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安小山宴請南方人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半程煙雨字數:3577更新時間:24/06/26 16:53:46
想用一萬人完全佔領。紫蘇郡的首府蘇城,那是絕不可能的。
這城實在是太大了,要說一萬人控制四個城門還勉強,但是要想控制整座城,那絕不可能。
十萬人還差不多。蘇城光人口就超過六十萬。繁華富庶,商旅往來不絕於路。
可是安小山進城之後發現遭到的抵抗幾乎微乎其微。
原來蘇城的守軍隨着他一萬鐵騎進城,稍一接觸就是南邊兒的城門跑了根本就沒有抵抗。
帶人稍微一追,這幫蝦兵蟹將立即繳械投降。哪裏是守城軍隊?簡直連一羣羊都不如。
經過劉淵義解釋,安小山懂了,整個南蕭的主力軍隊和能打的部隊都在長江邊上呢。
這些守城部隊都是一些軟腳蝦。平時裏還要被文官欺負,就差成了文官的家奴了。如果說戰鬥力是一點兒都沒有。
如果關上城門讓他們虛張聲勢守城,還能湊合。城門都被人家破了,他們是一點兒抵抗能力都沒有了。
劉淵已經交了投名狀,安小山一定程度上相信了他。讓他把這些殘兵敗將全都編到自己麾下。
再加上從監獄裏面放出來的主動過來投城的地痞流氓。不到三天的時間,劉淵的隊伍從一千人擴大到了五千人。
而且還有繼續擴大的規模。
安小山讓自己的一萬人休息,暫時任命劉淵爲蘇城城守,然後整個蘇城所有有名有姓的達官貴人,全都被安小山給抓了起來。
但是安小山對這些人不打也不殺,甚至還以禮相待。把一副讀書人禮遇讀書人的架勢。
甚至還把這些文化人聚在一起,歌舞相待,飲酒唱詩。一開始這些人都以爲他是星星作態。以爲他有什麼巨大的陰謀。
可是當他們聽說此人就是以詩才震驚天下的安小山的時候,先是莫名其妙的震驚。之後就是滿臉狂熱的歡迎。
在他們看來,打仗歸打仗,作詩歸作詩。雙方雖然是敵對關係,但如今坐在一起了,能夠持久風流,暢談風月,那也是千古佳話。
如果能夠用詩詞文章讓這位這位安小山折服在此,願意主動退兵。那更是名流清史震鑠古今的大事。
讀書人這點事真是刻在這些人的骨子裏了。恐怕就算是國破家亡也無法阻止他們詩酒風流。
蘇城之外,戰火連天百姓流離失所,舉家逃亡。蘇城之內所有人在屠刀之下戰戰兢兢。
可是在郡首府之內卻是一片歌舞昇平,大家飲酒作詩,不亦樂乎。
“關郡守,我跟您妹妹跟在下那可是熟人,在大乾的時候可沒少交往。還在我家皇帝面前逼着我給她作詩。您妹妹那可是才女在我大前參加科舉也能拿到一個榜眼。”
安小山對着已經微醺的關濤開始滔滔不絕的誇獎他的妹妹。
“大人說的是那首醉花陰嗎?那首詞傳來可是在我南蕭風靡一時,不知道惹了多少姑娘流淚羨慕呢。大人真是詩才絕頂。”
關濤端着酒杯得意洋洋的自謙着。
這一首詞着實讓他關家,得意了許久。畢竟是安小山當着皇帝的面送給他妹妹的。這首詞傳到江南,不知道讓多少深閨秀女扼腕嘆息,爲何當時到場的不是自己呢?
經過沒有意義的試探之後,關濤終於從安小山的嘴裏得到了實話,他在蘇城不會殺人,不會放火。也不會打劫家色,只要大家乖乖聽話。
他只是來討要大長公主的,什麼時候大長公主被送回王庭了,他就帶兵撤退。
另外安小山也提出來。必須把投降的所有士兵的家屬都優先送過江北。
並且他以蘇城滿城公卿和貴胄的性命威脅,所有軍隊不準靠近二十裏。只是要他見到軍隊靠近,那就別怪他在城中大肆屠殺了。縱火焚城。
如果安小山一開始就殺人放火,大肆破壞。那南蕭的軍隊必然大規模過來圍剿。
可是他現在一副要和平相處的架勢。蘇城的這些個達官顯貴們,除了沒有人身自由,不能自由出城之外,什麼都不耽誤,甚至商旅往來都不禁止。
安小山這1萬軍隊也用不了多少集呀,原來城中儲備的糧食物資完全夠他們消化了。
一路侵略如火的安小山,到了蘇城彷彿真的被春風化雨了一般,開始在這裏遊山玩水,悠哉悠哉的過日子。好像一身戾氣全都被這江南山水和絕世文華給涵養了。
這讓蘇城的滿城達官顯貴和讀書人非常得意。
安小山對他們十分的禮貌,做足了文人雅士之間的唱和往來。好詩絕句更是頻頻出口。
一時間蘇城竟然有文風鼎盛的意思。甚至有些讀書人竟然不遠百里而來。親自入城拜見安小山,跟他探討文學和詩詞。
安小山一律禮貌接待。
對於來者他都禮貌接待,對於要走的人,他的不吝金銀賜予,甚至還能作詩送別。
安小山好像不是來打仗的,更像是慕名來到南方。彷彿是來南方文化交流拜訪朋友的。哇
面對這種狀況,整個南蕭也是一片茫然。
皇帝連夜之間蒐集了數路大軍,準備圍剿安小山。可是安小山待在蘇城不關城門,不殺人,不放火,不搶掠。竟然跟這裏遊山玩水,詩酒風流起來。
而且蘇城文會的文章詩詞頻頻傳往京城,很多精彩學院之詩詞連皇帝都嘆息。一時間心嚮往之,真想把安小山招來一見。
於是出現了一個奇怪的景象。長江之上兩軍打得熱火朝天而透關而過的安小山,卻在這江南溫柔鄉,好像不想走了。
不過皇帝還沒傻到份兒上。雖然安小山以蘇城作爲人質,不讓軍隊靠近,但是還是在二十裏範圍之內,把安小山的所有出路全給堵死了。
蘇城一片歌舞昇平,蘇城周圍二十裏之外,已經有近十萬大軍圍堵安小山。
可是安小山對此視而不見。
直到劉淵這些投降者的家屬被送到蘇城。然後由蘇城北上渡船過江。安小山已經在蘇城呆了一個月。
安小山在詩酒風流之餘,就是在蘇城召集一些工匠,製造一些個奇形怪狀的東西。
這一個月整個南校都知道安小山之所以來此就是因爲茶陵王蕭承江綁架了人家大乾的大長公主。
人家安小山他帶兵入侵,想把大長公主接回去。
這事兒讓整個南蕭都覺得臉面無光。到這不是人家裏面去偷人,偷的還大長公主這件事兒怎麼說都怎麼難聽,現在被人家打上門來好像也不冤枉。
這一個月發生了很多事情,好像整個天下都亂成了一鍋粥。
禮部尚書出使北巒,終於用皇后之位安撫了北巒的怒火,沒有趁火打劫。但是兩國邊境也是陰雲密布,大家都時刻準備着一副躍躍欲試的架勢。
一個月之內。大前三次在江北增兵多達二十多萬。
南郊境內也屢屢抽調軍隊,雙方在長江上,以及各自的領土上,互相攻防打的熱火朝天。
終於安小山等來了南蕭皇帝的特使。一個太監。
太監給安小山兩個選擇。一個是自己撤走,南蕭願意讓出一條路。
第二個則是留在南蕭,只要安小山投降,皇帝可以給他封侯。而且還是有領地實封的那種。
而且皇帝可以指天發誓,事後絕不追究安小山。這個條件一出,整個南蕭一片譁然。
很多武將瞠目結舌。一些人打了一輩子仗,子孫三代都打的差不多了,都沒有得到封候的機會。他一個大錢的太監,憑什麼就能封侯?
但是意外的是,所有文臣倒不反對。能用一個侯爵之位留住安小山這種無雙猛將,還有詩酒風流的大家。不虧,而且還可以在政治上將大乾一軍。
“外臣安小山,此來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讓我朝大長公主回國。大長公主一日不歸安某人一日不敢談自身事。”
安小山十分鄭重的對來訪的太監見禮說道。
太監連夜把安小山的意思返回給了南蕭的皇帝。
南蕭的皇帝氣得牙齒癢癢。他也想把大長公主這個災星送回去。大長公主絕對是有史以來。對,尊貴不敢說,但是絕對是事兒最多的大長公主。
兩個國家因爲她打的焦頭爛額。
皇帝現在也陷入到了兩難的境地。恨不得把大長公主送回去,可是大長公主明明沒在自己手裏。
南蕭從大乾那裏把大長公主給偷出來了。但是他並沒有回到南蕭。可是這話沒法跟安小山說,安小山一副油鹽不進,大長公主是被你們國家綁走的,我不衝你這個皇帝要,我衝誰要?
“讓軍情司全力出動。找到茶陵王,趕緊把大長公主那個災先給我送回去。”
皇帝也已經氣瘋了,他現在恨不得給自己的親弟弟幾個耳光。你給我惹了多大的事兒啊?
長江上打的熱火朝天,安小山這一萬人在蘇城裏面,讓整個南郊如芒在背。
長江上戰事吃緊,整個南郊已經抽不出更多的兵馬來對付安小山了。如果安小山鐵了心拉着整個蘇城陪葬,他至少可以打上三個月到半年。
而且整個蘇城必然化爲一片焦土,曾經繁華風流的城市,不復再見。
那可是幾十年都緩不過來的大窟窿。投鼠忌器之下,皇帝只想趕緊把安小山的災星弄走。
大乾不願意兩線開戰。南瀟更不願意跟大乾打,畢竟大乾的國力雄厚,軍隊強勢,而南蕭基本上國家七成的軍隊都在長江沿線。
大乾傾國之力來宮南蕭是根本扛不住的。
原本皇帝還想派出使臣穿越大乾直接去北巒出使。形成南北夾擊之勢。
可是使臣還沒等派出去就已經得到消息。大乾的皇帝竟然納了北巒的大長公主拓跋胭脂爲皇后。實行兩後並立。
這個消息讓南蕭的皇帝產生了一種錯覺。那就是大乾準備跟南瀟打一場滅國之戰。否則皇帝不會做出如此大的讓步。竟然封一個北方蠻族女子爲皇后。
就在這個時候,終於有一個好消息傳來。
大乾的大長公主回宮了。茶陵王蕭承江也被抓走了。倒不是他主動投降了。而是他已經病的不省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