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一百二十三章 妒忌之心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公子許字數:2897更新時間:24/07/04 05:41:31
    “盧國公去了英國公府拜訪?”

    先帝靈柩送往昭陵,收拾一新的武德殿內太子正與劉自議事,乍聞消息,頗爲驚訝。

    自晉王起兵,先是李勣不聞不問、閉門謝客,再是程咬金放開四門、任憑出入,這兩人擺明了“坐觀成敗”的態度,雖然不至於追隨晉王反戈一擊致使長安塗炭,但如此玩忽職守、心思叵測,太子自是極爲不滿。

    不過太子素來性子綿軟,很少記恨於誰,固然對一干“坐觀成敗”的文臣、武將們有所不滿,卻也暗自慶幸於這些人沒有聽聞晉王有“遺詔”在手便競相追隨,更沒有欲將他這個太子置於死地……且先登基即位,往後再做計較。

    但現在“坐觀成敗”的各方當中勢力最大的兩人忽然私下接觸,太子豈能不心生戒懼?

    劉自思慮轉動,見到太子面色陰沉,想了想,低聲道:“殿下明鑑,如今晉王雖然退守潼關,但長安城內對其心懷憐憫者不計其數,蓋因殿下氣勢正盛,故而敢怒不敢言,但誰也不能保證這些人暗中與晉王互通款曲,甚至作爲內應,予以支持。”

    李承乾面色陰鬱,苦惱道:“縱然如此,孤總不能將所有人都殺了吧?‘遺詔’之事,總有人會相信。”

    世間之人並非都是理智的,即便現在喊一句“大地是圓球”都會有人相信,更何況是“遺詔”?

    有些人是非不分湖塗至極,既然有“遺詔”存在,他們便信以爲真;而有些人則不在乎“遺詔”之真僞,只要“遺詔”存在這件事對他們有利,他們便推波助瀾。

    人心最是難測,自然也最是難以掌握,爲之奈何?

    劉自道:“相信不相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人會否暗中支持晉王,與之裏應外合,若是那樣豈不就是依附叛逆、背離正統?任由此等奸賊居於長安,將城內虛實皆通告於晉王,於大局不利啊!臣雖不通軍事,卻也知道軍情嚴密的道理,萬一大戰之時軍隊在前方作戰,後方之虛實卻盡爲晉王知曉並予以針對部署,如何能行?”

    李承乾一臉無奈:“你說的自然有道理,可那也得等着那些人當真給晉王通風報信之後,才能予以懲戒吧?斷不能以莫須有之罪名加於其身。”

    不教而誅這種事,他斷然做不出,也絕對不能做。

    否則自己的名聲還要不要了?到時候只怕真正的內奸沒抓到,反倒憑空將無數無辜者牽扯進去,到時候輿情洶洶,自己這個正統儲君反倒遭致攻訐,致使局勢驟變。

    劉自道:“自然是要證據確鑿,才能予以嚴懲,懲前毖後。”

    李承乾苦笑道:“這種事極犯忌諱,就算有人做,誰有肯將證據留下?就算留下證據,又如何能夠被外人得知?”

    劉自上身微微前傾,離得李承乾進了一些,低聲道:“殿下莫不是忘了‘百騎司’?先帝當初募集左右屯衛之精兵設立‘百騎司’,除去宿衛宮禁之外,更有監督百官、肅清京師之責,原就在城中各處、各家府邸安插眼線,此時國事艱難,正當啓用‘百騎司’,與暗中收集各種情報,監察城中文武官員,一旦偵知有誰與叛軍互通往來甚至傳遞消息,即可收監,併入府搜查證據,交由殿下裁決。”

    “百騎司”可不僅僅是帝王親軍那麼簡單,自從當年“玄武門之變”李二陛下逆而上位,然國內不肯臣服者衆多,甚至密謀起義者也大有人在,爲了維繫統治,“百騎司”出力極多。

    只不過隨着皇權越來越穩固,“百騎司”的弊端也逐漸顯現,朝堂官員動輒被捉拿審查,使得人心惶惶、詆譭不絕,且李二陛下胸懷四海,不準“百騎司”繼續收集文武官員的“罪證”,使得“百騎司”權勢大減。

    但現在皇位之爭如火如荼,又到了“百騎司”大展身手的時候……

    李承乾捋着頜下短鬚,沉吟未語。

    此等局勢之下,“百騎司”的確能夠偵聽情報、肅清奸細,使得朝堂之上敢與晉王暗通款曲者暴露人前、予以制裁。但與此同時,作爲“特務機構”,其性質便決定了作爲帝王爪牙,可以逃離於帝國律法之外,恣意構陷、栽贓嫁禍之事難以避免。

    否則父皇當年何以對“百騎司”如此忌憚,曾下令“百騎司”的偵聽範圍不得超出長安之外?

    心中猶豫半晌,才說道:“茲事體大,孤要好生考慮,也得聽聽諸位大臣的看法,不能倉促決斷。”

    劉自面色不顯,雖太子的反應他早已考慮其中,正中下懷,但心中依舊難掩失望:“正該如此!殿下仁厚謹慎,實乃帝國之福、蒼生之福也。”

    所謂的“聽聽諸位大臣看法”,大抵也只是私底下詢問房俊的意見而已……由此可見,房俊在太子心目當中的地位堅如磐石、不可動搖。

    雖然此前岑文本曾對他予以教誨,告知其此刻正當是奠定“文官政治”基礎之時,不拘是房俊還是旁人,只要能夠推行“文官政治”,便是盟友,應當相互配合,共創開天闢地之偉業。

    劉自也聽得進去,但嫉妒乃是人之本性,眼瞅着太子登基之後房俊的地位將會再度攀升,很可能是他終其一生也不可能追趕、超越,如何不急、如何不妒?

    當然,若太子與房俊商議之後決定授權“百騎司”偵查百官,則正中他的下懷……

    ……

    孔穎達府上,書齋之內,孔穎達與房俊對坐品茗,前者放下茶杯,品味着口中回甘,良久才嘆息一聲,道:“這兩年天下不靖、局勢不穩,江南的新茶產量極少,家中存貨不多。若是哪一日斷了頓,這日子可怎麼過?”

    炒茶之法大行其道,製作出的茶葉更加迴歸植物本身之特質,或馨香撲鼻、或先苦後甜、或清亮順滑……較之以往盛行的將亂七八糟左料加入其中烹煮的方法,更加彰顯出純粹、自然之美,受到天下人極度歡迎。

    然而隨着局勢動盪,本就供不應求的茶葉產量銳減,如今愈發千金難求……

    房俊也沒辦法:“江南氏族如今視我如寇仇,表面上礙於水師之威勢不敢如何,私底下卻屢屢撕毀以往之協議,處處作對,譬如江南各地的茶園動輒遭受偷盜、砍伐,致使茶葉產量大減,但當下局勢不宜對江南氏族逼迫過甚,不得不隱忍一時。”

    海貿被水師、華亭鎮死死掐着脖子,江南士族極其不滿,明裏暗裏的抗爭從未停止,此次江南士族之所以募集將近十萬私軍欲北上支持晉王,根源就在於想要掙脫水師與華亭鎮之束縛,從此將海貿之權力緊緊攥在手中。

    孔穎達嘆息道:“自晉室南渡,南北分割之局勢便已形成,中原大族渡江南下避難,盤踞江南之地,幾百年經營早已根深蒂固,與北方的王朝中樞因爲利益相背而離心離德,無時無刻不在謀求劃江而治,自認爲憑藉江南物阜民豐、文學教化,可以擺脫北地對於財賦之苛求,更加強盛,甚至反過來一統中原……這種思想幾乎是所有江南士族所共同的追求,所以每逢中原大亂,那些人家總是不甘寂寞……二郎爲之隱忍是對的,沒有百年世間難以消弭江南士族心中對於南北之分的執念,若此刻強行爲之,後果不堪設想。”

    事實上在他看來,出動水師炮擊渡江的江南私軍,這就是一招險之又險的險棋,對於財富的追逐、對於政治的執念,極易使得江南士族在皇位爭奪如火如荼、中樞無力南顧的情況下鋌而走險。

    房俊倒是不這麼認爲,江南士族數百年綿延,家家底蘊深厚,但卻無一家可以高高在上,擔任出類拔萃的領袖。蘭陵蕭氏號稱江南第一門第,但其中有很大程度是因爲其南樑皇族後裔的身份,並非蕭家的勢力足矣敢當領袖之地位。

    況且蘭陵蕭氏人才貴乏,一代不如一代,缺乏驚才絕豔的後起之秀,單憑一個蕭瑀,不能成事……

    兩人正品茗說話,房俊難得的清淨下來,便見到孔穎達的次子孔志約自外頭進來,恭恭敬敬的向房俊見禮。

    如今房俊的官職乃是禮部侍郎,而孔志約是禮部郎中……

    敘禮之後落座,房俊見其神色疲倦,笑問道:“兄長這是剛從衙中回來?”

    孔志約喝了一口茶水,頷首道:“正是,這幾日因着太子殿下登基在即,衙門內忙做一團,下官被分派至弘文館,整理館藏典籍,一日只能睡兩個時辰。”

    說到此處,眼神略有古怪。

    蓋因禮部作爲太子登基的主辦單位,整個衙門上下人人忙得腳打後腦勺,結果衙門裏的最高長官卻神龍見首不見尾,始終不曾在衙門禮露面,如今更是坐在自己家中與自家老爹喝茶聊天……

    你也好意思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