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見義勇爲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狼太孤字數:2663更新時間:24/06/26 17:47:10
    京畿路,乃是東京城周圍地區。也是指後世的河南省。地勢呈望北向南、承東啓西之勢,地勢西高東低,主要由平原、盆地、山地、丘陵、水面構成。耕地面積多,土壤肥沃,是中華文明起源地。

    歷朝歷代稱之爲中原,乃是兵家必爭之地。

    而此行目的地——東京汴梁城,在直隸開封府境內。坐落在平原尖端,位於黃河下游的大沖積扇平原地帶。其地勢西北部較高,東南部較低,北部是大堤的高灘地,而西部和南部的地勢則相對平坦。因此,開封包含了一定高度的丘陵和窪地。

    但河南自古就是產糧之地,時值七月初,正是收穫的季節。金黃一片的田野一望無際,稻香陣陣。百姓們男女老少在田間忙碌,勞累卻喜笑顏開。

    七月上旬,黃安率隊走在田埂之上,看着淳樸的百姓們忙着收割稻穀,又看看飽滿的穀穗暗自點頭。

    黃安迎面碰上一個老農勒馬停下,行禮與之攀談。

    “老丈,有禮了。”

    “見過官爺,不知何事?”

    “老人家,別怕,今年收成不錯喲!”

    “是哈,這位官爺,今年風調雨順,收成的確可以。”

    “不知道鄉親們最終能獲得多少?”

    “這個分爲兩種,田地屬於自己的只需要繳納一成稅收。若是耕種富戶田地,除了官稅,還得給主家交租。有的是兩成,有的是三成,收成也得看天。”

    “原來是這樣,打擾老人家。”

    ”不過是舉手之勞,官爺客氣了。”

    類似的攀談簡單,卻說明許多東西。黃安每到這麼一處地方都會詢問情況,瞭解各地的百姓的收成情況。兼併土地的危害顯現出,富戶剝削窮人。

    另外宋朝農業技術的改革,優良種子的篩選和規範性施肥。北方多旱地,糧食畝產300斤,南方平均畝產有四百斤,在歷朝歷代中算是出類拔萃。至少要超過元明清等朝,甚至是近期民國時期。

    這也是宋朝能養活上億人口的根本所在。

    如此富裕的國家,如此有基礎的國家。因爲國家制度的缺陷,以文官治國,領兵,儘可能的打壓武將,分化權利,把武將硬生生的閹割,積貧積弱。

    黃安想到北宋要不了幾年便會滅亡,南宋苟延殘喘。莫名有種悲涼之感,也有些緊迫,要快速發展壯大。那樣在亂世來臨之時,才有資本活下去。

    “嗚嗚,救命,快救命啊!來人……”

    “啊,救命啊,快來人吶,快來人吶!”

    這時,突然有嘈雜哭泣聲,求救聲令孫新回過神來。也驚動呂方,楊林等人,衆人紛紛循聲望去。

    只見不遠處一羣孩童沿着河岸奔跑,焦急地哭喊或哇哇大哭。

    “不好,天熱,定是有人戲水出了事故?”

    黃安只是一眼,便想明白緣由,二話不說,撥馬奔過去。呂方,楊林,焦挺等人見了忙緊隨其後。

    二十餘人四十匹馬,呼嘯着很快到了附近。

    果然就見湍急的河流中有四個男孩在掙扎,呼救。拼命撲騰,想抓住岸邊伸過來的樹枝爬上岸來。卻被湍急的水流越衝越遠,岸邊的孩童卻跟不上。

    遠處的大人們聽見了呼救,紛紛趕來卻來不及了。

    “閃開,通通閃開。”黃安見情況危急,再不施救幾個孩子沒了。大聲讓那些孩子閃開,猛拽繮繩。烏騅馬幾乎是人立而起,黃安也趁機跳下馬來。不等站穩就衝向河流,三步並作兩步跳入河中。

    身上的光明鎧雖然沉重,但在湍急的河流中不容易被沖走。黃安仗着水性好,在水中迅速遊動,接近落水的孩童從後面攬住,一邊安撫一邊救別人。

    “不要慌,不要慌,不要胡亂動彈,腦袋拼命朝天仰。”在黃安的厲聲喝斥之下,被抓住的孩子下意識地聽從不再亂動彈,腦袋高揚避免嗆水。

    黃安再次抓住一個孩童,讓他們牽着手,又抓下一個。很快,落水的三個孩童互相抓着成一條線。只是在黃安去救最後一個孩子時,對方被水衝遠。

    黃安看了看救下來的三個孩童,沒有多想,奮力向岸邊游去。河流湍急卻不寬,很快到了岸邊,趕來的呂方,楊林等人挨個把落水的孩子拉上岸。

    黃安卻是用腳一蹬岸邊向後退,同時深呼吸一口氣,一個猛子扎進水裏,向已經被水沖走的孩子游去。

    這時,大人們也聞訊趕來,落水了三個孩子父母長輩衝將過來。揪住自家小子,劈頭蓋臉地喝問。原來是幾個孩子爬到岸邊的樹上玩耍,不料樹枝折斷,一個孩童即將掉落被人抓住,又有兩人爬過來相助,樹枝承受不住重量斷了,四人同時落水。

    “嗚嗚嗚,我兒,我兒沒了。”一個農婦聽說自家娃兒被水衝跑了,頓時如遭雷擊,軟倒在地上哭嚎。

    “哭哭哭……,你這娘們就知道哭,官爺不是去救了嗎?”一個魁梧的中年漢子,應該是孩子的父親。聽自家婆娘哭哭啼啼,不耐煩地轉頭大聲喝斥。嘴上不乾不淨的罵咧,眼中的擔憂卻掩飾不住。

    “你個死鬼,娃兒要是有個三長兩短,老孃跟你沒完。”那婦人顯然不是省油的燈,又哭又鬧又叫。惹得那漢子惱怒伸手要打,卻被衆人攔住。

    “快看,快看,河裏有人。”這時,有不少人驚呼。衆人紛紛順勢望去,果然只見有人影破水而出。定睛一看,不是黃安又能是誰?抱着昏迷的孩童。他沒有往這邊遊,而是就近靠岸爬上岸施救。

    熟練地清除孩子口鼻異物,扒掉衣服,開始摁壓胸腹。待到那些大人們趕過來時,這個七八歲大的孩童哇哇吐出幾口水,睜開了眼,清醒了過來。

    “哈哈哈……醒了,醒了。”圍着的人羣一陣歡呼。

    “好了,誰家的娃兒領走,以後看緊了,不要亂跑。”黃安抹了抹臉上的水漬,起身看向周圍的人羣。

    “多謝官爺救命大恩,我夫婦給你磕頭了。”那對中年夫婦飛奔着上前抱着醒來的孩童,倒頭便拜。

    “不用……”不等黃安開口,之前三個被救的孩童父母紛紛拽着孩童走出人羣,一家人拜謝救命恩人:“官爺,沒有您相助,我家娃兒也怕是凶多吉少。”

    “哈哈哈,舉手之勞,小事爾,以後可不能貪玩調皮。”黃安仰天大笑,不在乎地擺擺手,上前攙扶起幾家人,摸摸幾個孩子的腦袋,好言告誡。

    “官爺,不如到我們家中,好生款待恩公。”幾條漢子紛紛上前,真摯地邀請黃安到他們家中做客。

    黃安笑了笑,指了指自己又指指呂方等人,婉言謝絕:“免了免了,這份心就行,我等還有公務在身。”

    “那懇請恩公留下名姓,我叫娃兒有出息了也好報恩。”

    “某家濟州黃安。”黃安如實相告,攀談幾句讓對方離去。周圍百姓紛紛向黃安等人行禮,這才散去。

    唯獨剩下一人沒走,這卻是個風度翩翩的文人。三十來歲,頭戴綸巾,腳踩軟鞋。衣着樸素卻很得體,面色微黃,相貌堂堂,身上透露着書卷氣息。

    “先生有何貴幹?”黃安褪下鐵甲擦拭水漬,笑着問道。

    “這位相公請了!”那文人行了一個標準的文人禮,接着侃侃而談:“聞某所料不錯,諸位是要前往京城。可眼下太陽即將西落,抵達時城門關閉,到時候得投宿。諸位多半首次來京城,人生地不熟。不如到我家安頓,明日在下打算進城買些筆墨紙硯。正好陪相公同行指引方向,不知意下如何?”

    “我這兒人不少,先生家中可能住得下?”黃安也看了看天邊的太陽,覺得對方說得不錯,反問道。

    那文人胸有成竹地笑了:“聞某是村中教書爲生,私塾致尚未開課,別說二十人,再來二十人也住得下。今日恰好遇見相公仁義,也想結識一番。”

    “先生相邀,豈能不從?那我等叨擾先生。”黃安也覺得這個文人不簡單,結交一番也好。於是便答應對方的要求。率隊跟隨對方前往其家中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