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認清現實的李卓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半程煙雨字數:3546更新時間:24/06/26 16:53:46
    周王徹底自閉了。

    一張老臉徹底被抽腫了,他自以爲必勝的一把豪賭,卻輸得一敗塗地。

    主要是周王錯估了自己的對手。

    他以爲自己針對的是李卓,他以爲皇帝再糊塗也不會打自家血脈的臉。

    可是他不知道安小山作弊了。

    如果安小山知道周王這種賭徒心理,一定會笑着告訴他十賭九鬼。一旦上了賭桌,其實多好的牌都無法控制局勢。更何況自己還有作弊器。

    這一棍子直接把周王給敲懵了。

    出了這件事之後,周王徹底把自己封閉在府中了。整個京城的勳貴陸陸續續的來看望周王。

    有些人周王根本就沒見,只是管家出來接待一下,然後就把人送走了。

    有的人周王則請進屋裏聊了幾句,然後親自送到門外。所有人都能看出來周王的鬱鬱寡歡。

    這件事的意義非常重大,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擔心,尤其是緊抱周王大腿的這些人。

    上門的不一定是過來看望周王的,也有可能是過來打探消息的。看看周王是不是還能挺得住,一棵大樹要倒之前,需不需要另外找一個靠山?

    勳貴這個羣體就是這樣現實。他們爲了富貴綿延。把這種牆頭草的行爲演繹的淋漓盡致,並且從來不會嘲笑別人這樣。

    他們並不認爲這樣做是一種可恥,反而是一種智慧的體現。能夠抱住大粗腿,保證自己家族的富貴綿延,這是一種至高的智慧,至於臉皮什麼的,在此事面前什麼都不是。

    原本屬於周王陣營的兄弟們在觀望。

    所有人都知道皇帝的態度。但是沒人知道,皇帝只是想要敲打一下紂王,還是真的對周王產生了不滿,甚至是懷疑。

    現在周王的每一個舉動甚至每一句話,或者每一聲嘆息,都可能被這些勳貴給過度解讀,有了不同的想法。

    所以周王能不見就不見,但是有些人他必須當面囑咐好。

    周王徹底自閉了,雖然依舊門庭若市,看似興盛無比,但其中的味道也已經變了。

    有人歡喜有人愁,周王自閉了,但是李卓高興。

    所有人都知道李卓一下子就崛起了,沒人在能擋得住他了。若不是李卓這個人實在太缺德,誰給他送禮他就查誰。

    估計此時他家的門檻早就被人給踩平了。李卓生人勿近,但是李卓的這些手下可不是。

    那些兄弟們啃不動李卓已經暗中開始接觸李卓的這些手下了,而且花樣百出各種手段全都上了。

    李卓知道這種事情根本杜絕不了,所以只要不過分,他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只需要這些人明白,只有緊跟着他,才能擁有這一切就足夠了。

    從參天觀出來之後,李卓就馬不停蹄地對周王的兒子進行了審問。

    並且對於這個案子從頭到尾仔細的梳理了一下。他發現了很多問題。關鍵地方的關鍵人證全都死了。以至於這件事看起來好像很連貫,實際細究起來卻處處對不上。

    很快李卓就想明白了,這件事一開始應該是周王想栽贓定北王。結果定北王棋高一着來了一次移花接木甩給了他兒子。

    如果換做是別人,一定是把這當成燙手的山芋。不過李卓卻當成他晉升的踏腳石。

    更重要的是他已經明白了一個道理,只有徹底投靠義父才能真正的實現自己的理想。如果再首鼠兩端,再想跟義父劃清界限。

    別說自己的理想了,恐怕自己這條命都活不下去了。而且義父以德報怨一次,再一次容忍他過界的行爲,又一次再一次暗中幫助他。

    就算是塊鐵也捂熱了。就算是一個憨貨也應該想通了,何況他李卓不是憨貨。

    所以接下來李卓就利用這個案子。開始毫無顧忌的牽連起來。無論涉及到哪家勳貴,涉及到誰,他都會親自拿着尚方寶劍進門去問一問。

    有的當堂就抓走了,有的嚇唬一番也就算了。而且他已經開始讓人對周王的兒子用刑了。

    空相是出家人,佛法也算得上是精深。不過的確沒有吃過苦。幾輪刑下來,這傢伙把自己知道的所有壞事全都說出來了。

    李卓審問他自然是有技巧的,先讓他開口說一些無關緊要的事,然後再說一些重要的事,第三步說一些機要的事兒。

    人的意志有的時候是一下子崩潰的,有的時候則是慢慢崩潰的

    。當說着說着成爲習慣之後就攔不住了。你不讓他說他都停不住。

    到了最後,爲了不受到更殘酷的懲罰。被審問的人就可以按照審問者的要求開始編造一些自己根本沒見過的事情。

    所以對於空相審問,完全是小火慢燉,只有到了火候才能大火收汁。李卓不會做飯,但是用刑跟做飯是一個道理。

    這方面他可以無師自通。

    隨着李卓一個一個的去拜訪勳貴。很多人已經看出端倪了,他正在朝周王的勢力下手。

    依舊是瓜蔓抄的手段。因爲一件事把人抓進來,審着審着就會牽連出來別的事情。

    每一天李卓過手的筆錄能形成一本書。不太重要的事情手下就過去敲詐一番也就放過了。重要的事情抓過來嚴刑逼供,總能問出點東西,哪個豪門大宅裏頭沒有點齷齪的事兒,這些事情就全都到李卓手裏了。

    不過真正讓他驚喜的是空相,可能是被逼急了抖露出來一些信息。

    金蟬寺是整個京城最大的高利貸者。這些和尚收到了皇家的賞賜,貴人的佈施以及香火錢之後。

    除了給佛祖的金身越數越高,大殿越來越金碧輝煌之外,他們還專門有人把這些錢在民間放高利貸。

    這也沒什麼,很多權貴之家都這麼幹。只不過這金禪寺放高利貸的僧人格外的貪婪,動輒逼的人傾家蕩產。

    甚至有的時候竟然逼迫人借高利貸。人家想還錢他還不要,一直等利息滾的人家還不起了,他才去收錢。

    以此手段霸佔人家的田宅。讓金蟬寺名下的土地越來越多。而且這個和尚還是個花和尚不但侵佔人家的土地,還奪人妻女。

    這一切李卓並不意外。金蟬寺一直是一顆毒瘤。不過在他的計劃裏面還沒輪到這顆毒瘤呢。

    可是這個管理積香廚的和尚,跟周王府的管家竟然是兄弟。而且周王府也有錢存在金蟬寺。每年都會收入大量的利息。

    如果是換做別人可能也就一笑而過了,頂多認爲周王府貪財好利,跟金蟬寺一起侵佔百姓利益而已。

    周王府之所以有好名聲,從來沒有侵佔百姓之事。但是這王府的花用從來沒少過。原來這惡人全都讓金蟬寺給做了。

    可是李卓卻想起了另外一個問題。前不久曾經抓過一個人,戶部員外郎尤封。罪名是私鑄銅錢。

    這個人是周王的內小舅子,所以人都知道他是周王的錢袋子,那些私自鑄造的銅錢其實都在周王手上。

    不過這件事周王反應非常迅速,根本沒有攀扯到他身上。當時所有人都奇怪,私鑄銅錢肯定不是小數目,否則以周王的身份也不屑於做此事。

    可是那些大量的劣質銅錢去哪兒了?難道被周王府全都給花了嗎?周王府用銅錢出去做結賬,說出來都是笑話。

    李卓現在明白了。那些私鑄的劣質銅錢應該是全都進了金蟬寺的積香廚了。然後再讓金蟬寺的這些缺德和尚拿着這些劣質銅錢出去放貸。

    換回來的可就是真金白銀了。

    周王府用權勢給金蟬寺做庇護,而金錢寺則替周王府斂財。真是一舉雙得的買賣啊。

    李卓開始逐漸的興奮起來。

    審問周王的兒子,其最根本的目的不就是攀扯周王嗎?雖

    然這件事不是謀反,私自鑄銅錢同樣是殺頭的罪,更別說庇護金蟬寺爲非作歹了。

    只要是這件事做實了,就等於給周王再一次放點血,雖然不能讓他死,但也絕不好受。

    他腦袋裏面轉着這個念頭,但嘴上並沒有說。

    雖然現在推事院這些手下全都一呼百應。不過難免有誰的耳目在其中,這件事要是走漏了消息。按照周王的果決一定會有所行動。

    所以他要借兵搞個突然襲擊,一下子抓住金蟬寺的把柄才能治罪。否則得罪了佛門巨擘鎮國佛寺,不是鬧着玩兒的。

    借兵,可是借誰的兵那?

    藉口已經有了,可以師出有名。只要稍加引導空相的話,就可以理解爲金蟬寺自助了這次刺殺定北王。

    於是李卓找張彩去喝酒,這件事需要他從中斡旋一下。

    就在京城被李卓攪的波濤洶涌之時,一個人卻跟朝廷請假,光明正大的回老家江陰祭祖。

    此人就是城陽侯趙闕。

    雖然上次他捲進了私藏兵器案,最後能夠全身而退,不過也把李卓得罪狠了。李卓肯定是千方百計找機會要整他。

    此時他回老家祭祖,暫避鋒芒是明智的選擇。

    至少整個京城的勳貴都是這樣認爲的,甚至還有個別人也找了不同的藉口,帶着全家老小離開了京城。

    對於趙闕的離開李卓根本沒有放在心上。收拾這位侯爺是早晚的事,並不是因爲他回到老家就能避免了。

    安小山最近注意力全都在刺客身上。這些刺客在捕漁監的追捕之下無所遁形。

    最後在一個刺客自認爲安全的莊子裏面,被莊子的主人給出賣了。

    直接下藥迷翻了,然後送給了當地的監察司。三個人換了三萬兩銀子。這羣刺客竟然是來自南漢的一個非常有名的劍派。

    這個答案讓安小山萬萬沒想到。南漢的劍客跑到大乾來刺殺自己?這背後難道是劉塘虎?

    安小山覺得奇怪,他相信在捕漁監的追蹤下,很快就能真相大白。

    不過在這之前,另外一件事徹底震驚了安小山。

    秦綸甘願爲之赴死的相好書生吳荃竟然被抓到了。不過抓到他的倒不是李卓的人。

    而是王家二小姐王奴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