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 寫好稿子卻沒發言(第一更,求票票求追讀)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森外字數:2245更新時間:24/06/26 18:23:13
    方明華車站邊買一張燕京交通地圖,提着行李坐上公交站先到朝內大街附近找了一家小旅館住下,簡單洗漱下,又在附近小飯館吃來豆漿油條,然後就直奔雜誌社,

    《當代》雜誌社的地址在朝內大街附近,雜誌社的院子裏已經站了好多人,三五成羣低聲議論着什麼。

    都是二十出頭的年輕人,有男有女,揹着小黃挎包,神情顯得有些激動。

    他們都是詩歌愛好者,聽聞詩刊雜誌社要召開詩歌研討會,專門從燕京城各處趕來,有的來自附近的津門市。

    黃挎包裏是自己所崇拜詩人發表的詩刊和自己所寫的詩稿,他們渴望見到自己的偶像,更渴望自己的詩歌得到點評,進入他們的法眼,更渴望能得到他們的推薦從而能登上報刊雜誌,享受人生中最激動的時刻。

    這讓方明華想起了書上所說的大唐盛世,在長安城那些滿腹才華的年青人拿着自己的寫的詩稿,找前輩點評提攜,從而能考中舉人完成鯉魚跳龍門的最後壯舉。

    看來不止在火車上遇到那個青年啊。

    方明華心裏感嘆。

    也不知道那個青年來了沒有?

    方明華剛準備上去,就聽到有人拍了拍自己肩膀:“哈哈,你終於也來了!”

    一回頭,就是車上遇到那個青年。

    方明華衝他笑了笑,沒說什麼。

    “咦,你不是說你來燕京開會的嗎?”青年想到什麼,突然問道。

    “我就在這裏開會。”方明華指了指雜誌社的樓房。

    “你,你在這裏?!”青年聽了十分驚訝,突然想到什麼,震驚得說不出來話來。

    方明華“噓”了一聲,示意他別說,看到一樓大門開了,就趕緊擠到人羣前面,拿出單位介紹信和邀請函,保衛科人員仔細看了看才放他過去。

    後面的人看到這一幕不樂意了“喂,爲啥他能上我們就不能上?他是你們領導的親戚?”

    “就是嘛,就這事還要走後門?!”立刻有人附和。

    誰知保衛科人員臉一板:“同志,人家是不是領導的親戚我不知道,但人家手裏拿着參加會議的邀請函!伱有本事也拿一張我立馬放你上去!”

    “邀請函?!”

    衆人聽了吃了一驚。

    一個學生模樣的竟然能參加詩歌研討會?好多人都不信,但有人隱隱想到了什麼。

    “同志,他叫啥名字?”

    保衛科的幹事撓了撓頭:“好像叫…方明華。

    是他?

    這次獲獎人員裏最年輕的一個!一個二十歲的青年竟然獲得二等獎!和大名鼎鼎的顧城並駕齊驅!

    衆人立刻議論起來。

    “喂,你不知道啊,他還寫過一首小詩題目叫《春》,發表在《延河》雜誌上,雖然只有三句,但寫的真美!”

    “這算啥?人家還寫過一部中篇小說,發表在年初《延河》雜誌社專刊“秦省青年作家小說專號”上!”

    “真看不出來啊.....”

    “俗話說的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嘛。”

    站在人羣後面的那個青年看着消失在樓梯上方明華的背影,兀自發呆。

    方明華沒聽到這些。

    他上了三樓,沒過兩分鍾就有雜誌社的工作人員上來,聽他自我介紹之後,就熱情的招呼他進了會議室。

    沒多久,參會人員陸續趕到會議室開始熱鬧起來,相互介紹,有的本來就認識,一片其樂融融。

    這次獲獎一共是二十個人,但只來了十二個,基本都是燕京和周邊地區,像方明華這樣單位掏路費的人不多,大部分好多是自費,而詩人往往都是囊中羞澀。遠在廈門獲得三等獎的舒婷沒有到,這讓方明華很遺憾。

    方明華是比較喜歡舒婷的詩的,充滿了浪漫主義和理想的色彩,對祖國、對人生、對愛情、對土地的愛,既溫馨平和又潛動着激情。這和別的朦朧派詩人的風格完全不一樣。

    特別是那首《致橡樹》,方明華很喜歡。

    不過北島、顧城等詩壇新生代人物都來,一下子讓這次研討會的逼格上升了許多。

    又過了一會,一幫長者魚貫而入,會議室裏立刻安靜下來,是評委會的大佬們來了。

    簡短的歡迎儀式後,大家又自我介紹了一番,研討會就正式開始,題目是“中國詩歌的發展和方向”

    題目很大,也很寬泛。

    方明華原以爲大家都矜持着,彼此客客氣氣就像後世在電視上看到的研討會那樣,沒想到大家竟然會踊躍發言,甚至爲某個問題爭的面紅耳赤。

    這真是個充滿理想和激情碰撞的時代。

    詩歌研討會一共進行了一天半,參會的詩人們圍繞詩歌的發展和方向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對詩歌的未來充滿了信心和希望。

    方明華卻感到有點悲哀。

    中國詩歌的繁榮其實就集中在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中期不到十年時間,如夏花般綻放出自己最炫目的光芒然後迅速走向衰敗。

    很快,商品經濟大潮洶涌而來,國民進入了全民經商時代。

    正如鄭智化在歌曲《大國民》裏所唱的“十億人民九億商,還有一億在觀望。”

    誰還再聽你詩人在那裏引吭高歌、低吟淺唱?

    時代拋棄你連聲招呼都不會打。

    對於詩歌更是如此。

    詩歌死了,詩人們走了。

    最後輪到方明華發言。

    主持人張仲鍔很是熱情。

    “小方同志,你是這裏面最年輕的同志,是早晨八九點鍾的太陽,套用偉人一句話: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說說你對詩歌的看法?”

    我?

    估計要給大家潑冷水了。

    方明華剛想從挎包裏拿出準備好的發言稿,但神使鬼差卻又放了回去。

    “張主編,我感覺大家說的都很好,其實我真沒啥說的,我寫詩時間不長,我主要是來學習的。”方明華神態很真誠。

    張仲鍔微微有點失望,但也沒多想。

    也是,畢竟年輕嘛,不過來日方長。

    張仲鍔又勉勵了兩句。

    等中午開完會,大家下去吃飯,院子裏還有站着的詩歌愛好者,不過方明華再也沒看到那個青年。

    第二天中午大夥在飯館吃了飯,還拍了一張合影作爲留念就各自散開。

    方明華沒走,他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辦——去見王濛,把董墨送的狗頭棗送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