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 誰能獲這一屆的茅盾獎,就讓誰當作協主席!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森外字數:2232更新時間:24/06/26 18:23:13
    此時的方明華正坐在前往燕京火車上。

    現在正值春天,車窗外全部都是綠油油的麥田,看的人心曠神怡。

    就在前兩天,方明華接到中短篇優秀評委會的邀請函,邀請他去燕京參加頒獎典禮。

    當然,這次西京去領獎的不是他一人,還有秦省其餘兩位作家,賈平娃和鄒志安。

    鄒志安今年快到40,人長的瘦瘦的不太善言辭,憑藉《哦,小公馬》獲得84年的優秀短篇獎。

    塑造了一個秉公辦事、不畏強權的縣團委書記鄭全章的形象。作品語言犀利,對不正之風的痛恨溢於言表,對改革舉步維艱的思考入木三分。

    他也是秦省作協成員,專業作家。不過牛逼的是,人家還兼任着老家禮泉的縣委副書記一職。

    由於長期在禮泉工作和生活,除了作協開會,方明華很少見到他。

    此時的他正坐在下鋪牀上,拿着一個收音機聽着央廣電臺長篇播放頻道的節目。

    “1904年,魯省的章丘的冬天比往年來得更早一些。那章丘本也是人傑地靈之處,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故鄉,泉水豐盈,景緻卓然,然而覆巢之下豈有完卵,因連年災害,莊稼絕收,以致匪患橫行,餓殍遍野,空曠的田野上,北風呼嘯着掠過,讓陰沉的天空更顯蕭瑟。而村莊間簡陋的道路上,一羣羣拖家帶口的人們推着獨輪車向遠方沉默又衰疲地走着,他們都是要去闖關東的難民.”

    “雖然故土難捨,但是果腹活命是最現實的生活。關外到底是什麼樣子,是良田沃野還是雪域凍土,他們不知道,他們只知道,在遠方有那麼一片廣袤的土地,也許能接納他們,容他們討一口吃食。”

    經過一個多月的籌備,央廣電臺開始正式播音方明華寫的《闖關東》。

    鄒志安靜靜聽了會,擡頭對着睡在中鋪的方明華說道:“明華,你這本我讀過,現在聽廣播播音出來,更有一種不同的感覺,寫的真好,讓人感受到北方那廣袤黑土地的鄉土風情。”

    “主要是這叫李野默的播音員聲音好聽。”方明華謙虛了句。

    不過確實如此,低沉而富有磁性,爲這本增色不少。

    “什麼好聽?”這時候一個男人走了過來,一屁股坐在方明華的下鋪牀上,正是賈平娃。

    於是兩人停止談話,鄒志安看着賈平娃:“癮過足了?”

    “一口氣抽了三根,總算舒服許多。”賈平娃長長籲了口氣,睡在他上鋪的方明華就能聞到他身上的煙味。

    原來臥鋪車廂不讓抽菸,他跑到廁所過癮去了。

    方明華所認識的秦省作家,沒有一個煙癮不大的。

    “這臥鋪車廂啥都好,就是不讓抽菸憋的難受。”賈平娃感慨了句,突然記起剛纔的話;“哎,你們剛纔聊啥呢?什麼好聽?

    “央廣電臺正在播音明華寫的那本《闖關東》,我聽了會,寫的真好。”鄒志安解釋道。

    “明華這本,可是衝着今年的茅盾獎去的。”賈平娃說了句,看着方明華要說話,立刻又說道:“明華,我不是恭維你,我來給伱分析分析。”

    “哦?你說。”鄒志安頓時來了興趣。

    “縱觀第一屆茅盾獎獲獎的6部作品特點,側重宏大敘事,青睞厚重的史詩性作品,倚重現實主義精神,關注對歷史題材。總結起來就是“宏大敘事”“史詩性”“現實主義”,而明華寫的這部,這三者全部具備,所以獲獎可能性很大。”

    “平娃,你分析的很透徹。”鄒志安頻頻點頭。

    連方明華也覺得賈平娃說的有道理。

    別說第一屆,就是整個茅盾獎,有他的美學偏好:

    對敘事的史詩性過於片面地強調;對現實主義作品過分地偏愛;對敘事文本的藝術價值失去必要的關注;對在人的精神內層上的探索、特別是在人性的卑微幽暗面上的揭示沒有給予合理的承認。

    逐漸的,這也成了茅盾獎的詬病。

    不過,在八十年代,這個弊病還沒有凸顯。

    方明華躺在上鋪聽着賈平娃的話正胡思亂想,突然又聽到他壓低聲音,略帶神祕的語氣說道:“你們知道不?年底咱們秦省作協換屆,省上領導發話了,如果有人誰能獲這一屆的茅盾獎,就讓誰當作協主席!”

    此話一出,鄒志安猛然擡頭看着中躺在中鋪的方明華。

    臥槽!

    真有這傳言?

    “鄒大哥別看我啊,這個與我無關。”方明華趕忙回答道,也說出自己的意見:“我估計這是開玩笑,作協主席哪有這樣選的?”

    鄒志安聽了點點頭,說道:“平娃說誰獲得茅盾獎誰當作協主席有點猴,但是當個副主席完全沒問題。”

    今年年底,秦省作協將換屆,選出新的領導班子,像老一輩的杜鵬成等因爲年齡要退休,領導班子的成員絕大部分要在秦省新生代作家裏產生。

    像陸遙、陳中時、賈平娃等呼聲都很高,包括最年輕的方明華。

    不過,方明華不太關心這個。

    當然這種話題在火車上這樣的公開場合也不宜多聊,三人都很快岔開話題。

    火車在平原上行駛了二十多個小時,終於到燕京車站。

    三人下了火車提着旅行包跟着行人出了火車站,走向廣場邊上的公交車站。

    方明華來燕京次數比較多,賈平娃也來過幾次,只有鄒志安第一次來燕京,看着街上的車水馬龍,不由得感慨了句:“果然是首都,比咱西京繁華多了。”

    “那我說志安,趁這個機會,你可要到處逛逛,天安門廣場、故宮、長城.挨着挨着逛!”

    “哪有時間啊,縣上還有一大堆事,我都是晚上抽空寫作。”鄒志安嘆口氣。

    “你呀和陸遙一個脾氣,幹啥事都不要命!”賈平娃說道。

    方明華沒有說話。

    在記憶裏,秦省的作家英年早逝,除了陸遙,好像就是眼前這個鄒志安?

    好像也是在九十年代病逝的。

    於是他趕緊接了句:“賈哥說的對,工作重要身體更重要!”

    鄒志安笑了笑,沒有說話。

    三人擠上一輛公交車,直奔西城陶然亭的作協大樓。

    按照評委會在信函上的安排,三人住進了附近的國信賓館,這一次方明華遇到的老熟人很多。

    李保存、張先亮,當然還有坐着輪椅過來的史鐵聲——是被《燕京文學》編輯朱偉推進來的。

    方明華剛到賓館大廳就看到他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