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9 先搞定兩個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森外字數:2124更新時間:24/06/26 18:23:13
    蘇童只比格非大一歲,不過已經發表了《桑園留念》《1934年的逃亡》等,特別是《1934年的逃亡》讓他在文壇上小有名氣。

    他聽了格非的話問沉思了下問道:“劉勇,你是不是接到方主編的親筆信?”

    “是啊,我開始還不相信,我和方主編非親非故,只不過見過一面。”格非說道。

    “你們曾經見過?”蘇童有點驚訝。

    “對,那是83年年底,我還沒畢業就在申城。”格非就把方明華來申城參加華東—西北地區部分中青年作家座談會,自己找到方明華,將自己寫的一篇交給他,結果被退回的事情簡單說了一遍。

    “其實到最後,那篇我還沒有發表。”說到這裏,格非有點不好意思。

    “那他對你怎麼點評的?”

    “他說我有一定的才氣,掌握一些意識流寫作技巧,但是過於注重寫作技巧,稱之爲炫技,讓我看他寫的那篇《西方現代派文學優勢與侷限》的論文,以後多加練習。”格非如實說道。

    “這就對了嘛方主編是認爲你有才氣,有潛力,將來能寫出好的作品!”蘇童說完突然壓低聲音:“劉勇,這次開會,好多都是名不見經傳的,秦省叫那個叫高建羣的你聽說過沒?”

    “沒有,也沒聽說他發表過什麼作品。”格非很誠實的搖搖頭。

    “這不照樣被邀請來了嘛?人家方主編看好你未來的潛力!”蘇童笑着說道。

    這話,讓格非既高興又惶恐。

    兩人正聊着,突然聽到敲門聲打開一看,門口站着方明華。

    “怎麼,晚上不出去轉轉?”方明華笑着說道。

    “一會出去,方主編,請進。”兩人急忙招呼。

    方明華進來一屁股坐在牀上,和他們聊起會議住宿和伙食的事。

    “你們倆都是蘇省人,不知道吃得慣吃不慣我們這的伙食?”方明華關心問道。

    “吃得慣,吃得慣,一點也不辣。”格非趕緊說道。

    這次會議伙食,方明華特地找了賓館的廚師,說這次開會的作家來自天南地北,菜裏少放點辣子味道清淡點。

    現在聽格非說這話,他就說道:“喜歡就好,既然來了西京就多轉轉劉勇,你最近寫什麼文章了嗎?”

    格非有點不好意思,說道:“我現在代課比較多,業餘時間很少,不過我最近寫了個短篇。”

    “哦?底稿帶了嗎?”

    “帶來了。”

    格非從牀頭的黃挎包裏拿出一疊文稿交給方明華,方明華認真看起來,連旁邊的蘇童也湊過來一起看。

    名字叫《追憶烏攸先生》。

    寫的是知識分子烏攸先生被下放山村之後,雖滿懷啓蒙志願,卻最終死於非命的悲劇。

    “當兩個穿着白色警服的中年男子和另一個穿着裙子的少女來到這個村子裏時,人們才不情願地想起烏攸先生。

    那個遙遠的事情像姑娘的貞操被丟棄一樣容易使人激動。既然人們的記憶通過這三個外鄉人的介入而被喚醒,這個村子裏的長輩會對任何一個企圖再一次感受痛苦往事趣味的年輕人不斷地重複說:

    時間叫人忘記一切。

    文章不長是一個短篇,讓方明華驚訝的是竟然用先鋒文學寫作手法,卻寫了傷痕文學的內容,裏,沒有聲淚俱下地控訴,也沒有劍拔弩張的批判,背景是模糊的,情感是輕淡的,但看完卻讓人感覺觸目驚心。

    很難相信是出自一位21歲青年之手!

    “蘇童,伱覺得怎麼樣?”方明華問旁邊的蘇童。

    “非常好!”蘇童有些激動:“劉勇,你剛纔還說沒寫過什麼佳作,就這篇,敘事形式上竟然融合追憶體和偵探體的文體特徵!簡直讓人想不到啊。”

    “說得對。”方明華毫不客氣將將稿件攥在手裏。

    “劉勇,這篇我們《延河》要了,就登在下一期上!稿酬嘛,就按照千字14元怎麼樣?”

    “好,好!”格非連忙回答道。

    “對了,你準備用本名發表,還是要起筆名?”方明華問道。

    “我有個筆名,叫格非。”

    “OK,那就以格非這個筆名發表。”方明華立刻決定。

    “劉勇。”

    “嗯?”

    “我們《延河》編輯部剛剛推出一項專門針對優秀年輕作家的投稿協議,稿酬、刊登速度、刊登版面都給予相當優惠,我私下把它叫做“大神約”你有沒有興趣簽約?”

    方明華笑眯眯的。

    格非愣了一下,很爽快的答應。

    “好!”

    “那好,等明天,讓我同事和協議範本送來,你仔細看看最後決定。”

    搞定格非,方明華又笑眯眯看着蘇童。

    “蘇編輯,你是《鐘山》雜誌社的編輯,一般是在你們社的雜誌上發表吧?”

    “不是,方主編。”蘇童搖搖頭,實話實說:“我很少在《鐘山》上發表,我們主編看不上我寫的。”

    “哦那要不,你以後寫的優先投稿給我們《延河》,我親自審稿,簽訂“大神約”?

    蘇童也答應了。

    方明華又和兩人聊了會,這才告辭離開。

    他現在要去找餘樺和莫巖,可惜敲了會房門沒有動靜,看來兩人出去逛去了。

    餘樺和莫巖此時兩人就在賓館院子裏閒逛。

    唐城賓館院子很大,還有小橋流水,很有點江南園林的風格,晚上吃完飯,好多入住的賓客都出來散步。

    不同於蘇童和格非兩人都是重點大學中文系畢業,餘樺和莫巖兩人都正兒八經沒上過大學。

    餘華高中畢業考大學落榜就去做了牙醫,莫巖更慘,小學沒畢業就輟學回家幹活,後來參軍入伍,到八十年代除開始發表,被破格錄取到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現在還未畢業。

    都經歷過低層老百姓的生活,所以和蘇童格非相比,兩人少了些知識分子的書卷氣多了點市井江湖味道,說話也挺投機。

    這不,兩人邊走邊聊,並沒有聊什麼文學,餘華正繪聲繪色向莫巖說着自己的故事。

    莫巖雖然名叫“莫言”(真名叫管謨業),其實話挺多的。

    “餘樺,給你講個故事啊,是我上小學時候的事。”

    “好,你說。”餘樺立刻來了興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