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通政司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朕聞上古字數:5844更新時間:24/06/27 01:08:54
湯昊走了。
吃完了飯就讓牟斌把皇帝陛下送回皇宮。
朱厚照獲悉了這個隱祕,也沒心思再閒逛下去了。
他現在滿腦子裏面都是湯昊方纔所說的那些話。
“輿論的力量?”
“信息壁壘?”
“通政司?”
朱厚照其實很想反駁,然而當他真正沉下心來思考之後,卻驚恐地發現野人說的這些,竟然沒有任何錯誤的地方。
皇帝真正瞭解百姓嗎?
他常年久居深宮之中,一切外界消息,何嘗不是靠着地方奏報得知?
就算是錦衣衛也不過只是監視在京官員罷了,還有就是九邊軍鎮以及地方藩王,錦衣衛的力量沒有那麼大,他們也做不到監察天下官員。
而這些地方奏報又是來自於何處呢?
官員!
士紳縉紳!
說得更難聽一點,士紳縉紳從地方官員這一層開始,就已經構築了信息壁壘!
這些地方官員除卻少數真正的剛正不阿之人外,絕大部分全都是些官場老油條,選擇和地方士紳合作,大家一起共贏,損害的不過是朝廷和百姓的利益罷了!
而再下一層,則是地方士紳鑄就的信息壁壘。
鄉野百姓連朝廷律令都不知道,連朝廷皇帝都不知道,他們拿什麼去保護自身權益?
沒辦法保護,也根本就保護不了!
所以有的地方官府巧立名目,大肆收取各種各樣的各捐雜稅,而老百姓只會將地方官府與中央朝廷視爲一體,將一切怨恨都歸咎於朝廷歸咎於皇帝身上!
然而,不管是洪武還是現在,除了江南等賦稅重地外,朝廷明面上的稅制都是三十稅一,至於地方州府限定的稅額那也是根據其富庶程度和人口情況制定的!
偏偏時至今日,朝廷能夠收上來的賦稅越來越燒,百姓肩上的擔子卻越來越重!
那麼,問題出在哪兒呢?
士紳縉紳!
信息壁壘!
想明白了這一點,朱厚照眼中閃過了一道寒光。
緊接着他就召見了通政使叢蘭,這位內閣首輔楊廷和一手舉薦的賢才。
叢蘭是弘治三年的進士,授戶科給事中,進兵科右給事中,遷通政司參議、左通政。
觀其履歷沒有什麼特別出彩的地方,朱厚照當初同意讓她晉升位通政使,不過是看在楊廷和的面子上罷了。
叢蘭自己同樣也沒有想到,他這般年輕就坐上了通政使的高位。
哪怕通政司權柄比之先前遠遠不如,但着畢竟也是朝堂大九卿,所以叢蘭也是充滿了幹勁,正準備努力做出一番政績,實踐自己的政治抱負。
“叢愛卿,朕喚你來,是有項差事交給你去辦!”
“從即日起,通政司有一項長期且持久的任務,不是整理內外奏疏,而是編輯一份報紙,就叫大明新報!”
叢蘭聞言愣住了。
大明新報?
這是什麼……東西?
朝廷現在不是有邸報嗎?
想着,叢蘭開口問道:“陛下,我大明承前宋之制,設通政司和提塘官,後者專門負責官文報的收遞工作。”
“既已有了邸報,爲何還要創設新報?”
聽到這話,朱厚照擺了擺手,自嘲道:“朕說的報紙,不是你口中的邸報。”
所謂“邸報”,是是專門用於朝廷傳知朝政的文書和政治情報的新聞文抄,提塘官他們的任務就是要在皇帝和各地行省州府之間做聯絡工作,定期把皇帝的諭旨、詔書、臣僚奏議等官方文書以及宮廷大事等有關政治情報,寫在紙上然後由信使騎着快馬,通過大明建立起來的驛道網絡體系,傳送到各行省長官。
說白了,這邸報就是官方報紙,而且是專門給官員看的,不是給平民百姓看的,他們也沒有這個資格。
“這新報不是像以前邸報那樣給官員看的,而是給百姓看的,向天下百姓公開發售,所有人都可以買來觀看翻閱,瞭解朝廷近期的大政方針!”
此話一出,叢蘭頓時臉色大變。
這大明新報,專門賣給百姓,讓百姓瞭解朝廷的大政方針?
這……這怎麼可以?
皇帝陛下這是想做什麼?
叢蘭急了,立馬低喝道:“陛下,此舉絕不可爲!”
“先賢有言:‘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爲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機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朝廷大政方針若不慎密,統統兜售於市井之中,不但會丟了朝廷的威嚴,還有可能釀成大禍啊!”
“敢問陛下若真如此行事,朝廷威嚴何在?陛下威嚴何在?”
如果朱厚照沒有將湯昊的話語給聽進去,他此刻還真有可能被叢蘭給唬住了。
但是,朱厚照早已不是當年那個朱厚照了,經過湯昊摻雜私貨的話本改造,朱厚照對這腐朽儒學也越發厭惡,對這些文臣縉紳常用的套路更是心中清楚。
所以朱厚照倒也沒急着反駁,而是悠哉悠哉地抿了一口茶水,靜靜地等叢蘭說完。
其實這真不能怪他們,要怪只能怪這個時代。
歷朝歷代的帝王都喜歡玩“君權神授”這套把戲,利用平民老百姓對自然力量的信仰和崇拜,把自己的意志假託爲上天的命令,稱之爲“天命”!
漢朝的董仲舒也十分識趣地提出“天人感應”,認爲君主是上天選擇的,如果君主有過失上天會降罪,從而將儒家與皇權捆綁在一起,確立儒教獨尊的地位。
說白了,歷代帝王就是藉助這種莫須有的神祕感,來贏得天下子民認可與敬畏,以便他們更好地統御萬民,主宰江山!
這就是所謂的天子威嚴!
至於平民老百姓,他們只需要聽從天子的命令就行了,愚昧且麻木的活着!
民智未開之前,歷代帝王都是採取愚民政策用來統治百姓,越發腐朽的儒學在這方面獻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就連那位至聖先師都說出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等儒家聖言,可想而知他的徒子徒孫們,又會如何曲解這位至聖先師的聖言,又會採取什麼措施愚弄百姓。
湯昊現在要做的,就是開啓民智,打消這勞什子神祕感,讓天子走入民間!
而這件事情,他不能親自做,做了會留下隱患,所以湯昊交給了朱厚照自己去做,至於效果如何以及能否成功,那就要看朱厚照中興大明的決心了!
想要真正中興大明,那朱厚照勢必會與士紳縉紳站到對立面,現在不過說破除他們鑄就的信息壁壘罷了,如果連這一點都沒有勇氣去做,那就別談什麼中興大明了。
叢蘭一頓慷慨激昂地勸諫之後,眼見皇帝陛下壓根沒有反應,他這才識趣地安靜了下來。
“說完了?該朕說了吧?”
“叢愛卿,你也是名教子弟,你讀了一輩子聖賢書,想來應該沒少學些愚弄百姓的辦法吧?”
聽到這話,叢蘭心頭劇震,臉色逐漸難看了起來。
果真如同傳聞所說的那般,這位皇帝殿下,對讀書人,意見當真大得很啊!
說到底,我們這些讀書人愚弄百姓,還不是爲了你老朱家能夠坐穩江山?
難不成你還想用這什麼大明新報開啓民智,淡化你們老朱家的君權?
真到了那個時候,誰還願意聽伱老朱家的號令?
那不是打着燈籠進茅房——找死嗎?
叢蘭一向頭鐵,梗着脖子問道:“陛下此話何意?”
“很簡單啊,字面意思,你們這些程朱讀書人,那有恃無恐的底氣,還不是來源於你們能幫助朝廷愚弄百姓,穩固朝廷的統治?這話朕沒說錯吧?”
朱厚照嗤笑了一聲,惡劣本性暴露無遺。
“你們成天張口閉口的仁義道德,一肚子都是如何愚弄百姓的壞水,真不知道你們哪裏來的臉!”
叢蘭愣住了。
你這位皇帝陛下是怎麼好意思開這個口的?
就算我們這些士紳縉紳是在愚弄百姓,但我們爲什麼要愚弄百姓?
還不是爲了朝堂穩固,爲了讓你們老朱家坐穩大明嗎?
你現在反倒是指責起我們來了!
不過話說到這兒,他也算是看明白了。
這位陛下創辦那大明新報,竟然是想要開啓民智!
這不是自己給自己的大明王朝掘墓嗎?
無論如何,都不能開啓民智,否則只會天下大亂!
“陛下,此言大繆!”
“百姓淳樸耕田種地自給自足,這是王朝穩定的前提,更是王朝長治久安的基礎!”
“而讀書人讀書習字,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通曉大義明辨是非,所以可爲天子牧民!”
“倘若天下百姓如讀書人這般開啓民智,他們將會不滿於當前現狀,慾望如雜草般蔓延生長,屆時何人還願意辛苦勞作?”
“陛下,心如欲壑,后土難填,一旦開了這道口子,只怕我大明江山不穩啊!”
這番言辭懇切的話語,如果落到他人耳中,只怕會覺得是金玉良言。
然而朱厚照經過湯昊的思想改造,此刻無疑是位後世進步青年,聽到這話只是覺得可笑無比。
“開啓民智,讓百姓瞭解朝廷大政方針,讓百姓敢於反抗剝削壓迫,這就是在動搖大明朝的江山社稷?”
“那你的意思是,繼續保持現狀,任由士紳讀書人魚肉百姓,奴役子民,這才是正確的做法?”
朱厚照冷笑到:“叢蘭啊叢蘭,如果你就這點見識的話,那這通政使你就別做了!”
“朕會將你發配去鄉野縣衙,讓你睜開眼睛好好看看,那些士紳是如何盤剝地方百姓的!”
叢蘭一怔,但他還是朗聲道:“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陛下讓臣去哪兒,臣就去哪兒!”
喲呵,還是個頭鐵的傢伙!
朱厚照強忍着心中的火氣,決定好好教訓這廝一番。
“叢蘭,你瞭解過民間疾苦嗎?現在大明百姓過的是什麼日子?”
“臣……臣……”叢蘭一驚,不知該如何回答。
朱厚照見狀嘆了口氣,“讓朕告訴你吧。”
“天下百姓,十中有八九,淪爲士紳佃戶,剩下那一二耕戶,還要替士紳繳納沉重賦稅!”
“這方面問題,你可以多去問問都察院的張總憲,他在外居官一生,比誰都要瞭解。”
眼見叢蘭還是不吭聲,朱厚照有些不耐煩了,索性他直接命人去將總憲張敷華給請了過來。
老大人眼瞅着沒什麼時間可活了,所以近期一直在交接工作,準備致仕歸鄉頤養天年。
朱厚照對此選擇了默許態度,只是還沒確定新任總憲人選。
畢竟這都察院的總憲,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清正廉潔剛正不阿,要是將焦芳這種貨色放到總憲的位置上面,那好不容易重新振作的都察院可就完了。
這就是難題所在。
既要選個對自己聽話的,又要保證此人剛正不阿,同時具備這兩個要求,縱觀滿朝文武天下官員,好像還真找不到這樣合適的人選。
聽完朱厚照的敘述,張敷華眉頭緊鎖,久久都說不出話來。
他沒想到自己馬上退休了,皇帝陛下還給自己挖個坑,這讓人上哪兒說理去?
鄉野土地兼併之風,他一直有所察覺,卻始終不敢面對。
因爲,土地意味着一切,牽一髮而動全身!
地方士紳憑什麼敢跟地方官府叫板?
因爲他們掌控着地方田地,而百姓想要耕種想要餬口就不得不仰人鼻息,這才是真正問題所在。
你想要耕種,就必須佃租我家的田地,而一旦成爲這些士紳鄉紳的佃戶,那百姓還敢對士紳鄉紳不敬嗎?
生死託付他人手中,養家餬口全要仰人鼻息,你能讓百姓怎麼辦?
說一千道一萬,還是田地的問題。
見此情形,叢蘭心頭劇震,滿臉駭然之色。
難不成……皇帝陛下說的竟然都是真的?!
天下百姓,大多都成了士紳的佃戶奴僕?
那些少得可憐的自耕戶,還要繳納本該不屬於他們的賦稅?
那這個天下,究竟是誰的天下?
是皇室朱家的天下?
是百姓的天下?
還是說……
這是士紳讀書人的天下?!
他自認爲爲官至今恪守本心,稟公執法,吏不容奸,爲百姓做了不少實事。
然而今日從漢王口中聽到的這些,卻是令他整個人都陷入了恐慌!
泱泱大明,億兆子民,竟然十之八九都淪爲了士紳的佃戶!
剩下那一兩成的耕戶,還要承擔本該屬於士紳的沉重賦稅!
誰都無法想象,這些平民老百姓,日子過得會是多麼艱難!
爲什麼?
這不是太平盛世嗎?
是誰給了那些士紳的權力?
又是誰明明心知肚明,卻還在粉飾太平,侈人視聽?
直到此刻,叢蘭才終於明白,爲何皇帝陛下會對士紳讀書人抱有如此之深的敵意了!
回想起自己方纔還在爲這些士紳開脫,出言維護他們,一時間叢蘭不由羞愧萬分,他扭頭看向了張敷華,滿臉希冀地追問道。
“老大人,這一切都是真的嗎?”
張敷華聞言一怔,整個人彷彿丟了魂一樣,顯得落寞無比。
“廷秀(叢蘭字),自古歷代帝王首重農桑,土地農桑也是我華夏延續至今的根基。”
“不止是帝王,我華夏子民安土重遷,讀書人如此,老百姓更是如此。”
“陛下說的對,自建文年間起,鄉野間就出現了士紳豪強兼併土地之風,準確來說的話,是自從我大明立國之日起,這種現象就已經出現了。”
“比如那李善長、胡惟庸這些淮西功勳集團中人,憑藉手中權勢大肆兼併田地,動輒就是成百上千畝,太祖高皇帝因此屢興大獄瘋狂打壓這些功勳舊臣,這才強行剎住了這股風氣,不然你以爲那洪武大獄是沒有原因的嗎?”
“發展到了現在,情況已經極其嚴重了,皇親國戚、宗室藩王、武將勳貴、士紳縉紳……甚至就連宮裏面的太監宦官,都喜歡兼併田地置辦宅子,天下百姓九成淪爲佃戶,並不是誇大其詞,甚至可能……更多!”
觸目驚心!
駭人聽聞!
此刻就連朱厚照都有些坐不住了。
因爲這句話是從張敷華口中說出來的!
而張敷華爲官一生走過了大明大部分州府,也就是說他此刻說的話無疑就代表着大明王朝現在最真實的現狀!
叢蘭聽到這話,當即怒喝道:“老大人明明心知肚明,爲何不上奏朝廷上奏陛下,讓朝廷出面制止這種兼併之風?”
“呵,制止?”
話到此處,這位一生勞碌的老大人,也忍不住長嘆了口氣。
“怎麼制止?萬一那些百姓是自願成爲佃戶的呢?”
“什麼?自願成爲佃戶?這怎麼可能?”
叢蘭傻眼,他雖然剛正敢言爲官清廉,但終究還是年紀太輕,爲官經驗太少,最關鍵的是沒有地方爲官的經歷,哪能與張敷華這等奔波一生的地方官員相比。
“廷秀啊,讀書人考取功名之後,是可以減免一定賦稅和廢除徭役的,也就是說他名下的田地大部分都不用向朝廷官府繳稅!”
“這樣一來,就給了他們獲利的機會,當地百姓爲了逃避官府日益沉重的賦稅,會將土地主動送給這些有功名的讀書人,也就是地方士紳。”
“他們私底下籤一個協議,此土地只是名義上送給地方士紳,藉助其讀書人的功名,就可以不向朝廷繳納沉重賦稅罷了。”
“可那些地方士紳也不可能白給你幫忙,你得給他們足夠多的好處,這些士紳才能給你抗下風險,至於他們要的好處也自然不多,只是比官府收的少一點而已。”
“廷秀,你仔細想想,如此一來地方士紳什麼不用幹,但是每年都有大量田地收成,成爲佃戶的地方百姓也因爲不用繳稅日子比以前稍微好過那麼一點,最後虧的會是誰?”
地方士紳得了田地收成。
百姓免於上繳沉重賦稅。
最後,誰虧了?
朝廷!
只有朝廷!
“你再想想,爲什麼朝廷每年的稅收雖然略有減少,但大體都保持在一個水平線上,少也沒少到哪兒去?”
張敷華冷冷一笑,看着臉色蒼白的叢蘭,直接給出了答案。
“因爲……攤派!”
“地方官府稅額是定好了的,但是越來越多的百姓主動投獻田地給士紳,那地方官員爲了完成收稅任務該怎麼辦?”
“攤派到自己耕作的百姓頭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