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不吃虧(打滾求月票)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雁九字數:4364更新時間:24/06/26 16:06:52
    海淀,北五所。

    舒舒與九阿哥從莊子上回來。

    兩人去莊子上了,帶了魚竿跟撈網。

    原來在百望山下的山澗中見過魚,夫妻兩個上午沒事兒,就過去撈魚了。

    最大就是一扎長的小白條,小的只有手指長短。

    不過看着乾乾淨淨的,夫妻兩人撈了半桶,就都留下,準備叫膳房做小魚醬。

    回到北五所,小魚就直接送膳房了。

    今年莊子上種了玉米跟土豆,現在土豆有一部分能吃了,玉米還沒有抽穗兒,看着長勢很好的樣子。

    莊子這裏,豬糞、雞糞、羊糞,都能做肥料,這兩年下來,倒是將之前的中田都養肥了不少,山腳下去年開荒的新地也有了肥力。

    夫妻兩人換了外頭衣裳,簡單梳洗了。

    九阿哥道:“要是荒地玉米能產兩石以上就好了。”

    方纔夫妻兩個在莊子時,問了佃戶一嘴,去年新地種的是黃豆,收了八斗。

    舒舒道:“想要推廣玉米,只高產還不行,還要官收,種的人才會多些。”

    九阿哥聽了皺眉,道:“那個就難了,穀子吃了一千多年,玉米想要跟穀子似的成爲官糧,用來繳納田稅,官倉儲備,十年八年也下不來。”

    舒舒點頭,十年八年確實沒有成。

    一直到三百年後,滿清跟民國相繼覆滅,高產耐存放的玉米才成爲北方主要的儲備糧種類。

    眼見着就要吃午飯,十二阿哥的貼身太監到了。

    崔百歲進來稟告,說是十二阿哥打發身邊人過來,九阿哥就叫人直接來正院回話。

    少一時,那太監跟着崔百歲進來,呈了張保住抄錄的禮單。

    知曉張保住回來,九阿哥跟舒舒道:“貢船真快,走運河往返,兩個半月就能一個來回……”

    舒舒也記得孫文成出京的時間,是在嫁女之後,二月初九、初十那兩天,今天四月二十二,他抵達杭州,換了張保住北上,是挺快的。

    等到看了厚厚的禮單,還有東壩稅卡清點的條子,九阿哥啞然。

    杭綾、杭綢、杭錦等織物,鎏金花瓶跟銀餐具等西洋物件,扇子、綢扇、龍井茶等特產,後頭就是年敬裏的銀封若干。

    這東西的數量,像商賈進貨,太惹眼了。

    九阿哥吩咐崔百歲道:“領到前頭吃飯,既是飯口,別空着肚子往返。”

    崔百歲帶了人下去。

    九阿哥將這個遞給舒舒,忍不住跟懊惱道:“他他拉家怎麼回事兒?不給安排妥當人跟着,張大人行事,也太不靈活了。”

    舒舒接過來看了,織物兩百匹左右,西洋器物四十多件,前者折銀八百兩到一千兩,後者翻倍打不住,剩下土產之類的,數量上去了,總價也不低。

    這些東西估價的話,少說也有三千兩,多的話加五成。

    後頭的年敬,加起來也有兩千兩。

    要知道張保住的正五品郎中,年俸才八十兩銀子。

    這出差一次,帶回的“土儀”跟年敬,就相當於七、八十年的俸祿。

    怪不得京官都要外放,確實來錢快。

    “直接換了金銀回來,悄無聲息的,就得了大油水,這大張旗鼓的,東西可怎麼處理?”九阿哥都爲難了。

    舒舒稍加思量,道:“之前外放督撫大員進京,也多帶了土產,像他他拉家老大人回京時,就帶了不少西安名物,這些東西除了那些西洋物件之外,其他說是杭州土儀也說得過去……”

    “織物看着多,可杭綾、杭錦的價格都在那裏擺着,往高了算也不到千八百兩銀子,都給張大人留下也不算什麼……”

    “就是西洋物件惹眼些,金依仁的罪名是截留貢品,這些器物多是海關那邊的孝敬……”

    九阿哥點頭道:“是啊,他從杭州回來,外頭少不得拿他跟金家相比。”

    不過杭州織造油水是真大,就算張保住這個有皇子岳父加成的緣故,可“三節兩壽”下來,也是不少的收益。

    金家太貪了。

    就算不摻和人蔘買賣,不截留貢品,合理合法範圍內,每年輕鬆剩幾千兩銀子不成問題。

    九阿哥道:“爺之前收‘三節兩壽’還覺得不好意思,結果好麼?京城各衙門除了這個,還有外地督撫道臺‘冰敬’、‘炭敬’跟‘別敬’,到了老師那樣身份,一年下來,兩、三萬兩都是少的。”

    舒舒合上禮單,道:“張大人老實,應該是沒想着往自己兜裏放,才都記得仔細。”

    九阿哥點了點頭,道:“總不能讓老實人吃虧,可是都佔了也顯得貪婪,那西洋器物就‘敬上’等着汗阿瑪處置吧,織物留出百匹,分給跟着他去的幾個司官,還有本堂衙門這裏的郎中、主事等人,剩下的一百匹織物跟土產,他自己留了就是。”

    他沒有提銀子,兩千兩銀子,重量一百多斤,不顯眼,張保住自留了就是。

    九阿哥這樣想着,就去了書房,拿了紙筆給張保住寫了個手書,將處置方式都寫在上頭,就吩咐何玉柱道:“送前頭去,再賞個荷包,大中午的折騰。”

    何玉柱拿了手書去了。

    前頭的太監也不敢耽擱,匆匆忙忙吃了飯,接了九阿哥的手書回城去了。

    等他回到宮裏的時候,已經是未正二刻。

    張保住正在幫十二阿哥處理公文。

    午飯方纔已經吃了。

    十二阿哥打發人回五所吩咐的,中午送了雙人份的膳食過來。

    張保住就跟着吃了一頓。

    都是宮裏的例菜,八寶鴨子、五花肉燉白菜、蝦米炒菠菜、蘿蔔丸子、醬瓜、醃茄子。

    吃的主食燙麪白菜粉絲蒸餃與豬肉大蔥蒸餃,配的紫菜豆腐湯。

    張保住吃的津津有味兒,吃了一屜半的餃子。

    看的十二阿哥都多吃了幾筷子。

    等到吃完,張保住才跟十二阿哥道:“金家人上京,戶下人口也都跟着走了,織造衙門那裏從當地僱了師傅,做菜多是甜口的,不讓放糖,讓多放醬油,也跟咱們京城的醬油不一樣,味道寡淡,也不怎麼吃豬肉羊肉,都是河鮮、江鮮、湖鮮什麼的。”

    十二阿哥聽着,帶了羨慕。

    就算吃的不合口,那也是杭州。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有西湖、有白娘娘……

    他不愛見人,卻是想見見山山水水的。

    各省風物在書中都見過了,只是他的身份,也不知這輩子有沒有機會去見識一下。

    大清王公都在京城,有些人活了一輩子,也都沒有出過遠門。

    等到九阿哥的手書到了,張保住就放下公文,從內務府出來。

    有了章程就好,就按照章程辦,誰也挑不出理來。

    只是那一百匹布與兩千兩的年敬,他不打算都拿到府裏。

    歸賬後,再往後拿,就不能了。

    他曉得這差事是九阿哥貼補他了。

    這份人情,卻不是衝着他,而是衝着五阿哥。

    他要是裝糊塗,那也太小瞧九阿哥。

    九阿哥爲人行事,都是他眼中看着,是個爽利人。

    要是違了他的心思,那也冷臉的乾脆。

    張保住出了東華門後,就找了自己的長隨,說了九阿哥的吩咐,叫人往內務府衙門裏擡東西。

    四十多個西洋物件與一百匹織物都送到內務府本堂衙門暫放。

    至於這一百匹怎麼分派本堂上下同僚,張保住決定暫緩,等高衍中回來了,兩人商議了再說。

    本堂衙門這裏,郎中、主事、委署主事與筆帖式,滿員是七十,現在出缺的九人,有六十一人。

    既是本堂衙門都分派,那就算九阿哥沒有提兩位皇子阿哥,也當留出份額。

    還有跟着他南下的幾位,也要比旁人多分一些。

    一百匹織物,真不多。

    五輛馬車,空出來三輛。

    他他拉家的人早等得不耐煩,他們已經分出人手,回宅子稟告太太,結果等到了這個。

    這裏是東華門門口,不是他們能阻攔喧囂的地方。

    就剩兩車了!

    他們都能預料得到太太跟大奶奶會怎麼惱。

    結果張保住出來,卻沒有直接回家,而是帶了人直接往五貝勒府去了。

    他叫人將銀箱卸了,還卸下來五十匹綾羅綢緞,還有兩箱子的土產。

    等到五福晉得了消息,迎出來時,張保住已經叫人將東西擡進貝勒府,在院子裏放着。

    “阿瑪……”

    五福晉看着前院大大小小的箱子,驚訝道:“您從杭州回來了,怎麼東西送這邊了?”

    張保住道:“沒趕上小阿哥的百日,補一份,還有就是提前預備的‘抓週’禮,你代小阿哥收了吧!”

    五福晉覺得不大妥當,沒有這樣送禮的。

    可這是送給兒子的,也是長輩的心意。

    她想到了自家狀況,遲疑了一下,道:“阿瑪,瑪法沒提分家的事麼?”

    她大伯孫子都有了,換了尋常旗人家,早分家了。

    只是現下八旗勳貴與高官都開始漢化,流行“父母在,不分家”。

    張保住家二品門第,就算是京城,也品級也不低了,自是隨着高門大姓的規矩走。

    張保住道:“不分就不分吧,等過幾年你兩個弟弟娶親了再分也好。”

    現下不分,他們家是侍郎門第,說親的時候選擇也會好些。

    分了家的話,以後兒媳婦就要往下找了。

    還有家裏老爺子當着侍郎,瞧着樣子,歲數也到了,怕是在侍郎任上致仕,尚書升不上去了。

    即便那樣,侍郎一年下來各種敬銀,也是大幾千兩。

    這些銀錢歸在公中,新添置了產業,也是貼補兒孫了。

    五福晉曉得不分家,利大於弊,也不好說什麼了。

    張保住就道:“行了,我該家去了。”

    五福晉親自送出來,看着苦着臉的族親管事們,神色不變。

    不是她貪心,非要佔孃家便宜,而是她那個大伯母有些奇葩,自詡是宗婦,恨不得將公中銀子都當成是自己的,變着法子撈銀子。

    貝勒府這幾年送回去的節禮孝敬,也是讓長房佔了大半。

    五福晉跟父母提過兩回,可是張保住夫妻兩個性子都綿軟。

    這回張保住行事有了變化,五福晉只有高興的,自然不會攔着。

    不提他他拉家太太跟大奶奶,看着一輛馬車是什麼心情,只說五阿哥這裏,心情愉悅地回家。

    明天開始不用早起了。

    睡到自然醒,然後帶了好吃的,過去跟兄弟們一起吃飯,下午就是熬時間罷了。

    前院管事牽了馬繮,等五阿哥下馬,就稟了親家老爺過來之事。

    “總共就兩車東西,卸了一車下來,說是給小阿哥補的百日禮,還有提前送的抓周禮,福晉不好拒絕,就叫人收了……”

    五阿哥聽了,心中納罕。

    自己這岳父,出門一趟,倒是開始長心眼了,還曉得送這邊來。

    至於往內務府搬的那些,他先頭已經得了消息。

    看來老九幫着找補了。

    有舍才有得。

    他他拉家中等人家,那是跟國主後裔、皇親國戚比的,實際上也是八旗著姓,只不過是旁支罷了,否則也沒有資格與皇家結親。

    不缺吃喝,多幾千兩銀子富裕不到哪裏去,少了也窘迫不到哪裏去。

    還不如在御前留個影兒。

    往後在內務府熬夠了資歷,轉九卿衙門做個副手,品級也能升一升。

    相反,要是留了貪婪不當用的印象,那就沒有以後了。

    正五品郎中終老……

    他覺得岳父的選擇是對的,這不是吃虧……

    *

    知子營,聖駕駐蹕之所。

    康熙白日巡看河道,發現了一場兇險處,堤岸還沒有加固。

    如今治河修堤,都是木石結構。

    用南方運來的杉木爲樁,再壘山石爲堤壩。

    如此一來,耗費不菲。

    每一段堤壩,都是銀子砸出來的。

    這也是康熙一次次是親自巡河工的原因,不想再花第二次銀子,爲了防止河道的人糊弄,就要從上到下顯得重視。

    等到掌燈時分,他叫了三個兒子一起用了晚膳,也問了四阿哥杉木如今運到京城後折銀幾何。

    父子說了一刻鍾的話,康熙就叫他們下去安置了。

    京城的摺子到了,隨着摺子一起到的,還有一封密摺,上面寫的正是留京諸位成丁皇子這兩日的行事動態……

    *

    翻跟頭求月票,^_^。

    下一更8月30日中午12點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