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二十章 灰心喪氣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公子許字數:2644更新時間:24/06/26 15:39:54
長孫無忌雖然只是下意識的小聲嘀咕,但近在咫尺的宇文節卻聽得清楚,心底不禁泛起驚悸之感——他曾與房俊相厚,甚至朝夕相對,彼此知根知底,那個往昔率誕無學的紈絝子弟陡然之間詩詞雙絕、驚才絕豔就已經令他這種相知甚深之人感到荒誕不可置信,如今若智謀運籌之上亦如長孫無忌所言那般神鬼難測……
細思極恐。
不過那些傳說到底也只是子虛烏有,世間從未有人當真見過那等事,子不語怪力亂神,正念若衰,邪念則主。
然而卻依舊不由自主的感到不可思議,眼前這件事環環相扣,顯然是早袁,一切發展皆如其算計那般分毫不差,甚至連關隴尚未來得及軟禁齊王,底層不敢傷害齊王一絲一毫這一點都算到,並且加以利用,藉此一石二鳥,即搭救了齊王,又讓百餘死士順利逃脫。
簡直逆天……
事情太過詭異,自然便浮起“此非人力能爲,蓋因天意”之想法,總覺得人力豈可恐怖如斯?
宇文節遂道:“此未必便是房俊一手謀劃,城北大戰剛剛結束,齊王也是才意識到自己或許處境不妙,怎能事先便與房俊相互勾結,並且不顧一切出逃呢?”
長孫無忌搖搖頭,揉了揉鼓脹欲裂的太陽穴,嘆息道:“是否房俊一手謀劃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旦齊王落入太子手中,勢必反戈一擊,污衊吾等逼迫其篡奪儲位,這對於關隴之聲望將是致命的打擊。”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一旦事情演變爲“關隴門閥逼迫齊王污衊太子,捏造罪狀,意欲廢黜東宮把持朝政”,則關隴便立即與整個天下爲敵。有些事情藏在水面之下的時候,大家都知道是怎麼回事,卻可以裝糊塗不聞不問,甚至順水推舟,可當這些事情擺到檯面上來,有些規矩便不得不遵守。
哪些規矩呢?
比如忠,比如孝。
關隴打着“廢黜東宮、撥亂反正”的旗號,一則歷數懂工作之罪狀,再則陛下欲易儲之意天下皆知,這便給了大家大義上的名分——咱們舉兵起事是爲了反對昏聵之太子,順應陛下易儲之心,並非是爲了自己。
然而當齊王反戈一擊,將他們“逼迫齊王污衊太子”之“罪狀”宣揚開來,所有的大義名分都將成爲雲煙,隨風飄散,關隴舉兵起事便是實打實的“謀篡儲位,禍亂朝綱”。
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關隴便會成爲天下人之共敵,
起碼名義上如此……
宇文節道:“那卑職這就下令,無論死活,亦要將齊王留下!”
這並不是個好辦法,畢竟齊王如今依舊是關隴門閥名義上推崇的繼位儲君人選,若不管不顧任其死於亂軍之中,關隴門閥算是又多了一個罪名。
但兩害相權取其輕,也顧不得那麼許多了。
當然若這麼做了,齊王也死於亂軍之中,關隴門閥是就此偃旗息鼓徹底認輸,還是另立一個人選爭奪儲位,也是一個大問題……
長孫無忌沒意會到宇文節的試探之意,亦或者根本不在乎,擺擺手道:“只能如此了,齊王落入太子手中,後果不堪設想……速去傳令吧,敵軍潛入倉儲區焚燒糧秣,視和談於不顧,乃是調訓關隴門閥之底線,決不允許任何名敵軍逃出生天!”
當然不能下達“務必將齊王死於亂軍之中”這樣的命令,但效果卻是一樣的。
“喏。”
宇文節領命,轉身離去,帶了兩名僕從親子策騎趕赴金光門外,唯恐派遣旁人耽擱了大事。
宇文節剛走,宇文士及與令狐德棻、獨孤覽、賀蘭淹等人聯袂而至。近期局勢緊張,瞬息萬變,這些人都住在延壽坊各家的產業之內,以便突發意外之時能夠就近抵達長孫無忌這邊,商討對策。
今夜倉儲區大火沖天,登時將幾人驚醒,而後不約而同爬起來穿戴整齊,趕到此地集合。
幾人剛一進屋,見到長孫無忌如此模樣都嚇了一跳,齊齊上前:“輔機可還好?定要保重身體,您可是咱們的主心骨,萬萬不能有任何差池!”
長孫無忌剛剛喝了湯藥,放下藥碗,嗟嘆道:“事不可爲,應當機立斷,否則局勢徹底糜爛,吾將成爲關隴之罪人矣。答允東宮一切條件,關隴只保留三省之一、六部之二,關隴子弟可與天下學子一般擁有參加科舉考試之資格。只要東宮答允,可立即簽署契約文書,並解散關隴門閥名下所有私軍,且承諾自今而後,關隴再無豢養之私軍死士!”
他亦是一代人傑,對於局勢之洞察非常人能及,僅從金光門外的一把大火,便意識到關隴士氣已泄,形勢逆轉,若不能壯士斷腕、及早認輸,遲早走入絕路,再想棄子認輸,已是不能。
宇文士及與令狐德棻、賀蘭淹都嚇了一跳,愕然看着長孫無忌,有些無法接受這等陡然之變化。
雖然都知道雨師壇外的糧秣一旦焚燒一空,十餘萬大軍勢必士氣潰散,但各家門閥傾盡家資勉力支持些時日倒也不難。和談是肯定要和談的,但此等局勢之下與東宮和談,等同於卑躬屈膝,一切條件任憑東宮索取,解散各傢俬軍、並且承諾從此絕無豢養之私軍死士更是抽調了各家的脊樑骨——無兵在手,生死榮辱豈非皆決於朝廷、決於皇帝?
這可是關隴門閥最不能接受之條件……
賀蘭淹神情激動,上前一步,大聲道:“趙國公,萬萬不可!吾家尚有糧秣數萬石,可盡數捐出,助成大事!”
他腦子不糊塗,知道這個時候與東宮和談,東宮的條件必然苛刻,種種限制將如同絞索一般死死勒在關隴門閥的脖子上。而關隴內部對於這些條件絕無可能施行平均分配之原則,最終承擔這些條件的,將會是諸如賀蘭家這等實力虛弱之流,而執掌和談大權的宇文家、身爲關隴領袖的長孫家,甚至根基深厚的獨孤家、令狐家,所受到的限制、損失,將會最小。
沒有誰是真正的公正無私,在可以預見的巨大損失面前,轉嫁損失乃是必然……
可對於長孫、宇文、獨孤這些底蘊深厚的大門閥來說,承受損失之能力比之賀蘭家強出十倍不止,對於他們來說傷筋動骨的損失,放在賀蘭家就有可能是滅頂之災。
想要讓這些大門閥處事公平是不可能的,所以他爲了避免賀蘭家承擔不可承受之損失,只能希望長孫無忌改變主意,死戰到底。
誰都怕死,我死了你們活着怎麼行?
但若是大家一起死,倒是勉爲其難的可以接受……
長孫無忌焉能不知賀蘭淹的心思?不過此刻局勢緊迫,心頭萬丈雄心都隨着雨師壇沖天大火化作飛灰,也並未對賀蘭淹表達出任何不滿,溫言道:“非是吾自斷手腳,實在是不得不如此。十餘萬石糧秣被焚燒一空,這場仗已經必敗無疑,軍心士氣即將徹底崩潰。或許吾等門閥奮起餘力尚可一戰,也能搏一個玉石俱焚,但別忘了潼關那邊還有一個按兵不動、如狼似虎的李勣!”
之前李勣傾向不明,甚至有暗中鼓舞關隴開拓進取之意,但很顯然其心中別有算計。然而此時此刻,無論李勣如何謀算,當關隴軍隊的糧秣被焚燒一空,敗局已定,長安局勢趨於明朗的情況下,也必將徹底倒向佔盡優勢的東宮,對關隴門閥落井下石、斬盡殺絕。
到那個時候,關隴門閥將會墜入萬劫不復之深淵,什麼血脈傳承,什麼門庭承繼,都將在金戈鐵馬之中化作一片廢墟。
他相信賀蘭淹掂量得出其中之輕重。
當然,和談所承受之損失儘可能的分派出去由其他中小門閥擔起大部分,此乃必然之事,絕不會因爲賀蘭淹等人贊成與否而有所改變,乃是不可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