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八章 何謂帥才?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公子許字數:2700更新時間:24/06/26 15:39:54
值房內空氣燥熱,李孝恭扯了扯領口,這才鬆快一些。
又斟了一杯冰鎮葡萄釀,一口抽乾,吐着氣道:“這局勢有些不大對頭,陛下東征固然抽調了大量兵力,可大唐軍隊戰力之強甲於天下,誰會不管不顧的去掀大唐的鬍鬚?就算僥倖佔得一些便宜,難道就不怕東征之後與其一一清算?”
他蹙着眉頭,手指輕輕在書案上叩擊,思慮深沉,續道:“尤其是大食人,行爲極爲異常。他們剛剛才在西域鎩羽而歸,應當明白兩國軍隊戰力之差距,穆阿維葉縱然想要以對外戰爭轉嫁國內之矛盾,又怎會選取大唐來做對手呢?這不合道理。”
他總覺得這一些危機陡然聚在一處爆發看似偶然,實則卻好似莫名其妙的必然。
其中又有些什麼瓜葛呢?
越是這麼想下去,心裏便越是驚恐。萬一是有人在長安操縱一切,暗中聯絡吐蕃、吐谷渾、甚至是大食,趁着陛下東征之際試圖攪風攪雨……
嘶!
李孝恭簡直不敢想下去。
只不過他左思右想,卻也琢磨不透誰能夠這般陰險、精明?若是長孫無忌尚在長安,那麼李孝恭幾乎可以確認必然是那個“陰人”暗中謀劃一切,試圖廢黜太子,甚至更進一步。
但眼下長孫無忌隨同陛下遠征遼東,可謂鞭長莫及,不可能操縱一切。
除此之外,李孝恭再也想不出別人有這份能耐。
難不成這一切僅只是巧合?
那也太巧了……
薛仁貴也覺得不對勁,頷首道:“根據大馬士革的細作發回消息,穆阿維葉事先並無徵兆,幾乎是忽然之間便下令召集全國軍隊,且務必在兩月之內於大馬士革集結待發。可見其目的性及其明確,但是事先又沒有什麼準備,若是攻略一個小國也就罷了,憑藉兵力自然可以碾壓,但若當真是意欲進攻西域,對陣大唐,豈能這般倉促?”
若說穆阿維葉是一個魯莽愚笨之人,誰也不信。
大食國內各方派系之爭鬥簡直好似一團亂麻,派系林立山頭並起,雖然大家尊奉一個理念擁護哈里發,但是各自的利益述求不盡相同,又沒有誰能夠佔據絕對的優勢懾服羣雄。
這等幾乎比春秋戰國之時還要混亂從政治體系之下,穆阿維葉能夠脫穎而出攫取哈里發之位,誰敢說他一無是處?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壓服了大食國內部所有梟雄的人物,卻不知是何原因,倉促之間便決定要攻略大唐……
如果背後沒有原因,那是斷無可能的。
因爲一旦攻伐西域無果,甚至損兵折將,大食國內部的矛盾非但無法轉嫁,反而會更加劇烈的爆發出來,穆阿維葉勢必要下臺。
那麼他又是如何判斷攻略西域可以必勝?
兩人互視一眼,李孝恭捋着鬍子,鄭重道:“這背後必然有什麼陰謀是吾等暫且未知的,不過眼下不是考慮這些的時候,西域不能丟,否則關中危矣。”
薛仁貴頷首道:“大都護放心,末將這就整頓兵馬前往碎葉鎮,嚴密關切大馬士革的動向,若是其當真起兵犯境,末將寧死不退!”
“唉唉唉,”
李孝恭急忙拉住薛仁貴,瞪眼道:“你是瘋了不成?安西軍數萬兵卒、上百將校,本王就看中你這麼一個有天賦的,怎能說出這等魯莽之言?行軍打仗,不僅要有必死之勇氣,更要有臨機決斷之魄力,該進則進,該退則退,莫要只記得背水一戰、釜底抽薪,也得明白退避三舍、暫避其鋒的道理。”
他有些頭疼,現在的年青人都是這麼暴躁嗎?一言不合就誓死不退、寧死不降,根本就不明白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道理。
薛仁貴是他及其欣賞的年青將領,天賦極佳,缺乏的只是經驗,所以他不厭其煩的敦敦教誨道:“說到底,西域乃是咱們的地界,阿拉伯人遠道而來,任他兵強馬壯亦要有所忌憚。你要明白咱們的底線是什麼?是守住西域,不使阿拉伯人突入至河西,進而威脅關中。除此之外,不要計較一城一池之得失,可暫避其鋒,誘敵深入。阿拉伯人作戰方式素來是‘以戰養戰’,你只需施行堅壁清野之策略,每至一處便將城池搬空,就算給他佔下也得不到補給。西域縱深何止千里?脫也將阿拉伯人拖垮了!再者咱們裝備有火器,亦可籌劃一兩場硬仗打一打,挫敗敵軍之銳氣,此消彼長,咱們便佔據先機。”
薛仁貴認真聽着,不斷頷首。
當世名將之中,聲譽最高者自然是有着“軍神”之譽的衛國公李靖,而後便是常勝將軍英國公李績,而河間郡王李孝恭當年雖然被稱爲“宗室第一名將”,但是譭譽參半,軍事才能並不彰顯。
但是薛仁貴知曉,李孝恭之所以名聲不顯,實則是其自己韜光養晦而已。論起軍事才能或許比之李靖略遜一籌,但是未必就在李績之下。
尤其是對於朝局之理解、掌握,更是遠在李靖之上。
只從當年李孝恭急流勇退,甘願以“自污”之行爲遠離權力核心之行爲,便可見一斑。
這人不僅眼光高,而且對自己狠……
這樣一位帝國勳貴,豈能不讓薛仁貴甘心敬服,虛心學習?
李孝恭見到薛仁貴面容凝重、甚爲虛心,一時間心裏也高興,“好爲人師”的心緒大起,便想着給薛仁貴“傳道授業”,興奮道:“古往今來,戰爭的目的從來都不只是爲了戰爭,之前房二那廝曾有一句名言,所謂‘戰爭乃是政治之延續也’,至誠斯哉,鞭辟入裏!”
薛仁貴最是好學,趕緊正襟危坐,恭恭敬敬的給李孝恭斟酒。
李孝恭端起酒杯飲了一口,續道:“一個合格將軍,只需在戰場上行軍佈陣,完成作戰任務即可。但是想要做一個合格的主帥,眼光必須超越戰場之侷限,上升至兩國局勢之高度,進行揣摩估測才行。有些時候,戰爭的目的並非是一味爭勝,適當的失敗,有可能更加有利於戰略目的的達成。”
有些時候,僅僅只是陳兵邊境,便可達戰略之目的,當真兵戈相見,反倒落了下乘。
戰爭的本質,從來都不僅僅在於戰爭本身。
能否實現背後的戰略目的,才是戰爭的真正意義。若是達不到戰略目的,就算是一場大勝,那也是失敗。
只知爭勝、馬革裹屍,那是將。
統籌全局、眼光高遠,那是帥。
不計一時之勝敗、無關眼前之得失、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那才是王!
劉邦輸給項羽無數次,屢敗屢戰、屢戰屢敗,然而最終一戰兵圍垓下、一戰功成,成就無上之偉業。
司馬懿一生用兵謹慎,從不全力一搏,鮮有大勝,謙虛隱忍韜光養晦,結果發展壯大一舉篡魏。
如何認識戰爭之本質,如何運籌戰爭之目的,決定了一個人最終之成就。
薛仁貴若有所思。
李孝恭很是欣賞薛仁貴的天賦以及悟性,拿過酒壺親自給他斟酒,緩緩說道:“不要將心思放在建功立業上,所謂‘善戰者無赫赫之功’,要試着將眼光放在戰場之外,去揣摩敵我雙方的優劣、強弱等等各種變化。‘水無常勢,兵無常形’,說的就是戰場之上在時時刻刻發生着變化,身爲主帥就要是要將這些變化盡數掌握,而後謹慎用之。一時之勝敗算得了什麼?天大的困局又算得了什麼?只要畢其功於一役,獲得最終之勝利,那便是勝者。”
薛仁貴接過酒杯,雙手捧着,目光湛然:“眼下之戰局,便是要阻止阿拉伯人深入河西。只要能夠將其拒於河西之外,不使其危及關中之局勢,即便是吾等一路敗退至玉門關,那也不算是失敗!”
“哈哈!”
李孝恭撫掌大笑:“敵強我弱,說什麼死戰不退者,那是愚蠢之輩,即便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亦不過是平庸之士。懂得退讓,懂得犧牲,眼光始終放在戰略目的之上,這才是一軍之帥!”