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南蕭武將造反了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半程煙雨字數:3183更新時間:24/06/26 16:53:46
有些時候,有些事情是不以自己的意志爲轉移的。
安小山在接見了王元吉之後,突然間發現自己真的好傻。任憑那些文官們一天天上躥下跳的折騰自己。自己只能選擇看不見。
現在自己有權利了,爲什麼不能提拔培植一些自己喜歡的文官?這樣朝廷之中就有文官替自己說話了。
既然王元吉表達了投靠的意思,安小山自然是好言鼓勵,反正早晚二人都是一家人。這個時候以這種方式聚集在一起也未嘗不可。
安小山雖然不能插手朝廷文官的任免,皇帝還沒有給他那麼大的權利。不過他現在手裏掌握着捕漁監。
所有擋着王元吉官路的,跟王元吉對着幹的。安小山全都讓捕漁監祕密的搜查他們的犯罪證據。
安小山認爲古今中外,無論哪朝哪代,哪個社會,縱然他穿越到這個朝廷中來,官員的尿性都是一樣的,能成爲海瑞,包拯那樣的官員畢竟是少數。
絕大部分官員屁股都不乾淨,只要仔細去找,就沒有找不到。
安小山找到了對頭官員的犯罪證據之後,就交給吏部尚書王元吉。然後再由他發起彈劾,每次彈劾都必然拿下一個官員。
現在皇帝也有意讓王元吉立威,只要是他彈劾的官員馬上拿下嚴加審查。王元吉也是老官僚了,縱橫百合的手段,拉攏分化的動作,幾套組合拳下來,就把朝中的這些官員打的七零八落。
沒過多久,竟然又有另外一個意想不到的人主動登門投靠安小山。這個人就是恩科狀元。
要說他們這波恩科也着實夠悽慘,跟一幫女子一同考試,被天下人嘲笑。
關鍵是還沒有考過。更是擡不起頭來,皇帝不喜歡他們,天下人嘲笑他們。這個恩科狀元自然也就沒什麼含金量,處處被人鄙視。
加上在皇宮招待的那次,讓安小山一頓收拾。差一點兒連官都做不下去了。
現在他更是悽慘,誰都不沾邊,誰也不喜歡他,但是想回家吧,又抹不開臉,畢竟十年寒窗苦讀換來的官位,不看自己也得看個家族的希望。
“安公公,在下願效犬馬之勞。”這位狀元就沒有王元吉的底氣了,見到安小山的面直接跪下。
在面子和官位之間,他選擇了官位。所以他義無反顧地投靠了安小山。
“犬馬就不用了,好好做官,好好做事。我不會虧待你的。”安小山親手攙起來這個人。
他甚至到現在都不知道他叫什麼,只知道他是恩科狀元。
投靠安小山第二天,吏部就給他安排了新的官職,變成了一個御史。別看這個官職不大,但是權力不小。更主要的是他就是一個瘋狗,王元吉和安小山讓它咬誰他就咬誰。
安小山這邊忙着整合勢力。南蕭那邊兒卻出大事了。
劉塘虎造反了。
這事說來也怪南邊的這些個文臣們太欠兒。在安小山撤軍之後兩國開始履行條約。
所有的一切都安定下來,南蕭這邊兒開始找人背鍋了。這種國家打仗的事,文臣自然是沒有罪的,犯錯誤的一定都是武將。
被彈劾最多的就是劉塘虎。
長江防線崩潰,襄城失守,這些罪名全都安在了劉塘虎身上。
京城被圍的時候,你爲何不來解圍,反而帶着兵故意繞路。
還有你在長江那邊跟大乾是不是有什麼交易?爲何你在外邊兒打仗,你的父親要謀求襄城的軍權?你們父子二人到底是不是想造反?
爲何撤軍那麼突然?監軍爲何不見了?長江防線上有十多萬軍隊,爲何你只帶走了自己的嫡系親信,剩下那些都留給了大乾?
甚至這些文官的鼓動之下,南蕭的皇帝直接劉塘虎的全家都給下監獄了,而且還嚴刑逼供。
他們一個個誅心的問題問下來,根本就沒有等劉塘虎的解釋就已經動手了,或者他們根本就沒想聽解釋。
只不過這一次跟以往不一樣。
以往每次只要朝中有個風吹草動,有人彈劾劉塘虎,他一定第一時間上奏請罪,然後交出將軍大印,把自己關起來,等着朝廷的天使來問罪。
乖的跟一條狗一樣。好像只要皇帝一聲令下,不用別人動手,他自己就能把自己弄死。
錦官城鬧得沸沸揚揚。但是這一次劉塘虎直接舉起了大旗。大旗之上只寫了三個字,清君側。
然後劉塘虎讓人寫了一篇熱血沸騰的檄文。
國家有今日之災,完全就是皇帝身邊的親近小人矇蔽聖聽。每天只顧着歌舞昇平,魚肉百姓。怠慢武將官兵。
以至於將無戰心並無抵抗之意,老百姓卻要受征戰之苦。而這些文官只知道耍弄筆桿子,歪曲事實,粉飾太平。現在要清君側重新振奮國家。
劉塘虎乃是南蕭名將。
劉氏一族世代爲將履歷戰功爲國家開疆拓土。在民間名聲赫赫。而且南蕭的這些武將們早就對朝中的這些文臣不滿了。
所以隨着他大旗一舉,幾乎是尋日之間就湊夠了十萬大軍,而且一路行來還有無數的人加入進來。
劉唐虎帶着大軍從復州出發,一路上老百姓贏糧景從。他們已經對這個朝廷徹底失望了。
這個時候京城裏的文官和皇帝卻突然傻眼了。他們突然發現平日裏當狗一樣,想打就打,想罵就罵,無論怎麼過分,都會低頭認錯的武將們突然露出了獠牙。
京城之中根本就沒軍隊可以抵抗。襄城倒是有一部分軍隊。可是那是用來防備大乾的。
就算是京城之中有軍隊,誰敢保證這些武將會對皇帝和這些文官們忠心耿耿?誰敢保證他們沒有跟劉塘虎暗通款曲。
而且更加要命的是,就在這個時候,劉塘虎的老父親在監牢之中自殺了。這一下可就變成了殺父之仇。
他這一死,也徹底葬送了整個京城之中所有文官的性命。
劉塘虎一日百里的速度急速向着京城推進。他是能征慣戰的名將。知道做事必須幹淨利索,不能首鼠兩端。
京城這些文官們現在確實傻了眼了。面對着磨刀霍霍的劉塘虎,文官們先是開始自我爭吵。現在再也沒有人敢罵人了。
皇帝先下了第一道聖旨。冊封劉塘虎的父親劉洲爲太師,賜諡號忠武。這是對武將最高的死後榮譽了。
皇帝想用這種方式讓劉塘虎消消氣。甚至立即把他其餘的家眷全都放回去。可是劉塘虎接到這道聖旨之後,不屑的扔到地上。
“這是陛下身邊的小人矇蔽上聽。”劉塘虎冷冷的說了一句,繼續指揮大軍前進。
皇帝聽到這個消息之後立即如坐鍼氈。這種小手段顯然已經無法滿足劉塘虎了。
這個時候關濤給皇帝出了一個主意。既然劉塘虎說要清君側。陛下自己清了,他不就是沒有藉口了嗎?
這純粹就是一個天大的臭主意,現在劉塘虎的目的已經昭然若揭了,這幫文臣和皇帝們還在做着白日夢。
就在劉塘虎距離京城還有百里的時候。皇帝又下達了第二道旨意。
“朕被丞相等人矇蔽,才做出如此多錯誤的行徑,現在將丞相滿門下獄聽候審問,朕之身側已清,請將軍暫緩腳步。”
這是皇帝給劉塘虎的聖旨。言下之意,丞相就是最大的奸臣,朕已經把他拿下了,劉將軍您就別來了。
與此同時來的還有皇帝的一封私信。願意冊封劉塘虎的女兒爲新皇后。以後兩家就是一家,絕不相互猜忌。
“陛下身邊還有奸臣,竟然還想禍害我的女兒,離間我們君臣的關係。該殺”
劉塘虎冷哼一聲。繼續帶兵前進。
直到這個時候,所有人都明白,劉塘虎是鐵了心要造反了。然後這些文臣就發現他們手裏除了一支筆。身上除了一張嘴,竟然沒有任何辦法。
很多文臣紛紛的給劉塘虎寫信。願意做他的內應。甚至直接恭迎劉塘虎取代南蕭的皇帝,成爲這個國家的皇帝改號建元。
什麼不要臉的行徑都做出來了,只是希望在未來的大變之中能夠保存自己和家族。彷彿前幾日在朝廷上大罵劉唐虎一家都是逆賊的,不是他們。
劉唐虎把所有的信件都收下了,但是不動聲色。當他兵臨京城的時候,根本沒用進攻整個京城的部隊直接開門投降了。
甚至皇宮的領兵將領把所有侍衛都撤走了。整個京城包括皇城,就這樣鮮嫩嫩的暴露在了劉塘虎的刀鋒之下。
就在城門打開的一剎那,好幾百名文官竟然個個頂着黃表跪在道路兩旁。嘴裏喊着恭迎陛下回到京城。
竟然直接把劉塘虎給捧成了皇帝。
結果迎接他們的不是從龍之功,也不是劉騰虎的笑容。而是冰冷的刀鋒。
“我劉塘虎是來清君側的,不是來當逆賊的。這些人蠱惑造反,誅三族。”
他進門之後下得第一道命令就是把這些恭迎之人滿門全部給抄了。這個行爲讓南蕭的皇帝看到了一絲生的希望。
他果然不是來造反的。事實上他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