩人嘛,經常各地亂跑,這種野史比詩歌傳的還快。”

    方明華聽了哈哈大笑。

    “確有此事,蓉城的火鍋確實不錯,用他們的話說就是巴適。”

    兩人又開玩笑一陣,西川才說道:“尚中敏他們創刊《非非》提倡口語化寫作,而我們堅決反對詩歌口語化,提倡詩歌的創作首先是一種對藝術負責的寫作態度,在創作過程中通過對詩歌語言的精密處理,充分發揮各種寫作技術的藝術效果,從而準確地表達詩歌的主題.”

    西川滔滔不絕說着,方明華認真聽着。對於西川這種詩歌創作理念方明華還是很贊同的。

    “西川,你們創辦詩刊,有沒有什麼困難?”方明華關心問道。

    聽到這話,西川臉色有些尷尬。

    過了下他才說道:“方主編,不瞞您說,主要還是資金問題,像《傾向》這樣的民間詩刊,並不對外公開出版,基本上都是內部交流,但印刷、紙張都需要資金,所以只有支出沒有收入。”

    “那你們準備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方明華又問道。

    “一方面,我們自己自掏腰包,大家都上班了嘛,好歹有工資和一點稿費,另一方面看能不能拉點贊助,當然做廣告也沒人看,主要是有的企業老闆喜歡詩歌,願意慷慨解囊。”

    原來如此!

    方明華略一思考,說道:“西川,我幫你找個喜歡詩歌的老闆,讓他給你贊助怎麼樣?”

    “真的?那太謝謝你了,”西川頓時喜出望外。

    方明華也沒囉嗦,直接拿起西川辦公桌上的電話撥通了一個外地號碼,自然是打給自己鐵哥們趙紅軍的。

    “紅軍,我,明華。”

    “明華,是不是在燕京樂不思蜀了?還是又找了個姑娘?你可不能對不起棠棠啊。”

    “去去.給你說個正事。”方明華懶得和他開玩笑,就把見到西川,他們創辦民間詩刊缺少資金事簡單說了一遍。

    “西川是我朋友,我給他說你也愛好詩歌,現在又是大老闆,所以讓你公司贊助點。”方明華最後說道。

    臥槽!

    你這唱的哪齣戲?

    電話對面的趙紅軍愣住了。

    我的公司還不是你的公司?

    還有,我愛好個錘子詩歌?

    不過他馬上明白過來,立刻大聲說道:“明華,你找對人,我特喜歡詩歌,你問他需要多少?”

    “我朋友問你需要多少資金?”方明華轉過來西川。

    “現在我們詩刊正在籌辦階段,我估摸了下,5000錢就夠了。”

    “5000?我們公司願意贊助兩萬,把你的地址告訴我,明天我讓財務把錢給你們匯過去。”

    果然財大氣粗!

    西川拿過電話,連忙感謝。

    掛掉電話,方明華又笑着我準備以個人名義出2000塊,表示對你們詩刊的支持,同時希望有好的詩歌可以向《延河》雜誌投稿。”

    西川自然感激不盡。

    《傾向》畢竟是自己小圈子裏玩的,可《延河》是公開出版,當然後者影響力極大。

    “乾脆,方主編,你也加入我們團體吧?”西川發出邀請。

    “我可比不上你們這幫詩人。”方明華說道。

    “我知道,你主要以創作爲主,掛個名也行。”西川說到。

    這個,方明華同意了。

    將來自己不幹主編了,找些志同道合的人玩玩也行。

    “西川,海子最近幹嘛呢,還在政法大學嗎?”方明華問道。

    “沒有”西川搖搖頭:“到西南一帶遠遊去了,估計現在蓉城找尚中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