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君臣奏對,劉伯溫心態崩了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劍西來字數:2255更新時間:24/06/26 17:33:32
    “臣,劉基,拜見聖上!”

    劉伯溫的心裏有些打鼓,不知道陛下夤夜召見,是爲了什麼事。

    “唔,愛卿平身吧。”朱元璋的語調淡淡的,讓人聽不出喜怒,即便是智慧不凡的劉伯溫,也鬧不清楚到底是吉是兇。

    伴君如伴虎啊!

    祝願看着這位開國功臣,一時無話。

    起初,劉伯溫是前元的進士,後來也是不滿官場黑暗,棄官歸隱,著書立說。

    在至正二十年的時候,朱元璋將劉基召到應天,商量天下大事。

    那……已經是十年前的事了。

    那次商議,堪比明朝版的“隆中對”。

    面對雖然還沒奪取天下,卻已經露出強勢鋒芒的朱元璋,劉伯溫侃侃而談,反對尊奉韓林兒,並爲朱元璋定下了先破陳友諒,再滅張士誠,最後北圖中原的戰略方針。

    也正是那次君臣奏對,朱元璋對劉伯溫的才華深深讚賞。

    但是從古至今,胸有溝壑的臣子,便不會對皇帝的命令言聽計從。

    比如說之前朱元璋打算建都濠州的時候,劉伯溫就是反對者之一。

    之後通過秦楓的心聲證明,建都濠州的確是一步臭棋,但也從另一個側面,再次證明了劉伯溫獨到的戰略眼光!

    現在,滿朝文武,朝堂內外,哪怕身份地位遠高於誠意伯劉伯溫的左右丞相,也都對劉伯溫佩服有加,認爲他算無遺策,能知過去未來,就跟三國時的諸葛亮一樣,有呼風喚雨的神通本事。

    現在,在朱元璋面前的劉伯溫,已經是個六十歲的老人了。

    人生七十古來稀。

    六十歲,不說行將就木,但也是垂垂老矣,一輩子風霜侵擾的痕跡,在臉上留下了清晰的痕跡。

    “劉愛卿,近來身體可好?”朱元璋開口,竟是首先寒暄。

    氣氛緩和了一絲,但劉伯溫並沒完全放心,以他的敏銳,總感覺這次夤夜召見是有大事,至少不可能只是問問他的身體狀況。

    “蒙聖上關懷,老臣近年來的確是愈發感覺力不從心,思辨遲鈍,甚至有些頭腦糊塗。往常聽說,人老了都會癡傻,老臣最不信服,但現在自己到了年齡,才知道終究是歲月不饒人……”

    劉伯溫躬身奏對,雖然說得悽慘,但卻口齒清楚,朱元璋不禁浮現出一個玩味的笑容。

    這滑頭!

    是怕朕對他動手麼?

    最近,劉伯溫的處境有些尷尬。

    因爲曾經上書,進言關於早立太子的事情,疑似站隊,這是極犯忌諱的,哪怕朱元璋不說,劉伯溫可不能不當回事。

    趁着這個機會,賣賣老,裝裝糊塗,最好是能早點告老還鄉,那就算全身而退了。

    “朕,要攻打日本,你怎麼看?”

    朱元璋懶得繞彎子,今天把劉伯溫找來,純粹就是當工具人的,工具人麼,其實也不用他貢獻什麼智慧,只要貢獻一個態度也就夠了。

    噫!

    劉伯溫心中一凜。

    這話問得古怪。

    你是皇帝,你都已經說明要攻打日本了,我還能怎麼看?

    “陛下英明!”劉伯溫連忙說道:“我大明光被天下,恩施四海,便從今日開始!”

    這可不同於之前在朝堂上,反對朱元璋遷都濠州。

    那時候,劉伯溫身邊還有持同樣觀點的李善長等人,共同對抗皇帝的旨意,就算皇帝不滿意,好歹還有個法不責衆。

    但現在在深宮中,獨自面對這位九五至尊,即便是劉伯溫,也不敢有絲毫違拗,皇帝的意思已經表達得明明白白,雖然劉伯溫想破頭也想不出那個小小的日本國有什麼好打的,但這時候跳出來唱反調,那才真的是老糊塗了。

    “呵……”朱元璋微笑,繼續說道:“人常說你劉愛卿智慧如海,算無遺策,能知過去未來。你不妨猜一猜,爲什麼朕一定要攻打這個日本?”

    啊這!

    劉伯溫身體一顫。

    皇帝罵你的時候,未必是壞事。皇帝誇你的時候,也未必是喜事。

    現在猛地一片讚譽不要錢似的飛來,劉伯溫更是心中惴惴,把腦筋轉得飛快,也不知道這個深沉如淵海一般的陛下,到底是什麼意思。

    可是,陛下垂詢,不可不答。

    “啓稟陛下。”劉伯溫看了一眼朱元璋的臉色,謹慎小心地說道:“老臣猜測,是因我大明初建,威揚四海,那小小日本國明知此事,卻置若罔聞,不曾派人來朝拜天子……”

    “哼!”朱元璋不屑地哂笑道:“我泱泱大明,缺他那一份供奉?”

    啊!

    方向錯了!

    劉伯溫連忙住口。

    可是,不是爲了這個,那爲了什麼?

    要知道,就在不久前,這位皇帝陛下,才親自下旨,將包括日本國在內的十五個國家,都列爲了“不徵之國”啊!

    現在,言猶在耳,這不徵之國卻彷彿一下子就成了陛下的眼中釘、肉中刺。

    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才讓陛下如此熱衷攻打日本,甚至好像都不惜一切代價!

    那麼,我這次深夜被召入宮中,竟然也是爲了日本的事情?

    劉伯溫心中隱約有了一點方向,但還是把握不到實質。

    陛下沒喊停,我就還得猜啊!

    可憐已經六十高齡的劉伯溫,不敢有絲毫怠慢,拼命轉動所有的腦筋,要從中找出那個正確答案。

    但這也太難猜了!

    日本和大明,隔着海呢,而且那個地方要啥沒啥,據說還在一片蠻荒之地。

    勞民傷財把它攻打下來,對大明有什麼好處,究竟是符合了什麼利益?

    陛下,可並不是個好大喜功的人呢!

    劉伯溫一路跟隨朱元璋打天下,對這位皇帝的習慣,掌握得十分透徹。

    他知道朱元璋起於毫末,即便是後來當了皇帝,相對來說,最講究的也是實惠,而並不是一些虛名的東西。

    日本國是否朝拜,是否尊大明爲天朝上國,是否年年進貢覲見,按理說都不是重點啊!

    這其中一定有自己還沒猜到的真正緣由!

    即便淵博如劉伯溫,也沒法從那個不起眼的小小島國身上,找到線索。

    要破解這道難題,還是要從皇帝陛下的性格和最迫切的需求入手!

    皇帝最迫切的需求……

    毫無疑問,自然是天下太平,在這基礎上,才能談得到開疆拓土!

    日本那地方……小到沒眼看,就算打下來了,也實在難以算作是開疆拓土的功績。

    那麼,天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