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三十二章、攻城大戰(三)

類別:武俠仙俠 作者:老而不老蟲字數:3610更新時間:24/06/26 17:33:15
    “按說應該是這樣,”牙軾皺着眉頭說道,“不過據報,共榮軍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滅殺嗜靈鼠兔之上,我擔心他們真的把嗜靈鼠兔都給滅殺光了啊!”

    “豈有此理!”樂達說道,“我才不信共榮軍放着神麥不去爭搶,卻都把精力放在滅殺嗜靈鼠兔之上,他們要有這樣的覺悟,那就不會做咱們的奴才了。”

    “據說共榮軍中傳言,”牙軾說道,“說嗜靈鼠兔的精血乃是一種療傷聖藥,而且,在太古大漠以西,每一隻嗜靈鼠兔可以賣到兩百個上品靈石。所以,所有的共榮軍士卒都搶着滅殺嗜靈鼠兔,而把搶收神麥放在了次要地位。”

    “什麼?”璐安瞪大了眼睛,叫道,“嗜靈鼠兔是療傷聖藥?還能賣兩百上品靈石?這......哪有這個話?”

    “這是白雲城奸細故意放出的謠言!”伏玉驚怒之餘,強自壓下心頭的怒火,說道,“來古老奸巨猾,這一定是他的詭計!難怪他們不去爭搶神麥呢。他一定是和共榮軍串通好了,他們不去和共榮軍爭搶神麥,共榮軍就剿滅嗜靈鼠兔,畢竟,保住神麥對共榮軍也有好處。”

    “這麼說,”璐安說道,“神麥竟然被共榮軍給保住了?”

    “恐怕正是如此!”牙軾苦笑着說道。

    “唉!”伏玉臉色鐵青,緩緩說道,“爲了培育這些嗜靈鼠兔,我整整用了十年時間,沒想到......”

    “伏帥不必太過悲觀,”樂達說道,“神麥雖然不一定絕種,但你用嗜靈鼠兔這一招還是管用的,至少讓他們今天不去爭搶神麥,損失了大量的靈源補給。

    “今天的攻城戰,雖然咱們損失了幾百仙衢軍和三千多靈獸隊,但也耗費了他們大量的靈源,我估計起碼有幾百萬的上品靈石。咱們雖然付出了不小的代價,但也給白雲城造成了巨大的消耗和損失呀。”

    “樂達長老說的沒錯,”牙軾說道,“白雲城雖然保住了神麥,但損失的靈源也很多,我看他們未必能撐到下一季麥收。”

    “咱們乾脆派仙衢軍進入神麥山谷,”璐安說道,“三千仙衢軍把整個山谷掘地三丈,別說神麥,連每一根雜草也都給他弄斷根絕種了。”

    “哪有這麼簡單!”伏玉說道,“神麥山谷內地形復雜多變,溝壑、巨石遍佈,地下深處又有靈氣不斷涌出,乃是布設法陣的絕佳場所。人類的陣道術法你們今天也見識到了吧!咱們仙衢軍進入神麥山谷和他們作戰,那正是他們求之不得的。”

    “那......”璐安說道,“咱們應該怎麼辦?”

    “哼!”伏玉冷哼一聲說道,“好辦,咱們用計不成,那就硬拼。老六說的沒錯,白雲城今日沒有得到神麥補給,又佈設離火大陣消耗了海量靈石。咱們損失了士卒,他們損失了靈源,大家都沒有佔到什麼便宜。咱們乾脆繼續和他們對耗,我就不信他們的靈源能一直支撐下去。”

    “對耗?這......”牙軾說道,“他們的靈源耗不起,可咱們的將士也耗不起呀!”

    “嘿嘿!”伏玉獰笑着說道,“誰說要耗我們的將士了?哼,我們仙衢軍和白雲城對耗,共榮軍坐收漁翁之利,哪有這樣便宜的事情?傳令下去,讓共榮軍前來參與攻城,讓他們去和白雲城對耗!”

    ······

    神麥山谷內一片喜氣洋洋,共榮軍士兵們,平均每人都得到了二十只以上的嗜靈鼠兔,神麥平均也採摘了幾百枚,可謂收穫頗豐。唯一讓人擔心的是,儘管這一次的神麥季已經結束,可谷口的防牆卻還是沒有打開。

    夜幕降臨之後,伏玉傳下軍令:榮利軍集結之後,出谷駐紮,參與明日的攻城大戰。

    共利軍願意參加攻城大戰的士兵,將享受和榮利軍一樣的待遇,不願意參加的撤回北固城暫駐。

    不管是榮利軍還是共利軍,只要參加攻城大戰,每人將額外獲得價值兩百上品靈石的獎勵。

    不願意參與攻城大戰的共利軍士兵,每人必須繳納價值二百上品靈石的‘神麥稅’。

    軍令一下,榮利軍歡欣鼓舞,共利軍則是一片譁然。

    榮利軍本來就是爲攻城組建的,他們不僅參與了麥收大戰、收穫頗豐,現在又去參加本來就應該參加的攻城戰,還可以額外獲得兩百上品靈石的獎勵,大家自然樂意。

    共利軍就不一樣了,他們今年的收穫之豐,遠勝往季,至少目前他們自己是這麼認爲的,因爲除了神麥,他們還收穫了不少‘療傷聖藥’。現在伏玉讓他們要麼拿錢參戰、要麼交錢走人,這可就很難選擇了。

    共利軍士兵普遍戰力低下,拿錢參戰很可能沒命消受,而不參戰吧,則要繳納一大筆‘神麥稅’,這又着實讓人心痛。

    榮利軍很快集結完畢,然後迅速離開了神麥山谷。

    共利軍吵吵鬧鬧,直到接近午夜時分,方纔塵埃落定。最後,決定拿錢參戰約佔三分之二,而同意交稅走人的約爲三分之一。

    之所以有這麼多人決定參戰,是因爲軍中傳言,今日的攻城大戰,白雲城遭受了重創,他們今日沒有派人搶收神麥便是證明。現在的白雲城已經破城在即。伏玉招他們參戰,一是因爲今日重創白雲城的同時,仙衢軍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需要補充人手。二是因爲伏玉放言,現在白雲城的防禦力已經很低,即便是整體修爲較低的共利軍士兵,也能發揮不小的作用。

    ······

    三日之後,攻城大戰再次打響。

    黎明時分,當伏玉下達了進攻的號令之後,仙衢軍三個營隊六百人,帶着十幾具巨型雲梯和五千靈獸隊,開始向白雲城殺去,仙衢軍敢死隊與上一次的配置一樣,但攻城的位置卻不一樣,從城門的西側轉爲了東側。

    原本被集中攻打了好幾天,早已經傷痕累累的西側城牆現在成了共利軍的主攻方向。按伏玉的說法,這一處的防禦已經很薄弱了,所以交給戰力較弱的共利軍。共利軍不攻堅,只是牽制白雲城的防禦力量。

    伏玉也當然知道這一段城牆之下有離火大陣,但是,對付離火大陣,伏玉已然有了對策,至少他認爲自己的對策值得一試,當然,是用共利軍來試,而非仙衢軍。

    共利軍五千士卒組成的攻城隊從容向白雲城逼近,他們推着三十具雲梯,這些雲梯是用原本構築防牆的那些廂車和圓木裝配起來的,雖然不及仙衢軍的雲梯高大結實,但勝在數量更多。雲梯之後,還有三百輛廂車。

    當仙衢軍開始在城門東面發動了進攻之時,共利軍逼近到了西側城牆之下三十丈開外。這裏距離離火大陣的範圍已然不足十丈。

    隨着統兵官令旗揮動,共利軍攻城隊士兵開始從那些廂車中取出一包包用草繩編織的大草袋,這些草袋裏裝滿了沙石,他們把這些沙石包朝着白雲城拋去,用以覆蓋離火大陣所在範圍的地表。

    除了這些廂車外,每一個士兵都還從自己的儲物器中取出了更多的沙石袋,每人至少都攜帶了三袋以上。

    很快,整個離火大陣範圍內的地面都被覆蓋上了一層沙石包,而這還沒有完,五千名士兵又各自取出鐵鍬等物,開始就地挖掘地面的沙石,然後拋揚到離火大陣範圍之內,不到半個時辰,就使其覆蓋了三尺以上的沙石。

    東面的廝殺進行得如火如荼,喊殺聲震天。可是,西側這邊,共利軍的行動被白雲城完全忽視了,白雲城城牆之上,既沒人有對着他們開炮,也沒有人朝他們射箭,任由他們在下面折騰。

    伏玉對這種情況很疑惑,但他並不擔心,眼見離火大陣範圍之內,基本上都被三尺以上的沙土所覆蓋住了,他傳下了進攻的號令。

    共利軍開始吶喊着把雲梯推抵到白雲城高大的城牆之上,然後順着梯子往上攀爬。很快,三十架雲梯上都爬滿了共利軍士兵,最上面的士兵觸及到了城頭垛口,開始撕扯起防禦大陣的結界來。而白雲城竟然還是對他們無動於衷。

    不久,開始有共利軍士兵擠進了結界,站上了白雲城的城頭。

    第一批擠進來的士兵們不過十幾人,他們發現,這一段城牆之上竟然一個守軍都沒有,完全沒有設防。但是,他們可以遠遠地看到,南面有大量的白雲城戰士在防禦仙衢軍。

    不過,他們只能看到卻無法過去攻擊白雲城戰士,因爲,在他們之間,也就是城門上方那一段城牆位置,有一道明顯的防禦結界阻斷了東西兩邊,而且,他們找不到下到城內的梯道。

    因此,這些共利軍士兵雖然進來了,可他們只能呆在寬闊的城牆之上,一邊商討如何行動,一邊等待更多的士兵進來。

    進來的士兵越來越多,很快就接近千人了,這一段城牆開始變得擁擠起來,而他們也終於開始編造起繩梯來。儘管他們大都是元丹境修爲,可要從五十多丈高的城牆上跳下去,即便不被摔死,那也得重傷,更何況,城牆裏面的牆根之下,明顯可以看到有各種法陣和機關陷阱。

    白雲城的人似乎終於發現了爬上城牆的共利軍,他們應該調整了這一段的防陣結界,讓它變得凝實和堅固起來。共利軍士兵再鑽擠起來就困難許多了,儘管如此,擠進來的士兵還是越來越多。

    伏玉一開始很疑惑,可現在卻又有些興奮起來,在他看來,白雲城可能是故意放共利軍進去的,他們對共利軍不屑一顧,要等他們全都進去之後再一網打盡。

    可是,這也有可能是自己對付離火大陣的方法奏效了,白雲城仗着這一段城牆有離火大陣,所以放鬆了這裏的防禦,所以才讓共利軍如此輕易登上了城牆。

    進入白雲城的共利軍已經接近兩千人了,這時,他們忽然遭到了攻擊。

    更加靠西邊的城牆之上,忽然出現了一羣白雲城戰士,他們人不多,大約只有五十人左右,可是這些人的戰力非常了得,他們排成兩排,擠滿了整個近十丈寬的城牆,從西邊一直砍殺過來,前排之人以大刀厚盾推進,後排之人則以長矛從盾隙之間猛刺,這顯然是訓練有素的軍陣戰法。

    共利軍的人雖多,可是在城牆之上,他們與這些白雲城戰士的接戰面就只有五丈寬,根本無法體現人多的優勢。

    一時間,共利軍士兵被砍殺得鬼哭狼嚎,死傷無數。而很不少共利軍士兵開始順着繩梯溜進城內去。當然,他們溜下去之後不是掉進陷阱,就是被白雲城戰士追殺。

    伏玉見此情形,也顧不得再探究白雲城的意圖,儘管這可能是白雲城的誘敵之計,可這也有可能是一個難得的破城之機呀!

    伏玉將大旗一揮,傳下了進攻的號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