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安小山接連出手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半程煙雨字數:3629更新時間:24/06/26 16:53:46
    定北王安小山對於佛門的小動作早有察覺,而且已經佈置好了應對之策。

    老百姓是愚昧的,雖然這句話多少有點傷了某些人的自尊心,縱然是在網絡時代,老百姓也是被信息牽着鼻子走,而很少有自己的真知灼見。

    更何況這個大部分地區都是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穩定社會結構。

    老百姓想什麼?很容易盲從?

    自從第1個和尚在推師院門口把自己給點燃之後,安。小山就預防着這種羣體性事件。

    因爲對於現在這些和尚來說,他們能選擇的方式不多,買兇殺人行刺李卓是下下之選。

    而真正的上上之選,就是挾佛門幾百年的信仰之威來壓迫李卓作出讓步。、

    佛門的信徒實在是太多了,別看李卓焚燒了債券之後被稱爲萬家生佛,但是其號召力遠遠不如佛門來的強大。

    不過輿論戰爭對於見慣了網絡時代的安小山來說,這個時代的手段都是小兒。

    所以今天李卓面對佛門的逼迫的時候,捕漁監的人就進行了輿論引導。把這些和尚用自殘方法應在的悲慘情況,徹底扭轉爲對佛門的口誅筆伐。

    輿論戰爭從來都是連環套。掌握節奏,不能讓老百姓有自己的思考時間,不能讓競爭對手翻身。

    對於這種套路,安小山早就熟知又熟了。

    所以當天晚上少府的報紙就開始寫文章,給這件事情定性爲披着袈裟的假和尚,以自殘的方式妄圖激起京城百姓的憐憫之心,然後利用這種憐憫之心逼迫李卓作出讓步。

    對那些對普通百姓敲骨吸髓的假和尚高擡貴手。

    在文章之中,執筆者詳細地分析了佛門此次行動的目的,採取的手段以及利用京城百姓的險惡心理。

    文章不但分析了佛門的險惡用心,最後還着重誇獎了京城百姓的明察秋毫,對於佛門的陰險計謀洞若觀火。

    稱讚大前京城的百姓是最爲聰明有見識的百姓一定不會上了佛門的惡當。

    文章自始至終沒有說佛門的險惡,而是強調佛門是佛門那些披着嫁紗的假和尚是假和尚,兩者不可同日而語。

    號召天下的百信不要被別人利用了佛門的信仰,成了爲虎作倀的棋子。

    這篇文章第二天早上就在整個京城流傳。按照捕漁監的安排,每個坊免費發放一百份。

    爲了防止這些普通老百姓大部分都不識字,還貼心地安排了一些書聲和識字的說書,先生專門到這些房裏面給老百姓誦讀。

    無論是誰被誇獎了都會高興。何況在這個時代文字是神聖的,任何帶字的東西都會被老百姓尊敬萬分。

    現在有一份明發天下的報紙,着重用文字誇獎了京城的老百姓。很多老百姓的自豪感一下子就被提升了。

    天底下最聰明最深明大義的老百姓,這種誇獎讓每一個人都心有榮焉。

    隨着這種榮譽感和自豪感的提升,佛門的這些和尚的陰謀詭計自然也就深入人心了。

    輿論戰的最高境界,就是讓接收信息的人愉悅,同時能夠接受自己夾帶的私貨。

    京城的老百姓愉悅了,當然對佛門的這些歪嘴和尚可就是恨之入骨了。

    一個託鉢盂老僧來到京城,沿着街道而走,來到一戶人家化緣。

    “我是信佛,佛祖保佑我,但是我不信你們這些歪嘴和尚。你們是打着佛祖的名義故意來騙我,讓我當你們的幫兇。”

    一個信佛多年的老人,揮舞着自己手中的飯勺子,義憤填膺的跟化緣的老和尚噴吐着口水。

    “阿彌陀佛。施主您在說什麼老僧只不過求一碗齋飯而已,絕無想利用您的意思。”老和尚慈悲的說道。

    “是這樣嗎?那你對於李卓大人抓了金蟬寺的和尚怎麼看?”信佛的老翁明顯不太相信眼前這個和尚。

    自從他聽過那個報紙的內容之後,就開始懷疑一切不長頭髮的人。

    畢竟報紙都說了,京城的百姓是最聰明的,不可能爲虎作倀,更不可能被人坑騙。

    “施主所說的事情,貧僧也曾耳聞,但着實不知其中詳細情況。您這讓老僧爲難了。”

    老和尚說道。

    “你不知道金禪寺和李卓大人之事?”信佛的老人問道。

    “老僧徒步而來,有所耳聞,但具體詳細情況確實不知所以不予置評。”

    老宋說完託着鉢盂要走。

    “你給我站那,來我家化緣怎麼能讓你空鉢而走?”老翁說着一把搶過老和尚的鉢盂。

    給盛了慢慢一大鉢盂的飯還給加了不少素菜。

    然後把老和尚摁在家門口的臺階之上開始,原原本本地把金禪寺和李卓大人之間的恩怨詳細說給老僧聽。

    你不是說你不知道嗎?現在你也知道了。

    “阿彌陀佛。佛門清靜之地怎麼會發生如此荒謬之事。佛門已經跳出三界之外,焉能有回頭進入滾滾紅塵之中?荒誕呀。”

    老僧痛苦的搖着頭說道。

    “和尚您還沒說呢,這李卓大人和金禪寺到底誰對誰錯?”老人非要求個根本。

    “施主您太執着了,對錯我是已經在您心裏了嗎?心便是佛向善便是佛心。金禪寺與李卓大人到底誰對誰錯,有與您的佛心有何關係?”

    老僧開始點撥這位老施主。

    “大和尚果然是得道高僧,雖然我不能完全聽懂,不過總覺得很厲害。這是已經成了我的心病,你給我說一句李卓大人對了這事兒我就舒坦了。”

    老人家說道。

    “李卓大人對了,僧人錯了。”老僧從善如流的說道。

    “哎,這就對了麼。所以說你是得道高僧的,跟你聊天就是愉快。”老人家笑着說道。

    大和尚跟老人家告辭了,繼續拖着撥魚連接走動,但是他的。眉頭越皺越緊,因爲整個京城的街道上都在說金禪寺的僧人之錯。

    “一人貪心,害一家之人,一僧貪心害一寺之名,一寺部首清規,天下佛門遭殃啊。”

    老僧最後得出結論說道。

    “金蟬寺害人不淺,害佛門不淺啊。”

    老僧繼續在街上託鉢化緣,心中卻在不斷感嘆。

    皇宮裏面出來的時候,崇喜就跟他詳細的稟告了昨天發生的事情以及報紙送出去之後,整個京城的輿論狀況。

    安小山背着手聽着卻沒往心裏去,他着實鄙視這些和尚們的輿論戰鬥力。有一種大人打小孩的意思。

    “有點欺負人了,不過繼續吧。”安小山說道。

    “王爺,我怕這些和尚狗急跳牆啊。根據我們的消息,天下寺廟的和尚都在朝着京城而來。如果真都聚集起來,恐怕不是好事。”崇喜說道。

    “和尚終究是和尚,他們若是來唸經的,那就讓他們去給皇長子祈福。如果是來鬧事的……”

    安小山心中冷笑。

    李卓都不怕我豈能怕了?

    “想進京沒那麼容易。”安小山笑着說道。

    出了皇宮,轉身去找王元吉了。

    王元吉正美滋滋的拿着養好的紫砂壺,正在跟自己的長勢炫耀着。

    這東西他玩了兩天就徹底喜歡上了。不但做工雅緻,握在手裏大小正好。泡茶之後自然清香。

    “此物做工看似古拙,實際上匠心獨運,看這茶壺之上的山水,雖然聊聊數筆,卻盡顯大師手段。”

    王元吉手指摸索着茶壺說道。

    “大人,沒想到王爺竟然能製出如此雅物,不過這王爺有些不夠意思。自己玩兒又不拿出來跟大家一起分享呢,至少左相您這兒他應該多送幾個才是啊。”

    掌事一邊工委着,一邊埋怨安小山小氣。

    “你不知道他這個人哪?很可能是閒着沒事玩起這些東西來老夫可是甘拜下風,他還送了我另外一個,不過着實沒有這個養的好,等我養出來你再仔細觀瞧。”

    王元吉得意的說道。

    正說着就聽見腳步聲響,王元吉的耳力非常之好,他一耳朵就聽出來這腳步聲來自於安小山。

    來不及把茶壺收起來,順勢它就塞進了自己掌事的袖子裏。掌事嚇一跳。

    但是趕緊心驚膽戰的藏好。畢竟這東西的來歷他是知道的。是自家的左相從王爺哪裏藏起來的。說偷都不爲過。

    而且定北王好像是極其喜愛此物,竟然派人來要了兩次,自家的相爺竟然沒給。這要是從自己身上發現,定北王估計會拍死自己。

    “左相,有件事情商量一下。”安小山開門見山。

    渾然沒有注意到王元吉的臉色有些不正常,而他身邊的那位掌事好像更加緊張。

    “王爺有事派人知會一聲,本官過去就是何勞親自來訪。”王元吉客氣着說道。

    “路過這本來也不是什麼大事,索性進來與左相知會一聲。”安小山說道。

    “不知王爺有何吩咐,儘管說來!”王元吉說道。

    “麻煩左向給天下各州府縣衙下一道命令,嚴查出行人員的路引,尤其是僧人的。”

    安小山說道。

    王元吉聽到這話眉頭跳了一下,瞬間明白安小山的意思了。

    “王爺是打算限制僧人出行?”王元吉問道。

    “最近佛門跟李卓鬧的很大,而且我已經查到全國各地的僧人都在向京城聚集而來。與其讓他們來經常鬧事,不如在地方上讓官員好好管管他們,如果哪裏的官員管不了,可以直接去當地找監察司。”

    安小山冷冷的說道。

    王元吉點了點頭,答應了這件事,安小山轉身就走了。

    “定北王的手段是越來越高明了,這些僧人聚集起來就是大禍患,但是分佈在各地力量分散,各地官府就可鎮壓。”

    王元吉感嘆着身邊的我。掌事臉色不對。

    一直到安小山的身影消失之後,長勢才齜牙咧嘴的把茶壺那了出來。

    “水灑了,燙燙燙。”掌事差點跳起來。

    剛纔過於慌張,紫砂壺裏新泡的茶溢了出來。因爲安小山在場這位掌事,竟然硬生生地挺着一聲沒吭。

    “哎呦,你沒事吧。茶壺沒事吧。”王元吉明顯更心疼自己的茶壺。

    問掌事不過是處於禮貌。

    “走向放心,這壺我一直好好拿着呢,絕無損毀。”掌事說道。

    “好哇,這下被我抓到了吧。”

    一個聲音傳來,差點讓二人把茶壺扔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