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〇五章虛妄的希望坑人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半程煙雨字數:3534更新時間:24/07/04 23:00:10
“你的權利來源於他,他萬一出事了對你有什麼好處?”
當太后問出這句話的時候,安小山就知道自己的一切揣測都是真的。
太后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你安小山的所有權力都是皇帝給你的,一旦皇帝的血脈身份存疑對你又有什麼好處呢?
事情的確是這麼個事情,安小山跟皇帝兩個人是同一條船上的。
皇帝賦予了安小山絕對的權利,而安小山的權力來源於皇帝必須忠心耿耿的維護皇帝的位置。
“太后今非昔比了,說句狂妄的話,以今時今日我的地位!我若是跟皇室的某個人談判一番,他會不會給我比今天更高的條件呢!”
安小山笑眯眯的說道。
的確,以他今天的位置和地位,已經有左右這個國家變更權利的本事了。
“陛下真是看錯你了,早就應該把你凌遲處死!”
太后憤怒的說道。
“太后您錯了,我對陛下的忠心從未改變。我也從來沒想過要威脅他,除非到了萬不得已的地步,所以我希望太后不要讓這種萬不得已發生。”
安小山說道。
這一切都發生在太后的祈年宮裏面。一夜之間過去之後,賽後和空海都沒有選擇以死來解決這件事。
安小山就知道自己熬贏了。此時此刻他表面上看起來輕鬆寫意,甚至打着哈欠,完全是一副智珠在握的表情。
實際上他昨天晚上可是擔心的整夜未睡。當然整夜未睡這件事,蘭貴妃的功勞巨大。以至於安小山早上起來的時候,太陽已經很高了。
今天是個好天氣,一定也會有個好收穫。
安小山從啓年宮出來之後,直接去了皇后那裏,不久之後一道聖旨,從宮中送了出來。
“太后年事已高,多夢難眠。特命金禪寺主持空海大師進祈年宮輔助太后修行佛法。另,爲皇長子祈福之事不可耽擱,命天下佛門推舉出十八位高僧,在太子冊封儀式之後入宮祈福誦經。”
一道聖旨兩件事,其中包含的信息卻非常之多。
太后再一次出現在朝野大衆之前,很多人從聖旨上揣摩,很可能是皇后想要緩和婆媳關系,所以才請金禪寺的主持空海大師入宮輔助修行。
至於空海大師以男子之身居住後宮是否合適這件事,滿朝文武和天下百姓都不會想什麼。畢竟空海大師是得道高僧。
不過聖旨的第二個意思又是一石激起千層浪,那些朝廷要把佛門趕盡殺絕的謠言一下子消失不見了。
佛門在宮廷裏面還是有一定地位的,否則也不至於鬧得臭名昭著了宮中,還希望找十八位高僧爲皇太子誦經祈福。
一瞬間,天下佛門又恢復了信心。
緊接着皇宮裏面就傳出消息來,祈年宮解封了。太后可以自由活動了。
背後做的第1件事竟然是宴請皇后和蘭貴妃入祈年宮。而且還讓皇后帶上了孩子。蘭貴妃的孩子太小,並沒有帶過去。
據說那一日太后抱着皇長子又親又哭,喜歡的不得了。
後宮和諧,跟前朝關系不大。這些事情也就是普通老百姓茶餘飯後的笑話。
江陰城外,一個莊園之內,趙闕看着眼前的這些和尚,臉上掛着冷笑。
“就憑這一道聖旨,你們不會天真的認爲朝廷還能讓佛門一如既往這樣下去吧!不過是朝廷釋放的假消息罷了,就是爲了給你們這些佛門一個虛妄且永遠抓不到的希望。”
趙闕十分不屑地說道。
從李卓抄了金禪寺開始,,他就開始跟周王的管家一起同這些和尚談判。
一開始他們是高傲的,提出的各種條件簡直聞所未聞,想都不敢想。不過管家和趙卻都一一的謹慎的答應了。
但是即便如此,這些和尚依然首鼠兩端,不斷的想要等一等看一看。
當金禪寺的和尚帶着太祖手書,搶了推事院之後。這些和尚狂妄的竟然叫囂着,讓趙卻歸於他們麾下,聽從他們的指揮。
一起在南方起兵響應。妄圖讓佛門凌駕衆生之上。當時趙雀氣的把刀都拔出來了,只不過周王的管家比他更穩的住。
“侯爺完全不必跟這些和尚生氣,那安小山我家王爺對付起來都尚且吃力,佛門的幾個禿驢包括是找死”
要不說只有自己的對手最瞭解自己。在這件事上週王管家堪稱是神機妙算。
僅僅是隔了不久,第2個消息就傳了過來。太祖手書遇到了自己親爹。世祖元皇帝的靈位完全失去了作用,整個金蟬寺幾百和尚被打成了肉泥。
這個消息如同一盆冷水,如同當頭棒喝,一下子把那些高傲的和尚們打得沒臉見人了。所有的和尚都沒有料到朝廷竟然有如此的騷操作。
他們所謂讓佛國凌駕衆生之上不過是一場虛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來的快去的更快。
這還只是第一個打擊,沒過幾日,朝廷正是以政令的形式傳達天下。各州府。開始清理廟產,捉拿違法和尚。
這一下子等於是刨了所有佛門的根基,隱匿財產和人口已經不可能。所以這些和尚們立刻就對趙卻放低了姿態。
沒想到這一張聖旨又讓他們猶豫不決起來。抱歉,說的沒錯,希望的希望其實就是絕望,只不過是讓人抱着希望慢慢等死而已!
可是道理是這麼個道理,明白的人卻是少數,還有很多和尚抱着幻想。
“侯爺此言差矣。金蟬寺的空海大師已然入宮!我想朝廷還是尊重佛門的,我佛門還有一線希望。”
其中一個和尚侃侃而談的說道。
這個和尚一身月白色的僧衣,在所有和尚之中能言善辯,但其特點就是反覆橫跳,沒有一個始終如一的主意。
“既然大師如此認爲,那就無需再跟我們談了!談來談去,談到今日也該夠了!願意合作的留下,不願意合作的可以現在離開了!”
此時倒卻直接攤牌了,開始逼着這些和尚表態了。
“侯爺這話說的太過絕對了,事情還沒有危及到那個地步,何須如此着急。我佛門還有諸多手段未用。”
身着月白色僧袍的和尚繼續侃侃而談的唱反調,並且真的收拾收拾東西站起來出去了,而且跟着他走的還有五六家寺廟的代表。
趙卻冷哼着看着他們離開帳篷的身影,沒過多久,五六顆人頭拿了回來。
其中月白色僧袍的僧人,他的頭顱也赫然在列。
看到這幾個人頭,其他僧人都駭然失色。
“除非放心,我只是看不慣他們的反覆橫跳首鼠兩端猶豫不決。沒有時間猶豫下去了,諸位既然選擇跟我合作,自然不會傷害。時候已到,還請諸位爲回家發動所有全部的力量,彙集到此處吧!”
趙卻十分鏗鏘有力的說道。王爺已經傳來消息,時間不多了。
那就沒有辦法再談下去了,只能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殺幾個人讓他們明白。
扶余山府。
陳三爺日子過得非常簡樸,自從起兵以來,掠奪過的糧草全都登記在冊。
搶來的女子全都分給手下未曾婚配的兄弟,自己從來不曾多佔用一人。
而且那些分配給兄弟的女子,他也都囑託兄弟一定要照顧好,把人家當妻子照看,切,不可當成玩物。
這支軍隊從一兩千人發展到現在兩萬餘人,沒有變成燒殺搶掠的野獸,完全是陳三爺控制得當的結果。
自從他起兵以來,殺貪官開糧倉,以收集工匠鑄造兵器修繕城牆,對老百姓秋毫無犯。甚至親自審案,懲罰當地的大戶。
對於積善之家,積極鼓勵,對於魚肉百姓者全都殺了,然後分光家產。一時間被當地百姓稱爲青天。
最近陳三爺手下增加了不少說話文質彬彬的文人書辦。還有許多帶兵打仗,雷厲風行之輩。
甚至開始帶着兵進行訓練了。
原本沉浸龜縮的陳三爺,這一天突然再次聚集兵馬包圍了扶余山山府城。
扶余山府的知府,立即帶人上城牆觀察敵情,準備抵抗。
經歷過幾次圍城之後,扶余山府的知府也已經熟悉了這幫人的套路。
開始有了幾分指揮若定的姿態,他知道自己必然禍罪於朝廷。但是若能守住這扶余山府城,也算是大功一件,事後論功行賞。可以功過相抵。
扶余山府城的知府非常知道輕重,他不喜歡從礦工身上吸血,不過那也是官場陋習隨大流。
真正這些礦工造反之後,他知道事情的輕重,整軍備武加強城防準備與這府城生死共存亡。
這次陳三爺來圍城好像跟往常沒什麼區別,府城的知府自然也沒太放在心上。
城牆高大厚重,城內的糧草充足,而且兵源已經動員起來,城防已經有了新模樣,此時他更是信心大增。
還有閒心評論城外反軍行軍佈陣的不足之處。
然後府城的東門就被人打開了,陳三爺帶兵直接進城。
根本無需攻打,府城知府政治軍備招納流民的時候。陳三爺早就派人混在其中了。而且城裏就有他們的人。
此時理應外合之下,東門被非常和平的打開了。
知府認爲固若金湯的府城就這麼搞笑的被攻破了。這還不算扶余山知府花了大力氣大價錢組織起來的城防軍,竟然有一半直接投降給陳三爺了。
“他們對整個扶余山府城裏的所有官員已經絕望了。他們想跟着陳三爺一起吃他娘喝他娘,殺了貪官污吏,心裏亮堂堂!”
知府知道完了,從城牆上直接跳了下去以身殉城。
其他人沒有這個膽子,還抱着僥幸心理被陳三爺給抓住了。
他們想用銀子贖身,銀子是給了但身並沒有贖出來,還搭進去全家了。
一定程度上陳三爺和李卓是一個脾氣。他認爲你敢給我送銀子走後門的,大概以前都是貪官污吏,先砍了再說。
府城被攻下之後,剩下的幾個縣也是一鼓而下。整個扶余山府落入了陳三爺的掌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